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从三个角度解析电影的独特之处

记得去年我在电影院看《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的时候,内心的触动并不是很大。今天再次重温的时候,我深深地被这部影片感动。我发现影片中有很多值得被重温的剧情,有值得重新思考的地方。

《夏目友人帐》是一部连载的动漫,至今已有六季,豆瓣评分9.5。《结缘空蝉》是一部剧场版电影,是关于这部动漫十年的回忆与纪念。

电影中出现的人物仍然是动漫中的人物,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可以对播出的六季动漫进行回顾,就好像重温了十年的回忆一般。

那个陪伴了我们十年的少年夏目贵志,还有猫咪老师斑,在这部电影中仍然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动,尤其是这部电影还带来了一丝丝的孤单与离别感。

那些曾经在我们身边存在过,温柔了我们岁月的人是否会消失不见。当他们消失的时候,我们仍然还会记得吗,这部电影给了我们答案。

除了电影的剧情和主题,还有其他值得思考的方面,本文将会从人物,电影主题和画面构图三方面来浅析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

《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从三个角度解析电影的独特之处

人物:每个人物散发出来的温暖,治愈了屏幕前的我们

在这部电影中,作者绿川幸对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地刻画,对人物形象恰到好处地描绘,使得他们都有独特的人物特征。温柔的夏目,即使自己力量弱小,但仍然想要去照顾别人。口头上不饶人的喵咪斑,却一直陪伴在夏目的身边。看起来吓人的妖怪,但是深入接触,你也会发现妖怪也是那么的温柔,有时甚至会比人更加脆弱。

电影的开头就介绍了夏目贵志的情况:我从小就能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不过其他人好像看不到,那些东西,应该就是所谓的妖怪吧。

夏目从小就失去父母,被亲戚当做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养成了孤单敏感的性格。因为夏目能看到妖怪,便被别的同学认为是不正常的。

夏目脆弱,敏感,没有朋友,但是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无限温柔的人,一个有勇气,有担当,时刻为别人着想的人。

即使是在面对妖怪的时候夏目也从来没有害怕过,因为他的朋友和猫咪老师都在他的身边。

猫咪斑,是一只本来只想要友人帐的妖怪,因为拿到友人帐就能统领树林里的妖怪。但是他却一直留在了夏目的身边,陪伴着夏目。

夏目也把猫咪斑当做帮助自己的老师,从而叫他“猫咪老师”。猫咪斑性格是十足的刀子嘴豆腐心,即使头口头上不饶人,但每次在最后关头,他总会对夏目出现在夏目身边,出手相救。

《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从三个角度解析电影的独特之处

夏目和猫咪斑像极了我们身边的人,那个口头上总是说我们有万般不好的人,那个经常和我们吵架拌嘴的人,那个每次在重要时刻都能够帮助我们的人,就像猫咪斑一样,给予我们无限的温柔。

我们每次想起来时,都能够会心一笑的人,就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支持帮助着我们。我想这就是电影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价值吧,让我们能够联想到身边的人,从而珍惜他们,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

转瞬即逝的相逢与离别,每一个瞬间,我都想要珍惜——王源

这部电影当中除了夏目和猫咪斑,还有夏目玲子,藤原夫妇和妖怪。玲子放弃与人类的交往,和妖怪比赛来获得他们的名字,以此产生与世界的联系。

滋叔叔和塔子阿姨在夏目失去父母后,仍然愿意收留夏目,把夏目当做自己的孩子般照顾,给予夏目亲人般的爱。

妖怪原来也是一群寂寞的生物,但当他们和人产生羁绊,也会无限的温柔。

电影刻画的人物有丰富细腻的情感,能够让我们快速联系到自己身边的人。夏目就像邻家的小孩,猫咪斑就像自家的宠物,而玲子和妖怪,就像生活中那些内向,不爱说话的人,即使内心有万般柔情,也不善于表达。

人的一生,就是在与别人的羁绊和爱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电影中的人物给予我们启示和思考,让我们开始思考生命中的那些人和事。

《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从三个角度解析电影的独特之处

电影独特的主题:治愈与温柔,孤单与疏离

之前我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看到电影海报上写的是“年度治愈佳作”“不再让你悲伤”,“十年夏目,温暖如初”。从电影海报的文案上可以看出来,电影主打的就是治愈与温柔。

从电影整个故事结构和剧情入手,夏目和猫咪斑的情感羁绊,每日吵架拌嘴,彼此需要时就出现在对方身边。

夏目的同学们,在夏目生病住院时,全部赶到医院中看望夏目,口中说着“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言语之中透漏着的都是对夏目的关心与照顾。寂寞的妖怪们,在与夏目一次次的交流中,变成了彼此需要的朋友,有什么开心或烦恼的事都可以找夏目述说。

作者绿川幸将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描绘的无比温柔。曾经看过一个对绿川幸作品的评论:善于在悲伤的背景与环境中描绘出一些温暖而琐碎的情感故事,无论怎么样,很多淡然随意的小细节也在她的画笔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彩。

在我看来,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与温暖人心的小片段,才可以把人物,把主题刻画地真实又有温情。

因为真实的故事,往往能够打动读者,引发共鸣,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就能够联系现实,回忆起自己身边那些感人的故事,这就是真实带来的价值。

