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萧何没有追回韩信,失去韩信的刘邦能否夺得天下?

风正轻摇雨自飘


首先,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既定事实,现在已经无法改变。

萧何追韩信,韩信助力刘邦成就非凡大业,这都是在既定历史环境下,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大汉初期打江山的历史长河中,某几个流传后世的典型历史事件而已,并不能将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伟大成就归功于某一个人的付出。

秦朝覆灭后,天下群雄逐鹿,诸侯并起,再这样一个动荡的环境下,天下人共同的愿望都是期待和平的出现,期待再次的统一,而争夺不休的是,由谁来统一?由谁来掌握天大局?所以经过一番战乱纷争之后,必然出现和平统一的祥和局面。这是历史大趋势,在历史洪流中,并非某个人能够扭转和改变,而是需要特定功能的人群在特定的时机发挥特定的功能,顺应和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才能成就伟业。



所以,成就大汉一统江山的,不是韩信个人,不是萧何个人,也不是刘邦个人,是需要那个时期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的!

没有韩信,也许会有“李信、王信、陈信、贺信……”这样具有非凡军事才能的人出现,来帮助大汉打江山。



没有萧何,也许和会有“张三、王五、李四、武何……”这样具有治国才能和识人之能的人才涌现,他们如果看准了一个有能力为天下统一作贡献的人才,同样会锲而不舍的挽留、推荐。

没有刘邦,也许会有“吕邦、王邦、蔡邦、付邦……”这样具有亲和力、有号召力、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进取精神的人才,只要顺应历史大趋势,顺势而为,最后同样也会一统江山!



盲目夸大历史中的某个人,有些偏执,有些夸大其词。比如,刘邦一统秦末乱世的人,应该是才能超人,能量无穷。可是当年在与项羽交战过程中,不也是屡战屡败吗?在与匈奴冒顿单于较量中,不是也被围困七天七夜吗?在鸿门宴的过程不是也险些丧命吗?



韩信那么能打,具有那么大的军事才能,在项羽麾下不过也只是一个“执戟郎”而已吗?在刘邦启用他之前,不过也只是一个前来求职的逃亡士兵吗?在乡里不是还受过胯下之辱吗?他那么能打,能跟彭越、黔布、吕布这样的人单挑吗?如果刘邦不重用他,他作为一个如同士兵,有谁来听他号令?历史会记录他有巨大的军事才能和伟大创举?

当然这并不代表就完全磨灭这些历史伟人对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待问题。在慢慢历史长河中,记录了许多值得称赞和敬畏的伟大人物,他们的许多事迹也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人和事,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之后,才产生了最后的结果。

综上所述,历史事件的假设,无从谈起,历史的洪流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存在则改变原来的方向。


浩中一内


按照历史课文的观点,历史走势是必然的,大势所趋。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历史,只是时势造英雄,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会推动历史的进程。这就是历史的必然与偶然,两者是统一的。这个问题要是从面上回答,从主旋律上回答,这就是唯一的答案,否则就是错的。

但是,历史进程真的是这么机械化公式化嚒?历史的结局和走势,就靠我们现在的理论分析、纸上谈兵就能推演出来么?我看未必。

当时民心所向是刘邦,项羽刚愎自用一个集团对抗天下,这是没错。但这不足以说明刘邦必得天下。当年秦国还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一国之力穷兵黩武,强取天下?所以,历史的走势我们可以分析,但没有人可以断言。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在韩信之前,项羽的确所向披靡,以少胜多,军事能力和个人武力都是登峰造极,号称千古无二,比之秦国全盛时期亦不遑多让。刘邦集团与之交战就没赢过,甚至是惨败。这样的项羽集团,走强势路线,一撸到底,横取天下,并非没有可能。要知道,当时除了刘邦集团,其他集团在项羽面前更是不值一提,莫说各个击破毫无压力,纵然他们联合抗击,项羽也是占了大半赢面。于是,韩信横空出世,以其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与项羽正面周旋,逐步耗到了垓下之役,一举胜之。可以想见,如果不是韩信,谁有这个能力,放眼天下,还有谁?如果没有韩信,项羽一马平川,如同秦国一样一统天下,完全也是一个合理的结局。所不同者,秦国多用了几招权术,用了一些外交政策而已。但以项羽之能,未必非得用到这些。

