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肖战事件::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从善出发在为正义申辩时

引文:凡所见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肖战的热搜已经持续好几天了,这场大型的互联网口水战不禁让人想起亨廷顿的那本《文明的冲突》,只不过这是饭圈与同人圈。

老实说饭圈与同人圈在多数人眼中算不上主流,尤其是在某些家长眼里更是冠以不务正业的头衔,和游戏一道并肩成为阻碍学习的毒瘤。

当然,我今天不是站在批判他们任何一方的基础上,我想要传达的依然是前面两期连续提到的一组词:必要的恶。

在饭圈与同人圈的争论中我们几乎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两派团体所维护的那个符号性的东西是极致的善良,极致的纯洁,干净正能量到无法忍受它被任何人玷污和污蔑。

肖战事件::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从善出发在为正义申辩时

而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此次事件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在此次疫情中被人熟知的钟南山院士,作为疫情防控的领头人他为国为民因而被冠上国士的头衔,然而最近却因为他儿子的名牌穿着被许多网友质疑不够清廉。

肖战事件::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从善出发在为正义申辩时

所谓的正能量,所谓的他是好人,在被符号化以后,在许多人心中就应该成为像雷锋那样极致的人。

极善的人,超正能量的人怎么会有舒适享乐的一面?如同纯洁干净的肖战怎么可能会是耽美文中所刻画的那个模样?

当想象被摧毁或是被玷污,这样的人,心中的仇恨与怒火就如同处于全能自恋中的婴儿第一次意识到了“坏母亲”“坏乳房”的存在而变得充满敌意与歇斯底里。

在这场口水战中,许多纯吃瓜群众感慨肖战到底做错了什么,而我之所以说“符号化”其实也是想表达一个类似的观点,那就是自始至终“肖战”是以一个“符号”出现,而非真实的人。

我们都知道娱乐圈中有个词叫“人设”,佛教哲学里所对应的则是“相”,而心理学中最接近的应该是“人格面具”。

任何一个公众人物对于观众而言他的真实主体都是缺失的,他是以包装过的模样符号性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因此他本人究竟是怎样,是否如同粉丝所说那样上进,那样正能量我们都不得而知。

肖战事件::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从善出发在为正义申辩时

拉康派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拉康曾说过一句惊人的话,他说:“我们是处在一个幻像的世界。”

如同佛教的“空”,道家的“无”,与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深渊”以及萨特所述的“虚无”。

因此同人圈与饭圈的对峙,其本质不过是不同幻想之间的冲突,只不过两边的剧本不一样。

再说回文章开头提及的:必要的恶。

在此次事件中,最让人明显感受到的就是肖战粉丝对于偶像那浓烈的爱,以至于这样的爱快杀死了自己的偶像。

许多人无法理解,作为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的爱,为何同样也具有如此之大的摧毁力量?

所谓物极必反,就像似黑到深处自然粉,爱到极致必然恨一般。当肖战的粉丝把肖战臆想成一个干净努力又上进的形象时,真实肖战便已经消失了。

因此,一个完美极善圣洁的大他者是一个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客体,因而要想找到这个具体化的崇拜符号就注定只能是像佛祖,上帝这样的神学人物。

肖战事件::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从善出发在为正义申辩时

《西游记》中唐僧所代表的就是极善,他心中满怀仁慈,没有杀心亦没有向恶的一面,然而这般善良的人在成佛的路上却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

对比唐僧每次遇到的妖怪们,在被降服幡然醒悟后却可以立马归位仙班成仙成佛。为什么好人成佛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是不是太不公平?

分析心理学的始祖荣格曾用“阴影”一术语来表示人内心中那些难堪的不愿示众的一面,那么对于像唐僧这样的极善者,他的阴影又是什么?

爱可以创造世界,爱也可以摧毁世界,如同肖战的粉丝;同样的,善可以创造世界,善也可以摧毁世界,如同唐僧。

极善的人的“阴影”是来自对“向善的诱惑”的无法克服,因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总是听不得妖怪喊声救命,尽管徒弟们告诉他那只是妖怪们的伎俩;

同样的,对偶像极致的爱则是对来自“必要的恶”的无法接纳,强行将偶像塑造成“圣人”形象,其结果一定是来自爱的对立面“恨”的反弹。

就像似饭圈文化与耽美文化,组成这两个群体的人员多是年轻的孩子,在被父母围追堵截下饭圈、同人便成了他们精神的驻扎地,成为了他们对权威的反叛和对现实世界的逃逸。

非黑即白,非爱即恨,非善即恶,非好即坏等等这样极端的逻辑似乎是互联网上常常出现的现象,当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唐僧是代表善良为正义申辩时,“必要的恶”又该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