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何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人俘虏,回国后却还能当皇帝?

红星照耀神州


因为朱祁镇在朝廷中还存有强大的根基,也因为其弟朱祁钰在对他的态度上有些过分,失去了人心。

这件事的背景,大体是这样的——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八月戊申为朔日,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进攻大同。明英宗朱祁镇在御驾亲征中,于土木堡一地遭伏击被俘。

正统十四年八月癸未日,茌皇太后的主持下,明郕王朱祁钰,即英宗的弟弟即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泰元年。

景泰元年,即公元1450年,八月丙戌日,朱祁镇被也先释放,从蒙古还朝,以太上皇的名义进住南宫。

天顺元年,即公元1457年,春正月壬午日,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奉迎太上皇朱祁镇恢复了皇位。

而朱祁镇这位已失去皇位七年有余的人,之所以又能在已当政的弟弟朱祁钰的一再打压下重登宝座,这中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离位了而完全消逝,他的根基还在。这根基,就是他当年在位时的那帮他所倚重的大臣。这些大臣正支撑着朱祁钰的政局,并对朱祁钰本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大臣并没有因为他的离位也随之丧失权利。换句话说,替代他坐上皇帝宝座的其弟朱祁钰并没有在自己登基后来个大换班,彻底清除掉他遗留的势力,他的这些遗留的势力最终又合起力来,扳倒了不肯在他回归后把皇位再回归给他的朱祁钰,使他重圆了旧梦。

再有,这些旧臣不仅是因为过去都得到过朱祁镇的重用和赏赐而难以相忘,还在于朱祁镇本人的被外族人俘去,并不是缘于他个人贪图享乐不务正业,而是为了国家利益,是出于对入侵者征战,就这一点,自然也在这些旧臣中引发了不失广泛的同情。这种同情所形成的舆论,也为朱祁镇复辟奠定了人心的基础。副都御史徐有贞在武清侯石亨等人密谋拥立朱祁镇复登皇位时,就说过这样的话:太上皇当年到土木堡,不是去游山行猎啊!他被蒙古人拘于塞外,天下人并没有与他离心离德啊!

而朱祁镇享有的太上皇身份,也为他重新登上皇位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一尊号,虽然不具有实际上的什么权力,但在群臣中还是有一定的认可度,即当朝的大多数的臣子对他还是抱有一种难以消退的尊崇之心。

而景帝朱祁钰把他尊为太上皇之后,有些过分的做法,也早已引起当朝众多大臣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的滋生,使朱祁钰的个人威望受损,更是众人最终放弃对朱祁钰的拥戴而认可朱祁镇复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中间,朱祁钰做的几件事,也确实有悖于传统的皇家礼仪和民众的道德观念,而让群臣难以接受。一件是,朱祁镇回国后的第三个月,赶上过生日,礼部尚书出面请群臣前去朝贺,他朱祁钰不同意。紧跟着,礼部尚书又请求在新年元旦这天,让百官朝见太上皇于延安门,他又不同意。接下来,身在外地的荆王上表请求来京面见太上皇,以表尊重之意,他仍不同意。这就让人不能不觉得这个当弟弟的有点不通情达理了,有点心胸过于狭窄了。紧接着,他朱祁钰又于景泰三年,即公元1452年,五月甲戌日,中止太上皇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身份,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这就更引起众多的大臣的鄙夷。大臣王直就曾当着众人的面,跺着脚说:这叫什么事啊!御史钟同还因这事在仪制郎中章纶面前落泪。而后,这两人同时被朱祁钰逮捕下狱,并在朝堂上处以杖刑,致使钟同当场死于杖下。这件事,更让众大臣感到了他的失德和暴戾。

据有关史料记载,迎接朱祁镇复位,石享和徐有贞等人是趁景帝患病不能理朝之际进行的。那是在天顺元年正月十六日夜至四更之时,他们带领一千余名士兵闯进了皇宫长安门,然后,用一棵数十人才能抬动的巨木撞开了被朱祁钰上了锁的南宫大门。据说,那大门非常牢固,他们是用那巨木撞毁了部分墙体,才把那大门撞开。朱祁镇是让人众人用乘舆抬出南宫的。当时,那些士兵紧张得竟半天没能将那乘舆抬动。

那一天,史称南宫复辟,也称夺门之变。那一天,还在病榻上的景帝朱祁钰听到从奉天殿传来的钟鼓之声,忙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他还以为是兵部尚书于谦有事要上奏于他呢!等他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震惊之下,又无奈地连声说了两个好字。





梦野艳齐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为何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人俘虏,回国后却还能当皇帝?”

