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的那些“太宗文皇帝”

歷史上廟號為太宗、諡號簡稱中有"文"字的皇帝有以下三大特徵:1、大概率非正常繼位;2、大概率內政很有一套;3、大概率在外戰中有突出表現。

第一位,漢太宗文皇帝,劉恆。

一個歷史事實是,劉恆並不是漢朝第三個皇帝,甚至不是第四個。

西漢第二個皇帝是呂后之子劉盈,即漢惠帝。漢惠帝死後,其庶長子劉恭繼位,是為西漢前少帝。劉恭繼位後,因怨呂后戕害其生母,揚言長大後要報仇。呂后遂將其囚禁,並暗殺。

劉恭死後,呂后又立惠帝之弟劉弘為帝,是為西漢後少帝。呂后死後,朝臣廢劉弘,並殺之。

此時的皇位繼承人選主要有以下幾位。

劉邦的長孫劉襄,劉邦的小兒子劉長和劉恆。

劉襄是齊王劉肥之子,劉邦長孫。呂后死後,劉襄在齊國起兵,準備攻擊關中,消滅諸呂。漢朝方面派灌嬰為將平叛,沒想到灌嬰一出關中便與劉襄私通,準備反戈一擊。而在他們動手前,周勃、陳平率先在關中起兵,誅滅諸呂。

劉長他媽是趙王張敖的小老婆,張敖是劉邦的女婿,張敖為了討好劉邦,就把自己的小老婆送給了丈人,也是夠拼的。趙姬就跟劉邦風雨了一夜,就懷孕了,生下了劉長。後來劉邦滅英布,將英布四郡封給了劉長,是為第一任劉姓淮南王。

劉恆就不多介紹了,他媽是薄太后,他老婆是竇氏,就是電視劇中的"竇漪房"。

其實在當時,劉恆是個非常不起眼的皇子,封地也在北邊苦寒的代國。也正是由於他的不起眼,讓他躲過了呂后的屠刀,奇蹟般活了下來。而當時符合條件的繼位人並不多,以上三位就是主要後選人。陳平和周勃商量了半天,認為劉襄過於張揚,不易控制;劉長被呂后養大,直接排除;就只剩這個看起來比較普通的劉恆了。就這樣,劉恆就以非嫡非長的身份繼位了。

劉恆登基後,先是等死了陳平,再解除了周勃的相權,鞏固了自己的統治,輕徭薄賦什麼的我就不說了。他對後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採用了賈誼的方案,眾建諸侯以少其力,這是推恩令最早的雛形。文帝將最大的齊國分為六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為後來的景帝、武帝徹底解決諸侯問題打下了基礎。

當然,他外戰沒啥建樹。

第二位,晉太宗簡文帝司馬昱

東晉第八位皇帝,五十三歲登基,晉明帝司馬紹的異母弟,當年就掛了,沒啥建樹。他最猛的地方在於他的身份,因為他既不是上任皇帝司馬奕的兄弟,也不是他的兒子,事實上,他是前任司馬奕的爺爺輩,這在歷史上應該是獨一份兒了。

第三位,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這個也不多說了,關於他怎麼非正常繼位、怎麼治國、怎麼外戰,大家都應該耳熟能詳了。

第四位,遼太宗文皇帝耶律德光

說起耶律德光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並不大熟悉,但是說起石敬瑭的爸爸,大家就可能就知道了。他是遼朝第二位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

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稱子、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乞求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對後唐。值得說一嘴的是,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整整十歲。當然,也別罵人家是漢奸,人家老石可是沙陀人。

耶律德光同意其條件,親率5萬騎兵,在晉陽城下擊敗後唐軍,冊立石敬塘為後晉皇帝。唐將高行周、符彥卿率兵前來叫戰,耶律德光假裝退卻。唐將張敬達、楊光遠又在西邊列陣,未及成列,耶律德光以兵逼近之。而高行周、符彥卿為伏兵截斷,首尾不能相顧。張敬達、楊光遠大敗,丟棄的兵仗堆積如山,斬首數萬級。

其後,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上黨,助石敬塘滅後唐。割取燕雲十六州後,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南北兩面官制度,分治漢人和契丹。又改幽州為南京、雲州為西京,將燕雲十六州建設成為進一步南下的基地。

