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代人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又是哪四妾?

我們看一些古裝電影電視劇,常見古代男人娶三妻四妾的畫面。可是,你知道三妻指的是哪三妻,四妾指的是哪四妾嗎?

古代人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又是哪四妾?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莊子在著作中記載:''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這個說法,其意思並不是實指,而是泛指有妻妾有很多。在人類學的概念上,一夫一妻制並不包括所謂“一夫一妻多妾制”,這其實是兩個領域的話題。前者的一妻是指異性配偶只有一個人;後者更多是人類學範疇的概念。

古代人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又是哪四妾?

隨著時代的發展,三妻四妾這個概念逐漸清晰化,指向也漸漸明確起來。

在清代人李漁創作的戲劇《風箏誤》中也提到了這個詞。從此,三妻四妾的說法開始被更多的人熟知並使用。

由此可見,我們今天提及的三妻四妾的說法,是明清時期才興起的。可三妻與四妾的詳細所指,一直沒有明確記載。

不過,在封建社會,人們的婚姻制度大多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般來說,男人明媒正娶的第一任妻子,稱為嫡妻,也稱為正妻。在一個家庭中,不管男人有多少妻妾,正妻的地位是最高的,一般正妻只有一位。除了正妻外,還有偏妻與下妻的說法,這二者雖然有妻之稱,實則為妾。在民間傳統說法中,偏妻也被稱為下堂妾。在清代俞正燮的《癸巳類稿》中直言下妻曰妾。所以說,人們較為廣泛認同的三指,指的是正妻、偏妻與下妻。

古代人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又是哪四妾?

關於四妾的說法,民間傳說不一,有各種說法流傳,流傳最廣的四妾有陪嫁丫鬟一說。大多有錢男人,如果娶了陪嫁丫鬟,這個丫鬟則被稱為妾。

由此可見,大多數時候,三妻四妾更像是一種虛指,因為在古代,人們用數字虛指的用法由來已久。

在漢朝,很多大戶人家或執大權者,可娶八妾,普通官員只能有妻妾三個,庶人不得納妾。直到元朝,庶人才有資格納妾,並且只能是男人年過四十且無後的情況下。如果隨意納妾,就會被笞打四十皮鞭。

古代人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又是哪四妾?

到了明清時期,很多有錢有權的人,所娶的妻妾不止三妻四妾,用妻妾成群形容他們一點也不過分,而平民百姓在多隻娶一位妻子。此時的四妻四妾一說,多是指代妻妾成群的情況。

三妻四妾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既體現了古來傳統的一種男權思維,更體現了古人對等級的過度推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