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移樹無時 莫教樹知

有一句諺語:“移樹無時,莫教樹知。”開始,對這句話的含義似懂非懂。後來請教農人才知道,移樹的時候,最容易傷著樹的根鬚,而樹的根鬚一旦受到傷害,輕者不易存活,重則導致樹的死亡。細一思量,很有道理。

印證這一道理的,還有郭橐駝種樹的故事。

郭橐駝善種樹,有人問他種樹的訣竅,他說了一段發人深思的話:我只不過是順應樹木生長的規律,使它按其習性生長罷了。栽種時,樹根要舒展,培土鬆軟均勻,並儘量保持原來的舊土。栽種時要像培育子女一樣精心細緻,栽好後要像把它丟棄一樣。這樣,樹木的生長規律就可以不受破壞。

其他種樹的人則不然。他們栽種的樹木,樹根蜷曲不能伸展,培土不是太實就是太鬆。栽好後又愛得太勤,擔心太多,早上去看看,晚上去摸摸,有的甚至用指甲掐破樹皮查驗它的死活,搖動樹根看它是松是緊。這樣做,雖說是愛它,其實是害它;雖說是為它擔心,其實是以它為敵……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據此寫了著名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顯然,柳宗元不單是講種樹。他是把種樹之道“移之官理”,提醒在上者不要“好煩其令”,今天一個命令催民耕種,明天一道指令督民收穫,有時弄得他們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哪裡還能做好事情?

種樹之道與指導之理,裡面有很多相通之處。現在,各級對基層建設普遍比較關心重視,這是好事。但一個普遍的問題是“愛之太殷,憂之太勤”。今天一個文件,明天一個通知;一會兒讓做這個,一會兒讓幹那個。機關對基層本來應該是原則性指導,而有的機關“幫建”卻非常具體,習慣於“一竿子插到底”,什麼都自己說了算,幹了許多幹不好、不該乾的事。還有的機關患有“擔心病”,放不下心、放不開手,三天兩頭地往基層跑。用“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這句話來形容,是再形象不過了。這些做法,主觀上是為了基層,實際上事與願違,同那些不善種樹的人一樣,違背基層建設規律,效果很不好甚至是相反的。

經過調整改革,基層單位的類型更多、情況更復雜。新的使命任務、新的編制結構、新的人員裝備,要求機關必須在抓建理念、方法、機制上“換擋升級”,著眼新的體制機制,改進抓基層的工作機制和方式,釐清抓建基層職責,把戰建兩條線捋清楚,把左右結合部切分好,各司其職、各謀其事、各盡其責。如果還按過去那種方式方法抓基層,機關人再多也不夠用,願望再好效果也不理想,自己“亂忙”,最終導致基層“忙亂”。

基層是強軍興軍的根基所在、力量所繫,抓基層、打基礎、保穩定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鬆。進入“新體制時間”,抓建基層職責分佈在指揮鏈、建設鏈、管理鏈、監督鏈上,各級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一哄而上打亂仗。要按照《軍隊基層建設綱要》要求,適應新體制需要,細化各級各部門抓基層的職責清單,進一步區分工作界面、明確責任主體、規範運行機制,著重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上用勁,在發揮官兵主體作用上用心,防止大包大攬、“勤婆婆”帶出“懶媳婦”。

移树无时 莫教树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