前有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今有《大明风华》的热播,着实让明英宗朱祁镇火了,也让大家对朱祁镇两次登上皇位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不得不承认朱祁镇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俘虏,想想当年宋朝的徽钦二帝,朱祁镇居然毫发无损,更奇葩的是还和瓦剌格格结婚生子,到最后被接回国后不久居然再次登上了皇位。同样是俘虏,为何朱祁镇没有被害,安全回国后却能做皇帝呢?

当年蒙古部落被朱棣打的毫无反击之力,但是到了朱祁镇登基后,蒙古部落逐渐强盛起来,领头的就是瓦剌,他们时常南下掠夺大明边境,本来这事交给边关守将就能够解决的,但朱祁镇年轻气盛居然御驾亲征,不巧的是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这可把瓦剌高兴坏了,于是每次到大明边关打劫都带着朱祁镇,作为长期肉票瓦剌人怎么可能舍得杀了。

但是,后来明朝大臣拥立朱祁钰为帝来抵抗瓦剌,朱祁镇没用了,留着还浪费粮食,后来大明议和,瓦剌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将朱祁镇送回燕京。如此一来大明就有了两个皇帝,于是朱祁镇被软禁在南宫,尊为太上皇。然而,朱祁钰本就无缘皇位,如今朱祁镇回来了,让他觉得自己根基不稳,对大明没有掌控力,于是废了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幸的是,朱见济不久却病逝了,朱祁钰也一病不起。

在朱祁镇被囚禁南宫中7年之后,眼看大明江山后继无人,一些亲朱祁镇的大臣们劈开南宫的门救出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大臣们的拥戴下,朱祁镇再次当上了大明的皇帝。这对朱祁镇来说绝对是个意外,也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大史官


朱祁镇兵败被俘后从瓦剌归来,最终能复位成功,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朱祁镇渴望重新夺回帝位。

最是无情帝王家。

自古以来,王朝更迭中的手足相残已司空见惯。朱祁镇被俘囚禁在瓦剌七年之久,他的弟弟朱祁钰在继承皇位后早已不念手足之情。为了皇位,朱祁钰希望自己的兄长,这位前皇帝朱祁镇永远不要回来。迫于朝廷上下的压力,朱祁钰不得已才派人与瓦剌谈判,把朱祁镇接回,尊为太上皇。但是却把他囚禁在南宫,时时派人监视。

朱祁镇在瓦剌已经受尽屈辱,回到京城却又继续失去自由。其实朱祁镇明白,如果不能改变现状,他终究会死在朱祁钰手里。因为他不死,对朱祁钰的皇位来说,始终是心腹大患。所以朱祁镇必须反击,只有重新夺回皇位,他才能逆天改命。

二,投机者需要朱祁镇复位。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挺身而出,拥立朱祁钰登上皇位,又打败瓦剌大军,保卫了大明王朝,成为朝廷重臣。但是,于谦的刚直不阿却为他树敌无数。其中代表就是徐有贞和石亨。

徐有贞在土木之役后,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大军,曾提出迁都避祸之策。此意遭到于谦怒斥,更为朱祁钰不喜,而后不得重用。

石亨也是京城保卫战的功臣,但他是个权欲极强之人。他曾举荐于谦儿子为官,耿直的于谦不为所动,并直接弹劾了石亨,要朱祁钰将石亨治罪。

此二人视于谦为仇寇,知道只要是朱祁钰在位一天,他们就永不会有出头之日,还会被于谦所不容。

加上如张轨、曹吉祥等人,这些人都是前朝旧臣,更是权利场中的投机者,为了个人切身利益,迫切期望改朝换代,成为从龙之臣。

三,朱祁钰的疯狂。

为了防止朱祁镇与自己争夺皇位,朱祁钰费尽心机。

如:严格监视,不许文武百官探望朱祁镇,切断他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哪怕是与朱祁镇交往稍微密切的宦官,也被朱祁钰猜疑为有复辟图谋,并将之处决。

再如:为废掉前太子—朱祁镇之子朱见深,朱祁钰竟然给内阁大臣送银子行贿。暗示这些重臣主动提议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以能彻底断绝朱祁镇一系争夺皇位之希望。当然,这件事最终还是办成了。

等等。

可惜的是,朱见济早早去世,而朱祁钰只有这一个儿子。于是大臣希望朱祁钰另立太子,朱祁钰开始变得猜疑心重以致暴虐无度。终于有大臣提出要朱祁镇复位,而且有此意见的大臣越来越多。朱祁钰忍无可忍,几近疯狂。抓捕、严刑、处决,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于是,反对的声音朱祁钰的残酷和暴力慢慢压制。

四,夺门之变。

仅仅两年后,朱祁钰病重,反对者终于等到了机会。

1457年正月十六日夜,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张轨等人率军撞开南宫外墙,救出朱祁镇,随后共同向皇宫进发。

东华门外,朱祁镇表明身份,守门将士开门放行。兵不血刃,朱祁镇进入皇宫,复辟成功。

朱祁钰垂死之际,得知兄长已经取代自己登上皇位。他说了三个字:“好,好,好!”而后死去。




史文书苑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明朝在孙太后的同意下,于谦拥立朱祁钰登基当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景泰帝。

1457年,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策划下,朱祁镇经过夺门之变成功复辟重新当了皇帝!朱祁镇回国后没有被废为庶人,而被尊为太上皇,这是他复辟成功的前提!

