02.15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淺談秦朝三徵百越及其影響

前言

賈誼所著《過秦論》中曾這樣記載:“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這一段描述,講述的就是秦朝在公元前214年,在名將任囂和趙佗等人的率領下,對百越之地發起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秦朝成功平定百越之地,統一了嶺南,並設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可事實上秦朝對百越之地的戰爭並不止這一次,而是三次。

三徵百越,秦始皇雖然最終成功得到百越之地,但卻也付出了極其昂貴的代價。據歷史記載,秦軍平定百越歷時十餘年,耗費軍資無數,死傷士卒三十餘萬。那麼,秦朝為什麼付出如此高昂代價三徵百越呢?三徵百越後又帶來了怎樣的深遠影響呢?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淺談秦朝三徵百越及其影響

秦三徵百越


蠻荒百越的另一面:豐厚利潤

百越之地,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國在南方沿海一帶古越族人居住的地區。在這裡居住的原住民部落被先秦時期的中原人稱為越人(亦稱粵人),因其支系部落眾多,又被稱為百越。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這句話透露出了兩個信息,第一,如今的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這一長達七八千里的地域,就是百越的範圍;第二,百越分支部落眾多,且各後裔族群的祖先不同。

綜上所述,先秦時期的百越之地幅員非常遼闊,另外百越分支部落雖然眾多,但由於被山川五嶺所阻隔,所以遠離華夏文明核心所在的中原地區,加之不少古籍記載中百越瘴氣和野獸又非常多,常被中原視為蠻荒不毛之地。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淺談秦朝三徵百越及其影響

百越之地


可事實上這些都是後世對百越地區較大的誤解,據文獻記載及考證,古越人和中原人最早期的關係就體現在貿易上。那時的越人,用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珍貴的奢侈品,來交換中原人手中的絲帛和手工藝品。甚至百越諸部族中的于越部族,還曾經北上當過周成王的賓客,由此可見,西周時期,百越地區和中原也已經有過比較密切的經濟和文化往來了。此外,春秋戰國時期,百越和吳越、楚國更是交往頻繁,楚國貴族喜愛的茶晶,就出於百越地區。

不少人都認為百越文明的發展,與秦始皇征服後息息相關,可在現代的考古發現中,百越在秦朝建立以前就已經存在璀璨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兩大目的

《準南子·人間訓》中提到,“秦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使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由此可知,秦始皇發兵攻打百越地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要擁有當地的犀角、象牙等奢侈品和豐富的自然物產。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淺談秦朝三徵百越及其影響

秦始皇畫像


但在揮墨君看來,秦始皇攻打百越地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覬覦百越地區的戰略地位。

因為百越所處的兩廣地區根本就沒有犀牛和大象,那這些珍貴的犀角和象牙又是從何而來呢?從現代的考古發現中,我們得到了答案。在近年的考古發現中,從臺灣、菲律賓乃至中南半島等地都發現了百越地區生產的石器和晶石,而廣州更是出土了瑪瑙和串珠,而這些瑪瑙串珠的工藝則來自於古印度等國,可見先秦時期的百越已經有相當規模的海上貿易了。

同時在廣州發現的秦朝軍隊造船廠遺址,更證明了百越地區重要的海上貿易地位。因此,秦始皇除了想要佔有百越地區的物產資源外,更想要得到百越地區的海上貿易。

秦始皇三徵百越的慘勝

公元前219年,就在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原的兩年後,秦始皇下令調動五十萬大軍,在屠睢的率領下,正式對百越發動了第一次戰爭。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淺談秦朝三徵百越及其影響

秦軍影視形象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領,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淮南子·人間訓》

由史料可知,秦軍兵分五路,第一路由今江西向東進發,攻取東甌和閩越;第二路和第三路攻取南越;第三路經過長沙,循騎田嶺直抵番禺;第四路和第五路進入廣西,攻西甌。第一路秦軍很順利就攻下東甌和閩越,並在此區域設置了閩中郡,而其他四路秦軍的征服之戰就沒有這麼順利了。百越地區雖然原始,但卻擁有不亞於六國軍隊的抵抗意志,此外百越地區還擁有本土作戰的地理優勢,熱帶氣候加上縱橫的山脈河道,使得秦軍擅長的大兵團作戰完全失去作用,被迫和百越軍隊打起了游擊戰。

同時秦軍長期駐紮在百越地區,身體不適應熱帶氣候,加上受傷和疾病,一時之間秦軍舉步維艱。

公元前218年,秦軍與百越軍隊的戰事進入僵持階段,秦軍死傷很大,主將尉屠睢因此變得暴躁,並因此濫殺了當地居民。這一看似小小的舉動,卻越發激起了百越人的反抗。為復仇,百越軍隊夜襲秦營,並用毒箭暗殺了秦將尉屠睢,與此同時,百越軍還毀掉了秦朝的糧道,使得秦軍失去補給來源,雙方再次進入僵持階段。

