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劉明達:中國未來必然從一個製造業大國變成製造業強國

劉明達:中國未來必然從一個製造業大國變成製造業強國

問、目前,世界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十年前有何不同?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十年前有何不同?

劉明達:成熟的製造業已經向人口集中的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聚集,全球分工合作更充分。由於互聯網提供信息和交流的便捷性,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逆的。

中國從原始的初級工業階段已經發展到製造升級階段,在效率上有了明顯提升,中國從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問、在當下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特徵和各國競爭博弈特徵的環境下,哪些類型的企業會成為時代的受益者?哪些類型的投資者會成為時代的受益者?

劉明達:如果企業的產品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廣泛性的話,那麼它必然會受益於製造業的升級和全球化。

我認為大部分投資者都不會成為受益者,因為他們看不到長期性。

想要成為時代的受益者,第一,要長期投資,第二,要類指數化投資。主動投資大部分人都會輸給指數,儘管大部分投資者都很自信,他們可能在過去三四十年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他們的經驗可能就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問、一個公司佔據多大的市場份額,可以被稱為是龍頭公司?

劉明達: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會在追蹤之前收集數據,比如當年長虹這些企業到了30%市場份額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天花板。但那個時候,企業因為經營週期比較短,它對整個產業鏈的控制力是不夠的,規模也沒有那麼大。而現在格力、美的已經實現了在國內接近70%的市場份額,這超出我們過去的想象。互聯網使較多行業的市場集中走向極致。互聯網行業頭部的公司基本上控制70%左右的市場份額,這是一個合理的寡頭規模。

在中國工業化之前,世界的產業集中度是不高的。未來中國最大的企業,就是世界最大。像福耀玻璃,全球前5名裡的另外4家利潤總和都沒有它一家多,儘管他們在全球市場份額比福耀玻璃多很多。如果不是因為貿易封鎖的話,這種公司再經過10年的穩健擴張,它一定會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30%-50%,當然就算有貿易封鎖,它可以把工廠開到美國去,它現在在美國和俄羅斯都開辦了工廠。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當然企業也要保持專注,並且不能滿足於現在。玻璃行業是一個不容易涉及到國家經濟命脈的行業,華為為什麼會退出美國市場,因為它涉及到美國的經濟命脈。

問、有人說“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也有人說“買股票就是為了賺差價”。這兩個觀點似乎都有道理,您怎麼看?

劉明達:其實兩者之間並沒有本質區別,核心在於要用足夠便宜的價格去買到這個公司股票,並在長期內含價值在股票上充分體現的時候賣出。能夠永恆投資的企業是非常難找的,一個企業好的生命週期在中國市場歷史上來看,很難超過5年。美國的投資史也證明,好的企業投資週期很難超過10年。

柯林斯編的兩本書《從優秀到卓越》、《基業長青》提到的美國10年裡投資回報最好的股票,過了20年之後有的公司消失了。其中典型的就是家電的連鎖企業,這跟互聯網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當然這些企業自身也缺錢,存在高負債現象,如果它不高負債的話倒不容易死掉。西方的大部分家電企業競爭力會衰退乃至消失,因為它們根本沒法和中國企業競爭。當一個產業充分走向成熟的時候,除非它擁有很多的專利技術,否則,它們都會被中國製造業顛覆。

從長期來看,中國未來必然從一個製造業大國變成製造業強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信心。

——選自《偉大的時代——深度解讀價值投資》

劉明達:中國未來必然從一個製造業大國變成製造業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