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北魏馮太后陵的考古發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有名的“皇太后”,她們影響了中國宮廷政治。其中以北魏馮氏和晚清慈禧二位太后最有名。巧合的是,二人的墓都讓盜墓者挖了。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慈禧定東陵


慈禧的定東陵位於河北遵化清東陵內,在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被軍閥孫殿英盜了。馮太后的陵墓誰盜的?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就來聊這事情。

馮太后的陵墓叫“永固陵”,位於大同市城北25公里鎮川鄉附近西寺兒方山(現名梁山)南部。這裡有兩個春夏會長滿青草的大土丘,一南一北排列,相距不到1公里。南邊的大土丘就是永固陵,北邊的土丘略小,是史上著名改革家、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壽宮“萬年堂”。
據《魏書·文成文明皇后傳》,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九月,馮太后病逝於平城(今大同),時年49歲。葬於永固陵,諡“文明太皇太后”。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永固陵位置示意圖


永固陵在馮太后去世以前已建好。

永固陵始建於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歷經3年,於太和八年建成。

下葬後,孝文帝曾多次謁陵,祭拜祖母。出於孝順,他乾脆將自己的陵墓也建在這裡,死後陪伴馮太后,即《魏書》上所謂“有終焉瞻望之志”。後來北魏遷都洛陽,這座陵墓才沒有實際使用,成了”虛宮“,稱為“萬年堂”。

1976年4月-5月,大同市博物館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組成考古隊,發掘了永固陵。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永固陵


永固陵規模宏大,結構堅實。永固陵確實堅固,但並沒“永固”,考古發掘時發現,早已遭盜墓者光顧,曾多次被盜。

永固陵和萬年堂都建造在方山南部山頂玄武岩層之上,當年造陵時還是老費事的。到發掘時,仍有高大的封土堆,高達22.87米,呈圓形,基底為方形,南北長117米,東西寬124米。

永固陵當地人俗稱“祁皇墓”。該陵為磚砌多室墓,地宮位於封土堆的正中心下方,由墓道、前室、甬道、後室四部分組成。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永固陵地面遺存建築殘石


墓門外接墓道,為了防止土層塌陷,在東西兩側用石塊壘砌長5.9米的兩堵石牆。 南向墓道一直通到封土堆的邊沿。

永固陵墓門高4.15米、寬3.95米。發掘時發現,墓門用條磚封閉,其中二磚在券門內,三磚在券門外,封門牆厚達2.10 米。

前室與後室之間有甬道,前後各有一道大型石券門,雕刻相當精美、壯觀。

石券門製作工整細緻,由尖拱門楣、 門柱、門檻、虎頭門墩、石門五部分組成。但石門無軸,不能開合,直接嵌入尖拱門楣內。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永固陵地宮圖(圖源報告)


墓室高大寬敞,南北長17.60米,後室平面近方形。

在石砌墓道內及距墓室外約5米處四周圍,填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塊。在墓室南部墓道內也堆積很多這樣的石塊 ,顯然是為反盜墓而設置的,這樣可大大增加盜墓者挖掘的難度。

造墓時在兩道石券門的內外及甬道中間,共設置了五堵封閉磚牆,這也是為了反盜墓。但發掘時發現,僅存甬道南端石門外的一堵,牆厚1.08米。

永固陵地宮規模很大,整個墓室用磚約達20餘萬塊,是當時已發現南北朝時期最大墓葬。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永固陵平面與剖面圖(圖源報告)


這些均為宮廷特製的優質青磚,到發掘時雖歷時近1500餘年,但墓室仍保持原貌,與磚的高質量不無關係。雖然墓室結構完好,但裡面的棺材已被破壞,隨葬品更早被盜空。

清理地宮時,在後室內發現了大量漆皮殘片和少量的人骨,還有小塊的朽木、長鐵釘,這應該全是馮太后的棺槨殘存。由此可以推定,馮太后的葬具是一副朱漆大棺槨。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北魏景陵棺材


永固陵是什麼時候被盜的?考古人員就現場發現的痕跡,結合對當地人的調查,發現永固陵在發掘前,至少被盜三次。

最早一次,盜墓者繞過墓道、甬道封門封牆,從後室西壁南端下部,挖出盜洞。這個盜洞很大,高達1.4米、寬也有1米。

盜墓者是從封土的西北方向,向下挖掘的,然後鑿通後室西壁南端。考古人員從盜洞內還發現了一樣特別的東西——當年盜墓者留下的鐵鍬頭,洞壁上有清楚的挖鑿痕跡。

這次盜墓,永固陵損失最大,後室內大部分隨葬器物被盜走了。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北魏墓隨葬陶俑


