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做感恩教育,陳行甲的事蹟引發的思考


做感恩教育,陳行甲的事蹟引發的思考

在網上看到了有關陳行甲的視頻和文章,使我認識了陳行甲這個全國100位優秀縣委書記獲得者,在他得到人民的認可和上級的提拔後,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好乾部,卻於2016年底辭職,做了一名公益人員--任深圳市恆暉兒童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他自己在接受電視媒體採訪的時候說:“90%是自己的主動選擇,10%是遇到了難過的坎”,他還說“領導也不一定都是好人”。他的這個辭職舉動使我震驚也使巴東人民震驚甚至轟動了全國,更引發了我們對他更多的思考。

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了他的辭職,他到底為何要辭職,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個人對陳行甲的行為和舉動即感到震驚,我作為他的同時代人卻也能理解他人生的理想和抱負,也讓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 作為一個有作為的公職人員陳行甲他累了。

陳行甲雖然他是縣委書記但是他的工作卻很累,這種累不但體現在身體上,更是體現在“心”上。身體上的累主要體現在公職人員工作的本性上這無可厚非,但是心累則主要表現在扶貧過程中遇到的“民智未開”,這包括扶貧者和被扶貧者。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扶貧的時候要重視感恩教育,實際上就是針對這個事情提出來的思考。他意識到國民教育水平提升是首要的、緊迫的,而且將是一件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讓國民形成正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更難的一件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扶貧包括扶貧者和被扶貧者的癥結所在--都是教育問題。他們認為,繼續窮下去更舒服一些。就像螞蟻群一樣,每個蟻群都有30%的螞蟻在偷懶,當你把70%勤快的螞蟻挑出來之後,成為一個單獨的蟻群,這個蟻群又會分化出30%懶惰的螞蟻,中國有很多貧困地區就是這樣的,很多人願意成為那30%。甚至有很多,貧困者認為扶貧是在害他們。這與我們老師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如出一轍,在解決孩子為何不願讀書的這個問題時,那也是要解決“民智未開”和沒有做到重視感恩教育的這個實際而棘手的問題,誠然,好學生中有三六九等,差學生還有三六九等是一樣的。在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提倡感恩教育,感動教育說的容易,做起來卻是相當的艱難更何況是治理國家,然而要真正做到這些也是一個字“累”,在巴東雖然他成功了,但陳行甲要求太高是個理想主義者,也是這種更高要求的工作和脫貧的理想,使他不滿意自己在別人看來的成功,他有更高的精神和思想追求,這種追去會讓他更難心更累,正是這樣我想陳行甲也是累了。所以他選擇退而求其次讓身體累一些,也不要在體制內做心更累的人,所以他選擇離去。

第二, 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和精華在官場對決的犧牲品。

中國5000年的文化思想中,不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瑰寶,但是很多糟粕思想和觀念卻成為了官場腐敗、因循守舊的始作俑者,好在我們的黨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採取了正確的行動,但是道德層面、法律層面等的問題不是一天二天一年二年能解決的問題。 陳行甲用黑格爾的言論作為開頭做報告,就有領導批評他沒有黨性,沒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此事可以看出,恩施不是沒有有水平的幹部,而是幹部的思維和思維方式太保守。陳行甲跳傘唱歌放在上海和浙江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在湖北和恩施就不行了。在東北的話,有可能陳行甲更早就辭職了。如果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和上級領導,因為官僚、腐朽和一個嚴肅、有思想、為人民、有正義、敢作敢當的陳行甲貌合神離,那他能夠做出多大的成就呢?這也是他選擇離開的另一個原因吧,所以教育的先進性與否主要看我們能否培養出傳承我們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而且是持之以恆的去改變和淨化我們的社會環境,讓精華不斷的覆蓋糟粕使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迴歸教育工作的本質,全民統一認識、明確思想、步調一致到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原則上來,這樣就不會出現第二個陳行甲的出走了。