在音乐《只要有想见的人,就不是孤身一人》评论中,有个高赞评论:有感动,有失落,有温暖,有悲伤,但都是温柔的心跳。

夏目曾经说:我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

《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从三个角度解析电影的独特之处

温柔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主题,因为夏目曾经被别人温柔地对待,所以也会在心底里想要成为那样的人。人的内心一旦有了想法,就会想要往某个方面努力。最终变成自己期待的人。夏目也变成了我们心目中温柔的人,带给我们温暖与感动。

在我看来,除了温柔与治愈之外,这部电影还有另外一层主题孤单与疏离。在治愈与温柔中包含的孤单与疏离感。为什么温柔与治愈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内心的缺失。

人与人,人与妖,其实都是孤独的,正是因为这种孤独,所以才会需要与现实世界产生羁绊,比如亲情,友情和爱情。

夏目的外婆因为能看到妖怪,所以被同龄人疏远;夏目小小时候也因为能看到妖怪而不被人理解;妖怪总是因为人世间的一点点羁绊,就迟迟不肯离开。

他们都是孤独的,所以更加想要从别人身上汲取温柔,当被温柔地对待之后,又会想要温柔地对待别人。

就像电影的名字“结缘空蝉”一般,“结缘”代表着相遇与相知,这两者便是一种缘分。在《夏目友人帐》剧场版的官方声优见面会上,田沼的声优对标题做出了解释,“空蝉”就是蝉脱下来的空壳。他对此补充道:人类就像空蝉一样虚幻短暂。

蝉在的蜕变之前,会在自己的蛹中积累力量,当蝉从蛹中破壳而出时,就留下了空空的一个壳。空壳既代表之前的存在,也代表了如今的分离,有种短暂分离,无法抓住之感。

容莉枝和椋雄这对母子的故事,正是对“结缘空蝉”最好的解释,即使相互陪伴了八年,最后仍不得不分离。椋雄带着过去的幸福和回忆继续走自己的路,这些美好的回忆对容莉枝和椋雄来说,无一不是另外一种孤独与温柔。

人的一生,短短几十载,在这些时光中出现的人,发生的事,会留存在我们的回忆当中。当时光不断前行,我们是否会忘记之前一直珍惜的人和事,就好像他们真的没有存在过。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我们应该从此时开始,珍惜身边的人,珍惜他们与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尽全力带给他们幸福与感动。

《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从三个角度解析电影的独特之处

画面:无处不在的构图审美,色彩与光线的恰到好处

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对画面的最大感受就是清新唯美,干净清爽。每一帧的画面都可以截取下来当做壁纸。

这部电影的主色调是绿色翠绿的田野,清澈的河流,常绿的远山,茂密的森林,房屋里的绿植等,全部是用绿色来展现的,给人一种清新大自然的观感。

作者绿川幸说:“光要打在茂盛的树丛上,绿色的树荫里住着恶作剧的精灵。光要从云层里透出来,铺在溪水和鹅卵石上。光要标志着每一条自行车骑过的小路,光要守护炊烟袅袅的村庄。要有树,绿色的大片的树,树边有供祠,大的小的有名的无名的神灵都得到平等的尊重。要有纯净的天空像海水一样流动,要有性格饱满的妖怪嬉笑怒骂,要有另一个平行的空间来盛下生命原始的脉动”。

从作者的这番话来看,《夏目友人帐》剧场版完全按照了他的构图审美与设定。每一幕的画面上,都有着明亮的光,光从天空照射到森林,照射到人类与妖怪身上,使得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种淡淡的光,柔美而不刺眼。

《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从三个角度解析电影的独特之处

光线照射到深林的每一颗绿树上,每一颗树的叶子上,有些叶子反射太阳的光,熠熠生辉。

这些场景不由得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在森林中都住着什么样的人,或者什么样的妖怪。

绿色代表着新生和生命,代表着希望与和平。绿色不是冷色也不是暖色,而是一种中性色,是由黄蓝两种颜色糅合而成,在整部电影中承担了主要的色调。

远山,树林,叶子,草地,这些景物的存在,使得影片有种舒适自然不浮夸的观感,就像置身于大自然当中,观众可以随着画面感受到微风吹过树林,吹过草地,从河流上划过,在人物的身旁舞动

《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从三个角度解析电影的独特之处

夏目和猫咪斑永远是一身白色,白色代表着单纯,简单与轻松

。白色不像黑色那么压抑,在日漫的小清新风格中,人物经常穿着一身白色的校服,给人一种亲切阳光的男子形象。

夏目的淡橘色头发,也与他的温柔性格相匹配,一眼看过去,就就给人淡淡的温暖。

作者和导演通过色彩想呈现给我们的是清新温柔的治愈风,与人物性格相匹配,同时也想通过绿色呼吁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表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结语:《夏目友人帐:结缘空蝉》之所以被人喜爱,除了剧中的人物与画面,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温柔和治愈,以及在这个主题下所隐藏的孤单与疏离,让人们意识到珍惜的重要性。

珍惜身边爱自己的人,珍惜身边保护自己的人,带着他们带给自己的感动和幸福逐渐成长起来。

作者:南栀酱,愿以文会友,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