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做感恩教育,陈行甲的事迹引发的思考


做感恩教育,陈行甲的事迹引发的思考

在网上看到了有关陈行甲的视频和文章,使我认识了陈行甲这个全国100位优秀县委书记获得者,在他得到人民的认可和上级的提拔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干部,却于2016年底辞职,做了一名公益人员--任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他自己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的时候说:“90%是自己的主动选择,10%是遇到了难过的坎”,他还说“领导也不一定都是好人”。他的这个辞职举动使我震惊也使巴东人民震惊甚至轰动了全国,更引发了我们对他更多的思考。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他的辞职,他到底为何要辞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个人对陈行甲的行为和举动即感到震惊,我作为他的同时代人却也能理解他人生的理想和抱负,也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公职人员陈行甲他累了。

陈行甲虽然他是县委书记但是他的工作却很累,这种累不但体现在身体上,更是体现在“心”上。身体上的累主要体现在公职人员工作的本性上这无可厚非,但是心累则主要表现在扶贫过程中遇到的“民智未开”,这包括扶贫者和被扶贫者。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扶贫的时候要重视感恩教育,实际上就是针对这个事情提出来的思考。他意识到国民教育水平提升是首要的、紧迫的,而且将是一件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让国民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更难的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扶贫包括扶贫者和被扶贫者的症结所在--都是教育问题。他们认为,继续穷下去更舒服一些。就像蚂蚁群一样,每个蚁群都有30%的蚂蚁在偷懒,当你把70%勤快的蚂蚁挑出来之后,成为一个单独的蚁群,这个蚁群又会分化出30%懒惰的蚂蚁,中国有很多贫困地区就是这样的,很多人愿意成为那30%。甚至有很多,贫困者认为扶贫是在害他们。这与我们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出一辙,在解决孩子为何不愿读书的这个问题时,那也是要解决“民智未开”和没有做到重视感恩教育的这个实际而棘手的问题,诚然,好学生中有三六九等,差学生还有三六九等是一样的。在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提倡感恩教育,感动教育说的容易,做起来却是相当的艰难更何况是治理国家,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些也是一个字“累”,在巴东虽然他成功了,但陈行甲要求太高是个理想主义者,也是这种更高要求的工作和脱贫的理想,使他不满意自己在别人看来的成功,他有更高的精神和思想追求,这种追去会让他更难心更累,正是这样我想陈行甲也是累了。所以他选择退而求其次让身体累一些,也不要在体制内做心更累的人,所以他选择离去。

第二,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精华在官场对决的牺牲品。

中国5000年的文化思想中,不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瑰宝,但是很多糟粕思想和观念却成为了官场腐败、因循守旧的始作俑者,好在我们的党看到了问题的症结采取了正确的行动,但是道德层面、法律层面等的问题不是一天二天一年二年能解决的问题。 陈行甲用黑格尔的言论作为开头做报告,就有领导批评他没有党性,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此事可以看出,恩施不是没有有水平的干部,而是干部的思维和思维方式太保守。陈行甲跳伞唱歌放在上海和浙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在湖北和恩施就不行了。在东北的话,有可能陈行甲更早就辞职了。如果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和上级领导,因为官僚、腐朽和一个严肃、有思想、为人民、有正义、敢作敢当的陈行甲貌合神离,那他能够做出多大的成就呢?这也是他选择离开的另一个原因吧,所以教育的先进性与否主要看我们能否培养出传承我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且是持之以恒的去改变和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让精华不断的覆盖糟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教育工作的本质,全民统一认识、明确思想、步调一致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原则上来,这样就不会出现第二个陈行甲的出走了。

