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昨天我们聊了一下施耐庵老先生是如何开车的,今天小龙带大家聊聊武松诏安的那点事儿。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实,最开始武松并不反对诏安,恰恰相反,诏安这一想法也是他最先提出来的。

武松第二次在孔亮庄上遇到宋江时,他已经打算去二龙山落草了。此时宋江也是在外面逃难,于是他便邀请武松与他一起去投奔花荣。

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二龙山落草避难……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诏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可见当时武松是主张诏安的,但到后面,宋江在梁山众兄弟面前提起诏安时,武松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乐和)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诏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诏安,明日也要诏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可是当着梁山所有兄弟的面,在打宋江的脸啊。估计宋江当时都懵逼了,“当初不是你提出来诏安的吗?今天又跳出来当众反对我,你想弄啥呢?”

从这以后,宋江就没拿武松当自己人了。

想要知道武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就得先扒一下武松的经历。小龙在此分为两个阶段去讲。

第一个阶段,打虎武松。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武松出场时,是因为在清河县打伤了人,跑到柴进庄上逃难。白吃白喝了一年多,当柴进都不待见他的时候,宋江出现了。待他如亲兄弟,嘘寒问暖,两人甚至还睡在了一张床上。武松要辞行的时候,宋江又十几里相送,给武松感动的哇哇直哭,于是跟宋江结为了异性兄弟。

在回家的路上,他还一直在念着宋江的好。之后的武松就如同开了外挂一样,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回到老家清河县斗杀西门庆、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刺配孟州时醉打蒋门神、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之后又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再次遇到张青孙二娘时,得了一身头陀的服饰与装备,之后才变成了行者武松。

路过蜈蚣岭时杀了飞天蜈蚣,醉打孔亮,被人群殴以后绑了,便第二次遇到了宋江。也正是这个时候,他首次提出了“诏安”的想法。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有人说武松反对诏安是因为对朝廷失望了,小龙不这么认为,至少在当时武松并没有对朝廷失望。

要不然也不会说“天可见怜,异日不死,受了招安”这样的话。如果要说他对朝廷失望,也是在朝廷拿他们当炮灰打方腊之后的事儿。

第二个阶段,行者武松。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很遗憾,自从打虎武松变成了行者武松以后,除了杀飞天蜈蚣,打孔亮,江湖中就不见了他的踪迹,(招安之后的不算)只留下传说。

小龙刻意查了一下原著,从32回~71回,整整39回,武松基本就只干了一件事——跟鲁智深、杨志在二龙山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行者,是一个佛教用语,指行脚乞食修苦行的头陀僧人。这对于武松而言,几乎不可能,要知道他在刺配时,都有人管酒管肉。对他而言,修行指得可能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痛快杀人,自由自在。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要不他后面咋跟鲁智深关系那么好呢,脾气秉性相投啊。故鲁智深一死武松就放弃了一切,留在那儿陪他。)

所以,当宋江劝武松上梁山的时候,武松也没有多想,他可能觉得无非就是换一个地方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已。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当知道宋江的本意是要诏安的时候,武松立马就不干了。“诏甚么鸟安,兄弟们天天在一起吃肉喝酒不好吗?一旦诏安成功,朝廷怎么对我们还不知道?但肯定不会让我们像现在这般自由自在了。想升官发财的,你们自己去,我有酒有肉有兄弟就够了。”

小龙觉得这才是武松真正反对招安的原因。他在二龙山过惯了自由自在,潇洒快活的日子,便再也不想受拘束,委屈自己了。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同样想法的还有鲁智深和李逵,至少在生活方式这一点上面,他们三人都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武松反对诏安跟宋江并无关系,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只有他们三个不愿意跪着)

但武松与鲁智深,对朝廷及宋江的想法要比李逵了解的更透彻,所以最后他们才没有死在宋江手上。

各位看官,关于此事,您怎么看?


本文作者小龙,一个文武双全的男人,专注于写《水浒》,如果各位看官喜欢的话,请给小龙点个赞。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