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聯控股為2017年業績的增長欣喜之際,公司的二股東於平卻控訴華聯控股“不作為”,要求罷免公司董事長,希望找個對房地產、建築懂行、要有豐富房地產從業經驗的人,許家印、孫宏斌來當最好了!作為一個持股只有2%的二股東,卻聯合了其他中小股東希望罷免公司董事長。控訴原因有三,從2009年開始無新增土地儲備、股東減持、項目更新慢。於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這次不能罷免董事長就繼續提,並且不會出售手中的股票,在這件事情上似乎滿懷信心。
7月9日,華聯控股持股2%的二股東於平召開新聞發佈會,要聯合中小股東聯合“逼宮”。於平的訴求為徵集到10%以上股份支持,召開臨時大會,提議罷免董炳根董事長職位,希望另尋年富力強且有能力的人取而代之。於平表示,華聯控股管理層年齡偏大,且無一人具備房地產行業相關經驗,公司現金充沛,卻從2009年開始無新增土地儲備,而是拿大量的錢去購買理財產品,錯過了房地產行業黃金髮展的十年。從這次二股東的舉動來看,現年69歲的董炳根近年來的公司治理能力顯然不能得到二股東的認可,不過,這次控訴並沒有經過正常程序提議或與公司事先溝通。
這其中涉及兩個關鍵人物,持有華聯控股2%股份的華平與現年69歲的董炳根。根據資料顯示,於平目前持有華聯控股2314萬股,持股比例2.03%,是華聯控股第二大股東。他除了是華聯控股第二大股東,還是高升控股第三大股東,曾擔任高升控股總經理,兩年前從二級市場逐步買入華聯控股的股票,而那時公司地處朝氣蓬勃的深圳,而且是一家處於黃金時期的房地產公司,設想遠遠不打預期。而華聯控股的董事長不在公司十大股權之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控訴,顯得很委屈,但或許早有跡象,中小股東和公司管理層積怨已久。在一次股東大會上,曾有中小股東提出公司按照成本法記賬法不科學,提議按照房地產行業通用的公允法,但現場就被董事長很不客氣地否決了。
據悉,7月9日的發佈會現場出席股東數約30名,持股數為5%-6%之間。有意思的是,在二股東召開發佈會“自揭”負面後,7月9日華聯控股的股價竟一路走高,截至收盤華聯控股報5.16元/股,上漲5.31%。7月10日,華聯控股收盤股價5.44元/股,漲幅達到5.43%。不過,面對二股東公司無新增土儲,導致錯過發展黃金期的質疑,華聯控股的解釋是“求穩”,不採取冒進的策略,但真的是這樣嗎?
2009年以後無新增土儲
即便是地產行業的人,對華聯控股也並不熟悉,早就宣稱轉型房地產卻至今只在杭州、深圳持有寥寥幾個項目。就在幾個月前,華聯控股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業績,2017年扣非淨利潤達到13.38億元,同比增加87.53%。公司2017年的利潤構成與2016年相比存在較大差異,公司2017年利潤主要來源於結轉的房地產銷售收入,而2016年利潤除了來源於結轉的房地產銷售收入外,出售神州長城股票等也為公司貢獻了部分收益。 但即便如此,還是遭受了來自二股東的發難。
資料顯示,成立於1983年的華聯控股最初成立的資本來自國有股東,2004年起民營企業逐步進入華聯集團。
公司由上市之初的單一的化纖主業,到紡織服裝、石化新材料、房地產經歷了三次重大轉變,資產規模由上市當年的2.7億元躍升至今的62億。而截至2017年底,華聯集團有12家股東為國有或國有背景企業,合計持有華聯集團58.77%的股權,剩餘4家股東為民營企業,合計持有華聯集團41.23%的股權。值得注意的是,華聯集團股權架構裡沒有一家股東具有絕對控制力。目前華聯控股的第一大股東是華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而華僑城集團是其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佔有12%的股份。有意思的是,華聯控股曾與華僑城集團財務並表,不過2007年後,華僑集團不再向華僑城集團公司及國有監管部門報送財務數據材料,也不再和華僑城實行並表。相比同是房產商的大股東華僑城的野性擴張,華聯控股卻顯得異常的佛系。即便在2015年房地產行業如火如荼的時刻,也沒有參與拿地安於現狀。
自2009年由石化行業轉型房地產以來,公司的業績顯得提升乏力。其實,華聯控股當時已經意識到了土儲的重要性,曾在2009年的年報中指出,“公司房地產主業基礎還不夠紮實,土地資源瓶頸及可建設項目不連續問題日益突出。”但其在2010年1月收購華達新置業100股權後,獲得其名下1.73萬平方米工改商用地;以及6月收購浙江興財房地產公司70%股權,獲得其旗下子公司在浙江淳安縣千島湖擁有的約480.2畝的低密度住宅用地,之後,華聯控股在增加土儲上幾乎停滯不前。
轉型房地產,卻不拿地?根據其2017年年報,公司目前除了2個在建項目、2個在售項目、一個酒店運營項目、一個酒店運營項目以及一個正在審批項目之外,華聯控股並未披露是否具有其他待開發的土地儲備。華聯控股表示:“公司不是不想拿地,但要考慮最合適的合作方式和時間。”如果說在樓市調控嚴控的當前,考慮到風險問題未增加土儲的說法尚且合理。但從2009意識到土儲重要性年至今,已經差不多十年時間,十年時間找不到一塊合適的土儲?
