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直隸總督,駐地保定。正式官銜: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

,是清朝八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直隸(今天津,河北大部與河南、山東小部)的軍民政務。而由於直隸省地處京畿要地,為清朝疆臣之首。雍正二年例授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官秩從一品。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保定直隸總督署舊址】

從雍正元年至宣統三年,187年總共經歷直隸總督74人,99任,其中實授38人,署理30人,護理6人。

第八十二任:李鴻章

李鴻章(1823-1901)字漸甫、子黻[fú],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進士。同治九年九月以湖廣總督調任,光緒八年三月丁母憂離任。任期十一年零六個月。

李鴻章,世稱“李中堂”。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曾授業曾國藩門下。咸豐三年(1853)奉命回鄉組織團練,兩年後,因收復廬州有功,被任記名道臺。次年升任記名按察使。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李鴻章像】

咸豐八年(1858年)進入曾國藩湘軍大營,充當幕僚。兩年後,奉曾國藩之命組建淮軍。同治元年(1962)在曾國藩推薦下升為江蘇巡撫。次年,兼署五口通商事務大臣,一年後,湘軍攻克天京後,李鴻章受封一等肅毅伯,賞戴雙眼花翎。

同治五年(1866)年底,接替曾國藩北上剿捻,次因功加封一等騎都尉世職。同治七年(1868),西捻軍進入直隸保定,李鴻章率軍北上勤王,加封太子太保銜,授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

同治九年(1870)七月接替曾國藩辦理天津教案,八月調任直隸總督,後又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三次出任直隸總督,任期長達25年,晚年又再次出任直隸總督。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所攝李鴻章像(直隸總督任上)】

這一時期,他一邊大力辦洋務,一邊不停的與列強周旋,代表清廷簽署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平等條約,據統計,經其手簽字的條約多達30多個,其中包括中日《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為了躲避世人的唾罵,李鴻章一度被革職,派往西方周遊。

光緒二十七年(1901)在簽訂《辛丑條約》後,李鴻章病逝北京,享年79歲,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諡文忠,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

第八十三任:張樹聲

張樹聲(1824-1884)安徽合肥人。光緒八年三月以兩廣總督署理,九年六月回任兩廣總督。署理一年零三個月。

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張樹聲與弟弟張樹珊、張樹屏、張樹槐等在父親張蔭谷帶領下在周公山興辦團練,對抗太平軍。同治元年(1862)曾國藩命李鴻章組建淮軍,編為“樹字”營。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張樹聲像】

同治三年(1864)以按察使記名。次年,授直隸按察使,奉命隨曾國藩鎮壓捻軍。同治九年(1870)調補山西按察使,不久又轉任山西布政使,並署理山西巡撫。同治十一年(1872)後升漕運總督、江蘇巡撫,年底奉命署理兩江總督。光緒三年(1877)張樹聲出任兩廣總督,先後鎮壓多起苗民起義。

光緒八年(1882)三月,直隸總督李鴻章母親去世,張樹聲被臨時任命暫署直隸總督。時逢朝鮮內亂,日本駐朝公使花房義質乘機率兵入侵朝鮮。朝鮮王室請求宗主國大清出兵平亂。張樹聲聞訊後,迅速調遣淮軍水師入朝救援,迫使花房義質簽約撤兵,平亂後,加封太子少保銜。

次年,回到兩廣任上。光緒十年(1884)法軍入侵越南,湘軍在越南北寧戰敗後,不久即被革職留任,當年十一月病逝,時年61歲,諡靖達,敕令在直隸、江蘇、安徽老家建專祠。

第八十四任:李鴻章

李鴻章:光緒九年六月回任署理,十年八月授,二十一年正月召回京。任期十一年零七個月。

(見八十二任:李鴻章)

第八十五任:王文韶

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號賡虞。浙江仁和人,進士。光緒二十一年正月由雲貴總督調任,二十四年四月召回京。任期三年零三個月。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王文韶坐像】

咸豐二年(1852)進士,任戶部主事,遷補陝西司郎中。次年轉任湖北安襄荊鄖道鹽運司。同治六年(1867)擢湖北按察使,不久調署湖南布政使。同治十年(1871),署湖南巡撫,次年實授。光緒四年(1878)署理兵部左侍郎,在軍機處行走;後調任戶部左侍郎,四年後兼署戶部尚書。光緒十三年(1887)任兵部侍郎;兩年後外放雲貴總督。

光緒二十一年(1895)正月充幫辦北洋事務大臣,署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八月實授。曾多次疏陳建議加強北洋海防、整頓水師、興辦天津武備學堂、重建旅順大連炮臺。奏設北洋大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等、育才館、俄文館、西學水師各學堂、上海南洋大學,為國家造就一批人才。

