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棒”字是怎麼引申出“厲害”詞義的?

單詞新知


這的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讓人有回答分享的慾望,所以謝網友【@單詞新知】的邀請!我只能就我看到的一些語料和結合語言文字學原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供你和讀者參考。


一般說一個漢字有三種意義:「造字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

題目說得不錯,「棒」的「強、優秀、厲害」意義,是「引申義」,不是「假借義」。

下文統一用「厲害」代替「強、優秀、厲害」等幾種意義。

我們對「棒」字的意義和用法進行一一分析,就能看出「棒」是如何引申出「厲害」的意義。


「棒」字出現得比較晚,但是從造字結構來看,「棒」很明顯是一個形聲字,《康熙字典》引《說文》釋「梲」訓「棒」,這叫做「互訓」:

梲:木杖也。從木,兌聲。

  • 「棒」的異構字是「棓、㭋」。

  • 「棒」的本義很清楚,「人造的木棍、木杖」的意思,可以表「棒狀的物體」等等。
  • 「棒」是名詞,名詞做動詞用表示用「木棍打」。
  • 沒有發現「棒」有假借義。


所以,我們可以用排除法:「棒」字沒有假借義,「厲害」不是本義,只有是「引申義」。


「引申義」就是由「本義」的聯想、相關、類推得到的意義,這個引申的過程一定是符合認知心理學原理的,是可以被我們所理解。


查閱《漢語大字典》顯示,「強、好、厲害」的意思來自「方言」,而且是近、現代白話文才有的,古文中沒有這種用法。


查閱《漢語大詞典》發現「棒」有「棒實」「棒硬」兩個義項,表示「堅硬」和「健壯」:



那麼,至此我們就可以下結論,這個聯想引申過程是:


人造的木棒一般都會選用非常結實的木質製造,所以木棒有非常堅硬的特性,由「堅硬」引申為「健壯、強壯」,再引申為「厲害、好、優秀」,這其實就是語言學中所說的「隱喻」。


比如:「鐵」有「堅硬、不易斷」的性質,引申可以表示人的意志堅強——鐵漢,兩人之間關係很好,東北人說的——老鐵,事情的確鑿、不改變——鐵定。。。。。。等等很多


「棒」的「隱喻」比「鐵」的「隱喻」隱藏得深,讓我們不易察覺,所以,第一感覺沒有道理,但一分析聯想引申,還是可以看出端倪。

--------------------------------------------------------------

《漢語大字典》說「棒」的「厲害」意思來自「方言」,我想應該來自北方方言,因為幾個最早使用棒表示「好、強」案例都是出現在北京官話白話文中,比如老舍的戲劇:

  • 老舍《龍鬚溝》第二幕:「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現在民教館都請你去,你不是彷彿死了半截又活了嗎?」
  • 老舍《女店員》第一幕:「問的棒!再這麼問!」


查閱《方言大字典》(頁5884)顯示,「好、厲害」意思的確來自北方官話區:

「棒」表示「堅硬」的意思也都來自北方方言:


(北方官話區的範圍非常大,整個中國北方到中部河南、華東的山東、江蘇部分。。。都是,官話區就更大了,從東北一直到四川、雲南,是明清以來中國大移民的結果。

所以,選北京話作為普通話是非常有道理的,中國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可以聽懂,從最南的騰衝,到最北的漠河,什麼「廣東話、南京話一票之差」那都是鬼扯。當語言學家都是傻子。)


小漢字見大歷史


想開腦洞學習冷知識就過來。

先就"棒"字做個分析。



首先斑指老虎的斑紋,同時也指老虎。圖騰老虎這個群體同時也是男性生殖器崇拜,母系又隸屬於猴子圖騰,母系同時也是負責養馬的。所以弼馬溫就是他們。弼馬溫拿根金箍棒,同時又代表了男性生殖器崇拜。弼字中間有個百字,老虎喘息聲為汗,而英語百就是汗錐特。這個群體同時是百越和百濮。轉了一圈又全對上了。日本大阪和新疆達板城以及漢族大板橋是一個詞。



棒字拆開,木自然是指木質體,是很多字都有的一個符號,泰、秦、春、奉、奏等等,這個符號其實就是三人的組合,代表黃種三個支系。卄是二十的意思,無論橫放、豎放、斜放都是一個意思。就像戎和戒,一個代表十,一個代表二十。二十這一支就是百越,指黃種老二與第十族白種結合。也就是百越。奉又出自風氏。全部是對應的。

棒能引申很多詞義,最直接的當然就是棍棒,引申出官差使用的梢棒、殺威棒、棒殺等等。其次又表示好、太好了,很棒、棒棒噠。還有棒棒糖、冰棒之類。棒槌有的地方指人參,還指生殖器。還有一個雖然沒有用棒字,但的確有關。就是誹謗木,誹謗原意是非議斑這個群體,誹謗木其實就是一根木頭,也可以認為是作為非議他人使用的棒(謗)木。


國病




說實話,這個問題還真是難住我了,在我的知識儲備裡沒有這個問題的答案,查資料也沒有查到多滿意的結果,因此在這裡根據查到的些許資料結合自己的理解做出一下推測。



在古代,人們大多崇尚練武。而棒又是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 鞭、鐧、 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之一。

我們可以假設這麼一個場景:

一個拿棒的和一個拿槍(冷兵器的槍)兩個人比武,打得是昏天暗地,令人不自覺的拍手叫好。最後經過一番廝殺,拿棒的勝了半招、贏過了拿槍的,這時圍觀的群眾免不了稱讚一下那個使棒的:“好厲害的棒法”、“好棒法”,然後後來又逐漸的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被簡化,就多了一層夸人厲害的意義、成了“好棒”了。



這一點看到有人說這是老北京的方言,原本是用來插科打諢的話,叫“棒勢”,後來也簡化成了“棒”,有了“厲害”的這層意思。但在這一點上,我不甚瞭解,因此就不做過多的解釋了。

一家之言,出錯之處,望請指正;不足之處,歡迎補充;觀點相左之處,歡迎大家評論區補充,不勝感激!

我是逗號先生,感謝大家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