当时明朝已经有了朱祁钰,为什么英宗朱祁镇回去后还能当皇帝?

一、宦官王振侍宠专权,坑害英宗朱祁镇

王振并没有出众的才华,过人的本事,但是他也拥有别人没有的长处,那就是能猜透主子的心思,然后投其所好,取得主子欢心!

王振青年时多次考试都名落孙山,偶然的机会他选择净身自宫,入宫为太监。进宫后,被分到了太子府,主要的工作就是陪太子朱祁镇玩耍,他使出浑身解数,变换各种花样讨朱祁镇开心,因此朱祁镇很依赖王振,管王振叫“王伴伴”,以至于朱祁镇哭闹时也要王振亲自去哄哄,他才能安静下来,这一点,他的生母都不及王振。

明宣宗死后,王振的情感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太子朱祁镇即位,王振自然跟着升官,做到掌印太监。官职做到了太监里面最高的级别,但是王振并不满足这些,他还想建立军功!

1449年6月,瓦剌借机入侵漠北边境,大同的战报传到北京后,其他大臣都忧心忡忡,但是,王振却心里暗自窃喜,因为他觉得这是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王振不断的煽动英宗,希望英宗能御驾亲征,效仿太祖皇帝,建功立业,英宗最终同意了王振的建议。而事实是,英宗和王振一样都不懂军事指挥,更别提前线打仗了!

兵部的人明白,此时瓦剌人兵锋强劲,不适合出兵与其正面较量,但是英宗和王振一心只想着“御驾亲征”,别的一概不考虑。

1449年7月16日,英宗让朱祁钰监国,王振率领25万大军,从北京出发,开始“御驾亲征”。说到底,王振仅仅是一个读过几年书的太监,又不懂军事。但是,他又是把持这一切的军政要务,所有人不得不去听他的指挥。

最终,英宗“御驾亲征”失败,致使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王振被士兵杀死,许多能征善战的老臣战死,明朝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太祖皇帝留下的家底差不多在这一仗为之一空。

二、被遥尊为太上皇,保住了皇族身份,有复辟的机会!

英宗被俘后,明朝的首都北部门户大开,大同到山海关一线防守尽失,明朝随时有灭亡的危险,而此时,明朝内部并不知道英宗是死是活的消息,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孙太后的主持下,于谦拥立朱祁钰当了皇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并在于谦的组织下,取得了胜利。

而朱祁钰这边在帝位稳定之后,他便开始一步步的试探朝中大臣的口风。因为,他想废掉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虽然大臣有反对的,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朱祁钰最后还是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没多久就病死了,这让朱祁钰彻底失去了希望,而此时的他也病入膏肓,朝中大臣也开始为自己准备下一步的打算。

一年后,瓦刺觉得明朝内部已经有了皇帝,朱祁镇不能作为威胁大明的筹码,于是放英宗回去了。回到北京的朱祁镇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并隔断他与外界的联系。

朱祁镇比较幸运的是没有被朱祁钰设计害死,并且还保留了太上皇的身份,这一点对他来说是复辟的关键。一旦朱祁镇被废为庶人,他就永远失去了皇族身份,没有皇族身份的他,不可能去继承皇位,那么一切都将和他无关!

三、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投机分子的拥立

石亨亲眼看到朱祁钰已经病的不轻,没有几天时日,他灵机一动,想立一个不世之功,并且,他也不想让王文动人夺得这样的立功机会。由于考虑到,朱祁钰已经生病,太子又早早的死去,现阶段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迎回太上皇,才能保住一切,建立奇功。

1457年1月,在石亨的主导下,宫中太监曹吉祥暗中联络孙太后,以及联络了一直升迁无望的徐有贞,经过仔细谋划,决定在1月16日晚上营救朱祁镇。当晚,他们撞开了南宫的墙壁,营救出了朱祁镇,趁着大臣上早朝的时候,宣布太上皇复辟,就这样朱祁镇重新登上帝位!