耶律德光的政策,對遼國後來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這種以漢制漢的方法,基本保證了幽雲十六州的穩定,也成了壓在北宋頭上百餘年的大山。

第五位,宋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

他的主要貢獻是以政治手段迫使吳越王納土歸附。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他失敗的地方在於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打沒了北宋開國的精銳主力,從此對遼採取守勢。因為打敗了,所以其威信降低,為了加強統治,他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重文輕武,為整個北宋一朝的外戰疲軟奠定了基調。

其實單以皇帝而論,他還算湊合,算是中間水平。

第六位,金太宗文烈皇帝完顏吳乞買

歷史上的那些“太宗文皇帝”

完顏晟,女真名完顏吳乞買,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四弟,金朝第二代皇帝。

1123年,完顏晟即帝位。1125年,擒獲遼天祚帝,遼亡。看到遼朝滅亡,原本向遼稱臣的西夏立刻向金稱臣。之後,金朝使用武力或招降的手段,征服原遼境內的奚族和遼的殘餘勢力,鞏固佔領區。一切就緒後,開始揍北宋。

1125年,完顏晟令諳班勃極烈、完顏斜也為都元帥,統領金軍,兵分東、西兩路,逼進北宋首都汴京,雙方訂"城下之盟"。1126年,完顏晟再次命宗望、宗翰兩路軍大舉南伐,汴京再度被包圍,破郭京"六甲法",汴京城陷,史稱"靖康之難"。

完顏阿骨打和完顏晟這兩兄弟其實被嚴重低估了。之前北宋、遼、西夏三國對峙百餘年,分不出勝負。他兩於1114年起兵,在十二年的時間內滅掉了遼、北宋兩大國,臣服西夏,從松花江畔一路打到了開封,這個速度真的令人咂舌。

第七位,明太宗文皇帝朱棣

這裡說明一下,現在朱棣的廟號“成祖”是後來改的,一般來說開國皇帝被稱為"祖",而守成之君則被稱為"宗"。朱棣最早的廟號和諡號組合就是太宗文皇帝。

那麼為什麼改了呢?這就要從嘉靖老兄說起了。

嘉靖是繼堂兄之位,為了使自己顯得名正言順,他將自己生父、老興獻王追封為帝,是為獻皇帝。但是,他將生父追封為皇帝之後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太廟的正殿牌位滿了。這裡給大家解釋以下,在歷史上,皇家宗廟裡有多少個牌位是固定數量。大部分情況七個,即一祖三昭三穆,也稱天子七廟。

而明朝多了兩個,變成了一祖四昭四穆。在嘉靖追封他爹之後,剛好九個。有人看到這會說,這不多啊,不是正好嗎?你忘了嘉靖兄了嗎?他死了,也是要入太廟的。但是因為數量是固定的,所以嘉靖死後,想要入太廟就得移出一個牌位到偏殿,稱之為入祧。而該移走誰也是有規矩的,其必須得是按照親疏關係由遠及近的移走,也就是說離移輩分最高的那位。

這裡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那就是廟號稱祖者,因為開創之功,享有萬事不祧的待遇。也就是說,明太祖朱元璋是不能移的。那麼哪個倒黴蛋兒要被移出去呢?自然就輪到朱元璋他兒子朱棣了。

而朱棣在位時幹了什麼我就不必說了,為了追封你爹,把朱棣同志移出去,要是朱棣陰間有知,怕是也饒不了搶他地方的興獻王。所以這件事讓嘉靖老兄有點怵,怎麼辦呢?

於是他又想了個辦法,即將朱棣的廟號由明太宗改成了明成祖,這樣一來朱棣也能享有萬事不祧的待遇了,而被移出入祧的乃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牌位!

