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在隔離病房遇上一個“挑剔”的患者,她的做法——服了!

劉黛熙今年32歲,進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工作已是第9個年頭,她是浙大一院感染病科負壓病房的一名護士,接到採訪電話的她剛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的隔離病房內上完一個大夜班,從下午4點一直上到凌晨1點,彷彿剛打過一仗,體力還沒有恢復過來。

自從2020年1月19日,浙大一院收治了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打響的那一刻,劉黛熙就和負壓病房的所有護士第一時間上了前線,進入了隔離病房,從此就沒有再回過家。對於到一線作戰,劉黛熙覺得義不容辭,儘管家裡還有一個三週歲的孩子,劉黛熙還是絲毫沒有猶豫,“沒想別的,我不上,誰上。”作為傳染病科的護士,疫情就是命令,上戰場,沒有退路。

在隔離病房遇上一個“挑剔”的患者,她的做法——服了!

一場雨中轉運戰

劉黛熙說她最驚心動魄的經歷就是跟著病人從浙大一院慶春院區轉到之江院區的那一天。天下著雨,她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防護面屏,扶著病人的氧氣鋼瓶一路從9號樓的5樓運送到樓下。

走到樓下出大門的一瞬間,由於室內外的溫度差,防護面屏瞬間全糊了,全是水滴,“那一刻我的眼前幾乎一片模糊,雨水和霧氣混雜在防護面屏上,什麼都看不到,只能靠手去觸摸感知”,但劉黛熙還是一路堅持扶著氧氣鋼瓶,將病人轉運到車上,並把病人安然無恙地護送到之江院區。劉黛熙說等她將病人安頓護理好,走出之江院區隔離病房時已是晚上6點鐘,“取下面罩的那一刻,我當時就哭了,好像又看清了世界”。

在隔離病房遇上一個“挑剔”的患者,她的做法——服了!

在隔離病房內,劉黛熙每天都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帶面屏、口罩、護目鏡、鞋套,一整套裝備穿上至少要15分鐘的時間,為了避免上廁所,劉黛熙上班時幾乎不喝水,進入負壓病房一工作就是四五個小時,直到被捂的渾身溼透,護目鏡完全起霧,才退出病房稍作休整,“只能忍著,大家都一樣”。

和患者最近的人

在隔離病房內,劉黛熙主要負責輸液、測體溫、量血壓、檢測痰標本等日常護理工作。作為和患者距離最近的人,劉黛熙還要承擔和患者交流溝通,安撫他們的職責。“很多患者被隔離之後心情都特別的焦慮,尤其是看著手機上每天閃過的疫情信息,會更加的煩躁,我要經常陪他們聊聊天,讓他們的情緒好一點。”

劉黛熙說他們收治了一位30多歲的新冠病毒確診患者,是一名國企的會計,出於平時的工作習慣性格也比較挑剔,對醫院的伙食和居住條件經常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有一次他吃著飯,就和我說‘這饅頭太乾了,我吃不下’,當時我只能安撫他說‘你先將就一下,現在春節期間,不方便採購,後面我會把你的需求多跟食堂反應。’

經過多次不厭其煩的鼓勵和耐心的溝通,這樣一位在外人看來十分難相處的患者被劉黛熙哄的服服帖帖,從慶春院區轉運到之江的那一天,隔著厚厚的防護屏,患者看著劉黛熙問:“你會和我們一塊去之江嗎”,劉黛熙說“我會”,“那真好”。那一瞬間,她的眼眶有一點溼潤。

一封家書,一股暖流

像劉黛熙這樣堅守在一線的人數還有很多,目前浙大一院有70餘名護士戰鬥在隔離病房,2名護士奔赴武漢前線,如劉黛熙所說:“我們不上,誰上。”

在隔離病房遇上一個“挑剔”的患者,她的做法——服了!

受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的委託,浙大一院護理部向各位抗戰在疫情一線的護士家屬寄出了一封家書,“是您默默安排好了家中的一切,才讓一線戰士們心無旁騖,勇往直前”,“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麼”。溫暖的字句如暖流撫平家屬的擔憂,也讓前方的戰士更加安心向前。


是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麼?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我們傾力而為,精銳盡出,

只等這霧散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