所以,韩信在最终成就汉室这个问题上,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换了刘信张信王信,都不行,早成炮灰了,历史就改了。所以,我的观点是,虽然不能说没有韩信历史必然会改,但至少如果没有韩信,项羽以其军事能力霸取天下未尝不可,历史进程如何演变都在情理之中。

事后诸葛亮,并无意义。



锦礼鱼


我是国师,我来回答

韩信如果不投靠刘邦,去路有两条

第一,以韩信的性格,在刘邦那边没受到重用,心中肯定愤愤不平,定会产生报复心理。自己一无兵权,二无兵员,很难在割据势力中立足。最好的办法还是去投靠一方诸侯,相比之下可能会再去投靠项羽,项羽是当时最强大的一只武装力量,英布张耳陈余之流不成气候,实力太差,韩信断然不会去投奔,而且会引火烧身。虽然项羽帐下谋士多,但是能与韩信比肩的人也寥寥无几,项羽知道韩信的重要性,如果听从建议,重用韩信,对项羽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天下归楚。

第二,以当时的情况,韩信也可能会心灰意冷,隐居深山,潜心做学问,做个隐士。

谢谢,大家评论区间。


国师有话说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我来回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一生都被萧何影响,最后韩信的结局,和萧何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最后的结局也不至于如此,天下还是那样。

兵仙韩信

由于在项羽集团的帐下,韩信得不到重要,韩信与是离开项羽投靠刘邦,韩信离开项羽正是项羽最顶峰的时刻,划分天下诸侯,公认的天下共主,但是韩信却在这时选择离开项羽。韩信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和萧何的提拔是分不开的,韩信在刘邦帐下也没有得到重用,但是萧何开出了韩信的才能,于是留住韩信,让刘邦封他为大将军统领全军。

韩信被认为是楚汉之争的关键人物也是因为他取得的成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韩信的成名典故,随后他灭亡三秦势力名声大振,也是因为这一场战,天下诸侯跟随刘邦组成联军讨伐项羽。

从这里可以看出,天下诸侯讨伐项羽,韩信起了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项羽在分封天下诸侯时,就故意留下了祸根,使得诸侯之前的矛盾加深,然后削弱诸侯势力,项羽的计谋是成功的,齐国乱动,项羽的后花园势力大减,项羽趁机平叛。

项羽杀了义帝,出兵齐国天下诸侯人人自危,都担心自己是项羽的下一个目标,这时刘邦带着大军出兵,讨伐项羽,天下诸侯看见有出头的,自然联盟,同仇敌忾。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被围攻是天下大势,项羽也不能阻止,就连英布都没有出兵,可见这时的项羽已经是诸侯天下公敌,项羽不败,诸侯们都担心自己是下一个齐国。

也就是说有没有韩信的出现,项羽被讨伐也是天下大势,彭城之后,诸侯们纷纷站队,可见诸侯们之前只有利益,实力比较菜。

韩信被被认为能决定天下走向的是在攻破齐国后,彭城之战后,项羽把重心放在刘邦上面,任由韩信打野发育,其他诸侯国的实力不是韩信的对手,在韩信发育期间刘邦多次告急,在韩信攻占齐国后,城池比刘邦,项羽加起来的都要多,同时楚军20万精锐覆灭。如果没有韩信,彭城还是会败,垓下之战也是天下诸侯对决项羽,和彭城十分相似,从头到尾都是项羽一人在对抗天下势力,垓下之战,项羽的最后一个盟友都归于刘邦,可见项羽的处境。

有没有韩信天下大势都一样,彭城会败,英布叛变,彭越归于刘邦,各路诸侯也会败刘邦手下的其他将军打败,只是面对龙且的20万大军会很被动,但是项羽始终是一个集团在作战,所以项羽的灭亡是必然的,韩信的出现推进了时间。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个人认为如果没有韩信,刘邦很难打败项羽夺取天下!