這夥盜墓者還企圖進入前室,甬道石門裡的封牆已被拆掉,但盜墓者並未能如願,石門太堅固,無法推開,所以最後並未能進入甬道,盜南邊前室未遂。

盜墓者當時應該作了很大的努力,用大鐵錘猛擊石門,但絲紋不動。考古人員在石門框的裡邊,便看到了幾處被鐵錘擊打的痕跡。

在後室西壁中間,看到了白灰寫的三行字,每行4字: “大金正隆、□□六月、□□□□”。這是誰寫的?考古人員笑了,不排除是盜墓者!

這夥盜墓者太猖狂,還“題壁留念”。當然,也可能是被盜後有人從盜洞進入後“到此一遊”。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北魏墓出土波斯金幣


也正是因為這幾行字,考古人員才知道永固陵在金正隆年間,或是之前被盜,而在此之前保存完好。

“正隆”是金海陵王完顏亮的的年號,從公元1156年至1161年。盜墓者具體是在哪一年光顧的,無從知道。

盜墓者再次光顧永固陵,也在金朝。他們從墓道挖盜洞,由正南面進入墓室。

考古人員在發掘墓道時,由封土堆南沿,向北清理到20米處,發現了金朝白瓷碟、碗的殘片,還有一部分獸骨,和被破壞的殘石俑、石雕獸、鐵箭鐮等。

這是盜墓者丟下來的。當年的盜墓者也許帶著連骨的烤肉或煮肉,吃住在地下盜洞中呢。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現代盜墓


清理到墓道25米處發現了盜洞。從橫斷面看,這個盜洞比第一個更大,高3.6米,寬2.5,如此大的盜洞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所為,應該是如現代考古一樣,“公開發掘”。

這次,盜墓者將墓門的外封門牆東部拆掉一部分,甬道南端石券門東側石門柱也破壞了,石門柱旁邊的青磚亦被拆毀一部分,石門裡、甬道中間、甬道北端石券門外的三道封牆全被拆了。

隨後,盜墓者將第一次盜墓者未能打破的石門砸壞,進入了後室。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永固陵石門


這夥盜墓者進入後室後,應該是失望的,因為已有人提前光顧。但他們沒有放棄尋寶的機會,“動土”了,在墓室內亂挖一通,看地下是否有寶。

在後室中部略偏西處,有一個被盜墓人挖掘又回填的坑,直徑約1米,深達1.2米,一直挖到山體岩石,挖不動了才住手石,也不知道是否挖到寶物了。

後室北壁中部墓底,也被盜墓者挖一部分。

這夥盜墓者也學著第一批盜墓者,“題壁留念”。在墓室東壁中間用白灰書寫下:“大定、初五、□道、□□”,字分四行,每行2字。在西壁也發現有“大定” 二字題記。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永固陵石雕


在甬道南端石券門的西門框左側還有墨書題記:“興嚴方僧懷備到此,戌十月永 耳”13個字。這不應該是盜墓者留下的,是一個和尚從盜洞進入墓後,留下的“墨寶”。由此可知,永固陵被盜後,盜洞長期沒有封堵。

毫無疑問,第二次被盜也應在金朝,是稍後的大定年間。“大定”是金世宗完顏雍的年號,從公元1161年至1189年。

這次盜墓活動對永固陵破壞最為嚴重。推測盜墓者就是附近人,鋪地用的大方磚都被掘走了,隨葬的大小石俑、石獸或盜走或破壞,帶不走的則扔棄墓道附近,這才有了考古人員的發現。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北魏帝陵考古發掘現場


此後600多年間,永固陵似乎平安無事,但到了晚清光緒年間,清朝的盜墓者又來了。

在墓道深26米、上距封土表面5.2米處,發現了清朝晚期的醬釉小瓷壇、黑釉小瓷碗、鐵刀、鐵鐮頭等用具和工具——盜墓者也是帶著吃飯家伙,住在盜洞中。

考古人員在當地調查瞭解後得知,光緒年間曾有人盜墓。


皇太后陵墓三次被盜,考古人員笑了,盜墓者在墓壁上留下了幾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