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佔比白酒行業90%以上的地產酒,下一步的活路在哪裡?

佔比白酒行業90%以上的地產酒,下一步的活路在哪裡?

佔比白酒行業90%以上的地產酒,它們下一步的活路在哪裡?

文 | 楊永華

作者系雲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上海觀峰智業諮詢董事長

(ID:YJTT2016)

2017年全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1593家企業的營收數據看,1593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營業額5654.42億元,增長14.42%,淨利潤額1028.48億元,實現35.79%的增幅。

這些數據的背後,還有一組數據:白酒行業前五名企業的營業額佔白酒產業營業額的50%,利潤佔比超過70%。

按照產業集中度理論的主要衡量指標,即CR4≧60%時,就說明產業發展進入了壟斷階段。進一步講,一個行業前四名企業的營業額佔比超過行業總容量60%的時候,說明行業的集中度非常高,行業進入了壟斷髮展週期。

上述數據,只為了說明一個觀點:白酒產業進入集中度快速提高的壟斷髮展期。我們曾在2013年就提出,白酒行業競爭進入“馬太效應”時期未來3-5年會在競爭格局上形成新的“分水嶺”。

從2013年連續5年的擠壓式增長,名酒憑藉其品牌化,規模化,工業化,單品戰略化的核心競爭力,2018年把地產酒逼近生死的“邊緣化”地帶。

佔比白酒行業90%以上的地產酒下一步的活路在哪裡?

為了避免一概而論的誤區,做到辯證看待事物的發展,這裡先把地產酒從規模的角度做以分類:

第一類是規模在5億元左右的省級區域地產酒;

第二類是規模在3億元左右的地市級強勢地產酒;

第三類是規模在1億元左右的縣級地產酒。

這麼分的前提條件是基於四川,山東,安徽,江蘇,河南,湖北,湖南等白酒主產區和主消費市場的地產白酒企業。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分類表述,避免當前行業“一刀切”的片面方法論。

下面,針對每一類企業如何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從“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基本進化法則,逐個做以分析。

省級區域地產酒:走出根據地,緊抓意見領袖,創新品質打造“護城河”

這類企業已經建立了強勢的根據地市場,具備了家門口市場的競爭優勢。在核心市場內具備很強的消費基礎。劣勢是品牌價值弱於一二線名酒,甚至弱於省級龍頭酒企,面臨著與一線白酒“龍蛇斗的壓力”,也面臨著一二線白酒與省級龍頭企業“龍虎鬥”帶來的惡性競爭的壓力。

這類企業的唯一出路是鞏固根據地市場,與一二線名酒企業實施“地道戰”,“地雷戰”。

從“地道戰”的角度看,這類企業需要建立終端渠道的聯盟體系,以實現強大的戰略阻擊能力。強化終端渠道以戰略性的建立“長城式的銅牆鐵壁”渠道體系,實現“戰略防火牆”。

我們的研究發現,這類企業恰恰忽略了終端渠道聯盟體系建設,處在“大批發,大分銷,大促銷”的粗放式營銷階段。這一點對於這類企業而言,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二線名酒企業就是從這個“縫隙”撬開市場的。

某種意義上,如何重構終端聯盟體系以實現市場模式重構,決定了這類企業的生死。

從“地雷戰”的角度看,這類企業被一二線白酒企業的“戰略大單品”所誤導。對於全國性品牌而言,首先是產品的全國化,產品全國化的戰略路徑是“行業標誌性產品”,正如瀘州老窖的“頭曲、特曲”,又如洋河的藍色經典,汾酒的“光玻汾”。

從這個角度看競爭,如果這類企業也像一二線白酒企業一樣,錯誤的實施戰略大單品戰略,即使成功的實現了戰略大單品,也會因為把自己放在“明處”,這種“炮樓式”的陣地,非常容易被一二線白酒品牌“拔釘子”和“炸炮樓”。