汉高祖刘邦堪称一代人杰,而刘邦的过人之处更多的是他善于用人。就连刘邦自己都说过,论军事才能不如韩信,论谋略不如张良,论稳定后方不如萧何。他自己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夺得天下是有赖于这三个人的贡献。

所以刘邦最后的胜利是靠团队的力量取胜!而在楚汉相争那个天下未定的历史时期,任何一个诸侯势力或者割据势力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能力作为保障是很难生存到最后。

真实历史中,在没有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前刘邦实力始终处于被楚霸王项羽压制的阶段。项羽的军事能力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目共睹的,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刘邦几乎没有取胜的希望。



但是在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汉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神来之笔的胜利。无论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三秦之地和背水一战三万新兵消灭二十万赵军消灭赵国,还是十面埋伏让楚霸王项羽兵围垓下四面楚歌,韩信用他那神鬼莫测的军事才能让后世军事家们膜拜。

反观刘邦在亲率汉军与项羽的战斗中几乎都是一败涂地。尤其是在彭城之战中刘邦率领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被项羽用了仅仅三万骑兵打得溃不成军,刘邦本人也抛妻弃子落荒而逃。



由此可见,如果刘邦仅仅只拥有张良和萧何以及跟随自己从沛县出来的一班老弟兄是很难能够打败战神项羽的。刘邦能够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获得韩信这样一个极具军事才华而又缺乏政治才华的人才,对于他自身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亘古怀念说史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可谓是流传甚广。这篇历史故事也算得上是涉及到了历史走向的问题。也证明了萧何比刘邦和项羽两人的眼光更为毒辣。

但是刘邦偏偏听从这个眼光毒辣的人的建议。导致没有流失韩信这种兵仙将帅之才!

韩信在楚汉相争的战争中破魏王、定代、平赵、降燕、攻齐显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还衍生出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名记典故!

楚汉相争。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最终结果。楚汉之争,经过垓下之战,项羽(安徽境内)以乌江自刎宣布告败,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刘邦如果没有得到韩信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韩信谁都不投靠,自此历史再无韩信点兵,再无兵仙!但是天下还是刘邦夺取几率更大。

二、韩信离开刘邦投靠项羽,(但是韩信就是从项羽那出来的)那刘邦多数必败无疑!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这句出自李白的《猛虎行》算是概括了刘邦,项羽,韩信天下归属的最终问题。也做出的解释!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我没不能假设不能更改,只能细细品读,碎碎探索!

最后用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来回味那个时代吧!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太乙伏魔录


可是没有如果,事实证明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刘邦依靠他打败了项羽。再说如果,如果项羽听了亚父的话杀了刘邦,那韩信又该是另一回事了,韩信本来就是项羽的兵卒,得不到重用才投奔了刘邦,投奔了刘邦之后还是得不到重用,韩信又得走人,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就了刘邦的霸业。所以,萧何没有追回韩信,韩信又回去投靠项羽得到重用,项羽也不至于落得四面楚歌,身败名裂。


用户岁月静好5588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可谓是流传甚广。这篇历史故事也算得上是涉及到了历史走向的问题。也证明了萧何比刘邦和项羽两人的眼光更为毒辣。但是刘邦偏偏听从这个眼光毒辣的人的建议。导致没有流失韩信这种兵仙将帅之才!韩信在楚汉相争的战争中破魏王、定代、平赵、降燕、攻齐显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还衍生出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名记典故!

楚汉相争。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最终结果。楚汉之争,经过垓下之战,项羽(安徽境内)以乌江自刎宣布告败,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刘邦如果没有得到韩信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韩信谁都不投靠,自此历史再无韩信点兵,再无兵仙!但是天下还是刘邦夺取几率更大。

二、韩信离开刘邦投靠项羽,(但是韩信就是从项羽那出来的)那刘邦多数必败无疑!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这句出自李白的《猛虎行》算是概括了刘邦,项羽,韩信天下归属的最终问题。也做出的解释!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我没不能假设不能更改,只能细细品读,碎碎探索!