综上所述:

虽然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成为瓦剌人的阶下囚。但是,他被尊为太上皇,回国后仍然是皇族身份,而朱祁钰又因为失去了继承人,朝中的投机分子见大势已去,便拥立朱祁镇复辟。正因如此,他才能够重新当上皇帝!


秋原历史


英宗能够在外被掳一年和回朝被软禁于南宫七年,在1457年再次成功登基,经历可谓传奇。

这个传奇的缔造,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景帝即景泰帝朱祁钰自己的太子朱见济于1453年早夭薨逝,然后景帝自己染病渐重。


这为英宗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果不是这种客观条件,要想把在位之君拉下马,即使英宗是曾经的嫡系正宗,在一干老臣中的心目中威势尚存,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明史·景帝纪》对此有明确记载。1457年,景帝朱祁钰染病驻跸南郊斋宫,大臣请立太子,言外之意就是请复立英宗的太子朱见深,景帝当然不答应。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于是打开被幽闭封禁的南宫,拥立英宗复辟登基:


其次,还得益于“夺门之变”拥立之人如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的盘算、谋划和行动。


我个人以为,当时景帝对英宗的忌惮颇深,对南宫的防范极严,不大可能给英宗提供与外臣暗通款曲的机会。

因此,所谓的“夺门之变”只不过是石亨等人为了自己的前程官运而进行的“非常之举”,他们故意撇开当时声望隆盛、炙手可热的于谦,不过是出于自己的小算盘罢了:

眼看景帝病重,也并无孤子可托,大臣请立太子又不被允许,与其把安排储君的大权交给于谦等人,还不如捡个现成的皇帝去复辟,自己和一干小伙伴就能成为“拥立大臣”,自然有条件享受泼天富贵。

据《明史·石亨传》载: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帝将郊,宿斋宫,疾作不能行礼,召亨代。亨受命榻前,见帝病甚,遂与张軏、曹吉祥等谋迎立上皇。

与此可以相互印证的说法是《明史·徐有贞传》中的说法:



第三,还有孙太后的默许点头,这样“复辟”才会“名正言顺”。


当初,“英宗北狩”,孙太后下诏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后来,景帝立朱见济为太子、废见深太子之位,孙太后明摆了不同意,但也无可奈何。这时,有机会,让皇权重回嫡系一脉,孙太后自然同意。同时,作为宫内的最高名义权威,只有得到了太后的同意才算“师出有名”。

“石亨等谋夺门,先密白太后。许之。”(《明史·后妃传》)


最后,还离不开“太上皇”朱祁镇的“不得已而为之”。


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来支撑朱祁镇早有预谋的论断,但从他复辟后对于谦等人的手段来看,他绝对不愿自甘下尘,他对朱祁钰剥夺朱见深太子之位和严密封锁南宫、防范自己,肯定心里是不爽的。

故而,一旦有机会再次翻身,他绝对不会拒绝放过——一旦尝试过至尊皇权的滋味,傻子才会拒绝天赐良机。

也正如景帝朱祁钰一般,当初于谦等人劝进,他直接拒绝;当上皇帝之后,再也不愿撒手了,以前说好的归还江山于见深也不再算数,直接废掉他了事。

这就是专制皇权的致命诱惑,也是古代帝王“卧榻情结”的具体表现。


相关链接:

成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根芥微尘


朱祁镇能复位最主要一个原因,是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夭折,而朱祁钰自己也突然病重,给了一些野心家机会。而于谦顾全大局不愿意反抗也是朱祁镇复位的重要原因。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由于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仅有两岁,为了应对危局,于谦等人拥戴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继位。朱祁钰对于此时继承皇位是颇有顾虑的,毕竟这种事情没有先例,事后自己不会有好结果。而孙太后更是先把朱见深立位太子,才同意朱祁钰继位,这也然后朱祁钰很不安。不过在于谦等人的力推下,朱祁钰最终还是登基了。

也正因为如此,朱祁钰对于接回朱祁镇并不是很热心。在朱祁镇回来以后也是直接将他软禁在南宫,防止和群臣接触,就是怕朱祁镇复位。后来朱祁钰又废除了朱见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朝中大臣大多也因为担心拥立朱祁钰,会被朱祁镇记仇,对此事予以默认,理论上来说,其实此时朱祁镇复位的机会不大。

不过朱祁钰运气不好的是,不久朱见济就病死了,而自己也很快身患重病。虽然很多大臣主张复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朱祁钰一直没下定决心。武清侯石亨等人见朱祁钰没有合法的继承人,为了抢拥戴之功,于是发动“夺门之变”,率兵攻入南宫,救出了朱祁镇,并让他复辟。

在石亨等人发起兵变时,于谦其实已经得到了报告。但是他担心如果调兵阻止,那么狠可能引发内乱。为了大明政局稳定,他虽然知道朱祁镇复位以后自己不会有好结果,还是选择了放弃抵抗。

