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55天9例遺體解剖,劉良:沒想到會這麼難,但一個結果他很滿意

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首次將“病理改變”納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這是劉良和他的團隊奮戰了55天的結果。

劉良怎麼也沒想到,新冠肺炎逝者遺體的前期工作開展得會這麼難。當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出現時,他就希望通過遺體解剖,瞭解病理改變,但一直受到諸多阻撓。

直到2月16日凌晨,劉良團隊終於完成了第一例新冠肺炎遺體的解剖工作。目前,劉良團隊已經累計獲得9例逝者的病理樣本。

55天9例遺體解剖,劉良:沒想到會這麼難,但一個結果他很滿意

劉良表示,這個事情必須有人去做,屍檢是瞭解病毒原理最快捷的手段,通過遺體解剖能夠得到一套完整的病理學資料,對臨床治療有借鑑作用。

剛開始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疫情會這麼嚴重,隨著確診人數的不斷增加,死亡數量也在增多,劉良心裡非常著急。他認為,只有通過遺體解剖,瞭解整個病變的原因,醫生才能準確地找到治療方法。

據瞭解,開展遺體解剖必須滿足四個條件:一是有相關部門的批示;二是捐獻家屬同意;三是有一定的場所;四是有一支專業的解剖隊伍。

55天9例遺體解剖,劉良:沒想到會這麼難,但一個結果他很滿意

劉良表示,他會一直“待命”隨時可以進入工作狀態。此外,1月中旬的時候,劉良就開始籌備人員,並進行解剖演練。

2月15日,武漢金銀潭醫院的兩位主任說服了一名逝者家屬,並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接到通知的劉良馬上趕往了醫院。因為整個湖北都沒有專門的負壓解剖室,金銀潭醫院臨時騰出一間負壓手術室用來做解剖工作。

這不是劉良第一次接觸傳染病遺體,但是他表示,這次心境完全不一樣。

解剖工作比臨床醫生的防護級別更高,手套、帽子必須戴三層,甚至不能讓一點點皮膚接觸到外面的空氣。當晚進行解剖的3人,光穿戴防護服就用了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

55天9例遺體解剖,劉良:沒想到會這麼難,但一個結果他很滿意

在解剖的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穿著多層防護服的人會缺氧,就像高原反應一樣,到了後期每縫一針都要大喘氣。此外, 3人不敢有大動作,走路都怕把風帶起來,增加危險,而且不能有一絲血跡汙染,這有可能會對地面和地下水造成影響。

這一場解剖工作花了差不多3個小時,是平常耗時的3倍。

完成解剖工作的劉良,立刻投入到遺體解剖後的分析工作中,他希望儘快把觀察到的情況反饋給一線的醫護人員。

3月4日,劉良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第七版診療方案,並配文:“終於等到你!”

這一版診療方案裡增加的“病理改變”內容,正是源於劉良團隊做的解剖案例報告。回顧這50多天,劉良很滿意自己的工作,他迫切地希望,不再有人因為新冠肺炎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