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秦朝初建時的三十六郡都是哪幾郡,搶的是哪國的,在今天什麼地方

秦朝初建時的三十六郡都是哪幾郡,搶的是哪國的,在今天什麼地方

“《史記·秦本紀》和《史記·秦始皇本紀》都提到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初並天下為三十六郡,但沒有列舉三十六郡的名目。......關於秦郡的設置經過和郡的名目,長期以來史學界存在著多種不同的說法。

《漢書·地理志》......

《續漢書·郡國志》後序也說漢“承秦三十六郡”,與《漢志》同;

......

《續志》的黔中、鄣二郡,又把內史也算一郡,湊足三十六郡,而不列見於《漢志》的南海、桂林、象三郡。這就明確否定了《漢志》的說法,認為三十六是始皇二十六年的郡數,南海等三郡後置,應排除在外,秦一代的郡數不止三十六。

秦朝初建時的三十六郡都是哪幾郡,搶的是哪國的,在今天什麼地方

......

秦朝初建時的三十六郡都是哪幾郡,搶的是哪國的,在今天什麼地方

1948年譚其驤發表《秦郡新考》,核實內史以外秦郡凡得四十六。其中三十二郡名見《漢志》,為秦初並天下時所有,它們是:

上郡 巴郡 漢中 蜀郡 河東 隴西 北地 南郡 南陽 上黨 三川 太原 東郡 雲中 雁門 潁川 邯鄲 鉅鹿上谷 漁陽 右北平 遼西 碭郡 泗水 薛郡 九江 遼東 代郡 會稽 長沙 齊郡 琅邪

黔中、廣陽、陳郡、閩中四郡補《漢志》之缺,連上合得三十六郡,《史記》謂始皇二十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即此。......王說有陶、河間、膠西、博陽、城陽,為譚說所無,譚說有常山、河內、衡山、鄣、廬江,為王說所無。史學界講到秦郡時有的採用譚其驤說,有的仍用《晉志》或王國維說。至於譚說四十六郡的轄境,見其《秦郡界地考》一文。

雖然眾說紛紜,但是“秦三十六郡”這個最初的數據,作為郡縣制在全國成功推廣的標誌,流傳最廣。”

今天我們所揭示的就是按照通常所講的“秦三十六郡”。眾所周知,秦逐步滅掉七雄及各諸侯小國而統一天下,那麼,這些秦初所建之郡縣,都是在戰國時代搶的哪國的,在今天的什麼地方呢?我們分隔劃片的來看,逐一講解。

秦朝初建時的三十六郡都是哪幾郡,搶的是哪國的,在今天什麼地方

秦始皇滅六國後,採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郡設守、尉、監(監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輔佐郡守,並典兵事。郡監掌監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一郡。它們是:

太原、鉅鹿、雲中、雁門、代、邯鄲,這幾郡,都是趙國(趙國疆域非常遼闊,極盛時期版圖跨越了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四個省區以及河南、山東兩省的部分地區。趙氏立國之初,趙襄子甫一即位便實施北進戰略,並逐漸將大部分代戎之地兼併,開始了對該地區的經營。)的地方。

上黨、三川、潁川、南陽,南陽是周朝(東周後期的周朝也就今河南洛陽及周邊的小地方)的地方,其餘都是韓國(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今河南新鄭)的地方。

河東、東郡、上郡,這是魏國(領土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西部、河北南部。)的地方。

南郡、九江、泗水、會稽、漢中、碭、薛、長沙,這是楚國(鼎盛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的地方。

齊、琅邪,這是齊國(齊國疆域鼎盛時北至天津以西,西至河南以東,南抵安徽、江蘇近魯地區,但是大部分時候是今天山東大部,齊國是戰國四大強中擴地最少的)的地方。

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這是燕國(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寧、吉林南部,朝鮮北部部分地區等)的地方。

此外巴蜀兩郡,是滅蜀之後置的。(今天四川東部和重慶兩省市部分區域)

秦朝初建時的三十六郡都是哪幾郡,搶的是哪國的,在今天什麼地方

隴西、北地兩郡,是義渠的地方。(國界西達西海固草原,東抵橋山,北控寧夏河套,南達涇水,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

內史,是秦國的舊地(秦代內史是由國都咸陽附近的縣組成的一個行政區,掌管京師之地,相當於京兆尹,轄地約為今關中平原和商洛地區,治所設在咸陽。)。

秦朝初建時的三十六郡都是哪幾郡,搶的是哪國的,在今天什麼地方

南海、桂林、象三郡,是秦始皇並天下之後,略取南越的地方置的。(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朝初建時的三十六郡都是哪幾郡,搶的是哪國的,在今天什麼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