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在汉武帝时期做农民有多惨?只需一项政策,便让大多数人生不如死

汉武帝在位时穷奢极欲、穷兵黩武,虽然打下广袤的疆域,但也把国家糟蹋的千疮百孔、乌烟瘴气,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百姓,真是悲惨到了极点,尤其是农民。汉武帝为搜刮民间财富,曾颁布一项政策,结果使得农民生活难以为继,甚至出现大规模杀害婴儿的事件。这现象,还要从汉武帝征收“口钱”说起。

“口钱”又名“口赋”,即人头税,最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秦国。不过前者是按人头数征税,每人每年要缴纳360文钱;而秦国则是按户征税,每户每年需出200文(“齐、秦皆有口赋。齐以丁计,岁三百六十文;秦以户计,岁二百文。”见《史记·货殖列传》)。

在汉武帝时期做农民有多惨?只需一项政策,便让大多数人生不如死

“口钱”始于春秋,征收对象主要是农民

征收“口钱”的直接目的,无非是增加税收以做军费,同时迫使农民更加辛苦的耕作、增收粮食,惩戒无业游民使之从事生产,并限制豪门贵族豢养食客的规模,但其真实目的,在于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维护、增强王室的统治力。

汉初七十余年间,承秦末战乱之弊,为解决人口锐减、财政枯竭的大问题,从高帝刘邦开始奉行道家的“无为”思想,实行与民生息、厉行节俭的国策,通过减免农业税、裁兵归农等措施,大力恢复社会生产。尤其是在文帝、景帝时期,“三十税一”的制度保证了农业生产和人口生育的积极性,人口数量激增,大量荒田得以开发,社会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汉武帝时期做农民有多惨?只需一项政策,便让大多数人生不如死

文帝在位时,汉朝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这“欣欣向荣”不过是一种表象,而百姓的实际生活依旧很苦。根据史料记载,汉代的赋税约有二十种名目,主要的是“田税”和“口赋”,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徭役”。虽然田税税率极低,但口赋和徭役却很沉重,以至于景帝时期重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谈到,当下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每年辛苦耕种一百亩,在年景好的时候也不过刚够温饱,至于在灾荒之年,难免会有流离之苦。

按照当时的规定,“口赋”的征收对象是7-14岁的儿童,每人每年需要缴纳20钱,14-56岁的人口则要缴纳“算赋”,每人每年需要缴纳40钱。虽然“口钱”和“算赋”的钱并不算多,但对于刚够温饱水平的农家来讲,依然是笔沉重的开支。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本已难以承担的费用,到了汉武帝时期,竟会再度加码。

在汉武帝时期做农民有多惨?只需一项政策,便让大多数人生不如死

武帝好大喜功,没几年便把国家折腾穷

原来汉武帝即位后好大喜功,不仅大修宫室、求仙封禅,还推行穷兵黩武、四处开边的政策,却匈奴、灭南越、吞朝鲜、并闽粤、开西南夷、“凿空”西域,几乎连年开战。封建王朝都是以农立国,根本架不住穷折腾,结果没几年的功夫,汉武帝便将祖、父两代留给他的庞大财政盈余花的一干二净,而且还产生巨额亏空。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持帝国的运转和各项政策的继续,现实需要武帝加大对民间的搜刮。

武帝对于民间的搜刮可谓竭泽而渔、不遗余力,具体到农民阶层,便是提到“口赋”的征税标准。其中“口钱”的征收对象下调至3岁,金额增至每人每年23钱;“算赋”的征收对象不变,但金额却猛增至每人每年120钱,足足是先前的3倍!

在汉武帝时期做农民有多惨?只需一项政策,便让大多数人生不如死

加重对口钱的征收力度,让农民生活难以为继

农民辛苦忙碌一年,最多也就过上个温饱生活,一文钱恨不得都要掰成八文花,如今被皇帝如此狠心地加税,立时有种被抛入地狱的感觉。再加上此时农村的丁壮大多沦为战争的“炮灰”,从事农耕的多是老幼弱病之人,加税在他们身上,无异于要断绝他们的活路。

农民既拿不出钱来完税,又轻易不敢造反,在衣食难乎为继的困境下,除了自寻短见以外,便是拿家中的幼儿“出气”,将他们无情抛弃或杀害。这一幕幕人间惨剧在各地频频发生,以至于到了汉元帝时期,御史大夫贡禹还曾在奏疏中不无沉痛地说到:“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见《汉书·贡禹传》)。

在汉武帝时期做农民有多惨?只需一项政策,便让大多数人生不如死

武帝晚年对自己的政策颇为后悔

经过这连番的折腾,到了汉武帝晚年,江山已被他搞得千疮百孔,生计无着的农民掀起的暴动席卷海内,大有摧毁帝国的势头。此时汉武帝才对自己的愚蠢政策感到懊悔,于是下令停止战争、减轻赋税,意在缓解百姓的困苦。只是这“德音”来的实在太晚,帝国已无可挽回地走向“下坡路”,再也没法完全振兴起来。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论贵粟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