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三國實力最懸殊的一場仗,孫權因此得了一個綽號,被人嘲笑

曹操和孫權在合肥一共有過五次大戰,第一次出現在赤壁之戰後,孫權想乘勝追擊完全瓦解曹政權,可惜未果,第二次在公元214年,曹操西征東吳不成班師回朝,留下了張遼,李典樂進等三名將領鎮守合肥,守城士兵僅七千。

三國實力最懸殊的一場仗,孫權因此得了一個綽號,被人嘲笑

次年,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張魯,不過卻派人送了一封信函給遠在合肥的張遼等人,並且叮囑有敵軍來犯是再打開。

果然,孫權趁曹操遠在漢中無暇顧及合肥,集結十萬兵馬想要一舉拿下合肥這個進攻中原的軍事要地,得到消息的張遼等人大驚,打開了曹操派人送來的信函。

原來曹操早就料到孫權會趁此機會大舉進攻合肥,並在信函中給出瞭解決辦法,要求張遼和李典在孫權還未站穩腳跟之際率領奇兵突襲孫營,吳軍定會因此陣腳大亂,雖然不會造成什麼實質性的打擊,卻會打擊對方士氣,鼓舞己方士氣,而樂進固守城中以防萬一。

三國實力最懸殊的一場仗,孫權因此得了一個綽號,被人嘲笑

本來張遼三人認為這是必敗的一戰,經過三人的商討,認為曹操所說可行,便從軍中選出八百精銳,組成“敢死隊”,趁著夜幕殺牛宰羊為眾人壯行,酒足飯飽之後準備明日出城突襲迎戰。

次日,天剛亮,合肥城門大開,八百猛士如雷貫耳越出城門,此時孫吳士兵還未集結完畢,陣型還未成型,這突然殺出的一支軍隊打的他們措手不及,張遼一馬當先斬殺吳軍數十人,一路衝殺,口中大喊自己的名字,宋謙,徐盛軍隊潰不成軍。

三國實力最懸殊的一場仗,孫權因此得了一個綽號,被人嘲笑

張遼一路殺到孫權旗下,孫權那會料到這番景象,自己十萬人還沒什麼作為就潰不成軍,大驚之下爬上了山頂手中拿著戟自衛,張遼舉戟叫罵,孫權不敢應戰。

都說站的高看得遠,孫權站在高處張遼士兵情況一覽無餘,只有寥寥數百人,孫權頓時氣得七竅生煙連忙命令軍士將張遼等人包圍,張遼直到裝腔作勢已經敗露,便率領眾將士突圍,最終帶著數十人突圍成功,而其他士兵還在包圍之內,見張遼突圍紛紛大呼:“將軍要拋棄我們了!”。

三國實力最懸殊的一場仗,孫權因此得了一個綽號,被人嘲笑

張遼聞言再次衝進包圍圈,說過之處摧枯拉朽,吳軍紛紛退避不敢與之一戰,最終又帶著其他人突圍成功,張遼之神勇無人能擋,戰鬥一直從早上打到了中午,吳軍被打的士氣全無,被迫整軍修整,而張遼一方士氣大振,軍心安定。

這次奇襲乃是正常戰役的關鍵,八百人將十萬人擊的潰不成軍,大大打擊了吳軍的士氣,絕對算得上一場勝仗,之後合肥守軍堅守不出,憑藉地理優勢,孫權十萬大軍竟然毫無脾氣,外加疫病蔓延,孫權無奈之下只是圍了合肥數十日便撤軍回朝,命甘寧,呂蒙等大將斷後。

就在此時張遼再次出奇兵追擊,孫軍再次陷入混亂,孫權被圍,若是不是呂蒙等人拼死相救,他的命可能就要交待在合肥城下了。孫權也因此得了“孫十萬”的綽號。

三國實力最懸殊的一場仗,孫權因此得了一個綽號,被人嘲笑

若無曹操那封信函的指令,相信合肥早就已經淪陷,所以說曹操成為三國最大的勢力不是沒有原因的,其智謀甚至不在一些名士軍師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