此时朱祁钰重病,于谦也不愿意引发内乱因此没有进行抵抗,群臣群龙无首,只能接受朱祁镇复位的事实。所以朱祁镇能复位,是多个偶然因素混合的结果。


不沉的经远


明朝历史上明英宗朱祁镇可以算的上是一位传奇的皇帝了,他两次登上皇位。第二次是登上皇位是通过发动夺门之变取得的,当然不发动兵变他也是皇位的有利争夺者。

土木堡之变后景泰皇帝朱祁钰登基

土木堡之战明军惨败明英宗朱祁镇成了蒙古也先的俘虏,面对皇帝被俘的不利局面为固守北京,孙太后将郕王朱祁钰扶上了皇位史称景泰皇帝。此时的明英宗朱祁镇就被动的成为了太上皇,然而时局如此他没有选择的权力。

以于谦为首的固守派最终将也先打败成功的守住了北京,而明英宗朱祁镇也就成了没有用的俘虏。为了和明朝搞好关系,明英宗朱祁镇就被也先送回了明朝。景泰帝朱祁钰当然不愿意接受明英宗,可形势逼迫他不得不将明英宗迎回。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将明英宗朱祁镇软禁在了南宫,让他老老实实的做太上皇。

为巩固皇位景泰帝废黜了太子朱见深

景泰三年朱祁钰将大哥朱祁镇的太子朱见深废黜,并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推上了太子位。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见深到了6岁就去世了,景泰帝为此备受打击太子之位就这样空了下来。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大将石亨却决定联合徐有贞、曹吉祥发动宫变复辟明英宗朱祁镇。其实从当时的形势看即便是不发功宫变朱祁镇也很有机会拿到皇位,毕竟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而他身后无人承继皇位。兵变成功后的朱祁镇拿到了皇位并将郕王朱祁钰软禁起来,不久朱祁钰就病逝了。

景泰帝朱祁钰去世后也经历了诸多的波折

首先是朱祁钰死后被葬在北京西山,成为唯一一个没有死后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其次朱祁钰被朱祁镇以“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的评价被夺去了帝号。

当然这一切都是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反攻清算,直到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景泰帝朱祁钰才最终被平反。朱见深虽然曾被景泰帝废黜了太子之位,但他并没有计较自己叔叔的这一行为,还是最终下召恢复了景泰帝的称号也让他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承认。

朱祁镇失去皇位是自己的错误决策导致的,再夺帝位也是顺时势所为,只能说天道轮回,而他也成为了明朝几百年中最独特的一位皇帝。


秋雨鲁北说历史


这就是“人还在,心不死”。

朱祁镇9岁登基,没有治国理政能力,只是个懵懂少年,所以朝中大臣请求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张太后否决了这项请求,军国大事还是由张太后决断。张太后是个很有政治远见的人,当时宣德皇帝死后,对于皇位继承人朝廷还有分歧,张太后把朱祁镇找来,对大臣们说,这就是皇太子就是皇位继承人。于是朱祁镇才能顺利登机。

张太后对朱祁镇身边的王振十分提防,经常予以敲打,防止这家伙干政弄权,所以王振一直比较老实。对于自己的亲戚朋友张太后一概不用,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高尚品的,这样一来有效的防止了外戚干政。也为文武百官树立了榜样,有助于三杨整顿吏治。

在张太后的主持下,重用了前朝老臣,特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大臣被重用,发挥了很大作用,史称“三杨”。朱祁镇还是很有点福气的,上有张太后掌握大局,下有三杨辅佐,整个明朝出现了“三阳开泰”的好兆头,由于这三杨的治国理这个水平较高,所以明朝的内政、外交、国防、经济、政治、民生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进,大明王朝焕发出欣欣向荣的生机,国家政治基本稳定,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安定,国家的钱粮赋税有了保障,经济实力得到充实,当时的人们对三杨的功绩都交口称赞。但是,这对于朱祁镇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得到锻炼,缺乏起码的治理国家的能力,更没有积累处理军国大事的经验。凡事都是双刃剑,有好的一面——能臣治国理政,国家太平;也有坏的一面——限制了皇帝的成长和进步。所以,在正统五年到正统十一年,张太后和三杨先后去世之后,朱祁镇的无能和无知就完全暴露出来了。正统是朱祁镇的年号。

随着张太后和三杨的先后去世朱祁镇就开始重用太监王振,这等于是把张太后封禁的妖怪给放出来了。于是王振就千方百计的讨好朱祁镇,还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去打击瓦剌。朱祁镇此时已经长成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了,追慕先贤,很想建功立业,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个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不知干戈为何物的皇帝,竟敢出兵和蒙古铁骑对决简直就是笑话。朝中大臣对此看得很清楚,于是纷纷劝谏,朱祁镇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为了说服他母亲朱祁镇册立他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命令郕王朱祁钰监国。