第三, 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區域化的中等收入陷阱使之無能為力。

一個國家的發展有他的必然規律中國也不例外,有學者經常說中國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理論上好像是但也有例外的一些情況,中國有些區域已經跨過了類似的陷阱,但也有某些區域正陷入陷阱中,難以自拔。像上海、北京很明顯已經跨入了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但恩施、巴東等中西部的一些地方乃至其它的地方,如東北的等某些地方,他們可能很難跨過這個陷阱。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更高層面的問題,或者說是一個戰略性的和全局性的問題,這就好比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我們在因材施教的時候卻把他當做一個優等生來培養是一樣的道理,結果是學生茫然老師更茫然不知問題出在哪裡?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這就是為何很多中國大媽在國外就是買買買!同樣也是陷入了消費陷阱裡是一樣的,難道要求陳行甲一個人或者以政府的行政命令限制購買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這樣那陳行甲也是無能為力了。北京上海武漢這樣的超大城市的存在,部份上會影響周邊區域的發展,特別是北京和武漢這種以行政中心吸取周邊資源的大城市,會形成一大片難以逾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區域,這樣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情形之下,也不可否認區域經濟中心對周邊地區經濟的帶動,從而實現共同均衡的發展的目標。這裡主要表現在地區、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會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所要求的有所側重而已罷了,在這個過程中陳行甲的請辭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了,也僅僅是激起一層浪花和無賴之舉而已。而體現在更多中國人的心中更可能是一種惋惜和同情罷了,而在有識之士的眼中陳行甲的舉動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多的警示和吶喊。正如網上有句話說的很明白的那樣:“如果所有的中國人都像美國人一樣生活,所有的中國人都不用太陽曬衣服,而是用洗衣機烘乾,那麼世界的電也不夠用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某種程度上講,恩施的發展,恩施人民的不富裕,促進了周邊地區的發展這是有一定的道理,只不過這個道理很小罷了。這是陳行甲無能為力的事情,但他陳行甲選擇了辭職,我認為他更像是選擇了逃避。對照我們教育工作者,在遇到不同階段的教育教學的困難時,是否以陳行甲那樣作為參照呢?卻值得我們去反思….

第四, 更高的理想和不斷追求與自我實現使之毅然決然的離去。

陳行甲是個理想主義者,註定他的為官是清廉風格的和處事的雷厲風行無欲則剛的性格,使之與旁人在為人處世上是格格不入的,誠然他對自己的要求也就與大多數官員不同,這種不同主要表現不計後果的執行了。這也使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了打擊、恐嚇甚至有生命的危險,與大多數官員的生命重點在於政治執行的不同,陳書記的生命重點,在於自我實現中去無欲則剛,有著更高理想和追求去全方位的理想執行,是沒有任何壓力的、輕鬆的執行,而不是僅僅的是政治執行,而且是不計後果、責無旁貸、雷厲風行的。他說他希望像格力和董明珠一樣展示自己,那就意味著要遭到很多的批判和質疑。很明顯,這種性格和作風使他對自己的要求與官場對他的要求是格格不入,這種格格不入給他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工作上的阻力,使他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發揮,在多年為官路上的磨練,使他的理想和思維越發成熟,這種愈發的想離去的思緒,終於在巴東這個貧困縣任上遇到的艱難遭遇使他爆發了…,這種爆發在旁人看來是衝動的、不成熟的,但是在陳行甲看來卻是深思熟慮的,義無反顧的,毅然決然的,這也給了那些認為陳行甲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升官發財,是為了沽名釣譽的人當頭一棒。現實生活中教師、醫師這二個職業應該也是仁愛、救人、理想、教書、育人這樣的吧,所以陳行甲選擇了做公益和老師的這個職業是他人生下半場的開始和最好的歸宿了,從這一點講他是對的。所以作為一個醫師和老師在這個社會應該是受人尊敬的了,可是現實社會與之這個理想相距甚遠,所以我們做好教師和醫師就是對陳行甲的支持了。如果說非要找陳行甲的不足之處,我們只能說他沒有堅持做一個清官、好官,去更好的更高層面的為更多的人民去服務。誠然我認為他已經做的夠好的了,而且我們沒有資本去要求他做得再更好一些,我們只能對照自己作為一個老師或者醫師,我們是否象陳行甲那樣去做得那麼好就夠了。因為我女兒她是一名醫生,我經常要求她堅持做一名好醫生,堅持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