朱棣老兄的事蹟我就不多說了,懂得人都懂。

第八位,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極

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

1626年,皇太極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1636年,在盛京稱帝,建國號大清。

皇太極主要乾了這麼幾件事。

1626年繼位當年,征服朝鮮;1628年,征服漠南蒙古察哈爾部,其頭領林丹汗遠遁青海;1629年,他提出"以武功戡亂,以文教佐太平",開科舉取士。之後,他又提出尊重漢人習俗,將之前俘虜的漢人"分屯別居,編為民戶";1632年,仿明朝體制,設立內三院,六部;1633年,招降明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1636年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為滿洲;當年,再徵朝鮮,清軍戰勝朝鮮全羅、忠清兩道援軍,朝鮮國王李倧逃到南漢山城"勢窮情迫",稱臣請罪;1641年,松錦大戰擊敗洪承疇,消滅了明軍在關外的所有野戰力量。

其實皇太極是個被嚴重低估的皇帝。很多人看辮子戲,認為他搶了多爾袞的大玉兒,所以對其心懷厭惡,但從歷史上的表現而言,他比多爾袞要懷柔的多。

皇太極繼位後頒佈《滿漢別居令》,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的主張,宣佈"滿漢一體毋致異同",實行"編戶為民"政策,下令將大多數漢民莊丁由莊田抽出,"分屯別居,編為民戶"。這實際上是一個解放奴隸宣言,這是冒著得罪全體滿人貴族的風險提出的,受益的是廣大的遼東漢人。

當然,他在位期間,多次繞道蒙古入關,也做了很多破壞。1636年,阿濟格統兵南侵,掠奪人畜十八萬;1638年,多爾袞、嶽託率軍南侵,攻破城池五十多處,虜獲人口四十六萬,金銀百餘萬兩。但是,這些殺戮很大程度上並非他的本意,他曾下令,"今後來降之人,若諸貝勒明知而殺者,罰民十戶;貝勒不知而小民妄行劫殺者抵死,妻子為奴。"

而且對這些被擄掠回來的人口,大部分並沒有被當做奴隸看待。針對這些人,皇太極多次命令臣下做好"養人"事宜,尤其是對新掠取或來降的滿洲、蒙古、漢人做好安置。

他的原話例如:"有擅取莊民(指漢人)牛、羊、雞、豚者,罪之";"國中漢官、漢民,從前有私慾潛逃,及今奸細往來者,事屬以往,雖舉首,概置不論"。

至於為什麼滿清開國初期滿漢嚴重對立,這跟大眾眼中的大英雄多爾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多爾袞發佈的圈地令是滿漢嚴重對立的起源。

總之,在少數民族政權的首領中,皇太極對待異族的態度非常包容的。像祖大壽投降再叛亂再投降,皇太極一樣接納;像洪承疇這種地方軍團總指揮級別的將領投降,皇太極一樣重用;對蒙古諸部,皇太極更是親的不得了。當然他也提出了"首崇滿洲"的政策,但是他也沒辦法啊,他執政後期,很多他的親屬就開始抱怨說:"太祖時誅戮漢人,而今漢人有為王者矣,有為昂邦章京者矣,而滿洲宗室卻有為官,有為民者,時勢顛倒,一至於此!"

這種情況下,人家一個滿族人,不想著點自己民族的利益,誰支持他呢?

總結一下,太宗文皇帝一共八位。

非正常繼位者,七位。劉恆,以兄弟身份海選繼位;司馬昱,作為前任皇帝的爺爺輩繼位;李世民,為尊者諱;趙光義,大家都明白;完顏晟,兄終弟及;朱棣,為尊者諱;皇太極,非嫡非長。只有耶律德光還算正常。

內政中很有一套的,七位。劉恆,前面說了;李世民,大家都懂;耶律德光,民族分治;完顏晟,在中央議禮儀、興庫序,逐步建立健全金朝各種封建行政機構;朱棣,不說了;皇太極,前面說了;趙光義,前面說了。只有完顏晟,廢柴。

在外戰中有突出表現,五位。李世民、耶律德光、完顏晟、朱棣、皇太極。

在眾多的廟號+諡號組合中,太宗+文皇帝這對組合的成材率,應該是無出其右的。而司馬奕同學作為太宗文皇帝的一員,真的是非常尷尬,作為第八個皇帝,選個廟號為太宗,當了不到一年,選個諡號為"簡文",糊里糊塗的加入了這個行列,變成了最刺眼的那個人。其實這個位置,本來應該是人家老趙的。

就這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