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十二個時辰,中國有十二生肖,這裡邊的“十二”有什麼聯繫?

qsy112233864喜樂孩子


這十二是有些神奇的。數學有許多進位制,時間使用六十進位制,這必與干支六十甲子有關,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時辰,必與十二地支有。數理,理數,無數不成理,無理不成數,有理有數必成形。我們的祖先是很聰陰的,觀察天地萬物,依物之形理數特點,而創造性地使用了一些數理之特點,用於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大方便了人。

十二是三與四的倍數,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季三月,正合適。十二是二與之的倍數,一分為各得六,成了兩個半年,半年有兩季。一天二十四小時,兩小時一時辰,正好得十二,一天分晝夜,又各得十二,一年二十四節氣,十二節十二氣,一月一節一氣,正好合分。觀察太陽運行,自球自轉,用上十二數去處理,許多問題都好解釋又好解決了,於是創造了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時,還創造了十干十二支而配成六十花甲子,時間使用六十進位制。六十是十二的五倍,這三四得十二,五十二得六十,一二三四五六的數都充分利用了。

用十二做進位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喜歡玩數,可以玩出許多花樣,悟出許多物理來。古人用十二定年之月,日之時辰,創十二地支是有深奧的數理意義,也是很有哲理的,都是利用了天地自然的物體運行的一些特點與數的一此特點而創設的,絕不是憑空捏造,是有充分理據的,這體現古人的聰明智慧。








樹德漢碩


最貼進生活伴隨我們度過時光的就是每天每時,日出日落,巡環不停。我們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十二個月,又每天二十四小時十二個時辰。
我們現瞭解十二個月的由來,我們知道一年365天,分春夏秋冬四季,按每月30天分
,12月剛好360天,又分大月小月,大月30天,小

月29天,把剩餘幾天陸續相加就有了潤月之年。

我們的祖先很聰明按照四季定下十二個月分別把四季分成春季三個月,夏季三個月,秋季三個月,冬季三個月,這樣的分配正好合十二個月,又安後天八卦分五行,按方向,為東南西北,調五行,東方為木為春天,南方為火為夏天,西方為金為秋天,北方為水為冬天。

有了五行方向季節,那麼下一步就安卦象來排布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甲乙為木布東方。丙丁為火布南方,庚辛為金布西方。壬癸為水布北方。戊己歸中方。十二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寅卯辰為木布東方,巳午未為火布南方,申酉戌為金布西方,亥子醜為水布北方。這樣十二地支就分成了十二個月,在十二地支又配生肖,分別安動物屬性分佈在地支上。
地支與生肖分別為,子鼠水,丑牛土,寅虎木,卯兔木,辰龍土,巳蛇火,午馬


火,未羊土,申猴金,酉雞金,戌狗土,亥豬水。這樣就有十二生肖,十二個月,關於十二時辰我們知道一天二十四小時。在古時一個時辰換算現在時間就是兩個小時,那麼二十四小時正好是十二時辰。

我們的祖先用他們聰明的智慧把天地日月星辰繪成一個大卦體,來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趨吉避凶,保駕護航,為我們留下這些寶貴文化遺產,值的珍惜。


清平樂天


你好,我是多魚,風水界的小學生。

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十二個時辰,中國有十二生肖,這裡邊的“十二”有什麼聯繫?

古人通過觀察星體,把黃道附近的星體分為四大區域為四象,也就是東南西北。在每個區域又平均劃分三等分,四大區域總共十二等分,便有了“十二”,總共360度。黃道十二宮、十二星座也是如此的道理。

一年分十二個月

一年有十二個月:地球按照軌跡繞太陽公轉360度平均等分成十二份,稱為十二個月,每個月三十天,一年就是360天,跟360度吻合。

但是地球公轉並不是勻速的,而且公轉一週的時間為365天多5個小時,比360度還要多5天零五個多小時,所以就設置了大小月,和閏年多一天來配合地球公轉的速度。

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因為地球自轉一週是23小時56分左右,約等於二十四小時。古代人把一天定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等於現在兩個小時。

雖然把白天、黑夜各分為十二個小時,但是地球的軌跡是一個圍繞著太陽的橢圓形,因為近日點和遠日點的關係,會出現晝夜長短不一的現象。

中國有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按照干支歷中十二地支來制定的,古代使用的干支歷每年用一個干支來代表那一年的紀年,先賢用一個動物來代表一個地支,那年的地支是什麼生肖,就稱什麼生肖年。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把一個月(干支歷)分成兩個節氣,用來細分不同位置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我們每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315度開始的,西方的星座是從0度開始的,所以西方的第一個星座是白羊座,也是從我們春分的節氣開始的。

木星的公轉是11.8618年約等於十二年:古時候有一個叫歲星紀年的歷法,就是以木星公轉來做紀年的。古人把木星稱為“太歲”,認為木星每年的運轉對地球某地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是因為它跑得太快了,公轉不足十二年,所以每85年左右便有一次超辰,導致曆法混亂,所以又改回了干支曆法。

我們看了這麼多關於“十二”的東西,發現大多數都是與天文星體有關,作用與外界對地球產生不同的影響。

你還知道什麼與“十二”有關的東西嗎?

