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武汉“造谣”医生发声:看了最高法文章后轻松了些;科学家曾光表示,被武汉警方约谈的8人是“可敬”的

新京报报道,1月30日,在群里称“确诊7例SARS”被训诫的武汉医生接受《紧急呼叫》采访。他称,群里发消息是想提醒同学注意防范,没想到被截图外传。Sars说法来源于看到的报告,7例这一数字是和同事交流了解的。他还说被谈话、签《训诫书》后压力很大,害怕事后被处分。近期最高法发文提及此事,称他发的内容非完全捏造,如当时听信“谣言”可能对防控疫情是幸事。

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天8人“造谣”案的发展进程:

1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最高法公号为武汉“造谣者”正名 纠错还有多远》的评论文章。作者是知名评论人士曹林先生。

文章说,“万众一心防疫抗疫,驰援武汉,同舟共渡,但无法回避的是,很多人心中都有个心理障碍,这个障碍不去除,共渡难关的人会觉得很别扭——就是疫情爆发前武汉公安机关处罚8名发布‘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7例SARS’的案件……这事儿不说清楚,没有一个尊重法律的处置,人们心理就很难痛快。”“如果能真正重新审视这个案件,作出正义的判断,如果错了就勇敢纠错,这将是比治愈了多少个患者更好的消息。这样的正本清源,不也是抗疫应有的重要部分吗?”


1月28日,最高法在官方微信上发文表示武汉8人散布的“虚假信息”并非完全捏造,应予宽容。详情如下 ↓


比如,在武汉市公安机关处罚的8名发布“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7例SARS”的案件中,如果机械地理解适用法律,我们的确可以认定,鉴于新型肺炎不是SARS,说武汉出现了SARS,属于编造不实信息,且该信息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符合法律规定的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给予其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有其正当性。

但是,事实证明,尽管新型肺炎并不是SARS,但是信息发布者发布的内容,并非完全捏造。如果社会公众当时听信了这个“谣言”,并且基于对SARS的恐慌而采取了佩戴口罩、严格消毒、避免再去野生动物市场等措施,这对我们今天更好地防控新型肺炎,可能是一件幸事。

所以,执法机关面对虚假信息,应充分考虑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在主观上的恶性程度,及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只要信息基本属实,发布者、传播者主观上并无恶意,行为客观上并未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对这样的“虚假信息”理应保持宽容态度。


1月29日,武汉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武汉 通报了关于处罚8人不实言论情况。全文如下: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部门发布关于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随后,多名网民举报有人在网上传发不实信息。为查明情况,公安机关先后对8名行为人进行了调查、核实。

根据调查情况,8人分别传发了“X医院已有多例SARS确诊病例”、“确诊了7例SARS”、“Y医院接收了一家三口从某洲回来的,然后就疑似非典了”等未经核实的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因上述8人情节特别轻微,当时,公安机关分别进行了教育、批评,均未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的处罚。


武汉“造谣”医生发声:看了最高法文章后轻松了些;科学家曾光表示,被武汉警方约谈的8人是“可敬”的


1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采访时表示,疫情初期曾因“传谣”被武汉警方约谈的8名表示武汉出现"SARS”的武汉市民是“可敬”的。


曾光说,他们是“事前诸葛亮”,可以给他们很高的评价。但曾光也表示,科学讲究的是相信证据,做出判断还是得拿出依据。


曾光还表示:与时俱进,根据病毒发展我们不断调整我们认识,我们也不断否定自己,我觉得这是个真实的过程。我觉得对我们来讲的话呢,如果都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武汉“造谣”医生发声:看了最高法文章后轻松了些;科学家曾光表示,被武汉警方约谈的8人是“可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