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书法与建筑:榜书激活了建筑的生命



传统的东方建筑,少不了“匾”和”额”,它们是建筑的组成部分,“榜书”题写“匾”“额”,结构恢弘雄壮,有开阔的气势,线条”有入木三分的力度。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匾”“额”就像建筑的眼睛。“匾”与”额”是一种物质的装饰形式,其核心是写在上面的汉字——榜书。无论建筑如何雄伟堂皇,没有了“匾额”,就缺少了精神,”匾”与”榜”上的汉字书法才是魂魄,激活整个建筑的生命,榜书汉字的书写,替庞大的建筑体找到视觉的焦点定位。


书法与建筑:榜书激活了建筑的生命

黄鹤楼


榜书,古代“署书”,或称“擘窠大字”。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

“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

从资料知,汉丞相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书法装饰帝王宫殿的书法家,但他不是第一位写榜书的人。早在秦统一文字以前,榜书就出现了。

从榜书与匾额的关系看,就在于榜书的端严庄重与沉着,榜书不易写,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

榜书,又称擘窠大字,作之与小字不同,自古为难,其难有五:一日执笔不同;二曰运管不习;三日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毫难精,有此五者,虽有能书之人,熟精碑法,骤作榜书,多失故步,盖其势也。故能书之后,当复有事,以其别有门户也。

榜书甚难,近世善榜书者并不多见。惟沙孟海先生可当之,其题额甚多,如杭州灵隐之“大雄宝殿”,绍兴“越王台”等,笔力雄健豪放,极有气势。


书法与建筑:榜书激活了建筑的生命

沙孟海先生题额,杭州灵隐之“大雄宝殿”


写榜书不同于写一般的书法,相对而言不重点画重精神。匾额、楹联、题铭、招牌、标语等都属于远观之字,宜茂密遒劲,神形要足。东坡谓: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

故“结密”二字,最关至要。结密之法有两点,其一:写榜书时,点画宜丰满浑厚肥而有力。书写时,不但要着意于笔墨处,更要留心于空白处,有时那怕只留出一丝或一点空罅处,亦能给人以一种密中见疏,玲珑透剔之效果。由于宣纸极易渗化,稍有不慎,其空白透光处即被湮没,在落笔之先准备好洇纸写后,迅速一压吸墨阻止渗化。写榜书还要注意,结密不是臃肿肥浊,颜真卿楷书肥而有骨,浊而实清,丰腴雄伟,宽博庄严,足可借鉴。如用笔太清癯、险峭,远观则神散矣。其二:写榜书时,笔势要流贯,一气呵成,自然血脉通畅,精神团聚。但宣纸极易吸墨,刚写一二笔已枯涸,如再蘸墨书写,气脉已断,故写榜书,笔要大锋要长、要饱,淋漓酣畅,笔书就,方无涣散之弊。

写大字运笔不宜太慢,笔势要迅疾,迅疾则势足力遒。宋曹《书法约言》:

“楷法如快马斫阵,不可令滞行,如坐卧行立,各极其致。”


书法与建筑:榜书激活了建筑的生命

滕王阁


书写榜书速度就像是骑了一匹快马,去冲杀敌阵,冲并不意味着毫无章法,于沉着中寓流动之势,于痛快中寓沉着之态。大字结构也欲有长短、大小、阔窄、肥瘦、疏密,于参差不齐中求匀称,各尽字之姿态,以合乎自然之美为佳。

还有,不要以为写榜书有力气就行,要善于“四两拨千斤”,善用巧力。不善写榜书者,用力提笔,剑拔弩张,举止匆遽,以狂驰自喜。善用力者,平矜释躁,雅步雍容,于苍劲中姿媚跃出,于豪迈中天趣溢发。

除此还得有胆识,书法史上有两则与写“榜书”的故事,一个是三国魏明帝曹叡建了一座高大的建筑取名“凌云阁”,大概是取壮志凌云的意思吧。楼盖好,匾也挂上去了,可字还没有写,文武百官献计献策,最终找来最负盛名的书法家韦诞,绑在凳子上用绳子吊起来,真正的高空作业。可怜的韦诞悬在半空中,吓得半死魂都吓飞了,这可是为皇帝工作,迫于压力豁出去了,还是挥毫写出气势磅礴的“凌云阁”三个大字。听说有一夜愁白了头的,韦诞却吓白了头。据说,韦诞下来后鬚髮尽白,从此告诫子孙,不准再学书法。虽然是个故事,真实性待考证,还是说明写榜书实在是不易。


书法与建筑:榜书激活了建筑的生命

岳阳楼


另一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巍峨楼宇宫殿,堂皇帝王之家,皇帝历朝历代皇帝都喜欢富丽堂皇的宫殿,那一定受不了匾额,一定是榜书书法书写。东晋孝武帝修建了太极殿,需要些榜书刻匾,那一定是要当时书法世家的人来担此重任,于是宰相谢安想到了下属王献之,当时的“王谢家族”是不分彼此的,王献之应该给这个面子。于是谢安叫人拿了一块木板去找王献之,要题写“太极殿”三个榜书大字,没成想王献之不高兴没给这个面,跟送板的人说:“把板子放在门外!”按说这种流芳百世的活争破头打破脸也要干,王献之愣是没给写,还找了正当理由

“仲将(韦诞),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

大概是对皇帝大兴土木不满,所以说了上面一番话,可见王献之的高傲。

其实王献之的榜书写的很好,有资料记载:

​“晋王献之,字子敬。方学书,父羲之常后掣其笔,不得,乃叹曰“此儿当有大名。”后果能以泥书作大字,方一丈,甚为佳妙,观者如堵。笔札之妙,时称二王。”

书法与建筑:榜书激活了建筑的生命

王献之像

这是王献之能书写榜书的例证,不但会写而且写的“甚为佳妙”,那为什么上级派来的任务都置之不理呢?也许这一点体现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魏晋风度”吧,不想写就不写。江左风流,东晋江左名士崇尚个人自由,行为洒脱,人生不拘一格,父亲王羲之能解衣盘礴,儿子们也一样潇洒,五哥王子猷有雪夜访戴(戴家道)的故事,两人既是兄弟又是好朋友,子敬去世徽之为弟弟奔丧,到了之后根本不哭,而是拿起了弟弟琴弹了起来,此时的心情是不能弹出好音的,于是把琴摔在地上,大呼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晋人的重情重义,舍身成仁皆为魏晋风度是表现。王献之更是如此,他们日常书法只是朋友间往来书信,潇洒自在,风行雨散,润色开花,自有一种品格,是不能为权贵”题榜”的,也许李白的这句诗是真实的写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既然不高兴写,那就不写,管你谁谁谁?!

艺术家是有个性的,不过在古代是屡见不鲜,当今具有如此个性的书法家真不多(劝君莫对号入座)。迫于生计,盖住半边脸行事也未尝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