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學習《石鼓文》後想自學金文,選《散氏盤》好還是《大盂鼎》好?

新千年90後大叔


散氏盤,大盂鼎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是西周青銅器文物珍品。

大盂鼎屬於西周周康王時期的青銅器,其書法體勢嚴謹,字形,佈局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具有端嚴凝重的藝術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

散氏盤是西周晚期周厲王時期的銘器,比大盂鼎遲了大約150年。這時候金文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散氏盤文字不僅有大盂鼎的凝重,而且字跡草率字形扁平,體勢欹側,有早期草書流暢性。所以把散氏盤銘文稱之為“草篆”。散氏盤字跡比大盂鼎重心低,橫筆勢重,所以顯得大盂鼎樸實厚重。

以上所述不當之處,還請指正。我覺得散氏盤字跡拓印清晰度高,筆畫流暢,值得去臨寫。





易茗易心經


你好,首先很榮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說起金文,當然首先要了解下什麼是金文,順便了解一下金文的製作流程和特點。


金文是因為主要鑄造在以鍾或鼎之類的青銅器上所被稱之為“鐘鼎文”,又加之周朝時期又把青銅器叫作“金”,所以把上面的文字又叫作“金文”。因為金文要鑄造在銅器上,所以一般認為是提前製作好模型,再注入溶化的銅液,最後冷卻鑄造而成,所以金文又有別於後世碑刻。它的字形古拙質樸。筆法線條雄渾遒勁。當然也有的筆法清秀優美.整體章法自如而又錯落有致。


而且金文具有非常特殊的歷史地位,它上承甲骨文,下接小篆,同時也為後面秦朝的“書

同文"打下基礎。


關於你說的是先學《大盂鼎還是《散瓦盤》的問題,我認為不如換個角度來考慮,為什麼不去把金文都臨一下呢,畢竟金文並不多,3000多字的金文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未被識別,所以想很好地掌握金文的特點應該把這兩種金文都臨一下,甚至這裡再推薦下先秦時期其它幾種金文,分別是:《大克鼎》、《大盂鼎》、《散民盤》.《毛公鼎》、《小克鼎》、《虢季子白盤》。這六種金文被稱為“先秦六大金文"。

如果真的精力有限,非要選擇的話,我認為至少《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必不可少。


當然了,不管學哪一個,都應該全身心投入,多思考多比較,認真的態度,持之以恆的決心,肯定會大有收穫。同時後世很多臨習的金文作品也可以作為參考學習的模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學好金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也希望你的書法水平蒸蒸日上。

以上純屬個人愚見,僅供參考,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



林墨齋


一、散氏盤,散、隨性、活潑,比較隨性,不好把握。與石鼓有許多相似之處。

二、大盂鼎,莊重、大方、嚴謹。建議從這個入手。




老跨鬥


個人建議:宜從散氏盤入手,化石鼓整飭為奇崛,易平正,生欹側。

附上近日石鼓文臨作,方家斧正。











春池洗硯


對於西周金文練習的較少我通常在篆刻時常借鑑,單從個人喜愛我上看《散氏盤》在字形章法更具有觀賞性與現在書法講究章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山伯洞主


學了石鼓文再學大盂或山氏是可以的,因為石鼓文就是吸收了它們的營養而來。至於說先學大盂鼎還是三氏盤,我個人認為還是先學大盂鼎,因為大盂鼎要三氏盤早150多年,它是源,取法乎上的問題,大大盂鼎具有嚴謹凝重的藝術特點,方圓兼備,是西周非常成熟的文字,有高超的藝術性,它直接繼承了甲骨文的藝術營養。而三氏盤與大盂鼎相比是流的關係,三氏盤在吸收大盂鼎藝術營養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藝術成分又所發揮,不少字欹側相生,還出現了草法。當然學了石鼓文,不管學哪一個,都是石鼓文的源,但學大盂鼎更好一點。拙見!


知名看淡


都可以,最好皆臨,對漢字“六書“領會更深,也對下一步臨研小篆之後文字有基礎性作用。練成清秀易,養成古拙難!


金城逸翁



金星753


散氏盤字多,再近代很多書法家如吳昌碩,陶博吾等都是比較成功的例正。我個人認為。


用戶3485408458747


學習哪個都是可以的,不存在什麼先後問題,各有不同的特點,關鍵在於理解和把握。多練習,不斷體會三者或者更多金文的不同特點和相同特徵,才是最主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