特別是在2015年樓市回暖的大背景下,主營深圳、杭州地產業務的華聯控股業績卻出現虧損,而2014年上半年度盈利165.62萬元,主要系銷售“華聯城市山林”4套房子(尾盤)收入2500萬元。不僅如此,華聯控股表示,2015年度公司業績利潤主要依靠“錢塘公館”項目,非常依賴單個項目的對業績的支撐作用,而查看年報後發現,2015年華聯控股當年實現淨利潤6931萬,目前該公館一套大約2500萬,這意味著如果當年少賣2-3套房,就有可能導致虧損。
華聯控股孔慶富補充到,拿地還是堅持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其他城市不會考慮,這也是負責任的做法。但令人不解的是,在2015年市場行情大好的時候,華聯控股在增加土儲方面仍然沒有動靜。而且公司2009年的年報即有“華聯工業園A、B區”,“錢塘會館”等項目,這些項目到現在仍在開發,開發時間接近10年。
以華聯工業園B區為例,華聯控股在2011年年報中表示,公司將爭取在2012年完成B區的更新計劃申報和專項規劃申報,但截至2017年年末,該項目還在建設當中。可以說,公司現有土地或項目都是由較早取得或存續的工業土地進行城市更新,公司一共有3個城市更新項目。從年報可以看出,華聯控股可供開發的項目並不多,近幾年更多是“吃老本”,十年前買的地現在仍在為華聯控股業績續力。
來自二股東的發難
在華聯控股為2017年業績的增長欣喜之際,公司的二股東於平卻控訴華聯控股“不作為”,要求罷免公司董事長,希望找個對房地產、建築懂行、要有豐富房地產從業經驗的人,許家印、孫宏斌來當最好了!針對的矛頭直指公司的董事長董柄根,認為華聯控股現任董事長董炳根對公司發展戰略不清、用人不當,嚴重阻礙公司發展,不足以勝任公司董事長之職。
從2016年至今,於平一直不斷增持華聯控股的股票,但聯控股股價自2017年中旬創下12.86元/股新高後,股價一直處於接連下滑的狀態。2018年以後,華聯控股股從年初的10.71元/股下跌至7月10日5.44元/股,面對公司走下坡路的現狀,於平似乎要為自己以及中小股東討一個說法。
另外,公司管理層年紀過大也被於平以及中小股東所詬病。天眼查詢發現,董事長董柄根已經接近70歲,而其他的高管普遍在50歲以上。中小股東認為,高管理層不僅年齡偏大,更沒有地產從業經驗,不利於上市公司的戰略調整以及發展,吐槽“上市公司淪為養老院”。二股東於平沒有同華聯控股商議就召開發佈會,雖然令華聯控股猝不及防,但主動並快速做出了回應。
首先是多年無土儲的質疑,華聯控股表示近期都有在看地,如果太貴就不會拿地,公司首先考慮的是資產穩定,賬面沒有那麼多錢,而且房地產資金監管嚴格,借錢也不容易。而面對中小股東要求罷免董事長,只是表示會重視人才瓶頸問題,考慮儲備人才,並未正面的回應。但於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不能罷免董事長就繼續提,並且不會出售手中的股票,在這件事情上似乎滿懷信心。
閱讀更多 環球老虎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