...


黃多魚先生


古人認為萬物生老病死不停循環運動著,而這個生老病死用一個大數可以表示。而這個大數就是十二宮,無論月份還是時辰都逃離不了這個規律。五行都有生死,如木旺於春、相於冬,休於夏、囚於長夏、死於秋。

五行是分陰陽的,如五行木,甲木是陽、乙木是陰。萬物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上空虛一遍,地上萬物類聚。必要三合才可聚,亥卯未合木,巳酉醜合金、寅午戌合火,申子辰合水。這就是三合四局,一共有十二位。

這十二位用長生十二宮表示為,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任何事物都是如此,長生新事物剛產生時,具有欣欣向榮的氣息,沐浴新事物初登臺,很不完善……


王真陽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週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迴歸年"。

曆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採用迴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曆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使用的整天數的年曆法上叫做"歷年" 農曆是根據月亮的朔望月共12個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個閏年。閏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週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穫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很古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週期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大單位,把一年作為制訂曆法的根據。

一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週,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歷月"。眾所周知,月亮是個球體,由於月亮繞著地球不停地公轉,同時又跟著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亮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地變動,月亮對著我們照亮的這一面,有時有,有時無,有時多,有時少,這就形成了月亮的圓缺循環。當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叫做"朔"(多在陰曆的初一和三十日)。過十四、十五天,我們就會看到圓圓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陰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這次望到下次望,這就是月亮繞地球轉了一週,就是一個月,我們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圓缺循環變化的規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們很早就把它作為計算日子的單位,把朔望月作為制訂曆法的根據。陰曆的一個月,就是根據朔望月定出來的。

地球繞日一週,即月繞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內之月數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個月,僅三百五十四日,與歲實相比較,約餘十一日,積至三年,餘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須置一閏月,尚餘三日或四日,再積二年,共餘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可置一閏月,平均計算,每十九年須置七閏。以有節無氣之月為閏月,有閏月之年為閏年,閏年有十三個月,平年則十二個月。

生肖

生肖也稱屬相,是中國和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號。

生肖的週期為12年。每一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種動物作為生肖。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也是一種古老的紀年法。十二生肖(獸歷)廣泛流行於亞洲諸民族及東歐和北非的某些國家之中。

時辰

古人根據太陽昇起的時間,將一晝夜區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用十二地支為代號,方便熟記。中國用地支計時法,叫做十二時辰(「大時」),也就是我們所稱的二十四「小時」。

十二生肖對應十二時辰:

子(鼠)(午夜23時至1時):在一日中,子時一天的最後時刻,也是新一天的開始。在十二生肖中屬於鼠。

醜(牛)(凌晨1時至3時):丑時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階段。據說是牛開始日出耕田的時刻。在十二生肖中屬於牛。

寅(虎)(凌晨3時至5時):在一日中,天方大白之時,正是老虎開始活動的時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屬於老虎。

卯(兔)(清晨5時至7時):卯時是太陽已東昇,開始放萬丈光芒的時候。在十二生肖中屬於兔。

辰(龍)(清晨7時至9時):辰時太陽光熱增強時刻,據說是群龍行西的時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屬於龍。

巳(蛇)(上午9時至11時):巳時太陽光熱更強了,在十二生肖中屬於蛇。

午(馬)(上午11時至下午13時):在一日中,陽光最為猛烈。在十二生肖中屬於馬。

未(羊)(下午13時至15時):在一日中,未時是暑氣將消之時。在十二生肖中屬於羊。

申(猴)(下午15時至17時):在一日中,申時的暑氣已快過去了。在十二生肖中屬於猴。

酉(雞)(下午17時至晚上19時):在一日中,酉時是夜晚將來臨所的時刻。在十二生肖中屬於雞。

戌(狗)(晚上19時至21時):在一日中,戌時正是黑夜擴散,華燈初上時分。在十二生肖中屬於狗。

亥(豬)(晚上21時至午夜23時):在一日中,亥時是一日將盡,要邁向明日之前時分。在十二生肖中屬於豬。

  


生活萬花筒6


十二是個滿數,耶和華揀選了以色列十二支派頒佈律法,作為帶領對象。

耶穌在猶太揀選了十二門徒作為救贖工作的代表。

全能者選擇了十二屬相的中國選民作為發表真理的襯托物。

三次作工,每次都選擇十二這個數字,這裡有神的心意。


願將愛給神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聯繫起來,用來記載年月日時。實際上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和現在的日曆差不多。