此戰為秦征服百越的第一次戰爭,也是歷史記載最激烈的一次,經此戰,五十萬秦軍銳減至二十萬,秦軍損失慘重。消息傳回咸陽城後,秦始皇大怒,這是一次秦對外征服戰爭中罕見的慘敗。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淺談秦朝三徵百越及其影響

南平百越


痛定思痛,在雙方對峙三、四年後,秦始皇再次揮軍百越,準備發動第二次征服戰爭,這一年,是公元前214年。

修築靈渠糧道,等後勤補給有了全面保障後,秦始皇再次召集十萬秦軍,與戰後剩餘的二十萬秦軍集合,以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再次對百越發動進攻。因為雙方有第一次交戰的經驗,所以秦軍的行進速度快了許多。這一次進攻,秦朝並沒有盲目,而是吸取了秦將屠睢的慘敗教訓,在戰略上採取了“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跟隨大軍行進。

每當秦軍佔領一地,就會將部分移民留在此處,從而讓秦軍在進攻推進的過程中再無後顧之憂,同時也讓秦軍得以補充人力,與此同時,大批商賈在秦軍佔領的區域進行商貿往來,也為軍隊的糧餉提供了充足的儲備。

在這樣的優勢條件下,加上百越軍隊經第一次戰爭後已不足萬人,秦軍在百越的戰場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力,大軍所過之處,勢如破竹,很快就擊潰了西甌部落的抵抗,迅速佔領了西甌地區(今山西)。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淺談秦朝三徵百越及其影響

秦軍影視形象


眼看全軍戰意高漲,任囂、趙佗立馬乘勝追擊,一舉擊潰了雒越部落文郎國,佔領了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地區,至此,這場於公元前219年發動的百越征服戰爭,在歷經四五年的血雨腥風后,終於勝利。秦軍佔領百越地區後,迅速在此設立了桂林、象郡、南海等三郡,百越的統治者也俯首稱臣,百越地區正式被納入秦朝版圖。

為鞏固秦朝在百越的統治地位,防止百越反抗力量的死灰復燃,秦朝“置東南一尉,西北一侯”,通過軍事管制和戍守政策,加強對百越地區的統治和防守。至於所謂的“置東南一尉,西北一侯”,就是在百越地區設立南海尉一職,由任囂擔任,同時三郡不設郡守,以便南海尉專斷一方,以加強軍事應變能力。同時在百越西北方向的交通孔道上修築城堡,駐紮重兵,並沿途設立哨所據點,鞏固對百越的佔領和統治地位。

除上述政策外,秦始皇還在百越地區採取郡縣制,有組織地向百越地區移民,並開新道,鑿靈渠,保障當地的日常生產生活等經濟措施。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淺談秦朝三徵百越及其影響

三郡水網圖


通過開新道,使得中原和百越之間有了直接的聯繫;通過鑿靈渠,使得長江的船隻可以經過湘江,通過靈渠,與百越縱橫交錯的水網相通,增強了百越和內地的聯繫。

至於第三次戰爭,就是趙佗於公元前210年對甌駱發動的進攻,不過這次的進攻目的主要是以撫民為主,在歷史學家看來,所謂的第三次戰爭,其實就是第二次戰爭的延續而已。

秦平百越的深遠影響

秦朝三徵百越,是秦始皇統一戰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百越地區在歷史上第一次被納入了秦朝的版圖,也使得百越諸部族正式成為漢民族的一員。這次戰爭雖然損失慘重,但卻促進了百越諸部族之間的融合,同時也改變了百越地區原有的落後狀態,快速推動了其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並就此奠定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淺談秦朝三徵百越及其影響

百越地區


當百越被納入秦朝版圖後,我國國土面積迅速增加了百多萬平方公里,各民族之間不斷髮生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融合,也為百越兩廣地區的開發和建設奠定了基礎,使得後世王朝越來越重視百越兩廣地區,慢慢建立起了經濟貿易路線和相關的稅收制度,對中國的海洋文化有深遠影響。

在百越設立郡縣制後,大量移民湧入百越地區,與當地人通婚,使得百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結合,最終形成了獨特的兩廣文化。

同時新道和靈渠的開通,更進一步加強了百越地區和內地的聯繫,打破原有的閉塞局面,對百越地區的開發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淺談秦朝三徵百越及其影響


有利也有弊,秦朝平定百越,損兵折將三十餘萬人,在修築新道靈渠過程中,更投入不計其數的民夫,再加上戰爭中所耗費的資源,秦朝國力損耗嚴重。同時為防止百越反抗力量死灰復燃,秦朝在百越地區投入不少軍事力量,此舉也嚴重地限制了秦朝的軍事部署,使得秦朝末年沒有足夠軍事實力鎮壓起義叛亂。

結語

秦三徵百越,終究是利大於弊的,自百越地區被劃入秦朝版圖後,後續歷朝歷代越來越重視百越地區,到了漢朝,整個百越地區都劃歸於九州中的揚州。東漢未年改置交州,晉朝重新將劃屬揚州,南漢後又劃屬交州。此後百越地區長期置於揚州與交州州域,真正融入了中華民族,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提供不可忽視的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