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聚焦丨勇做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的领跑者

中车唐山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发京沪高铁,中信戴卡建立完善智能制造体系……今年以来,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亮点频现,1至6月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2.0%;装备制造业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0%,占全省工业投资的33.5%,对全省工业投资的贡献率为39.7%,居七大主导行业首位,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速,提质升级步入快车道,推动河北“制造”向“智造”转变。(8月22日《河北日报》)

制造业是国家的“钢筋铁骨”,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也是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主导力量,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顶层设计是方向。河北省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了加快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发展智能装备为重点,着力实施智能转型提升、智能装备壮大、试点示范推广、支撑体系构建等四大行动,全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动河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面临的最大发展机遇,而加快转型升级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攻方向。从河北情况看,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节点,部分产能仍然过剩,有效供给仍有不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质量效益不高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持续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智能装备产品,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毫无讳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巨大挑战,靠粗放的扩张已经难以为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进智能制造的主体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把推进智能制造变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制造业结构升级,深化对分配制度、科研体制、就业制度、金融体制、教育体制等系列改革,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让企业真正释放创新活力,加快推进“制造”向“智造”的转化和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科技、高品质产品供给相对不足。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变。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中,秦皇岛中信戴卡公司研发了包含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经营、智能服务等在内的智能制造体系,从熔炼、铸造、热处理、加工到涂装,整个铝车轮生产过程中,各类机器设备大展身手,实现了从以往单纯的生产制造到个性化定制的转变。可以说,“智能制造”带来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戴卡制造在全球更有竞争力。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凡事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任何的客观规律都是按其特有的轨道运行,而转型升级是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和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更是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大势所趋,谁转型转得快、转得彻底,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赢得先机。为此,我们必须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国际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显著加快的挑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勇做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的领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