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为什么又大规模发行地方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根据雪球发的一篇文章《地方债再度狂奔》,各地现在正猛发地方债,仅仅8月31日当天浙江,山东,湖北发行了1200亿地方政府债券,截止8月底地方发行债券累计3万亿,根据计划财政部要求在9月份再发1万亿,总计4万亿。

为什么要发行这么庞大的地方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为什么又大规模发行地方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前几天已经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银监会把地方债的风险权益等级从20%调整到了0,这样等于是把地方债的信用等级调到和国债一个级别。

所谓地方债,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向银行,老百姓借钱,一般是以当地的财政收入,土地作为抵押担保。

所以简单的说,这一次发行地方债借钱主要还是用来搞基建和还旧债。

截止7月底地方债总额是16.9万亿,调整风险权益有二层含义:1 让银行没有后顾之忧的接受债券,继续把钱借出来,2债券的信用等级高了,老百姓更加信任, 同时提高了利息,让债券更好卖给老百姓。

一 地方债的风险

目前国债利率是3.4%,地方债的利率在这个基础上调了40个基点,也就是3.8%,光看收益的话比国债高,而之所以要调整到比国债高,当然是让地方债更有吸引力。

风险高不高主要看负债率,国际上一般的衡量标准是债务率不超过GDP的60%,这就和企业一样,一旦超过风险急剧增大。我们看一下各地的债务情况,前四名是:江苏12026.28亿,广东10730亿,山东10196.8亿,贵州8607亿,已经远超过60%。

比如贵州负债率达到了179%,只按照4%的利息计算,一年的利息就需要344.29亿元,而贵州1-4月份的财政收入为560.4亿,这点钱本来用于地方的各项开支就少了,缺口达到998亿,这点财政收入只够还利息,有些省份连工资都发不出了,所以更不用说还本了。

而且这还只是显性债务,还有大量的隐形债务。所谓隐形债务是以前上面不准地方以政府名义发行债券,但要搞投资没有钱怎么办?上面没有规定企业不能借钱,于是各地政府纷纷成立了地方的投资公司,比如xx城投,新城开发公司,本质都是地方融资平台,为政府解决资金问题。

所有这些债务加起来有40万亿,早已经超过了地方的还债能力。

那怎么办?

当然是借新债还旧债,所以现在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发债一方面是为了把过去的债务减轻,一方面是继续拉动经济的增长。

虽然地方债的利率提高到和国债一个级别,但其实就其本身的还债能力来说,根本还不了,但后面还有央妈,这是地方最大的底气,也是银行敢于借钱给地方的原因。

二 地方债的逻辑

为什么又大规模发行地方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前面说了,这些地方债都是以土地和税收作为抵押向银行或投资人借钱的,换句话说,地价越贵,抵押品越值钱,从银行能借到的钱肯定也越多,所以地方肯定就有动力让地涨价,以解决其日渐紧张的财政问题,实际上土地的拍卖权也是完全掌握在地方的手里,一般都规定了起拍价,起拍价是只能上涨不能下跌的,低于起拍价就不能成交,在这个模式下地价怎么不涨?地价涨了,房价自然会涨,最后房子是老百姓买走了。

所以实际上地方做基建投资的钱,先是通过抵押给银行把钱借出来,然后把地卖给开发商,最后开发商建成房子卖给老百姓,变成了老百姓的二十年房贷。

债劵逻辑其实也是一样,过去这些地方债券是不鼓励老百姓买的,但是现在也鼓励老百姓买,所以才会提高信用等级,同时利息更高。

为什么现在发行新债的规模越来越大?关键是土地现在流拍很多。开发商也是依靠银行的支持才能买的起地,而现在只有全国前100名的房地产开发商能借到银行的钱,其他中小开发商都成了银行不欢迎的高风险客户。从银行借不到钱自然中小开发商就没有钱买地,地方政府的地卖不出去,所以财政越发紧张,所以发债的规模越来越大。

这些钱都投入到了基础建设中去了,比如高速公路,学校,水利工程等,这些项目本身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所以没有什么盈利能力,所以就只能借新还旧。一般主政官员的任期就是5年,目前评估地方官的业绩主要是GDP增长,而GDP增长依靠的是投资拉动,所以每个地方都有巨大的动力通过基建拉动经济。

上一任投资的越多,GDP增长的就越快,升迁的就越快,但上一任走了之后,留下了巨额债务,现任依然用同样的逻辑,发行更多的债劵,把上一任欠的钱还了,同时更多的投入以拉动经济增长,有了好的业绩自然升迁,再把更大的债务留给下一任。

下一任怎么办?这个游戏不可能无限循环下去,债务越来越大,土地价格越来越贵,肯定有卖不动的时候,所以到了2015年就出现了危机,办法有几个:1 环保一刀切,对一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业企业,制造业,因为环保问题停产停工,导致供应量一下减少了,价格上涨,上游的大型国企利润上升了,上交的税自然就多了,就解决了一部分财政问题,2 三四线城市的货币棚改,那时候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很高,但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还是很低,于是通过把这些小地方的旧城改造了,给老百姓补现金,老百姓拿了钱自然要去买房子,而且是通过银行贷款买房子,于是又回到了上面那个逻辑,地价自然涨起来了,财政收入多了,债务压力就小一点了。

但是这个游戏现在也不行了,因为现在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很高了,又没产业和人口的支持,所以到今年各地方开始出现土地流拍现象。怎么办?还是老办法,发行吸引力更强的新债,比如这一次利息更高,信用等级更高,不愁卖,各地的银行,劵商都抢,甚至连手续费都不收了,老百姓也趋之若鹜。老百姓也不担心,因为后面有政府,政府还不了后面还有央妈。

三 地方债的问题与机会

地方债的发行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但却会进一步提高投资在GDP中的比例,而压缩消费在GDP中的空间,而这恰恰是今天中国经济的困境——越是消费不增长,就越是依赖投资,结果就越来越不好。

为什么又大规模发行地方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央妈是最后的解决方案,如果地方还不起,央妈会把地债买回去,等于是平白无故的向市场注入了几万亿的资金,是全部老百姓在买单,在这个情况下钱会变的不值钱,所以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资产。

地方债发行之后,与此相关的行业会有很多的钱,相关的概念股也会受益,比如水泥,三一,中建等,但买这些股票风险很很大,因为这种机会并非可以长期持续的,其业绩缺乏根基支持,只能做做短线。

更多的优质财经内容,请关注黑马财经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