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何洪秀全11年没有离开“王府”?

妞爸_Shanghai


过去传统的说法一般认为:洪秀全在定都天京(今南京)后生活迅速腐化堕落,于是一头扎进了温柔富贵乡,过起了醉生梦死荒淫无度的生活。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立即迫不及待在南京明皇宫里拆卸了很多珍贵的木材、石材用于修建天王宫,天王宫方圆十余里、重墙两道,每道围墙都高达二丈多高,宫内建筑富丽堂皇。天王宫分内外两重:外重称为太阳城,内重称为金龙城。太阳城向南开门,称为真神荣光门。门内有鼓吹亭,盖琉璃瓦,亭内四柱刻有五色盘龙。亭子以内又设一门,称为真神圣天门。圣天门内设有数十间朝房,中间有一牌坊,牌坊后面是正殿,称为金龙殿,门梁四柱皆涂以赤金。金龙殿后是一条走廊,走廊之后称为后殿,左右各有一池,池中有石舫两艘。池后是洪秀全与众妃子日常生活的内宫,分左右两区,每区内有大殿一座、偏殿环绕。最后面设花园一座,称为后林苑,苑内有湖,湖上有假山,以桥联接。况且天王宫内还有八十八名妃子、两千余名宫女,这些人终日伺候洪秀全的饮食起居,如此看来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的生活的确称得上是醉生梦死。那么洪秀全一头扎进天王宫内不出门完全只是因为享受声色犬马的缘故吗?其实不尽然。

事实上洪秀全之所以一头扎进王府不出门的根本原因是由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洪秀全是通过宣传拜上帝就起家的——他把西方传来的基督教与中国本土的一些地方信仰结合起来自创了一套所谓的拜上帝教教义,然后鼓动信徒们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在拜上帝教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天父上帝,居于第二位的则是上帝的长子耶稣,从理论上而言:洪秀全本人在拜上帝教中位居第三的位置。尽管洪秀全在理论上是拜上帝教的第三号人物,然而实际上他是排在第一位的。说白了这就和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子一样,可实际上虚幻的老天根本就不会威胁到皇帝的权威,同样虚无缥缈的上帝和耶稣也不会对洪秀全的权力构成威胁。尽管拜上帝教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洪秀全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实际上太平天国政权内部的权力结构却异常复杂——事实上这种状况可谓由来已久:在拜上帝教最初传教的岁月里真正奠定了拜上帝教的基础的其实是南王冯云山。洪秀全和冯云山都是广东人,但他们的传教地点是在广西,在广西的传教一开始没能打开局面,于是洪秀全放弃了,转而回乡准备参加科举。冯云山却选择留在广西继续传教,冯云山在传教过程中刻意将没在身边的洪秀全塑造为一把手,当然这在他看来对自己并没什么实质性影响,毕竟拜上帝教实际处于他的控制下,而树一个远在天边的偶像,让人产生“冯云山这么厉害还得服洪先生,那洪先生自然更厉害”的心理,就更容易聚集人马,也容易形成神话。即使洪秀全后来没去广西和冯云山合会,随着拜上帝教的日益发展壮大冯云山也会按部就班地起兵造反并把“洪先生”像陈胜、吴广起义时号称的扶苏、项燕一样尊为偶像。当洪秀全再次科举落第后就转而前去广西会合冯云山,这样一来拜上帝教就形成了洪秀全和冯云山的二元领导结构——洪秀全是最高精神领袖,而日常事务则由冯云山具体负责。由此可见洪秀全一开始在拜上帝教中就是扮演的偶像角色——尽管拥有受众人顶礼膜拜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可实权并非操之于洪秀全之手。

然而拜上帝教的发展引起了当地官府的注意,不久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赶紧设法营救,一时间拜上帝教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也就是在这时杨秀清开始脱颖而出:他假托天父下凡附体以安定人心,这就使拜上帝教本就复杂内部结构体系更加复杂——从理论上而言:洪秀全身为天父上帝之子,是天父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是拜上帝教的最高精神领袖。当然正如天子之上还有天一样——洪秀全再大也不能大过天父上帝,当然谁也没见过天父上帝,所以洪秀全就作为天父上帝的代言人而被顶礼膜拜。现在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附体尽管是为解燃眉之急,然而从此就开了先例:平时他是臣,洪秀全是君,可一旦他被天父上帝附体那可就另当别论了。除了掌握了天父上帝下凡附体这一逻辑话语上的优势之外,杨秀清还具备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人中难得的行政和军事才干——正是在杨秀清的策划下太平天国由广西一带的小股势力发展成为一举夺取清政府的财赋重地江南,据有半壁江山的格局。他筹备行政组织,颁布行政法度,组建严格的军队,创造军事规章,整然有序。相比之下作为精神领袖的洪秀全则一直在宣扬他的拜上帝理念,而对具体的军政事务并不熟悉,以致于清政府一度怀疑洪秀全压根是太平军编造出来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精神偶像人物,因为洪秀全几乎不怎么参与太平天国日常事务的管理。那么洪秀全是否对这种大权旁落的状态感到不自在呢?恐怕不见得——至少在起事之初他并不觉得这有何不妥。事实上这正是太平天国政权的宗教神权统治性质所决定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如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伊朗最高宗教领袖身上印证这点:身为伊朗最高宗教领袖的哈梅内伊明明掌握着宗教、财政、军队等各种国家大权,可作为伊朗国家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并不出席各种国内外政治或社交活动,也不负责处理国家日常行政事务,可以说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在媒体中的曝光率是远远不及伊朗总统的。这其实不难理解——宗教领袖的权力来源于其作为神的使者这一身份属性。既然是神的使者,那么就应当在公众面前保持一定的神秘性,这恰恰是宗教权威的来源。

太平天国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也具有同样的特色:身为教主的洪秀全自然需要同部族保持一定距离,这样才能强化他在部众心目中的神秘性。洪秀全自己也乐于以教主和理论家自居,从而专心致志于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神学工作,至于日常军政事务主要就交给杨秀清等人负责了。一方面杨秀清确实个人能力很强,另一方面洪秀全也无心过问在他看来过于繁琐的行政事务。那么不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的洪秀全究竟干什么呢?根据现有的记载来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每逢节日庆典都会举行朝会,这时群臣聚集天王府向洪秀全参拜行礼,这当然是强化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最高领导人的权威。同时洪秀全一直在进行研究教义的工作: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起家,拜上帝教自然就成为了维系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柱。进入天王府后洪秀全先后创作了500首《天父诗》、《御制千字文》等著作,又亲自删改了《圣经》等。在洪秀全看来:他所负责的是与上帝沟通的“天事”,自然比凡间之事要重要得多。既然如此洪秀全也乐得清闲,于是索性一头扎进王府专心致志搞他的宗教工作,同时也顺便好好享受物质生活。最后洪秀全还担心自己出门会存在安全问题——其实这也是历代帝王的通病,毕竟越是大权在握越怕被人暗算,然而相比之下洪秀全对自身安全问题的担心可能超过了历代帝王。相比作为对手的清政府而言: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并不稳固——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内有诸王派系争权夺利,即使是在太平天国统治区也不能说就已完全肃清了当地的反对势力。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支柱一旦杀死被消灭,那么可以说太平天国存在的合理性就被清除了,因此针对洪秀全的暗杀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洪秀全思前想后最终还是觉得后宫最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