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棗莊老火車站的故事:臨城站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1912年在棗莊境內就有三條鐵路建成通車,一條是貫穿棗莊南北的津浦鐵路、連接津浦鐵路臨城車站至中興煤礦所在地棗莊鎮的東西走向的臨棗鐵路,從棗莊鎮往南連接臺兒莊的棗臺鐵路。

正是因為這些鐵路為棗莊留下了許多百年曆史的老車站,雖然有的老火車站已經因為種種原因永遠的消失了,但是火車老站,如一罈陳年美酒,值得我們細細品嚐;如一位有著深厚閱歷和宏闊見識的老者,等待著我們與他悠悠攀談。讓我們一起來踏訪棗莊的那些火車老站,踏訪一種交通方式的神奇變遷,觸摸那些發生在候車室裡、月臺上的一幕幕往事,尋回生命深處的感動與震撼。讓更多的人去了解老火車站的故事。

棗莊老火車站的故事:臨城站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薛城古稱臨城,在北魏皇興二年(公元468年),在臨山的西邊設立過永興縣,永興縣歷經東魏至北齊廢,存史不足百年。在永興縣北的臨城正是臨永興縣城而得名。因與河北省臨城縣重名,又因為歷史悠久的薛國涵蓋臨城,所以在1952年9月時更名為薛城。

棗莊老火車站的故事:臨城站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七七事變後,日軍佔據臨城,臨城火車站也在日偽的控制之下。

臨城火車站始建於民國元年(1911年),當時由德國人設計建造,是津浦鐵路和臨棗支線交匯處的一個重要火車站。根據1996年編纂的《薛城區志》記載,臨城站建站之初,共有站房13間,建築面積227.6平方米,旅客站臺2座,貨物線3股,停車線3段。

1929年3月, 歷時3年,中山陵竣工。4月23日,中央執行委員會擬定6月1日在南京舉行奉安大典,國民政府派何應欽為總理奉安迎柩總指揮。為使各地民眾深知迎櫬的意義,當時國民黨中央在奉安前半個月就安排了一列宣傳車沿津浦鐵路北上,講解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績及靈柩遷往南京的意義。5月15日,宣傳車來到臨城車站,宣講員胡天冊通過高音喇叭向臨城廣大人民群眾作了近一小時的宣講,並在站內放映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影片。各界群眾互相傳遞,有的單位還組織人員於5月27日趕往臨城火車站,迎送孫中山先生靈柩。

運送靈柩的列車是從國外購進的藍鋼車,由漢口車廠重新裝飾一新。地上鋪著繡有國民黨青天白日黨徽的厚絨毯。靈車內光線柔和,莊嚴美觀,車的兩頭裝有銅製欄杆,光亮奪目。

5月26日下午5時整,由前面鐵甲車開道,後面鐵甲車護衛的靈車緩緩駛離北平車站。

5月27日,孫中山先生的靈車途經臨城火車站(今棗莊西站)。這天,臨城火車站廣場舉行的迎櫬大會甚為熱烈,牌樓巍峙,額署“恭迎國父靈櫬”,旁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標語,黨旗、國旗連綴招展,極其壯觀。上午10時,黨政軍、中興公司礦職員工、農民以及教育界——中興學校、國民區立小學、嶧縣第四模範博文學校、區立高等第一模範學校、婦女學校、縣立第一小學和教養院等數千人齊聚臨城火車站。站臺上的人們佩戴黑紗白帶整齊列隊,雖然時已過午,烈日當頭,萬里無雲,但迎送靈車人員井然肅立,鴉雀無聲。迎櫬專員命人播放總理演講錄音,民眾肅立靜聽,如親聆孫中山先生救國訓話。

忽然正北方一聲長笛驚破晴空,遠遠望去,一列長長的靈車徐徐開來,車頭正中懸掛著孫中山先生的大幅畫像,蓋過了整列火車。後邊的車廂中乘坐著宋慶齡、孫科、吳鐵城、林森等。

兩輛鐵甲車過後,靈車才緩緩到來。車頭前面懸掛著孫中山先生巨幅畫像,上有挽著繡球花的白綢圍襯。靈車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升遐”時曾用過的專車,銅花鑲邊,金光耀眼,中山先生遺體就在這節車廂內,後面幾節客廂乘客坐南京政府迎櫬人員及護從。再後一節普通客廂裡是128名槓伕,最後是鐵甲車載滿了士兵,押隊保衛。鐵路兩旁都有崗哨,百米一個,甚是森嚴。靈車停穩以後,中山先生的家屬宋慶齡及孫科夫婦等五、六人從車廂裡走了下來。迎櫬人員敬獻了花圈,並向靈車內中山先生遺體行三鞠躬禮,宋慶齡等人還禮致謝。當時親臨其境的區立第一小學學生田培萬曾撰文:“……稍息片刻,總理靈車從北京開至臨城,斯時也,耳有所聞,軍樂、雅樂,內含悲音……曠覽古今革鼎易命之主,其豐功偉烈,雖能權耀一時,彪炳史冊,然不過異姓權位之爭,以暴易暴,與民生何補?而能為中國開千百年來未有之創舉,內而解除人民痛苦、外來發揚國威者,如總理實為空前絕後之人也……”

