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他是一代美食名家,發明多種名饌,最終絕食而死

他是一代美食名家,發明多種名饌,最終絕食而死

江孔殷

在同盟會元老馮自由以及掌故大王鄭逸梅等人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一位叫江孔殷太史的人。這位江孔殷不僅是近代首屈一指的美食大家還在當時與政商兩界人士多有過從,可以說是一位風雲人物。但晚年境況悽楚,讓人喟嘆不已。

江孔殷 廣東南海人。字韶選,又字少泉,小字江霞,因喜愛蘭花而且家裡常年養蘭,又號百二蘭齋主人。還有個外號叫江蝦,大意說此人精明機敏。祖上為廣東茶商,富甲一方。

江這個人從小因家裡有錢,見識結交自然不凡。據說少年入萬木草堂,師從康有為。當時的廣東人喜歡把入翰林的人稱為“太史”,所以江孔殷就被人尊稱為“江太史”。另有一種說法是江孔殷中舉人中進士啥的都是家裡花錢買的。不過,在當時的那個時代,這些也沒什麼用了。後來,江孔殷並沒有追隨康有為,反而是跟革命黨人走得很近。

江孔殷對於辛亥革命而言做了兩件事比較有影響,一是黃花崗起義失敗後,烈士們的遺體沒人敢收葬, 革命黨人潘達微來求助,由於潘家與江家屬世交,所以,江仗義出面,協助潘達微安葬了諸位烈士。算是比較有功德的一件事。

他是一代美食名家,發明多種名饌,最終絕食而死

江孔殷參與收葬了黃花崗烈士

還有一件事,是汪兆銘行刺攝政王失敗,革命黨人四處打點營救,託人到江孔殷這裡,請他出面找關係不錯的清廷大吏出面“撈人”。江就去找了當時的兩廣總督張鳴岐,張不僅上奏了保文還匯了三千元給清廷民政部作為汪等人會鄉的路費。這件事不管效果如何,反正江是出了力的,這個無可厚非。

一般我們說人生基本的需求,無非是食色性也。江孔殷一生先後娶了15位妻妾,生育子女幾十個。其中最著名的數第十三子江楓。江楓,人稱南海十三郎,是有名的粵劇劇作家,香港曾經以江楓為原型拍攝了同名電影、電視劇《南海十三郎》。值得一提的是江孔殷的孫女江獻珠,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美食家。有《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一書行世。江孔殷還有一位孫女也就是江楓的侄女江端儀,藝名梅綺,從影二十三年,演出超過七十多部影片。

在食方面,江太史從小家裡就是開“流水席”的,三山五嶽、五行八作、各色人等,隨來隨吃,隨吃隨上。所以,他也屬於啥都見過的高人。 三十年代,他自己曾在廣州蘿崗創辦“江蘭齋”農場,生產“特供”食品。改良水果品種、引進國外良種蜜蜂,籮崗橙、黑荔枝及黃金蜂蜜等良種都是他主持研發出來的。

至於在菜系創新方面,首推江家祖傳的蛇羹。江獻珠女士在回憶錄裡也提到了此菜的製法。這道江太史蛇羹又叫太史五蛇羹以五蛇為主要材料,五蛇最少包括有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另外加入水蛇、錦蛇,或眼鏡王蛇。五蛇備全後再加入雞、鮑魚、木耳、香菇等煮成湯羹。等上桌準備開吃的時候再加入少許菊花絲和檸檬絲。

還有一道著名的粵菜,也是江孔殷本人所創,就是著名的“龍虎鬥”。江在做七十大壽時,為了饗客便用蛇和貓製成菜餚,蛇為龍、貓為虎,故名“龍虎鬥”。後感到貓肉的鮮味還不足,就又在此菜中加了雞, 因此又稱“豹狸燴三蛇”、“龍虎鳳大燴”,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龍虎鬥”。

他是一代美食名家,發明多種名饌,最終絕食而死

江孔殷自創了不少粵菜名饌

江氏美饌據說還有一味“禮雲子”(蟛蜞卵),已失傳。

日軍侵華期間,廣州淪陷,江移居香港, 此時家道已經開始敗落。他生活無著,只好戒鴉片皈依佛門,並開始賣字養家,萬般無奈之時曾接受了日寇港督磯谷廉介的兩包白米。1950年回穗,被從醫院押送回鄉,途中絕食多日而死,時85歲。江獻珠感嘆說,“祖父以精食名,以兩包米喪節,而以絕食終。人生薤露,一至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