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三千年的歷史中就貫穿著瓷器文明,

中華文化藝術史與制瓷史是難捨難分的。

中國——瓷之國,全世界第一個燒出瓷器的國家。

瓷器是百姓的日用品,是王公貴胄的奢侈品,

還曾是中國最為主要的貿易出口產品,

一度被歐洲的貴族瘋狂追捧,擁有一件中國瓷器是富有和高貴的象徵。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在十六世紀西方畫中出現的青花瓷 《眾神的歡宴》喬凡尼·貝利尼

有人還曾提議將瓷器加入“中國四大發明”,變成“中國五大發明”。

現在去到博物館,瓷器也是極其主要的藏品,在很多博物館藏品數量上都佔著較大的比重。

在拍賣場上,瓷器也是最主要的中國藝術拍賣品類之一,而且官窯瓷器價格都不便宜。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中國瓷器發展史,用兩個詞來說就是

“百家爭鳴”到“一家獨大”的過程。

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的,大約在商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夠燒造原始瓷器了。

而瓷器的真正成功燒造,也並非很晚,出現在東漢。

燒成陶器、原始瓷器、瓷器,

三者之間有個最為重要的區別,那就是溫度。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當溫度達成,內在搞定,就開始了外在追求。


百家爭鳴

為什麼是屈指可數的百家爭鳴呢?

因為瓷窯很多,但是種類很少。

東漢,瓷器真正燒造而成時,

這段時間,還只有青瓷和黑瓷兩種,很單調。

東漢末年分三國,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家族終於迎來了一位新人,白瓷。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請注意,這裡的青瓷、黑瓷、白瓷,並非是完全單指一種顏色哦。

青瓷裡面包含了青綠、青黃、青褐、青灰等;

黑瓷裡面包含了褐、醬等;

白瓷也有可能略黃或略青。

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釉料中鐵的含量。

這個就比較學術化了,我們點到為止就好。

如果釉裡面鐵的含量低於1%,燒出來就是白瓷;

在1%在3%之間,就是青瓷;

超過4%,那就是黑瓷。

古時候,原料比例與溫度都沒有辦法控制得很好,

因此釉色不穩定,有很強的隨機性。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歷史的車輪滾向了隋代,

在此時的瓷器家族裡面,青瓷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但是剛來的白瓷不甘示弱,它正在慢慢積蓄能量,

讓自己越來越白,厚積而薄發。

發展到了唐代,白瓷終於成功地站起來了,

達到了可以跟青瓷抗衡的地步,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南方代表是來自浙江的越窯,北方的代表是來自河北的邢窯,

所以也有“南越北邢”的說法。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可能有很多補過課的朋友知道,唐代還有一個特別著名的“唐三彩”。

但是,唐三彩其實不是瓷器哦,它是一種低溫燒造的陶器。

儘管如此,唐三彩也是非常有歷史價值的,

因為它畢竟有多個顏色啊,並且現在在價格上面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歷史的車輪再往前面滾一下,就滾到了中國瓷器發展的高潮階段,

因為我們來到了宋代,瓷器真正百花齊放的朝代。

白瓷和青瓷,兩兄弟在這個朝代彷彿打了雞血一樣,變成了超級賽亞瓷。

在這個朝代,有著我們最為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汝、官、哥、鈞”都是屬於青瓷系的,而“定”是燒白瓷的。

其中比較特殊的是鈞窯,雖然顏色非常不像青瓷,但是它確實是屬於青瓷系的。

前面我們說到,釉的顏色是因為裡面的含鐵量決定的,

而鈞窯則在這個基礎上,添加了一點兒銅,結果沒想到,

竟然燒出了漸變的紫紅色,

人們評價鈞窯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並且在宋代,還發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事情。

宋真宗趙恆有5個年號——鹹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是不是發現其中一個有一點點熟悉,

宋真宗在他用景德年號的期間,

賜一個燒造青白瓷的原名叫“昌南鎮”的地方為“景德鎮”。

不知道他賜名的時候有沒有想到,

在後來,這個地方以這個名字成為了全中國,甚至可以說是全世界的制瓷中心。


元代開始,一家獨大

從元代開始,瓷器的百家爭鳴時代結束了,

變成了由景德鎮一枝獨秀的局面。

景德鎮在元代時期,在之前青白瓷的基礎上,燒成了卵白釉瓷。

卵白,顧名思義,就是像卵一樣白,具體白的程度,可以參照鵝蛋。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並且最為主要的是,他們燒出了周杰倫,哦,不對,他們燒出了,周杰倫唱過的——青花瓷。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是瓷器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跳躍。