把這類企業的產品看成“地雷”,把一二線白酒企業的戰略大單品看成“飛機坦克”,大家就會明白側翼化競爭是“以弱勝強”戰局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這類企業在擠壓式增長和馬太效應期實施“地雷式”的產品“群狼戰術”,才能實現以弱勝強的“地雷戰”。

同時,還有以下三個方面需要“做正確”:

一是走出根據地市場實施“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策略,才能緩解“拼刺刀的白刃戰”的競爭壓力。做到“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從容不迫的實現競爭的“三大戰役”。

二是牢牢抓住“消費意見領袖”,重構“消費領袖”的服務體系,以實現“天時地利人和”的比較競爭優勢。

三是產品品質的個性化創新,給消費者一個購買的理由。相比一二線品牌的“面子”,這類企業要以品質個性化的“裡子”取勝。

地市級地產酒:強化根據地、核心終端,將地方名片打造為王牌

這類企業屬於“地頭蛇”型的企業,具備一定的比較競爭優勢,基於產品“性價比”的優勢,形成了穩定的“圈子消費”。

但是,這類企業由於品牌價值遠遠弱於一二線名酒企業,“拼刺刀式的白刃戰”能力也遠遠弱於一二線白酒企業。由於缺乏“主流消費”和“主流渠道”的競爭基礎,很容易被一二線白酒企業通過誘導“主流消費”和“主流渠道”而瓦解市場。

這類企業該怎麼重構活路呢?

一是強化根據地,深刻理解“沒有根據地就沒有生存之地”的戰略原理。相比第一類白酒企業,這類企業在生存危機方面最為直接的壓力就是根據地市場不夠穩定。

二是實施核心終端渠道戰略。相比第一類企業的“長城式的終端渠道銅牆鐵壁”渠道戰略,這類企業對終端渠道不具備“通吃”的戰略能力,只能實施核心終端戰略,也就是選取一部分“我強敵弱”的核心終端,實施“終端戰略聯盟店”策略,“拉攏”核心終端實施“統一戰線式”的競爭戰略。尤其是餐飲核心終端渠道的建設,這是這類企業的防守底線,也可以說是最後一道防線。

三是重構地方名片的品牌比較競爭優勢。相比一二線白酒企業品牌的“高(端),大(氣),上(檔次)”,這類企業在品牌方面的比較競爭優勢是“低(調),小(節),下(沉)”。

低調指的是“低三下四”以博取消費者的“同情”,進而喚起消費者的“殺富濟貧式的仇富”心理。弱勢品牌的劣勢就會轉化為優勢。

小節指的是細節,比如品牌文化,包裝更具本地化,以引起消費者的“共鳴”。這一點,我們服務多年的河南滑縣的“百旺道口大麴”酒廠更具說服力,百旺道口大麴以“道口三寶”的道口燒雞,道口古鎮,道口大麴為突破口,巧妙的將道口大麴酒與當地頗具盛名的兩個特色融合,在當地消費者引以為榮的兩大名片中,植入第三張名片。百旺道口大麴酒廠僅在河南滑縣就實現了“逆勢增長”,銷售收入突破了6000萬。

下沉指的是渠道下沉,針對地產白酒企業而言,下沉渠道可以實現“別有洞天”的渠道競爭優勢重構。相比競爭對手,這類企業的市場範圍更小,更容易實現聚焦。對於絕大多數縣級地產酒企業而言,可以通過渠道下沉做到“挨戶敲門”賣酒,這是外來酒無法超越的下沉式渠道競爭策略。

縣級地產酒:謀局酒莊求突圍,明確邊緣化補缺定位

這類企業是比較危險的白酒企業,說危險是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這類企業處在“孤芳自賞”的狀態,因為眼前的日子過得很幸福,缺少產業遠見和戰略預見能力,導致這類企業很容易進入“溫水煮青蛙”的悲劇中。

