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刘明达:中国未来必然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

刘明达:中国未来必然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

问、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十年前有何不同?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十年前有何不同?

刘明达:成熟的制造业已经向人口集中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聚集,全球分工合作更充分。由于互联网提供信息和交流的便捷性,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

中国从原始的初级工业阶段已经发展到制造升级阶段,在效率上有了明显提升,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问、在当下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特征和各国竞争博弈特征的环境下,哪些类型的企业会成为时代的受益者?哪些类型的投资者会成为时代的受益者?

刘明达:如果企业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性的话,那么它必然会受益于制造业的升级和全球化。

我认为大部分投资者都不会成为受益者,因为他们看不到长期性。

想要成为时代的受益者,第一,要长期投资,第二,要类指数化投资。主动投资大部分人都会输给指数,尽管大部分投资者都很自信,他们可能在过去三四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他们的经验可能就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问、一个公司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被称为是龙头公司?

刘明达: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会在追踪之前收集数据,比如当年长虹这些企业到了30%市场份额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天花板。但那个时候,企业因为经营周期比较短,它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力是不够的,规模也没有那么大。而现在格力、美的已经实现了在国内接近70%的市场份额,这超出我们过去的想象。互联网使较多行业的市场集中走向极致。互联网行业头部的公司基本上控制7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是一个合理的寡头规模。

在中国工业化之前,世界的产业集中度是不高的。未来中国最大的企业,就是世界最大。像福耀玻璃,全球前5名里的另外4家利润总和都没有它一家多,尽管他们在全球市场份额比福耀玻璃多很多。如果不是因为贸易封锁的话,这种公司再经过10年的稳健扩张,它一定会达到全球市场份额的30%-50%,当然就算有贸易封锁,它可以把工厂开到美国去,它现在在美国和俄罗斯都开办了工厂。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然企业也要保持专注,并且不能满足于现在。玻璃行业是一个不容易涉及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华为为什么会退出美国市场,因为它涉及到美国的经济命脉。

问、有人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也有人说“买股票就是为了赚差价”。这两个观点似乎都有道理,您怎么看?

刘明达: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核心在于要用足够便宜的价格去买到这个公司股票,并在长期内含价值在股票上充分体现的时候卖出。能够永恒投资的企业是非常难找的,一个企业好的生命周期在中国市场历史上来看,很难超过5年。美国的投资史也证明,好的企业投资周期很难超过10年。

柯林斯编的两本书《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提到的美国10年里投资回报最好的股票,过了20年之后有的公司消失了。其中典型的就是家电的连锁企业,这跟互联网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些企业自身也缺钱,存在高负债现象,如果它不高负债的话倒不容易死掉。西方的大部分家电企业竞争力会衰退乃至消失,因为它们根本没法和中国企业竞争。当一个产业充分走向成熟的时候,除非它拥有很多的专利技术,否则,它们都会被中国制造业颠覆。

从长期来看,中国未来必然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信心。

——选自《伟大的时代——深度解读价值投资》

刘明达:中国未来必然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