從此,青花瓷成為主流,走入了千家萬戶,走向了世界,

甚至在後來成為了一首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

除了藍色的青花,他們還整出了紅色,叫釉裡紅。

還整出了紅藍搭配,叫青花釉裡紅。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景德鎮的一家獨大,並沒有讓它停滯不前。

到了明代,景德鎮更加發力,燒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的瓷器,

分為四個大類:釉下彩、釉上彩、鬥彩和顏色釉。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釉下彩,就是釉下面的顏色,前面說到的青花和釉裡紅就是釉下彩。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釉上彩,也就是在釉表面上的顏色,

因為一般的顏色,經不住一千多度的高溫,

所以景德鎮就先將瓷器燒出來,然後把顏色畫在釉的表面,

再放進窯裡進行一次七八百度的低溫燒造,這樣可以使得顏色不會掉。

但顏色不豐富,不像調色盤那麼多,因此只有三彩、五彩這樣子。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鬥彩,就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結合,先用釉下彩畫線,用釉上彩進行填塗。

成化年間的鬥彩雞缸杯就是非常典型的器物,

一件2.8億,據某知名已購買的藏家說,用雞缸杯喝起水來很糯哦~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顏色釉,也就是不同顏色的釉。

前面我們說到的青瓷、黑瓷、白瓷,在這時都成為了景德鎮顏色釉的一種。

以鐵為著色劑,燒出來就是青色,鐵含量的不同,也會隨之形成不同的顏色;

以銅為著色劑,則是紅色;

以鈷為著色劑,就是藍色,青花瓷就是用鈷來畫的。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這個階段,技術已經大大地超越了從前,

景德鎮的工匠幾乎已經可以調控色彩,有著非常多的顏色。

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審美標準也隨之更進一層,

此時脫穎而出的是——霽青、霽紅、甜白。

這三個好像文藝青年名字的釉彩也被稱為“三大上品”,

是千金難買之物,其中霽紅和霽青還被稱為寶石紅、寶石藍。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前段時間大熱的《如懿傳》就出現了三大上品之一的甜白釉。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霽青釉,雖然看起來已經和青沒啥關係了,

但是古人在瓷器上喜好青這種顏色,凡藍、綠都叫做青。

所以霽青釉,又叫霽藍釉,霽藍釉這種叫法更準確一些。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霽藍、霽紅,還可以叫做祭藍、祭紅,

因為這種瓷器過於寶貴,

因此,要用它們的時候都是用在古代最重要的場合,

古代最重要的場合是什麼呢?

——祭祀。

所以,它們又叫祭藍、祭紅。

到了清代,景德鎮作為中國瓷都的位置也從未動搖過。

清代的瓷器就跟現在的清宮戲一樣,主要是康雍乾三朝。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除了技術的進步,原本的那些釉彩能夠燒造得更好以外,

瓷器全家桶裡面還加入了兩個有著西方面孔的釉彩。

康熙酷愛西洋文化,引進了西畫技法、顏料等在瓷器上作畫,

因而有了琺琅彩。

琺琅彩是一種純宮廷釉彩,製作流程是讓景德鎮先把器物燒好,

但是先不“裝修”,送到清宮裡面的造辦處,

讓宮廷技師繪畫再燒製而成。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琺琅彩是純進口的,因為它所使用的顏料都是從國外引入的。

在康熙末期,受琺琅彩的影響,

在原本五彩的基礎上發明了一種中西合併的全新釉彩——粉彩

這個彩既有中國顏料和中國技法,也有西方顏料和西方技法,

是個混血兒。

一文全解:中國瓷器收藏,看這篇就夠了

琺琅彩和粉彩所包含的顏色非常豐富,

因此在瓷器上作畫的發揮空間也就大了。

至於作畫的內容嘛,康雍乾三朝的瓷器,跟皇帝的審美有著極大的聯繫。

康熙瓷器:陽剛雄健;

雍正瓷器柔和精細;

乾隆瓷器:極盡繁複。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