第三,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区域化的中等收入陷阱使之无能为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他的必然规律中国也不例外,有学者经常说中国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理论上好像是但也有例外的一些情况,中国有些区域已经跨过了类似的陷阱,但也有某些区域正陷入陷阱中,难以自拔。像上海、北京很明显已经跨入了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恩施、巴东等中西部的一些地方乃至其它的地方,如东北的等某些地方,他们可能很难跨过这个陷阱。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更高层面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战略性的和全局性的问题,这就好比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我们在因材施教的时候却把他当做一个优等生来培养是一样的道理,结果是学生茫然老师更茫然不知问题出在哪里?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这就是为何很多中国大妈在国外就是买买买!同样也是陷入了消费陷阱里是一样的,难道要求陈行甲一个人或者以政府的行政命令限制购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这样那陈行甲也是无能为力了。北京上海武汉这样的超大城市的存在,部份上会影响周边区域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和武汉这种以行政中心吸取周边资源的大城市,会形成一大片难以逾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区域,这样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情形之下,也不可否认区域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从而实现共同均衡的发展的目标。这里主要表现在地区、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要求的有所侧重而已罢了,在这个过程中陈行甲的请辞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也仅仅是激起一层浪花和无赖之举而已。而体现在更多中国人的心中更可能是一种惋惜和同情罢了,而在有识之士的眼中陈行甲的举动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的警示和呐喊。正如网上有句话说的很明白的那样:“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像美国人一样生活,所有的中国人都不用太阳晒衣服,而是用洗衣机烘干,那么世界的电也不够用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讲,恩施的发展,恩施人民的不富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是有一定的道理,只不过这个道理很小罢了。这是陈行甲无能为力的事情,但他陈行甲选择了辞职,我认为他更像是选择了逃避。对照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遇到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的困难时,是否以陈行甲那样作为参照呢?却值得我们去反思….

第四, 更高的理想和不断追求与自我实现使之毅然决然的离去。

陈行甲是个理想主义者,注定他的为官是清廉风格的和处事的雷厉风行无欲则刚的性格,使之与旁人在为人处世上是格格不入的,诚然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与大多数官员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不计后果的执行了。这也使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了打击、恐吓甚至有生命的危险,与大多数官员的生命重点在于政治执行的不同,陈书记的生命重点,在于自我实现中去无欲则刚,有着更高理想和追求去全方位的理想执行,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轻松的执行,而不是仅仅的是政治执行,而且是不计后果、责无旁贷、雷厉风行的。他说他希望像格力和董明珠一样展示自己,那就意味着要遭到很多的批判和质疑。很明显,这种性格和作风使他对自己的要求与官场对他的要求是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工作上的阻力,使他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在多年为官路上的磨练,使他的理想和思维越发成熟,这种愈发的想离去的思绪,终于在巴东这个贫困县任上遇到的艰难遭遇使他爆发了…,这种爆发在旁人看来是冲动的、不成熟的,但是在陈行甲看来却是深思熟虑的,义无反顾的,毅然决然的,这也给了那些认为陈行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沽名钓誉的人当头一棒。现实生活中教师、医师这二个职业应该也是仁爱、救人、理想、教书、育人这样的吧,所以陈行甲选择了做公益和老师的这个职业是他人生下半场的开始和最好的归宿了,从这一点讲他是对的。所以作为一个医师和老师在这个社会应该是受人尊敬的了,可是现实社会与之这个理想相距甚远,所以我们做好教师和医师就是对陈行甲的支持了。如果说非要找陈行甲的不足之处,我们只能说他没有坚持做一个清官、好官,去更好的更高层面的为更多的人民去服务。诚然我认为他已经做的够好的了,而且我们没有资本去要求他做得再更好一些,我们只能对照自己作为一个老师或者医师,我们是否象陈行甲那样去做得那么好就够了。因为我女儿她是一名医生,我经常要求她坚持做一名好医生,坚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