光緒二十四年(1898)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入直軍機處,暗中阻止戊戌變法。兩年後隨慈禧太后逃至西安,授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還曾任政務處大臣、督辦路礦大臣等。光緒二十七年(1901)授外務部會辦大臣。返京後拜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光緒三十四年(1808)去世,時年79歲,諡文勤,贈太保銜。

第八十六任:榮祿

榮祿(1836-1903)瓜爾佳氏,字仲華。滿洲正白旗人,廕生。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以大學士署理,五月授,八月召回京。任期四個月。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榮祿像】

初由廕生以工部主事用。同治初年,設神機營,榮祿擔任翼長兼專操大臣,後遷左翼總兵,表現突出,改工部侍郎,調戶部,兼總管內務府大臣。光緒元年(1875)兼署步軍統領。三年後,升任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因得罪醇親王奕譞與軍機大臣寶鋆、沈桂芬而被迫在次年正月告病免職。

光緒十七年(1891)任西安將軍。五年後任步軍統領,次年,授兵部尚書兼步軍統領;授總理衙門大臣。光緒二十二年(1896)授協辦大學士。次年,奏請設立武備特科,於各省設立武備學堂,反對康有為所主張的變法。光緒二十四年(1898)四月授大學士,次月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六月,拜授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八月授軍機大臣,管理兵部並節制北洋各軍;不久向慈禧告密,出賣變法。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攻佔北京,被西逃的慈禧太后詔命留京辦事。次年改命管理戶部。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文華殿大學士。嫁其女為醇親王載灃之妻,後生宣統帝溥儀。一年後去世,終年67歲,諡文忠,晉一等男爵。

第八十七任:裕祿

裕 祿(1840-1900)喜塔臘氏,字壽山。滿洲正白旗人。光緒二十四年八月以禮部尚書授,二十六年七月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後自殺身亡。任期一年十一個月。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裕祿像】

初由廕生任刑部筆帖式升為刑部郎中,後外放出任熱河兵備道,累遷至安徽布政使。同治十三年(1874)30歲的裕祿,再次升遷安徽巡撫。

光緒十三年(1887)遷任湖廣總督,不久調任兩江總督,未赴任又重返安徽巡撫任上。因上書反對朝廷修建盧漢鐵路被革職。兩年後,轉任盛京將軍,因平定熱河騷亂有功,受到朝廷嘉獎。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中,裕祿因防守不力被降級處罰。

次年,調任福州將軍,十一月轉任四川總督。光緒二十四年(1898)六月,奉召入京任軍機大臣、禮部尚書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不久接替榮祿出任直隸總督。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華。裕祿督戰不力,在天津楊村畏罪開槍自殺,時年60歲。

第八十八任:延雍

廷 雍(1853—1900)宗室,覺羅氏,字紹民,一作邵民,號畫巢,別號溪山埜客、夢蘭、木蘭。覺羅崇恩子,滿洲正紅旗人,貢生。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以直隸布政使護理,十月,因袒護義和團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愛新覺羅·廷雍畫像】

初為監生、戶部郎中,光緒二十一年(1895)出任奉錦山海兵備道兼山海關監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底,升任直隸按察使,駐節保定。後改任直隸布政使。奉命招撫義和團。光緒二十六年(1900)8月,八國聯軍攻陷大沽、天津後,直隸總督裕祿兵敗,在天津楊村自殺。

廷雍奉命護理直隸總督,抗擊八國聯軍。同年10月,保定陷落,廷雍與城守尉奎恆、參將王佔魁以縱容義和團罪被八國聯軍判處死刑,在保定南城外鳳凰臺梟首示眾。廷雍死後,清廷表示對廷雍被殺事件“憤懣”,表示中國官員應交中國自行處分,不應侵奪自主權。廷雍無頭的軀幹運回北京,和一銀頭葬於清河鎮。保定城隍廟內也祭祀廷雍。

第八十九任:李鴻章

李鴻章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以兩廣總督調補,二十七年九月卒。任期一年零二個月。

(見第八十二任:李鴻章)

第九十任:周馥

周 馥(1837-1921)字玉山。安徽建德人。光緒二十七年九月以直隸布政使護理直隸總督。護理約一個月。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周馥像】

咸豐時年(1860)屢試不中的周馥在人推下至湘軍“祝”字營幫辦文案;次年,入李鴻章淮軍營幫辦文案,被擢為淮軍隨營總文案。之後,周馥跟隨李鴻章輾轉各地任職。光緒三年(1877)因治河有功,奉命署理永定河道。五年後補授津海關道。光緒十二年(1886)督修中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同年,奏請修築天津至山海關鐵路;次年,因功被賞頭品頂戴。

