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梅花是怎樣火遍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朋友圈

梅花,生於寒冬,在百花凋零之日,傲然枝頭,她堅貞不屈、凌霜傲雪的高尚品質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湧現出一批批“以梅詠志,以梅明志”的性情中人。許多人心中都有一枝獨特的梅花。那麼,

詠梅文化又是如何一步步在這浩瀚的文化海洋中獨樹一幟的呢?

梅花是怎樣火遍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朋友圈

初識

梅花第一次出現在文人的筆下是在《詩經》“摽有梅”中,是中國歷史上寫梅的開篇。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詩經·國風·召南·摽有梅》

這是一首求愛詩,寫一位姑娘用落梅比喻自己青春漸逝,希望愛他的小夥子快來迎娶。用“其實七兮”,“其實三兮”,“頃筐塈之”敘述時間的流失,告訴所愛之人“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梅花是怎樣火遍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朋友圈

寫梅

到了漢朝時,蘇武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持節不屈。作《梅花落》。一句“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表達了蘇武在艱難困苦中仍不屈不撓的精神。

中庭一樹海,寒多葉未開。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
上郡春恆晚,高樓年易催。織書偏有意,教逐錦文回。

——《梅花落》

北魏景明二年(501年),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懷念范曄,於是手摺了一朵梅花,差驛使送給范曄。留有一首《贈范曄詩》。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唐朝初期,詩人盧照鄰作《橫吹曲辭 梅花落》描繪唐朝的繁盛。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匈奴幾萬裡,春至不知來。

灑脫的李白在《宮中行樂詞》中寫“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憂國憂民的杜甫在《江梅》中作“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梅花開始更多地帶入了人的感情

梅花是怎樣火遍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朋友圈

唐朝末期,出現了一位極其愛梅的女子— 。將梅在唐朝時期推向了鼎盛。有關她的故事在另一篇文章有介紹。

以梅明志

在推崇以文治國的宋朝梅花被各路文人詠頌,許多詠梅佳作也在此時產生。北宋王安石的《梅花》就是由上文《梅花落》中幻化而來。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還有著名隱士“梅妻鶴子”— 的那首經典詠梅詩《山園小梅》。他的故事也在另一文中有詳盡表述。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此外蘇軾六首詠梅詩,著名的《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南宋陸游寫梅的詩前後竟有200多首。如膾炙人口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此時,梅花被文人賦予的意義越來越清明,更多人以梅明志,提起梅花,世人便知這是一種不與他爭,無私無畏精神。


梅花是怎樣火遍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朋友圈


明朝道源有一首《早梅》十分有意境。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

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

清朝詠梅詩也不勝枚舉。汪士慎《題梅花》頗有趣味。

小院栽梅一兩行,畫空疏影滿衣裳。冰華化雪月添白,一日東風一日香。

近代,毛主席有一首鏗鏘有力的詠梅詩《卜算子·詠梅》。用以勉勵人民學習梅的精神,不怕當前的困苦。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在這個疫情緊張的時期,藉以毛主席的詩作勉勵。如梅花,困難時不屈不撓,春天即將到來。

詠梅的詩詞林林總總,你喜歡的梅花詩詞有哪些呢?

梅花是怎樣火遍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朋友圈


往期話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