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後宮干政是要犯忌諱的,能讓君臣交口稱讚、心服口服的僅有此人

“後宮干政”在封建時代是十分忌諱的,只要是女人干預朝政一般都會給後人留下不太好的名聲。可是長孫皇后卻是個例外,她每一次干政都會讓人心服口服,滿而且朝大臣都希望她能參與國家政事,以至於李世民都說:“朕希望皇后多加指點”。可事實上,長孫皇后“干預朝政”只有兩次,這兩次都與家事有關。

後宮干政是要犯忌諱的,能讓君臣交口稱讚、心服口服的僅有此人

第一次發生在李世民登基初年。

這一年,唐太宗論功行賞,大封原秦王府舊部:秦叔寶為左武衛大將軍、程咬金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侯大將軍、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左僕射、封德彝為右僕射、杜如晦為兵部尚書、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

大封功臣之後,事情馬上傳入後宮,長孫皇后對其他人都沒異議,唯獨認為自己的哥哥長孫無忌不能擔任吏部尚書一職。當天退朝後,長孫皇后便問李世民:“聽說皇上封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李世民回答說:“是的,依皇后看,朕該給無忌一個什麼樣的官職好?”

長孫皇后說:“越小越好”。李世民當然不同意皇后的說法,因為在他看來,長孫無忌是玄武門兵變的最大功臣,就算是給他個吏部尚書還嫌太薄,豈能是越小越好。因此,長孫皇后這一次並沒有勸說向來言聽計從的李世民。

後宮干政是要犯忌諱的,能讓君臣交口稱讚、心服口服的僅有此人

此計不成,再出一計。幾天後,長孫皇后派人將哥哥宣入宮中,很誠懇地對哥哥說:“我今天請兄長來,是想讓你急流勇退,勿受高官,這樣對你,對我,對我們長孫氏家族都有好處!不知兄長是否同意我的看法?”長孫無忌原本也是一個貪戀高官的人,此次皇上大封功臣,按理說他是受之無愧的。可是,妹妹既然這麼說,他也就不得不忍痛割愛。次日朝會上,長孫無忌便提出辭職,李世民無奈之下改任他為開府儀同三司。

對於自己最親近的人,長孫皇后向來是“鐵面無私”,而對於曾經傷害過她的人,卻又是網開一面。長孫安業是她同父異母的兄長,早在她年幼時,獨吞了長孫氏家中的遺產,逼得長孫無忌和她幾乎無處立足,最終不得不求助舅舅高士廉。

可是當她成為皇后以後,長孫安業又恬不知恥地找上門來。長孫無忌對這個哥哥十分反感,勸妹妹不要搭理他。可是長孫皇后卻不念舊惡,在李世民面前替他謀得監門將軍一職。不久,這個不爭氣的哥哥又犯下大罪,理應處斬,又是在長孫皇后的斡旋下,才逃過一劫,將其長流嶺南。

後宮干政是要犯忌諱的,能讓君臣交口稱讚、心服口服的僅有此人

第二次干預朝政是在貞觀六年。

這一年,李世民將女兒長樂公主許配給長孫衝。長樂公主是他和長孫皇后所生,又是長女,所以自小深得李世民的疼愛。為了不委屈自己的寶貝女兒,李世民讓主管禮部的官員妥善安排公主的婚事,不得出錯。不久禮部官員上奏照永嘉長公主(李淵之女)例,皇家資送嫁妝五千萬。

可是,李世民不同意,非要在此基礎上加一倍。主管官員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但他見皇上滿臉不容商量的表情,只好把話咽回到肚裡。此事被魏徵知道後,上書諫阻李世民說:“昔漢明帝時,將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於先帝子乎?’然謂長公主者,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

後宮干政是要犯忌諱的,能讓君臣交口稱讚、心服口服的僅有此人

魏徵的意思是說,東漢明帝劉莊要封兒子為王,有人勸他分封皇子要超過皇弟,明帝不允,反駁說自己的兒子怎麼能和先帝的兒子相比呢?現在公主是皇女,皇上給皇女送的嫁妝超過皇妹,這不符合先王之制。李世民看過表章後,什麼也沒說,氣著宣佈退朝了。

回宮後,李世民將諫章拿給長孫皇后看,她看後說:“以前聽說魏徵之賢,現在看了這份諫章,才明白魏徵真是我大唐的社稷之臣啊!”可李世民還是不高興,認為魏徵竟管的是自己的家事。長孫皇后勸說丈夫說:“忠言逆耳利於行,無論是治國還是齊家,都應接納忠言,如此才能國泰民安,願意陛詳之!”

見皇后說了這番話,李世民只好以國事為先,下令將長樂公主的嫁妝減為永嘉長公主的一半。隨後,長孫皇后又派人送給魏徵五百匹帛,並傳話說:“先生為國,敢於犯言直諫,不愧為國之忠臣。送上五百匹帛,以啟後來者!”

後宮干政是要犯忌諱的,能讓君臣交口稱讚、心服口服的僅有此人

這就是大唐第一賢后長孫氏的兩次干政,若是歷朝歷代的皇后都像長孫氏這樣一心為國,那麼,就是後宮干政又何嘗不可呢?後世人又何至於忌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