但是明朝精锐部队不在京师,调动不及,就把京师附近的军队集结起来,拼凑了二十多万军队,号称五十万就出征了。但是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行军到大同附近,粮草接济不上,而且尸横遍野,军心动摇,皇帝害怕了,准备撤军。王振觉得太丢脸,不想撤,于是建议改道蔚州,那里是王振的老家,如果皇帝从蔚州过那他就太扬眉吐气了,大臣反对因为那里离大同很近。但是皇帝要成全王振。出发后,王振又担心大军践踏他老家人的庄家,又建议按原路返回。大军行进到怀来一带时,辎重没跟上,于是皇帝下令就地驻扎等待辎重。结果,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等来了瓦剌的追击部队,也先假意和谈,发起突袭,击败明军俘虏了朱祁镇。王振被樊忠杀掉。

消息传回北京,朝廷大乱,有人要迁都,于谦坚决反对。这时候的明朝需要一个可以做出判断的皇帝,两岁的朱见深肯定不行,于是在于谦的坚持下郕王朱祁钰登基了。于是打响了北京保卫战,而且胜利了。

这其实给了朱祁镇一个生还的机会,也先被明军多次打败,便愿意送还朱祁镇。朱祁钰还是很不高兴的。于是派杨善去打探消息,结果他把朱祁镇迎回来了。朱祁钰立即软禁朱祁镇于南宫,将宫门锁闭锁里灌铅。朱祁钰为了把皇位传下去,就废掉了太子朱见深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结果朱见济夭亡。

朱祁镇的无能让一些武将和太监春风得意,他的下台导致一批武将和太监被于谦为首的抗战派文官压制,往日的威风和贪腐的财路都没有了,使他们很不舒服,对朱祁钰和于谦都很不满,密谋造反。

景泰八年朱祁钰突然病重,于是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于正月十七发动政变,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史称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实际是朝廷派系斗争的结果。朱祁钰重用的人在朱祁钰手下被压制,于谦等人清正廉洁,很不受这些人待见,他们希望恢复旧的统治秩序和往日的荣光,于是发动政变。朱祁钰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于谦等人没有有效清除前朝佞臣,导致局面失控。于谦等人被杀。


江南不缺水


风刀霜剑刁斗寒,胡地风雨愁煞人!一入南宫深似海,未料云散见青天!明英宗朱祁镇的复辟,堪称封建王朝史上的异数,那场发生在563年前的宫廷政变,残忍而完美的展现了宫廷华衣之下的黑暗、利益、出卖、贪婪和坚忍!

|楔子:胡天六月即飞雪,北望河山又一年!土木堡之战后,在明朝大臣于谦的强硬的力主抵抗之下,明朝和瓦刺进入了战略僵持阶段。其间,双方依旧互通消息、时有往来,却没有人关注被囚禁在蒙古荒原上的朱祁镇!


草原的牧草绿了,又黄了,羊群如白云,雪山倚天如宝剑。一年又一年,朱祁镇认命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变成野地里的一具无名尸首,变成牧草的肥料,默默无闻的死去!

历史经常会在你绝望的时候给予你莫大的惊喜!还有舒适,比你落入深渊之后,却能够再次看到荡荡青天来更让人惊喜!


也先的阶下之囚朱祁镇永远不会想到,十年后,他会重新回到坐到那张代表至高皇权的龙椅之上,所有推失去的荣光都会归来!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深夜,英宗旧臣发动“夺门之变”,他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两登帝位的皇帝。

那么,作为一国弃子的朱祁镇,是如何实现复辟的呢?

一、在土木堡倾国之战中打败明军的也先,没有杀掉朱祁镇,是所有这一切的前提

1449年,明英宗听信大太监王振之议,集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北元,被因粮草不济被也先于怀来城外的土木堡围杀,王振身死,而大军精锐尽丧、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在内66位大臣都以身殉国,英宗也成为俘虏!


国不可一日无主!无主则乱!危险之时,于谦挺身而出,拥立朱祁钰登基为帝,又号令勤王,迅速稳定了局势!至于朱祁镇,大臣们的意见是:鞭长莫及、回天无力、爱莫能助,死了就死了吧!所有大臣都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现实。皇帝朱祁镇成为一国弃子!

然而,也先始终没有杀掉朱祁镇这颗大明的弃子!为什么呢?

