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前些天,一位朋友因为家里有事,提前去幼儿园接女儿,晚上的时候,满脸愁容的来找我,说,以前经常听女儿嘴里蹦出什么动画片,一直以为是周末去爷爷奶奶家看的,没想到,原来是在幼儿园。下午去接孩子的时候,一个班的小朋友都在看动画片。

回家的路上问了问女儿,才知道原来每天老师都会让他们看一会动画片。她真的有点担心,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幼儿园要放动画片给孩子看,但是她在家里一直控制着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这样下去,效果要大打折扣了。

其实,朋友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普遍的情况,那就是孩子和家长对“电子保姆”非常依赖。

现在,电视、电脑、手机和平板已经成为一些家长的带娃神器,孩子哭闹,打开电视、递上手机,瞬间孩子就老实到不行。甚至于,出趟远门,在高铁上、火车上,有些父母为了省点心,怕孩子吵闹,也会请出这一法宝,让孩子全程沉浸在电子屏幕的世界里。

“电子保姆”似乎让孩子更“听话”、“省心”,家里更“安静”,但时间久了,它对孩子健康的伤害是巨大的。

影响孩子的视力

临床发现孩子早期近视率逐年提高,越早接触电子产品,近视就越早、近视程度就越深。

任何增加用眼负担的行为和不良刺激都会影响视力发育。近距离、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孩子眼球不断地注视、追随、快速不断地调整,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肌性视疲劳,导致近视。有时还会出现刺激性症状,如长时间盯着屏幕对孩子眼睛泪膜不利,导致干眼症发生。

影响孩子社交能力

以前的孩子,每天放了学满大街地跑,呼朋引伴,一起在大树下做游戏。而现在的孩子则长期对着冰冷的电视、手机或者平板。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互动和交流更能帮助他们完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小孩子应该多和同龄人在一起玩,多参与户外活动,长期对着冰冷的电子产品,进行人机对话,阻碍了亲子之间、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容易形成单向思维模式,不仅交际能力逐渐落后,性格的常熟也更加缓慢。

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美国小儿医学期刊》指出:电视可能过度刺激幼童脑部,改变他们发育中的大脑结构。而看电视时间越长的婴幼儿就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和焦躁不安的问题。

不只是电视,IPAD、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都会对孩子的注意力造成影响。专家表示,两岁前的孩子不可接触电子产品,学龄前的孩子每天玩电脑的时间建议不超过20分钟。 长时间坐着不活动、不注意坐姿,且保持低头姿势,极易对孩子骨骼和肌肉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脊椎发育。这些伤害都是永久性的,孩童时的不注意可能会带来一生的遗憾和麻烦。

那怎样避免电子保姆对孩子的伤害?

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现实生活中,对孩子完全禁用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在不影响健康和使用电子产品之间找到平衡。

控制时长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岁半以下的儿童禁止接触电子产品;2-5岁每天总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而澳洲明确禁止2岁以下的孩子观看任何电视节目,2-5岁的孩子每天也只能看1小时。这都是可以参考的数据。一定要和孩子订好规则,说好每天看多长时间,到了时间不可以拖延。

改善使用环境

遵循“20-20-20”规则,即每 20 分钟抬眼看 20 英尺(约 6 米)外至少 20 秒。

还要注意这些细节,包括:

保持距离:观看距离在电子屏幕对角线的6倍处。

光线控制:尽量使用自然光源或者类似自然光源,避免关灯后在黑暗中玩手机。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亮度适当,清晰度要好。

正确姿势:最好端坐,避免躺、卧、趴着。

父母以身作则

很多孩子迷恋电子产品的原因,就是受父母的影响。父母玩手机,好奇的孩子也想拿过来划一划、按一按。因此,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要率先树立榜样,放下手机。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智力游戏、动手的活动和户外活动。和孩子一起玩拼图、堆积木、讲故事。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锻炼孩子的同时,交流亲子感情,为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更精彩的,有更多种色彩、形式、色彩和风景,我们应该带孩子去见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坐在一块小小的屏幕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