溪源影视


历史没有如果!但韩信是个帅才却是已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韩信满腹经伦,为刘邦夺取天才立下的功劳可昭日月。但就是这样一个军事天才,最后却死在一个妇人手下,不能不让人感叹!这让我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上许多将帅运筹帷幄,在战场搏杀中千军万马指挥若定,永握胜算,却总是斗不过一个君王或类似君王的妻子。是君王有福,还是妇人太阴!所以我认为回答以上“如果……”问题毫无意义,倒是这个问题值得后人思考,反省。


天岳樵子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在一统天下后曾把自己得天下的功劳归于三个人,并这样评价他们:“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身为君主的刘邦能在得到天下后,还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得天下的原因,不贪功,因为整个天下都已经在自己的脚下了。在刘邦看来自己能得到天下全靠这三个人,那么问题来了。我们都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故事,韩信因为没有能在刘邦手下得到重用而决定离开他,好在萧何及时地追上他,替刘邦留住了这位大将军。如果萧何没有能追回韩信,没有韩信的帮助,刘邦还能打败项羽,夺取天下吗?
我认为是不能的,我的意思不是说项羽和刘邦两个人谁更厉害,因为项羽纵然做过一些错事但也有很多长处;刘邦纵然功成名就,但是他本身也有很多毛病。我的观点是,没有韩信辅佐的刘邦是不能战胜项羽的,因为韩信的作用对刘邦来说太大了,韩信对刘邦太重要了。

国士无双、兵仙——韩信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是后人对他的评价;“兵仙”、“神帅”是后人对他的敬畏。还不仅仅如此,韩信还被称为“兵家四圣”,“汉初三杰”。一个秦朝末年的平民百姓,是如何获得这么多至高的评价的?
答案是他自己一步步用实力来为自己证明出来的。
韩信出身不好,没有可以依靠做官的门路,也没有经商谋生之道,只能依靠别人来填饱肚子。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胯下之辱”。淮阴有个屠夫侮辱韩信,要让他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不然一剑刺死他也行。韩信没有反抗,只是照他的话做,从他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后来先是投靠了项梁,项梁战死后又归属到项羽。在项羽手下,韩信并没有受到重用,韩信的很多次建议,项羽也不予采纳。失意的韩信转而投靠刘邦,不过刘邦也没能重用他。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的光芒首先被萧何看到了。在韩信和很多人一样偷偷离开刘邦的时候,萧何不顾一切追上了他,并向他保证一定让汉王封他做大将军。韩信这才随萧何返回刘邦大营。
果然,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终于答应拜韩信为大将,并举行隆重的仪式。韩信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展示自己军事上的才能。
被拜为大将的韩信,首先为刘邦分析了局势。他认为项羽虽然一时强盛,但是却因为失去民心而终将会失败。而刘邦对关中百姓有恩惠,现在夺取三秦之地易如反掌。刘邦听完韩信的战略分析后大喜,恨自己得到韩信太晚了。果然,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在以后的楚汉战争中,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从这里出发,为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随后的楚汉相争中,韩信更是功勋卓著。刘邦彭城之败后,很多诸侯王都叛汉降楚。韩信先是灭魏破代,之后又东进灭赵。在进击齐国的时候,韩信更是打败二十万楚军,斩杀项羽大将龙且。垓下决战之时,汉军以韩信为中军,最后大破项羽,将楚军重重包围。项羽十万大军被全歼,自己逃到乌江后自刎而死。
纵观楚汉之争,韩信对于刘邦打败项羽起的作用太大了。领兵打仗的功劳没人能比得上他,汉军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代替他的位置。所以说,如果萧何没有能追得上韩信,没有韩信帮助的刘邦是不能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的历史故事;给我留言,下一篇文章就是您想要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