  1. 明英宗奇货可居。明朝曾与也先约定,以财物赎回英宗。也先见钱眼开,毁诺背信,意图以此再次勒索大明,故没有立即杀掉英宗。

  2. 也先意图以英宗为质,折辱大明抵抗士气,瓦解大明的抵抗意志,一举攻下北京。

  3.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杀掉一国之君是极为不详之事,也先始终心存顾虑。


至于民间穿凿附会的什么英宗安寝之处有龙盘绕、也先意图杀掉英宗之时有天雷震怒,不足信也!

小结:也先没有杀掉明英宗,既是利益使然,也是北元残部始终无力南下中原、硬实力不足所致!


二、明代宗朱祁钰对权力与政治缺乏最底层的认知,让朱祁镇避过了复辟道路上最大的风险

明代宗朱祁钰是个好皇帝。他是太祖朱元璋之孙、宣宗次子。正统十四年在于谦、孙太后的支持下被拥立为帝!

在于谦等大臣的努力下,大败挟土木堡大胜余威的瓦刺精锐,大明得一时之安!代宗重用能臣、励精图治,明朝的军事民事趋于安定,实力渐渐恢复,渐呈中兴之相!如果历史的长河就这样静静流淌,朱祁钰会成为一个青史大书的好皇帝!然而,朱祁镇回来了!


也先放朱祁镇南归,绝不是良心发现,一是没有油水可榨,二是意图以此举造成大明内乱,瓦刺趁乱得利!

朱祁钰登基时,已尊英宗为太上皇!也先给他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然后朱祁钰犯糊涂了!他没有杀掉朱祁镇,而是将其囚禁于南宫。

“朱祁钰,你是个好人”,这绝不是对他的称赞!那张通往龙椅的路,是用白骨和鲜血铺就的,那条路上,绝没有什么温情,有的只是阴谋算计、父子成仇、夫妻反目!“斧声烛影”“玄武之变”,所有阻挡帝位的亲情,都被无情地践踏在脚下!

于是,太上皇朱祁镇,就这样安安稳稳的在南宫过了七年!


三、南门之变,在冰冷的利益抉择前,朱祁钰成为了利益集团的弃子

景泰八年即1457年的正月十六深夜,大将石亨、太监曹吉祥、大臣徐有贞等率兵马夜闯南宫,将被软禁的朱祁镇救出,前往奉天殿,重新坐上了那张龙椅!此时天已微亮,前来上朝的群臣惊愕少时,接受了这个现实!


他们的选择,墙头霜草,轻如鸿毛!


南门之变为何如此轻而易举?


1、谁也没有想到居然会有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这样甘冒灭族大罪、孤注一掷的投机分子,内宫根本没有防备。

2、此时朱祁钰病重,而毫无节操的大臣们,在利益与身家性命面前,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朱祁钰。

3、朱祁镇原本就是皇帝,帝威犹在,群臣在情感上也能够接受。

于是,原本等着一杯鸠酒,或是一丈白绫的明英宗,每天都在等着生命终结的日子,却迎来了意料之外的复辟!得到“太上皇复位”消息的朱祁钰道:好!好!好!重新回到床上,面向墙壁又再睡下。


是啊,不久之后,他将永远沉睡下去!

四、正月十六的这场“南门之变”,只有短短的几个时辰,却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让明朝的历史流向另外一条长河


1、明英宗复辟之后,以谋逆罪斩于谦、王文等,弃于市,籍其家。一代明臣于谦的人生轨迹,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句号。一个原本可以在明朝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心以家国为念的能臣,就这样窝囊地死去!憾甚!于少保错了吗?没有!他只是皇权帝位争夺中的无辜者而已!


2、英宗复辟之后,废朱祁钰为郕王。有意思的是,朱祁钰登基前的爵位就是郕王。大约一个月之后,二月十九日,朱祁钰离奇去世,走完了短短的三十年人生!以亲王礼葬西山,谥曰戾!朱祁钰有错吗?还是那句话:他是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好皇帝!



3、复辟有功的石亨、徐元玉、许彬、、曹吉祥等人,因功得荣华富贵!骤得高位,人心膨胀,在朝中横行霸道,甚至发生了差一点动摇国本的曹石之变。大明朝政日渐不修陷于混乱,派别党争日趋激烈,明朝的统治危机由此加剧!


结语:一袭黄袍轻如许,兄弟阋墙究可哀!朱祁镇的复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心、照亮了宫廷,照得人慌乱不安。


这场宫廷之变,有个小细节让人思之心寒:正准备上朝的朱祁钰听闻宫前钟鼓之声,应惊问:莫不是于谦谋反篡位?


皇位倒为轻,痛哉于少保!帝王心术,寒凉至此!