第五, 生命短暂,公益教育事业是无限的,他中年没有放弃理想和追求。

生命是短暂的,事业是无限的,人到中年的陈行甲没有放弃理想和追求,陈行甲在他45岁的那一年向湖北省委提出辞职,他自认为这一岁数为人生的分隔点。陈行甲选择他需要的人生的下半场就要开始了,对于很多仕途上的人而言,如果45岁做到了一个处级干部,很多人会认为满意了,就会容易产生船到岸车到站的思想,但是却有那么一部分的人是不会满足的,且他们认为自己是骄傲的少年郎。陈行甲的中年危机的根源估计也在于此吧。这也往往是相当一部分成功人士或者说有理想、有才华、有抱负的人都有的一个通病吧,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年纪到了一定岁数时,但是自己的心态还是充满斗志,不论自己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或者什么家都不是,这个岁数的人都很容易产生跨界经营的思想。简单来说就是打工者会换工作,为官的会辞官下海经商,经商的会可能弃商持枪或者打工等,有跨界经营思想的人很多,但不代表每个人都会有胆量去做去执行,但是陈行甲却做了而是在仕途升迁的黄金时期提出辞官了,这就是他的个人魅力和人格与旁人不一样的地方,而对于陈行甲个人而言这种魅力和人格是不屑的,这也是更值得人们去为他喝彩和点赞的一个原因,在他看来换一个工作和环境对他的吸引力、刺激性、挑战性远远大于他在仕途上的提升,这也是他选择离去的另一个道理吧。

陈行甲的裸辞是令人意外的,是有涟漪的,也是平静的,他直接辞职,这就相当于开始跨界经营他自己,不论他以何种方式都是去寻找他新的生活和理想,都是他喜欢从事的事业和工作,但他选择了更适合他自己的公益和教育相结合的事业作为他人生的下半场,来继续实现他人生新的思考和理想,因为他相信只有公益和感恩教育能改变“民智未开”的社会群体,从而最终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网上很多人污蔑陈行甲抛弃了他的“糟糠之妻”,也有很多网友和人们都在认为陈行甲放手的是一个不懂他、不爱他的“薛宝钗”。但是,体制内有梦想的人都知道,敢与“官家大小姐”和离的,都不是软蛋和怂包,我们衷心祝愿这位跨界经营的勇士能获得再次的成功。在网上看到了有关陈行甲的视频和文章,使我认识了陈行甲这个全国100位优秀县委书记获得者,在他得到人民的认可和上级的提拔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干部,却于2016年底辞职,做了一名公益人员--任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他自己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的时候说:“90%是自己的主动选择,10%是遇到了难过的坎”,他还说“领导也不一定都是好人”。他的这个辞职举动使我震惊也使巴东人民震惊甚至轰动了全国,更引发了我们对他更多的思考。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他的辞职,他到底为何要辞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个人对陈行甲的行为和举动即感到震惊,我作为他的同时代人却也能理解他人生的理想和抱负,也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公职人员陈行甲他累了。

陈行甲虽然他是县委书记但是他的工作却很累,这种累不但体现在身体上,更是体现在“心”上。身体上的累主要体现在公职人员工作的本性上这无可厚非,但是心累则主要表现在扶贫过程中遇到的“民智未开”,这包括扶贫者和被扶贫者。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扶贫的时候要重视感恩教育,实际上就是针对这个事情提出来的思考。他意识到国民教育水平提升是首要的、紧迫的,而且将是一件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让国民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更难的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扶贫包括扶贫者和被扶贫者的症结所在--都是教育问题。他们认为,继续穷下去更舒服一些。就像蚂蚁群一样,每个蚁群都有30%的蚂蚁在偷懒,当你把70%勤快的蚂蚁挑出来之后,成为一个单独的蚁群,这个蚁群又会分化出30%懒惰的蚂蚁,中国有很多贫困地区就是这样的,很多人愿意成为那30%。甚至有很多,贫困者认为扶贫是在害他们。这与我们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出一辙,在解决孩子为何不愿读书的这个问题时,那也是要解决“民智未开”和没有做到重视感恩教育的这个实际而棘手的问题,诚然,好学生中有三六九等,差学生还有三六九等是一样的。在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提倡感恩教育,感动教育说的容易,做起来却是相当的艰难更何况是治理国家,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些也是一个字“累”,在巴东虽然他成功了,但陈行甲要求太高是个理想主义者,也是这种更高要求的工作和脱贫的理想,使他不满意自己在别人看来的成功,他有更高的精神和思想追求,这种追去会让他更难心更累,正是这样我想陈行甲也是累了。所以他选择退而求其次让身体累一些,也不要在体制内做心更累的人,所以他选择离去。

