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面對春光只會“哇”“贊”,我們的語言貧乏了嗎?

野立


當曾經以眾多國學大師們,所倡導的改文言文為白話文來作為文化傳承中,傳播的主要載體那時起,白話文猶如滿天飛舞的柳絮一般,對這種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情景,人們大多的心思已沉溺到無視無顧中去了。

白活文本身具有的表達信息的特點:直白簡潔,通俗易懂,所以減少了它在人們思考中的停留時間。既然,其意思在快節奏中己經明瞭無遺!那麼,還有什麼理由不快速拋開該款信息語句呢?!這裡,姑且概括為白話文負載價值上的短時性!

但,同時這種短時性,卻嚴重削弱了人們對不停進化的,對思想中錘鍊語言的駕馭能力!

而不再是曾經的古人們,因為文言文等的晦澀難懂(但,其語句的涵蓋廣義,凝鍊有力的表達優勢是並存的!)而潛心苦讀,痴心鑽研,平仄對仗,起承轉合,格律壓韻等規則講究的文言詩章!

當然,在古時人們的這種學習的努力中,作為語言載體的詩詞語句們,在他們的心目中那一定是經過了九曲十八彎的錘鍊加提練的。

所以,以他們嫻熟的語言駕馭能力,那時在他們的手上便誕生了太多精典的詩詞華章。對此,姑且稱之為文言文在思考中的的延時性!憑藉古語延時性中產生的優勢,古人對真正的柳絮便可常常即興賦詩一首。賦予可賴以狀景詠物的飛花精靈們,以妙不可言美不勝收的花樣詩意了!

現在呢?這著實讓人感慨萬千,不勝遺憾!

當然,這裡並非去消彌掉或者貶低白話文在促進文化進步中的負載價值!

這種狀況就象,以文言文,白話文為左右的一輛雙駕語言馬車。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價值與優勢。

既然,面對春光僅剩下向其捧奉太多"哇!""贊!"的蒼白的無奈……。

那麼,在社會語言文化的發展進步中,對其若有一刀切的續鳧截鶴之舉,能否各自進行一下毫末之功的糾正呢?

片面之見,誠邀斧正。


稷桑望野


面對無限美好的春光,“哇”!這一聲讚美真的很形象,它能把一個面對自然,熱愛生活,擁抱生活,活波可愛的少女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



除了一聲“哇”再無下文,這不是語言沒有魅力,而是自己對詞彙的儲存量不夠,缺乏了表達美景的詞彙的原因。但那一聲“哇”!真的,很美很美。這裡,附散文《虞美人》。

雨後初晴,雪白的雲朵在水洗過的碧空裡徜徉著。太陽暖暖地照著,官道邊大片的虞美人開花了,一眼望去,像片欲燃的火海。風輕輕地吹來,空氣象久釀的甘醇一樣地清香,虞美人葉尖上,花瓣上欲散還在的露珠兒,象迷醉的星眼一樣地閃爍著。

一眼望去,花海和青山連在一起,山溝間瀰漫著如煙似霧的青嵐,山頭上的青月庵在雲霧之間隱約可見,恍若仙境一般。向前走,一條小河穿過官道,石砌的小橋略顯幾分古樸,河水依然還是那樣清澈地流淌著,不因昨夜的雨而顯渾濁。



再往前,順河一道綠色的畫屏把花海一分為二而又隱約相連。在畫屏的那邊,有一個穿紅衣的少女不停地走動著,彷彿是一道流動的火焰。往前走,心底升起一股暖暖的愛意,這火一樣的花海,也許是為她而種,為她而開吧。虞美人,這一讓詞給染上悲色的花朵,要不,怎麼總是到春尾才開。


黃土情愫


集所有的聲流於此一吐“哇″!

這一頓挫.“哇贊″

短而長調的情花心放,

是對鍾儀美景的感慨!

對美對好!

能句能嘆能詩,

每個人的表達不同,

但微笑和深情於環境的感發特色,

都好,都是純心的流露!


印真1975


像河南人說話——簡練。中!


夏日之冰1


對於只會哇、讚的人,語言貧乏很正常,但不代表所有人


登峰說歷史


個人認為這只是大部分人看到美景時一瞬間的感嘆,並不能代表語言的退化。當然也有大神看到美景立馬出口成章。如果給你10分鐘考慮時間描述一下美景,那你只會“哇,贊”,😛😛😛。哇:你語言是真的退化了耶



享受陽光的向日葵


從主觀上講,詞彙確實貧乏,且毫無新意大徑相同,但從客觀上講,語言本就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即使貧乏的詞彙,所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同樣是對景色的直觀感受


張三依


並不是我們自身的文化積澱匱乏了,而是語言環境變了。中國孩子從小學習的傳統文化精華並不少,可為什麼成年後很少用到呢?歸根結底就是語言環境的改變,現代人多用白話文表達,傳統詩詞成語失去了生長的土壤,加上現代社會節奏的加快,使人們更傾向於直截了當簡潔的表達方式。


職業畫畫愛好文玩


本想吟詩贈天下,奈何自己沒文化


Hayaa\n


中國人說話很多人喜歡用腦 而真正會說話的人是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