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為什麼又大規模發行地方債?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根據雪球發的一篇文章《地方債再度狂奔》,各地現在正猛發地方債,僅僅8月31日當天浙江,山東,湖北發行了1200億地方政府債券,截止8月底地方發行債券累計3萬億,根據計劃財政部要求在9月份再發1萬億,總計4萬億。

為什麼要發行這麼龐大的地方債?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為什麼又大規模發行地方債?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前幾天已經寫了一篇文章,介紹了銀監會把地方債的風險權益等級從20%調整到了0,這樣等於是把地方債的信用等級調到和國債一個級別。

所謂地方債,就是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向銀行,老百姓借錢,一般是以當地的財政收入,土地作為抵押擔保。

所以簡單的說,這一次發行地方債借錢主要還是用來搞基建和還舊債。

截止7月底地方債總額是16.9萬億,調整風險權益有二層含義:1 讓銀行沒有後顧之憂的接受債券,繼續把錢借出來,2債券的信用等級高了,老百姓更加信任, 同時提高了利息,讓債券更好賣給老百姓。

一 地方債的風險

目前國債利率是3.4%,地方債的利率在這個基礎上調了40個基點,也就是3.8%,光看收益的話比國債高,而之所以要調整到比國債高,當然是讓地方債更有吸引力。

風險高不高主要看負債率,國際上一般的衡量標準是債務率不超過GDP的60%,這就和企業一樣,一旦超過風險急劇增大。我們看一下各地的債務情況,前四名是:江蘇12026.28億,廣東10730億,山東10196.8億,貴州8607億,已經遠超過60%。

比如貴州負債率達到了179%,只按照4%的利息計算,一年的利息就需要344.29億元,而貴州1-4月份的財政收入為560.4億,這點錢本來用於地方的各項開支就少了,缺口達到998億,這點財政收入只夠還利息,有些省份連工資都發不出了,所以更不用說還本了。

而且這還只是顯性債務,還有大量的隱形債務。所謂隱形債務是以前上面不準地方以政府名義發行債券,但要搞投資沒有錢怎麼辦?上面沒有規定企業不能借錢,於是各地政府紛紛成立了地方的投資公司,比如xx城投,新城開發公司,本質都是地方融資平臺,為政府解決資金問題。

所有這些債務加起來有40萬億,早已經超過了地方的還債能力。

那怎麼辦?

當然是借新債還舊債,所以現在正在進行的大規模發債一方面是為了把過去的債務減輕,一方面是繼續拉動經濟的增長。

雖然地方債的利率提高到和國債一個級別,但其實就其本身的還債能力來說,根本還不了,但後面還有央媽,這是地方最大的底氣,也是銀行敢於借錢給地方的原因。

二 地方債的邏輯

為什麼又大規模發行地方債?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前面說了,這些地方債都是以土地和稅收作為抵押向銀行或投資人借錢的,換句話說,地價越貴,抵押品越值錢,從銀行能借到的錢肯定也越多,所以地方肯定就有動力讓地漲價,以解決其日漸緊張的財政問題,實際上土地的拍賣權也是完全掌握在地方的手裡,一般都規定了起拍價,起拍價是隻能上漲不能下跌的,低於起拍價就不能成交,在這個模式下地價怎麼不漲?地價漲了,房價自然會漲,最後房子是老百姓買走了。

所以實際上地方做基建投資的錢,先是通過抵押給銀行把錢借出來,然後把地賣給開發商,最後開發商建成房子賣給老百姓,變成了老百姓的二十年房貸。

債劵邏輯其實也是一樣,過去這些地方債券是不鼓勵老百姓買的,但是現在也鼓勵老百姓買,所以才會提高信用等級,同時利息更高。

為什麼現在發行新債的規模越來越大?關鍵是土地現在流拍很多。開發商也是依靠銀行的支持才能買的起地,而現在只有全國前100名的房地產開發商能借到銀行的錢,其他中小開發商都成了銀行不歡迎的高風險客戶。從銀行借不到錢自然中小開發商就沒有錢買地,地方政府的地賣不出去,所以財政越發緊張,所以發債的規模越來越大。

這些錢都投入到了基礎建設中去了,比如高速公路,學校,水利工程等,這些項目本身是帶有公益性質的,所以沒有什麼盈利能力,所以就只能借新還舊。一般主政官員的任期就是5年,目前評估地方官的業績主要是GDP增長,而GDP增長依靠的是投資拉動,所以每個地方都有巨大的動力通過基建拉動經濟。

上一任投資的越多,GDP增長的就越快,升遷的就越快,但上一任走了之後,留下了鉅額債務,現任依然用同樣的邏輯,發行更多的債劵,把上一任欠的錢還了,同時更多的投入以拉動經濟增長,有了好的業績自然升遷,再把更大的債務留給下一任。

下一任怎麼辦?這個遊戲不可能無限循環下去,債務越來越大,土地價格越來越貴,肯定有賣不動的時候,所以到了2015年就出現了危機,辦法有幾個:1 環保一刀切,對一些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工業企業,製造業,因為環保問題停產停工,導致供應量一下減少了,價格上漲,上游的大型國企利潤上升了,上交的稅自然就多了,就解決了一部分財政問題,2 三四線城市的貨幣棚改,那時候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很高,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還是很低,於是通過把這些小地方的舊城改造了,給老百姓補現金,老百姓拿了錢自然要去買房子,而且是通過銀行貸款買房子,於是又回到了上面那個邏輯,地價自然漲起來了,財政收入多了,債務壓力就小一點了。

但是這個遊戲現在也不行了,因為現在三四線城市房價已經很高了,又沒產業和人口的支持,所以到今年各地方開始出現土地流拍現象。怎麼辦?還是老辦法,發行吸引力更強的新債,比如這一次利息更高,信用等級更高,不愁賣,各地的銀行,劵商都搶,甚至連手續費都不收了,老百姓也趨之若鶩。老百姓也不擔心,因為後面有政府,政府還不了後面還有央媽。

三 地方債的問題與機會

地方債的發行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但是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但卻會進一步提高投資在GDP中的比例,而壓縮消費在GDP中的空間,而這恰恰是今天中國經濟的困境——越是消費不增長,就越是依賴投資,結果就越來越不好。

為什麼又大規模發行地方債?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央媽是最後的解決方案,如果地方還不起,央媽會把地債買回去,等於是平白無故的向市場注入了幾萬億的資金,是全部老百姓在買單,在這個情況下錢會變的不值錢,所以應該保護好自己的資產。

地方債發行之後,與此相關的行業會有很多的錢,相關的概念股也會受益,比如水泥,三一,中建等,但買這些股票風險很很大,因為這種機會並非可以長期持續的,其業績缺乏根基支持,只能做做短線。

更多的優質財經內容,請關注黑馬財經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