第五, 生命短暫,公益教育事業是無限的,他中年沒有放棄理想和追求。

生命是短暫的,事業是無限的,人到中年的陳行甲沒有放棄理想和追求,陳行甲在他45歲的那一年向湖北省委提出辭職,他自認為這一歲數為人生的分隔點。陳行甲選擇他需要的人生的下半場就要開始了,對於很多仕途上的人而言,如果45歲做到了一個處級幹部,很多人會認為滿意了,就會容易產生船到岸車到站的思想,但是卻有那麼一部分的人是不會滿足的,且他們認為自己是驕傲的少年郎。陳行甲的中年危機的根源估計也在於此吧。這也往往是相當一部分成功人士或者說有理想、有才華、有抱負的人都有的一個通病吧,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年紀到了一定歲數時,但是自己的心態還是充滿鬥志,不論自己是政治家還是企業家或者什麼家都不是,這個歲數的人都很容易產生跨界經營的思想。簡單來說就是打工者會換工作,為官的會辭官下海經商,經商的會可能棄商持槍或者打工等,有跨界經營思想的人很多,但不代表每個人都會有膽量去做去執行,但是陳行甲卻做了而是在仕途升遷的黃金時期提出辭官了,這就是他的個人魅力和人格與旁人不一樣的地方,而對於陳行甲個人而言這種魅力和人格是不屑的,這也是更值得人們去為他喝彩和點讚的一個原因,在他看來換一個工作和環境對他的吸引力、刺激性、挑戰性遠遠大於他在仕途上的提升,這也是他選擇離去的另一個道理吧。

陳行甲的裸辭是令人意外的,是有漣漪的,也是平靜的,他直接辭職,這就相當於開始跨界經營他自己,不論他以何種方式都是去尋找他新的生活和理想,都是他喜歡從事的事業和工作,但他選擇了更適合他自己的公益和教育相結合的事業作為他人生的下半場,來繼續實現他人生新的思考和理想,因為他相信只有公益和感恩教育能改變“民智未開”的社會群體,從而最終而實現全民共同富裕。網上很多人汙衊陳行甲拋棄了他的“糟糠之妻”,也有很多網友和人們都在認為陳行甲放手的是一個不懂他、不愛他的“薛寶釵”。但是,體制內有夢想的人都知道,敢與“官家大小姐”和離的,都不是軟蛋和慫包,我們衷心祝願這位跨界經營的勇士能獲得再次的成功。在網上看到了有關陳行甲的視頻和文章,使我認識了陳行甲這個全國100位優秀縣委書記獲得者,在他得到人民的認可和上級的提拔後,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好乾部,卻於2016年底辭職,做了一名公益人員--任深圳市恆暉兒童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他自己在接受電視媒體採訪的時候說:“90%是自己的主動選擇,10%是遇到了難過的坎”,他還說“領導也不一定都是好人”。他的這個辭職舉動使我震驚也使巴東人民震驚甚至轟動了全國,更引發了我們對他更多的思考。

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了他的辭職,他到底為何要辭職,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個人對陳行甲的行為和舉動即感到震驚,我作為他的同時代人卻也能理解他人生的理想和抱負,也讓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 作為一個有作為的公職人員陳行甲他累了。

陳行甲雖然他是縣委書記但是他的工作卻很累,這種累不但體現在身體上,更是體現在“心”上。身體上的累主要體現在公職人員工作的本性上這無可厚非,但是心累則主要表現在扶貧過程中遇到的“民智未開”,這包括扶貧者和被扶貧者。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扶貧的時候要重視感恩教育,實際上就是針對這個事情提出來的思考。他意識到國民教育水平提升是首要的、緊迫的,而且將是一件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讓國民形成正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更難的一件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扶貧包括扶貧者和被扶貧者的癥結所在--都是教育問題。他們認為,繼續窮下去更舒服一些。就像螞蟻群一樣,每個蟻群都有30%的螞蟻在偷懶,當你把70%勤快的螞蟻挑出來之後,成為一個單獨的蟻群,這個蟻群又會分化出30%懶惰的螞蟻,中國有很多貧困地區就是這樣的,很多人願意成為那30%。甚至有很多,貧困者認為扶貧是在害他們。這與我們老師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如出一轍,在解決孩子為何不願讀書的這個問題時,那也是要解決“民智未開”和沒有做到重視感恩教育的這個實際而棘手的問題,誠然,好學生中有三六九等,差學生還有三六九等是一樣的。在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提倡感恩教育,感動教育說的容易,做起來卻是相當的艱難更何況是治理國家,然而要真正做到這些也是一個字“累”,在巴東雖然他成功了,但陳行甲要求太高是個理想主義者,也是這種更高要求的工作和脫貧的理想,使他不滿意自己在別人看來的成功,他有更高的精神和思想追求,這種追去會讓他更難心更累,正是這樣我想陳行甲也是累了。所以他選擇退而求其次讓身體累一些,也不要在體制內做心更累的人,所以他選擇離去。