太陽繞著地球公轉一週為一年。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這個規律,最早是把一年分成四季,即:春夏秋冬。後來又把四季分成十二個月,每季三個月。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又發現了一年當中在六月份的光照時間最長,12月份的光照時間最短。漸漸的古人又發現在6月份的21——22日左右為光照時間最長的一天,於是就把這天定為夏至節。過了夏至後,日照時間一天一天縮短。至到12月份的21——22日左右為光照時間最短,就把這天定為冬至節。過了冬至節,日照時間又開始漸漸增加,至到夏至。這就是太陽對地球一年光照時間長短的規律。這樣以來我國氣候特點是冬至是最寒冷季節,為12月22日左右,俗稱交九。農曆為11月,又叫子月,用十二屬相中的老鼠代表。12月為丑牛,正月為寅虎,2月為卯兔,3月辰龍,4月巳蛇,5月午馬,6月未羊,7月申猴,8月酉雞,9月戌狗,10月亥豬。也就說一年當中從12月到6月為日照時間天天增長。6——12月為天天縮短。

一天當中的日照時間和太陽一年當中的日照時間的規律是一樣的。一天的氣溫的變化也和一年氣溫變化也是相對應的。比如說,子時(晚上11——1點),此時是一天當中最冷的時間。相對應的是冬月,即子月。過了子時陽氣上升到中午12點,即:午時。為一天當中最熱的時間,相對應的農曆5月,即:午月。過了午時陽氣開始下降至到子時。所以一年當中的12月和一天當中的12時辰是相互吻合的。因此,每個月所對應的每一天當中的每一個時辰用同一個地支和同一個屬相來代替是非常有道理的。


山野50


古黃帝建天干十數,地支十二數,太陽曆法把一年分成二十四節氣,其中十二個節、十二個氣。一年分四季,按節和太陰曆的朔望分月,每季三月,一年十二個月。又配以生肖十二數,以五音十二律成六十花甲納音,月份和時辰都固定在十二地支。又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現代計時的二十四小時也都是十二的倍數等。。十二的確用得很多,應該多是由地支十二數衍生而來的吧。


塞外失馬翁


大道至簡,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以易經象數思維的角度,首先必須對1,2這兩個數的自然存在地形象進行解讀,然後才能從實際上闡明問題。

從我們人類的意識印象上來說,1就是一個事物初生點,為靜,點動為線乃是2。因此12數則為時空中任何一個事物存在(運動)的基本形象特徵數。也可以說為時空一切事物存在的基因數。是故,時間存在的基本結構數自然形成12節律數。而太空空間存在也以黃道十二宮劃分。

我們再從易經的角度上來看,1乃為無極生太極之1體中性數,1體分陰陽則為2。故1+2=3則自然形成為宇宙基本模式太極“量子”結構形態數1/2,也就是現代科技炒的沸沸揚揚的時空量子糾纏形態數象,太極1與陰陽2糾纏為一體,從而構成了時空一切存在的量子結構模式。這裡糾纏量子的兩基本要素就是12數。因此在量子結構這種客觀存在現象的支配下,12數當然更具備了宇宙存在基因節律數的性能特徵。

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理論來講,生成宇宙的本源存在是五行氣,因此12節律數從根本上來講它也必然與五行氣符號象數“5”運動數相契合:1*2*3*4*5=120=5!說明12節律數也就五行氣數運動的體現

但是我們這種邏輯是否合實際的客觀存在呢?—符合!

五行氣運動的載體是太空的五星,而五星運動的公週期乃正為:基因數12*120*(5!)*96=138240年

由此可見12數實質也就是氣運動的基因數。比如易經12闢卦生成時氣運動的12地支即12月氣,12時辰,12種氣生動物屬象。表明氣在時間運動中自然形成的節律數。同時體氣運動乃也自然形成12經脈通道。

再一個宇宙運動的軸能用象數來表示是15,即是一節氣之數。其由太極圖中陰陽二魚形成的6,9二數合和生成。其形象是一個1數上纏繞一個5數構成。其為二維世界先天輻射的能量數,輻射到三維時空,則映射為一個1數上纏繞一個2數成形,為12數。此12數就是先天一氣的15象數在後天成形而轉換成的節律數。

綜上所述12數從根本上來講就是生成宇宙的五行氣運動的基本節律數。為時空運動的基因數。

以上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的闡述了12節律數存在的奧秘,但這只是它內涵真正奧秘的冰山一角,由於篇幅有限就只能掛一漏萬,拋磚引玉,不再贅述了。


易境2


要明此查查:說文解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