據《總理奉安實錄》載:靈車到臨城,站上月臺出入道口均搭素綵牌樓,“學生、軍警及各團體代表按次排列兩旁,極為整肅。四野農夫,有輟耕壟畔直立垂手而鞠躬者,總理感人至深有如此”。山東民眾深情相送,當靈車稍停片刻後向南京方向駛離時,棗莊人民肅立站臺,目送靈車駛出古薛大地徐徐南去,久久不肯離散……

抗日戰爭爆發後,站臺的貴重器材、機車車輛全部移於漢口。由於經常遭到以鐵道游擊隊為主的抗日武裝破壞,日軍不得不加強臨城的防範,對臨城城牆加高加寬,並在城牆上築三個碉堡,與火車站連成一體,火車站南、北、中也築有三個碉堡,從上圖照片上能看到,在站房的最高處也設有崗哨。站西側挖有防護溝、並架設了防護電網。

棗莊老火車站的故事:臨城站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更嚴重的是,濟南日軍軍部派來了一位深諳中國文化的特高課特務高崗茂一。他在政治上大講中日同文同種、東亞共榮,與臨城周邊40多個偽鄉、保長結為把兄弟,認種莊地主種某某母親做乾孃,認偽保長姬茂喜的兒子做乾兒子,通過拜把兄弟、認乾親等手段收買人心,利用漢奸特務收買情報。

魯南鐵道大隊的活動區域受到限制,鐵路西側僅剩六爐店和喬廟兩個村可以活動。為了扭轉局面,魯南鐵道大隊決定鋤掉高崗。

1941年10月12日,晚10時,40名隊員全部化裝成鐵路工人,進入臨城車站。11時,劉金山戰鬥組走進高崗住處,當時,高崗在寫字,衛兵石川在打盹,聽到鐵道大隊隊員的推門聲猛然抬起頭,立即扔筆摸槍。劉金山見狀迅速拔槍射擊,只聽“叭”的一聲槍響,子彈擊中了高崗的腦袋,他哼都沒哼就倒在桌子下面。高崗的衛兵聽到槍響,驚恐地抬起頭來,還沒看清怎麼回事,就被又一槍送回了東洋老家。

王志勝戰鬥組堵住了特務們的出路,命令他們不準亂動,繳了他們的槍械。孫茂生戰鬥組封住了敵人的碉堡,敵人槍聲稀稀拉拉,並不激烈。因臨城日軍中隊調往山區掃蕩,剷除高崗的戰鬥,較為順利。臨走時,鐵道隊故意將偽軍的軍服、帽丟在車站,造成日偽猜疑,致使日軍把偽軍閻團搞垮。

棗莊老火車站的故事:臨城站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棗莊老火車站的故事:臨城站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日軍佔領臨城後,還成立了臨城警務段,就是日、偽、漢奸合流的武裝警隊,總共有250餘人,日式裝備,段長均是日本人。主要任務是執行特務工作,配合日軍掃蕩,平日在火車站以檢查為名打罵群眾,敲詐勒索。警務段設有審訊室,群眾流傳,能進閻王殿,不進警務段。

棗莊老火車站的故事:臨城站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臨城火車站附屬的建築

這個站房一直是當地最精美的建築物之一,津浦鐵路通車以後,臨城到棗莊的臨棗鐵路也建成通車,臨城站成為軍事要地,各路軍閥常在這裡駐軍。它一直使用到1970年,如今,老火車站的附屬建築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這裡就成了一個記憶歷史的地方。


棗莊老火車站的故事:臨城站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1941年日軍侵佔薛城時修建的300噸水塔還在,水塔高37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城北大沙河黃瓜架(鐵路鐵橋)處建泵房,將河水通過管道引致水塔,專供火車頭用水。

棗莊老火車站的故事:臨城站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1970年,為適應客貨運輸發展的需要,薛城站進行了大規模擴建,站址南移300米。1974年8月,新旅客候車室落成啟用,面積為1175平方米。

棗莊老火車站的故事:臨城站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1994 年 1 月 1 日更名為棗莊西火車站。2006 年 1 月 1 日又更名為棗莊火車站,2011 年 6 月 1 日,再次更名為棗莊西火車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