第二, 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和精華在官場對決的犧牲品。

中國5000年的文化思想中,不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瑰寶,但是很多糟粕思想和觀點卻成為了官場腐敗、因循守舊的始作俑者,好在我們的黨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採取了正確的行動,但是道德層面、法律層面等的問題不是一天二天一年二年能解決的問題。 陳行甲用黑格爾的言論作為開頭做報告,就有領導批評他沒有黨性,沒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此事可以看出,恩施不是沒有有水平的幹部,而是幹部的思維和思維方式太保守。陳行甲跳傘唱歌放在上海和浙江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在湖北和恩施就不行了。在東北的話,有可能陳行甲更早就辭職了。如果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和上級領導,因為官僚、腐朽和一個嚴肅、有思想、為人民、有正義、敢作敢當的陳行甲貌合神離,那他能夠做出多大的成就呢?這也是他選擇離開的另一個原因吧,所以教育的先進性與否主要看我們能否培養出傳承我們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而且是持之以恆的去改變和淨化我們的社會環境,讓精華不斷的覆蓋糟粕使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迴歸教育工作的本質,全民統一認識、明確思想、步調一致到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原則上來,這樣就不會出現第二個陳行甲的出走了。

第三, 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區域化的中等收入陷阱使之無能為力。

一個國家的發展有他的必然規律中國也不例外,有學者經常說中國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理論上好像是但也有例外的一些情況,中國有些區域已經跨過了類似的陷阱,但也有某些區域正陷入陷阱中,難以自拔。像上海、北京很明顯已經跨入了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但恩施、巴東等中西部的一些地方乃至其它的地方,如東北的等某些地方,他們可能很難跨過這個陷阱。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更高層面的問題,或者說是一個戰略性的和全局性的問題,這就好比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我們在因材施教的時候卻把他當做一個優等生來培養是一樣的道理,結果是學生茫然老師更茫然不知問題出在哪裡?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這就是為何很多中國大媽在國外就是買買買!同樣也是陷入了消費陷阱裡是一樣的,難道要求陳行甲一個人或者以政府的行政命令限制購買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這樣那陳行甲也是無能為力了。北京上海武漢這樣的超大城市的存在,部份上會影響周邊區域的發展,特別是北京和武漢這種以行政中心吸取周邊資源的大城市,會形成一大片難以逾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區域,這樣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情形之下,也不可否認區域經濟中心對周邊地區經濟的帶動,從而實現共同均衡的發展的目標。這裡主要表現在地區、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會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所要求的有所側重而已罷了,在這個過程中陳行甲的請辭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了,也僅僅是激起一層浪花和無賴之舉而已。而體現在更多中國人的心中更可能是一種惋惜和同情罷了,而在有識之士的眼中陳行甲的舉動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多的警示和吶喊。正如網上有句話說的很明白的那樣:“如果所有的中國人都像美國人一樣生活,所有的中國人都不用太陽曬衣服,而是用洗衣機烘乾,那麼世界的電也不夠用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某種程度上講,恩施的發展,恩施人民的不富裕,促進了周邊地區的發展這是有一定的道理,只不過這個道理很小罷了。這是陳行甲無能為力的事情,但他陳行甲選擇了辭職,我認為他更像是選擇了逃避。對照我們教育工作者,在遇到不同階段的教育教學的困難時,是否以陳行甲那樣作為參照呢?卻值得我們去反思….

