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我國為啥叫中國

我們的國家叫中國,那麼為什麼叫做中國?哪個朝代,在對外官方文件上首次使用“中國”?

我國為啥叫中國

(長城)


在中國古代,中國的意思和現在的意思,截然不同。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1世紀西周早期成王時代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記載了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的史實,涉及“中國”部分銘文為“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篇銘文把“中國”指為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西周的時候實行分封制,周王朝的嫡系國王,而周邊則是分封制。這樣,中國的意思,則是指皇帝所在的都城,周邊的則是封國。所以,那時的中國和今天的中國,意思截然不同。

我國為啥叫中國

(朱元璋)


最開始,中國指皇帝所在的都城,能夠號令周邊國度,所以很多王朝都爭相做中國。不過,那時的中國,還是指中原地帶,

其周圍四夷均為臣屬之地,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漢代時,漢族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也自稱“中國”,遼與北宋時期彼此都自稱為“中國”。因此,在古代“中國”只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專屬的國號,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日說,漢朝國號是漢,唐朝國號是唐。史記上出現的“中國”文字,並不等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中國。

第一個把中國稱為國號的是明朝,《明史》中記載,明朝對內對外常自稱中國。明史外國傳中,中國作為明朝的代名詞,與朝鮮、日本等國並稱。明清時代,西方而來的西方人,也常常以中國或者中華、中華帝國來稱呼中國而不用明朝或者清朝。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作為國家或者清朝的代名詞,使用的更加普遍。

我國為啥叫中國

(中華民國地圖)


由於有了明朝、清朝的培養,加之西方人的成為,所以中華民國建立之後,“中國”正式成為華夏國家的現代稱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