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孩子摔倒后该不该扶?父母的2种态度,可能决定未来孩子的性格

每个孩子都需要成长,尤其是对于新生儿来说,要慢慢学会的就是生活技能,在宝宝1岁左右学习走路的阶段,磕磕碰碰、摔倒等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这不仅对宝宝是一个挑战,对于宝妈们来说也是一种煎熬。看到学走路的宝宝这么辛苦,特别是摔倒之后,总会想着要向前帮助他,可出于让宝宝学得更快的目的,却又停了下来,看着宝宝一点一点的站起来。

也有的宝妈实在是不忍心,在宝宝摔倒之后会立马把他扶起来。那宝宝摔倒到底要不要扶呢?父母的这两种态度,能决定宝宝将来的性格。

孩子摔倒后该不该扶?父母的2种态度,可能决定未来孩子的性格

宝宝摔倒后,父母立马心疼地扶起来

相信这种现象,是大多数父母都会去做的。因为对宝宝的心疼,看不得宝宝受一点伤,看到孩子摔倒后会立即扶起来。虽然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对于宝宝来说,学会一件事情首先需要得到的就是父母的认可。

如果实在是摔疼了,宝宝还没有学会说话之前,也会用哭的方式表达,这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给予安慰,鼓励宝宝。但如果宝宝觉得摔倒后没有什么,也没有哭。

父母们却非常着急,不让宝宝继续这么做了。宝宝将来遇到事情还容易退缩,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所以,在这点上父母们也要注意,不要过度的帮助宝宝,适可而止观察宝宝的需求,再给予帮助是最重要的。

孩子摔倒后该不该扶?父母的2种态度,可能决定未来孩子的性格

宝宝摔倒后,痛哭流涕也不扶宝宝起来

跟上面情景1正好相反,有的宝宝在摔倒之后,即便是痛哭流涕,有的父母也也不会去扶宝宝起来,他们认为如果这时候扶宝宝,还会让宝宝前功尽弃,永远也学不会走路。

但父母却不知道宝宝在痛哭流涕的时候,是在暗示父母: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如果父母在宝宝遇到类似的事情后,每一次都没有去扶宝宝,还容易影响孩子日后的性格。

经常这样下去,宝宝还会失去安全感,对待任何事情还有可能是自卑、会拒绝别人的帮助。

面对这样的事情,父母们首先可以选择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让孩子学习走路,如有地毯的地方,宝宝摔倒后也不会觉得不舒服。其次,在宝宝摔倒后,父母要安抚宝宝的情绪。

用亲密的语言告诉宝宝,摔倒后应该怎么做。如果宝宝已经哭了,在没有办法起来的情况下,家长就不要视而不理了,帮宝宝站起来,一天比一天成长,就是最大的进步。

孩子摔倒后该不该扶?父母的2种态度,可能决定未来孩子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