大约六百三十五年后的正月,北京有雪,雪覆万物以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权谋算计,皆无所寻!惟留故宫红墙黄瓦,殿堂静穆,立于雪中,万籁俱寂!


脂肪故事


明朝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朝代,这个由朱元璋开拓,他的子孙耕耘的朝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注定要有浓重的一笔,这个朝代的皇帝除了朱元璋之外最为勤奋的可能就是崇祯,除了先祖皇帝,崇祯之前的皇帝无一不在消耗这个朝代的运气。朱祁镇皇帝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朝代的皇帝其实很多都被“阉党”玩弄着,没有办法,这个由明朝祖皇帝创造性地利用宦官建东厂,是希望能够利用“内官”限制朝廷大臣这些“外官”,他的儿孙们没有一个能玩的好的,朱祁镇就是不但没玩好,还被坑得很惨。

明《玉堂丛语》记载:“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这是一个在历史上两次称帝的人,实事求是地说,朱祁镇在九岁继位,在当时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和张太后的辅助下,当时国家发展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一派繁荣景象,在这位少皇帝十四岁开始,辅佐他的“三杨”开始陆续辞世,直到他十九岁,“三杨”中的杨溥也去世后,太监王振就走上前台,太后在世的时候还拿朱元璋祖制出来训斥王振不要干预朝政,可是他们都熬不过年轻的王振,这个靠自宫进宫伺候太子朱祁镇的人终于要展示他的抱负了,可是奇怪的是皇帝朱祁镇对他言听计从。

失去帝位的“土木之变”

北元残部一直对大明是称臣朝拜,作为天朝的历代皇帝都要对他们进行赏赐,因为赏赐都是按照人头进行,为了骗取赏赐,作为太师的也先就虚增人数,多的时候就达到3000人,而当时主管的太监王振对此不满,就下令减少赏赐数量,也先及其不满,就借口带兵袭扰明朝边境。按说王振也是为了朝廷利益,做法没错。但是他看到这些称臣的朝贡者胆敢如此,就鼓动皇帝出兵,并且要御驾亲征,于是这个皇帝在王振的鼓动下热血喷张,在无兵的情况,胡乱就近凑了二十万人就出征了,在走的时候,还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同父异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由于王振在出兵之后遇到大雨以及粮草问题,朱祁镇要退兵,却还要满足王振的面子要求绕道王振的老家蔚州,就这样一来二去的耽误了时间,被闻讯追来的也先 包围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最终全军覆灭王振被杀,朱祁镇被俘。

朝廷闻讯大乱的时候,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第二年朱祁钰改元年为景泰,此时,所有人都认为朱祁镇完了。

在此期间,明朝在于谦的带领下,在军事上多次和也先对抗,作为前皇帝的朱祁镇在此期间受尽屈辱。

返回都城的先皇帝

在朱祁镇被也先做为人质的一年里,这个作威作福多年的皇帝,终于体验到了传说中被掳的宋“徽钦二帝”过的生不如死的日子,他的此次被俘虏的日子被朝臣称为“北狩”,当也先在他身上没有沾到便宜的时候,于是提出了议和,景泰帝收到消息,就象征性地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道杨善乘机将太上皇接回来。

那朱祁钰也不愿意让位,侥幸活命的朱祁镇就被软禁在南宫,这个时间是----七年!

幸运之神再此幸临

本来被软禁南宫,自己的孩子朱见深被弟弟的孩子朱见济代为太子,这个“前皇帝”已是万念俱灰,可是,这个太子朱见济却因病死了,紧接着,朱祁钰也病入膏肓。

就在这个时候,王振的亲信曹吉祥以及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开始密谋帮前皇帝朱祁镇复位,他们利用早朝的机会,簇拥着朱祁镇来到朝堂,宣布复辟!百官对曾经的皇帝没有抵触力,于是跪拜万岁!这个过程,在历史上被叫做“夺门”之变。所谓夺门之变,过程基本是这样的: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这些人将南宫大门撞开,搀扶着朱祁镇赶到奉天殿,这个百官入朝的地方,当守卫堵门不让进入的时候,朱祁镇大喊“朕太上皇帝也”!于是成功进入!

令人觉得好笑的是,前皇帝这样强行登基,他的弟弟现皇帝还在当皇帝,当复辟“帝”,清理完于谦一干人之后,才宣布朱祁钰废为郕王。从正月十七到二月初一,这个大明朝是两位皇帝同时在位,千古一绝。

朱祁镇之所以能够重新称帝,是因为支持他的一干人没有在于谦当权期间得到红利,但是他们却拥有权力和机会,这也是这位皇帝的造化吧!另外,夺门之变虽然冤杀了于谦,但是确实解决了当时由于朱祁钰病危造成无人继位的政治危机,这一点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