第四, 更高的理想和不斷追求與自我實現使之毅然決然的離去。

陳行甲是個理想主義者,註定他的為官是清廉風格的和處事的雷厲風行無欲則剛的性格,使之與旁人在為人處世上是格格不入的,誠然他對自己的要求也就與大多數官員不同,這種不同主要表現不計後果的執行了。這也使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了打擊、恐嚇甚至有生命的危險,與大多數官員的生命重點在於政治執行的不同,陳書記的生命重點,在於自我實現中去無欲則剛,有著更高理想和追求去全方位的理想執行,是沒有任何壓力的、輕鬆的執行,而不是僅僅的是政治執行,而且是不計後果、責無旁貸、雷厲風行的。他說他希望像格力的董明珠一樣展示自己,那就意味著要遭到很多的批判和質疑。很明顯,這種性格和作風使他對自己的要求與官場對他的要求是格格不入,這種格格不入給他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工作上的阻力,使他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發揮,在多年為官路上的磨練,使他的理想和思維越發成熟,這種愈發的想離去的思緒,終於在巴東這個貧困縣任上遇到的艱難遭遇使他爆發了…,這種爆發在旁人看來是衝動的、不成熟的,但是在陳行甲看來卻是深思熟慮的,義無反顧的,毅然決然的,這也給了那些認為陳行甲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升官發財,是為了沽名釣譽的人當頭一棒。現實生活中教師、醫師這二個職業應該也是仁愛、救人、理想、教書、育人這樣的吧,所以陳行甲選擇了做公益和老師的這個職業是他人生下半場的開始和最好的歸宿了,從這一點講他是對的。所以作為一個醫師和老師在這個社會應該是受人尊敬的了,可是現實社會與之這個理想相距甚遠,所以我們做好教師和醫師就是對陳行甲的支持了。如果說非要找陳行甲的不足之處,我們只能說他沒有堅持做一個清官、好官,去更好的更高層面的為更多的人民去服務。誠然我認為他已經做的夠好的了,而且我們沒有資本去要求他做得再更好一些,我們只能對照自己作為一個老師或者醫師,我們是否象陳行甲那樣去做得那麼好就夠了。因為我女兒她是一名醫生,我經常要求她堅持做一名好醫生,堅持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

第五, 生命是短暫的,公益教育事業是無限的,他中年沒有放棄理想和追求。

生命是短暫的,事業是無限的,人到中年的陳行甲沒有放棄理想和追求,陳行甲在他45歲的那一年向湖北省委提出辭職,他自認為這一歲數為人生的分隔點。陳行甲選擇他需要的人生的下半場就要開始了,對於很多仕途上的人而言,如果45歲做到了一個處級幹部,很多人會認為滿意了,就會容易產生船到岸車到站的思想,但是卻有那麼一部分的人是不會滿足的,且他們認為自己是驕傲的少年郎。陳行甲的中年危機的根源估計也在於此吧。這也往往是相當一部分成功人士或者說有理想、有才華、有抱負的人都有的一個通病吧,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年紀到了一定歲數時,但是自己的心態還是充滿鬥志,不論自己是政治家還是企業家或者什麼家都不是,這個歲數的人都很容易產生跨界經營的思想。簡單來說就是打工者會換工作,為官的會辭官下海經商,經商的會可能棄商持槍或者打工等,有跨界經營思想的人很多,但不代表每個人都會有膽量去做去執行,但是陳行甲卻做了而是在仕途升遷的黃金時期提出辭官了,這就是他的個人魅力和人格與旁人不一樣的地方,而對於陳行甲個人而言這種魅力和人格是不屑的,這也是更值得人們去為他喝彩和點讚的一個原因,在他看來換一個工作和環境對他的吸引力、刺激性、挑戰性遠遠大於他在仕途上的提升,這也是他選擇離去的另一個道理吧。

陳行甲的裸辭是令人意外的,是有漣漪的,也是平靜的,他直接辭職,這就相當於開始跨界經營他自己,不論他以何種方式都是去尋找他新的生活和理想,都是他喜歡從事的事業和工作,但他選擇了更適合他自己的公益和教育相結合的事業作為他人生的下半場,來繼續實現他人生新的思考和理想,因為他相信只有公益和感恩教育能改變“民智未開”的社會群體,從而最終而實現全民共同富裕。網上很多人汙衊陳行甲拋棄了他的“糟糠之妻”,也有很多網友和人們都在認為陳行甲放手的是一個不懂他、不愛他的“薛寶釵”。但是,體制內有夢想的人都知道,敢與“官家大小姐”和離的,都不是軟蛋和慫包,我們衷心祝願這位跨界經營的勇士能獲得再次的成功。


做感恩教育,陳行甲的事蹟引發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