第二,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精华在官场对决的牺牲品。

中国5000年的文化思想中,不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瑰宝,但是很多糟粕思想和观点却成为了官场腐败、因循守旧的始作俑者,好在我们的党看到了问题的症结采取了正确的行动,但是道德层面、法律层面等的问题不是一天二天一年二年能解决的问题。 陈行甲用黑格尔的言论作为开头做报告,就有领导批评他没有党性,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此事可以看出,恩施不是没有有水平的干部,而是干部的思维和思维方式太保守。陈行甲跳伞唱歌放在上海和浙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在湖北和恩施就不行了。在东北的话,有可能陈行甲更早就辞职了。如果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和上级领导,因为官僚、腐朽和一个严肃、有思想、为人民、有正义、敢作敢当的陈行甲貌合神离,那他能够做出多大的成就呢?这也是他选择离开的另一个原因吧,所以教育的先进性与否主要看我们能否培养出传承我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且是持之以恒的去改变和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让精华不断的覆盖糟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教育工作的本质,全民统一认识、明确思想、步调一致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原则上来,这样就不会出现第二个陈行甲的出走了。

第三,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区域化的中等收入陷阱使之无能为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他的必然规律中国也不例外,有学者经常说中国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理论上好像是但也有例外的一些情况,中国有些区域已经跨过了类似的陷阱,但也有某些区域正陷入陷阱中,难以自拔。像上海、北京很明显已经跨入了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恩施、巴东等中西部的一些地方乃至其它的地方,如东北的等某些地方,他们可能很难跨过这个陷阱。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更高层面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战略性的和全局性的问题,这就好比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我们在因材施教的时候却把他当做一个优等生来培养是一样的道理,结果是学生茫然老师更茫然不知问题出在哪里?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这就是为何很多中国大妈在国外就是买买买!同样也是陷入了消费陷阱里是一样的,难道要求陈行甲一个人或者以政府的行政命令限制购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这样那陈行甲也是无能为力了。北京上海武汉这样的超大城市的存在,部份上会影响周边区域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和武汉这种以行政中心吸取周边资源的大城市,会形成一大片难以逾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区域,这样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情形之下,也不可否认区域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从而实现共同均衡的发展的目标。这里主要表现在地区、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要求的有所侧重而已罢了,在这个过程中陈行甲的请辞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也仅仅是激起一层浪花和无赖之举而已。而体现在更多中国人的心中更可能是一种惋惜和同情罢了,而在有识之士的眼中陈行甲的举动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的警示和呐喊。正如网上有句话说的很明白的那样:“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像美国人一样生活,所有的中国人都不用太阳晒衣服,而是用洗衣机烘干,那么世界的电也不够用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讲,恩施的发展,恩施人民的不富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是有一定的道理,只不过这个道理很小罢了。这是陈行甲无能为力的事情,但他陈行甲选择了辞职,我认为他更像是选择了逃避。对照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遇到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的困难时,是否以陈行甲那样作为参照呢?却值得我们去反思….