另一方面是這類企業會隨著擠壓式競爭加劇背景下的“夾心餅乾”狀態,這類企業面臨著雙重競爭壓力,第一重壓力是一二線名酒企業的副品牌“蹲馬步式”的價格競爭;第二重壓力是周邊區域強勢品牌的惡性競爭。由於地產酒會受到一二線白酒企業“拔釘子式”和“炸炮樓式”超常規競爭,這種競爭的壓力一定會讓縣級酒廠或者地區級3億元以下白酒企業“墊背”,這種“多米諾效應”的傳導式競爭壓力,沒有謀局決定格局的戰略競爭能力,只能壯烈的倒下。

這類企業的活路,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實現重構到重生:

一是重構經營戰略,實施生態文化酒莊的經營模式,從而整體經營從經營渠道轉變為經營顧客。

相比規模以上的1593家白酒企業的“品牌化,規模化,工業化,單品戰略化”的比較競爭優勢而言,我們從競爭戰略的角度做了深入研究,地產酒的比較競爭優勢是“品質化,價值化,生態化,手工化,產品個性化”。

而地產酒的這種比較競爭優勢需要以“白酒生態文化酒莊”為依託才能實現比較競爭優勢的重構。

從行業未來發展和競爭的角度看,5億元以下的地產酒企業,短期內成功突破20億元的二線企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也就意味著如果在“保存量”的基礎上,通過從長計議“重構增量”是明智之舉,否則就會進入“衝動是魔鬼”的宿命。

我們早在2014年就明確提出,地產酒依託“生態酒莊”重構經營模式,才能實現比較競爭優勢,才能基業長青。

但是,我們發現,白酒酒莊被業界誤讀了,因為業界總是覺得白酒酒莊是一二線白酒企業的發展戰略。那麼,試想一下,規模企業發展酒莊,以酒莊產品為品牌價值和聲譽產品,怎麼可能解決規模化的發展問題。

酒莊酒的本質含義,就是品質稀缺型的價值化重構。酒莊酒就意味著不可能規模化。大規模企業推出酒莊酒會給現有的戰略主導產品形成衝突,酒莊酒會給他們現有的戰略主導產品“減分”。

而地產酒依託酒莊就會與一二線白酒通過:品質化對抗品牌化,生態化對抗工業化,價值化對抗規模化,手工化對抗工業化,個性化對抗單品系化。這種系統性的經營重構,就會實現比較競爭優勢的重構。

因此,我們也明確表示,白酒酒莊不僅是地產酒的短期出路,更是長遠的活路。

二是重構競爭戰略,“跨界渠道”競爭戰略,以“非主流”博弈“主流”,實現“邊緣化”補缺式的生存能力。

我們的專項研究也發現,相比一二線白酒企業,絕大多數年營業額5000萬以下的地產酒已經被“邊緣化”了。這種被邊緣化的典型標誌就是在主流渠道和主流消費群中趨於“非主流”的邊緣化。我們走訪市場發現,很多規模以下的地產酒已經淡出了主流渠道和主流消費群。尤其是在華東市場。

既然退出“主流渠道和主流消費”是大勢所趨,或者不可避免。那麼,絕大多數規模以下的地產酒如何在邊緣化的市場裡重構重生之道呢?

從行業競爭格局和競爭地位看,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領導者,挑戰者,追隨者,補缺者4個角色構成。而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行業發展週期內的戰略機會不同。

一般情況下,產業集中度進入壟斷髮展週期時,即CR4≧60%的時候,行業進入“品牌+資本”的核心競爭力時代,不具備這兩個要素的企業,很難改變競爭格局和改變競爭地位。諸如啤酒行業,方便麵等行業,CR4≧85%,意味著行業競爭格局和地位穩定。同時競爭戰略專家波特的“三四率”競爭理論也告訴我們,當一個行業的第一名是該行業第三名規模4倍的時候,行業競爭格局和地位就很難改變了。

試想,作為億元以下的地產酒,是不是該思考作為“補缺者”如何實現重構才能重生的活路呢?

關於地產酒的出路,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