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中美兩國股權市場的發展與差異

2020年1月15日,由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主辦的第八屆“國際視野下的創新與資本論壇”在北京四季酒店隆重召開。


中美兩國股權市場的發展與差異

在下午困境與機遇:行業大佬閉門私董會上,誠通基金管理公司張金鑫以“私募股權市場發展與趨勢的分析”為題進行了主題演講。

謝謝大家,第一位給大家做一個暖場,我提出幾個話題,給後面的討論做一個鋪墊。看看股權市場過去的趨勢再展望一下未來。

我們知道私募股權投資最早是起源於美國,二戰之後美國出現了很多中小企業,他們需要去融資,所以(佛蘭德思)銀行家和哈佛商學院的院長(多禮特),他們成立了美國第一家研究公司,1946年的時候,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的學習楷模。回顧一下他為什麼在美國能夠成長起來VC和PE,從資金端的角度來看,當時的個人財富積累已經到一定的程度了,有錢人想找到投資的渠道。從項目端大家看一下經濟學中講長週期,最長的週期是康德拉季耶夫斯基,1937年到1948年的時候處在康波週期的回升階段,1948年到1966年這18年時間處於康波週期的繁榮階段。

所以在回升和繁榮的階段產生了很多技術創新,給VC和PE的投資提供了很多的項目源。對比起來看中國跟美國有比較大的差別,中國不像美國是內升的,而是一種嫁接的。我們50%到60%的資金都是國有的資金在支撐,我們再看全球的市場情況。

到2019年1季度的時候全球的管理規模大概是4.8億美元,美國是其中最大的,美國整個管理VC和PE加起來大概是三萬億美元,有1400家機構在管,這些機構設立了1.4萬支基金管理了三萬億美元的規模。從過去的情況來看退出的收益來看,平均的收益是在15%左右。在全球的大基金來看,這是18年底統計的數據,大的是軟銀的願景基金。

我們所在的機構誠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著全球曾經全球第二大基金,國有企業計劃調整基金。這個變化很快,今年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兩千億人民幣,工信部成立的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基金1500億人民幣,願景基金現在開始設立二期,一期的時候是軟銀再加上兩家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還有科技公司成立的1000億,基本上投的差不多了.

現在投二期,大家發現一期的投資效果可能不是太好,投了優步之後上市就破發了,滴滴的估值在不斷的縮水,wework要上市被叫停了,現在看情況也不是太好。二期募資的時候這麼大的機構也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

我們看一下中國的情況,剛才提到美國1946年成立第一家VC機構,中國第一家機構是1986年比美國晚了40年,第一家機構叫中創,後來因為房地產亂投資被關掉了。實際上也是典型的代表反映了股權投資市場的成長和機構的成長,也是一波三折。到現在在2018年資管新規出來以後低谷的調整階段還沒有結束。

但是經過這麼多年,從86年到現在也培養出了一批比較不錯的投資機構,這裡列出來的是清科每年統計的上榜機構。不僅是機構在成長,我們的法規也在不斷的完善,從99年到2019年法規不斷的出現。現在來看缺一個針對私募股權行業的最重要的法規,就是《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暫行條例》,這個《條例》徵求意見都結束了,《條例》是國務院頒發,還沒有發佈的結果。如果這個法規發佈的話對行業規範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法規。

我們看一下中國募投管退的成長,美國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市場有1400家機構,中國有多少家呢?19年三季度的時候美國是1400家,我們是1.48萬家,美國管理的基金規模是3萬億美元,我們是9.4萬億人民幣,是1.3萬億的美元,美國是3萬億美元,我們是1.3萬億美元。從單資管理規模來看,美國的每個管理機構管理的規模大概是2億多美元,我們平均是2億多人民幣,大概相當於美國的六分之一。從一個機構管理基金的數量來說,美國一個機構管理平均十支基金,我們是一個機構管理2到3支基金,看起來中美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

從項目來源來看集中度比較高,北上廣深加上江浙是投資比較活躍的地區。行業來看大家可以跟科創版的行業做對標,特別是VC的投資,科創領域比較多。投資階段來看,A輪從投資的項目數和項目金額是最多的。我們再看看募投管退2017年達到募資的最高年,2018年出現了資管新規,無論是募資還是投資都有顯著的下滑。但是市場是分化的,這裡統計了前10強、前20強、前50強的募資和投資的情況,這條線反映的是前10強的情況。雖然整個行業情況不好,但是投資機構,無論從募資還是投資來看,他們的情況跟行業是有顯著差別的,他們的日子過的相對比較好.

剛才看募資和投資,我們看看退出,退出的情況有51%的退出是IPO退出,跟美國不一樣,美國最主要的退出方式是併購和股權轉讓的方式。我們在退出途徑的選擇上,機構還有更好的優化空間。從退出的收益來看,清科的統計數據是高估的,為什麼高估呢,有一個倖存者偏差,從已經退出來的項目在這裡有統計。但是我們知道有三分之二的項目投進去到現在還沒有退出,已經退出的三分之一的項目上我們大概有20%的收益率,前面全球收益率的統計,全球來看是15%,中國退出的是20%,這反映了統計數據上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分化,實際上顯示並不是所有的投資項目都是值得投資機構樂觀的,有些企業上市之後市值大幅度的縮水,甚至市值比上市之前最後一輪募資的縮水程度有的到了70%,大家看第一個和第三個到30%,像小米這樣的也是35%的縮水。所以給投資人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整個行業處在痛苦的擠泡沫的過程。

簡單總結一下,如果對未來做展望我想有三句話:第一,給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潛力,每家機構管理資金的數量相對美國來說比較小,可能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第二,壞消息是這個行業相對美國來說是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前面講供給側結構調整,實際上股權投資行業面臨著要不要做供給側結構調整的問題,剛才說美國這麼大的市場有1400家的機構,但是中國有1.48萬的機構大概是美國數量的10倍。所以未來一定會大浪淘沙,很多機構在過程中可能會不見了。

第三,未來能在市場中存活下來的是那些真的有能力的,在我們行業中最重要的能力一是風險定價能力,風險資產怎麼樣定價;二是投後是不是能夠深度賦能,2020年是未來十年的豈止年,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預見到很多機構在洗牌過程中可能不見了,今天來的是經營機構,希望十年之後大家看到還能在一起暢談。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業績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