第四, 更高的理想和不断追求与自我实现使之毅然决然的离去。

陈行甲是个理想主义者,注定他的为官是清廉风格的和处事的雷厉风行无欲则刚的性格,使之与旁人在为人处世上是格格不入的,诚然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与大多数官员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不计后果的执行了。这也使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了打击、恐吓甚至有生命的危险,与大多数官员的生命重点在于政治执行的不同,陈书记的生命重点,在于自我实现中去无欲则刚,有着更高理想和追求去全方位的理想执行,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轻松的执行,而不是仅仅的是政治执行,而且是不计后果、责无旁贷、雷厉风行的。他说他希望像格力的董明珠一样展示自己,那就意味着要遭到很多的批判和质疑。很明显,这种性格和作风使他对自己的要求与官场对他的要求是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工作上的阻力,使他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在多年为官路上的磨练,使他的理想和思维越发成熟,这种愈发的想离去的思绪,终于在巴东这个贫困县任上遇到的艰难遭遇使他爆发了…,这种爆发在旁人看来是冲动的、不成熟的,但是在陈行甲看来却是深思熟虑的,义无反顾的,毅然决然的,这也给了那些认为陈行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沽名钓誉的人当头一棒。现实生活中教师、医师这二个职业应该也是仁爱、救人、理想、教书、育人这样的吧,所以陈行甲选择了做公益和老师的这个职业是他人生下半场的开始和最好的归宿了,从这一点讲他是对的。所以作为一个医师和老师在这个社会应该是受人尊敬的了,可是现实社会与之这个理想相距甚远,所以我们做好教师和医师就是对陈行甲的支持了。如果说非要找陈行甲的不足之处,我们只能说他没有坚持做一个清官、好官,去更好的更高层面的为更多的人民去服务。诚然我认为他已经做的够好的了,而且我们没有资本去要求他做得再更好一些,我们只能对照自己作为一个老师或者医师,我们是否象陈行甲那样去做得那么好就够了。因为我女儿她是一名医生,我经常要求她坚持做一名好医生,坚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

第五, 生命是短暂的,公益教育事业是无限的,他中年没有放弃理想和追求。

生命是短暂的,事业是无限的,人到中年的陈行甲没有放弃理想和追求,陈行甲在他45岁的那一年向湖北省委提出辞职,他自认为这一岁数为人生的分隔点。陈行甲选择他需要的人生的下半场就要开始了,对于很多仕途上的人而言,如果45岁做到了一个处级干部,很多人会认为满意了,就会容易产生船到岸车到站的思想,但是却有那么一部分的人是不会满足的,且他们认为自己是骄傲的少年郎。陈行甲的中年危机的根源估计也在于此吧。这也往往是相当一部分成功人士或者说有理想、有才华、有抱负的人都有的一个通病吧,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年纪到了一定岁数时,但是自己的心态还是充满斗志,不论自己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或者什么家都不是,这个岁数的人都很容易产生跨界经营的思想。简单来说就是打工者会换工作,为官的会辞官下海经商,经商的会可能弃商持枪或者打工等,有跨界经营思想的人很多,但不代表每个人都会有胆量去做去执行,但是陈行甲却做了而是在仕途升迁的黄金时期提出辞官了,这就是他的个人魅力和人格与旁人不一样的地方,而对于陈行甲个人而言这种魅力和人格是不屑的,这也是更值得人们去为他喝彩和点赞的一个原因,在他看来换一个工作和环境对他的吸引力、刺激性、挑战性远远大于他在仕途上的提升,这也是他选择离去的另一个道理吧。

陈行甲的裸辞是令人意外的,是有涟漪的,也是平静的,他直接辞职,这就相当于开始跨界经营他自己,不论他以何种方式都是去寻找他新的生活和理想,都是他喜欢从事的事业和工作,但他选择了更适合他自己的公益和教育相结合的事业作为他人生的下半场,来继续实现他人生新的思考和理想,因为他相信只有公益和感恩教育能改变“民智未开”的社会群体,从而最终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网上很多人污蔑陈行甲抛弃了他的“糟糠之妻”,也有很多网友和人们都在认为陈行甲放手的是一个不懂他、不爱他的“薛宝钗”。但是,体制内有梦想的人都知道,敢与“官家大小姐”和离的,都不是软蛋和怂包,我们衷心祝愿这位跨界经营的勇士能获得再次的成功。


做感恩教育,陈行甲的事迹引发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