光緒十六年(1890)五月,補授直隸按察使,不久署理直隸布政使。兩年後因不滿中日簽訂《馬關條約》稱病辭官,光緒二十五年(1899)在李鴻章第保奏下再度復出,簡放四川布政使;次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協助李鴻章議和,升任直隸布政使,不久負責處理“京畿教案”。

光緒二十七年(1901)九月李鴻章去世,周馥被加巡撫銜,暫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一年後被擢為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光緒三十年(1904)署理兩江總督,兩年後,補授閩浙總督,未及赴任,隨即奉旨移任兩廣總督,在任期間奉命鎮壓多起革命黨起義;同年,稱病告老還鄉。溥儀退位後,周馥以前清遺老自處,先後遷居青島、天津。1921年,在天津病逝,時年84歲。

第九十一任:袁世凱

袁世凱(1859—1916)字慰亭,號容庵,叔祖漕運總督袁三甲。光緒二十七年九月由山東巡撫署理,二十八年五月授,九月調離。任期一年。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袁世凱戎裝像】

早年的袁世凱屢試不中,光緒五年(1879)袁世凱以叔叔袁保恆的捐賑款而獲得中書科中書的小官。光緒七年(1881)十月投奔淮軍吳長慶麾下,次年隨吳長慶入朝鮮平定內亂,隨後以幫辦朝鮮軍務的身份留在朝鮮幫助訓練新軍。三年後,粉碎了朝鮮甲申政變,之後迫於壓力於光緒十一年(1885)回國,同年十月護送朝鮮大院君返回朝鮮,充任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一舉成為朝鮮的太上皇。

光緒二十年(1894)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袁世凱趁機逃回國內。次年四月,劉坤一、李鴻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聯名上奏摺保薦袁世凱,同年十月奕訢、榮祿等王大臣聯名奏請派袁世凱督練新建陸軍,不久入駐天津小站開始訓練新軍。

之後,袁世凱四處招兵買馬,籠絡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勳等,成為北洋軍閥的首領。光緒二十三年(1897)升任直隸按察使,同時仍然負責小站練兵。次年八月,升任工部右侍郎,受到維新派的器重,隨後不久即出賣變法,令百日維新失敗,光緒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殺。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袁世凱像】

光緒二十五年(1899)冬,袁世凱升為山東巡撫,全力鎮壓義和團,次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他加入東南互保,使山東免於戰爭,光緒二十七(1901)九月奉命署理直隸總督,次年五月實授,同年九月重返山東巡撫任,積極支持新政,創建了山東大學堂。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袁世凱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年底再度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袁世凱練兵處會辦大臣,負責創辦武備學堂。兼任督辦電政大臣、督辦鐵路大臣及會議商約大臣。大力襄贊新政,廢科舉、督辦新軍、建學校、辦工業等,第一支中國警察隊伍亦於天津成立,也籌劃修建了京張鐵路。

迫於皇室貴族壓力,光緒三十二年(1906)袁世凱主動辭去各項兼差,次年又被調離北洋,返京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一年後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離世,溥儀繼位,改元宣統,載灃為攝政王。載灃因為反對袁世凱的很多新政措施,立即解除袁世凱的官職,袁稱疾返回河南。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袁世凱稱帝】

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臨危受命為內閣總理大臣,奉命組織新內閣,不久與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逼迫溥儀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下詔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終止。次年2月,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民國三年(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袁世凱為了稱帝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以獲取支持。次年12月,袁世凱舉行祭天大典,並將次年改為洪憲元年,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不久護國戰爭爆發,次年6月,袁世凱在反帝制浪潮聲中去世,時年57歲。

第九十二任:吳重熹

吳重熹(1838-1918)字仲怡。廣東海豐人,舉人。光緒二十八年九月由直隸布政使護理。護理四十天。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光緒朝,值得收藏

【吳重熹像】

山東“海豐吳氏”第十八世孫。舉人出身的吳重熹自幼深受家族薰陶,有一腔強烈的愛國、愛民情懷。同治元年(1862年)舉人。初任工部郎中,後被提拔為河南陳州知府,光緒十三年(1887)轉任開封知府,晉升為江南江安糧道,光緒二十六年(1900)提拔為福建按察使,遷任江寧布政使,次年轉任直隸布政使。

光緒二十八年(1902)九月護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一年後,擔任駐上海會辦電政大臣,主持將電報局收回國有的工作;贖回京漢鐵路的管理權;參與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紅十字會(萬國紅十字會上海支會)成為中國紅十字會主要創始人之一。

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任倉場侍郎,次年三月出任江西巡撫,同年十一月回京擔任郵傳部侍郎,光緒三十四年再次外任河南巡撫。宣統二年(1910)回京。辛亥革命後,吳重熹歸隱天津,1918年去世,終年80歲。

第九十三任:袁世凱

袁世凱:光緒二十八年底回任,三十三年召京。任期四年。

(見第九十一任:袁世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