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江西的一個縣,有“贛北大門”之稱,被譽為“鯽魚之鄉”

此縣位於贛皖兩省交界處,隸屬於九江市管轄。地域面積為1541.74平方千米,人口接近40萬,它就是今天要說的“彭澤縣”。


江西的一個縣,有“贛北大門”之稱,被譽為“鯽魚之鄉”​彭澤縣北瀕長江,位於江西省最北部,東鄰安徽省池州市,南與鄱陽縣、都昌縣毗鄰,西接湖口縣,北與安徽安慶隔江相望,
素有“七省扼塞”、“贛北大門”之稱。
江西的一個縣,有“贛北大門”之稱,被譽為“鯽魚之鄉”
彭澤歷史悠久,是一個瀕臨長江的千年古縣。商周時期,因屬彭蠡澤周邊,所以古稱彭蠡。秦統一全國後,彭澤地屬九江郡。西漢建立後,漢高祖劉邦改九江郡為淮南國,並設立彭澤縣,這是彭澤建縣之始。

三國時期,彭澤屬吳國彭澤郡。晉統一後,彭澤屬尋陽郡。南北朝時期,彭澤屬江州郡。隋煬帝時期,江州郡改為九江郡,彭澤屬之。唐滅隋後,彭澤再次屬江州。宋先屬定江路,後屬江州路。明滅元后,彭澤屬九江府。清沿明制。

民國建立後,彭澤屬潯陽道。新中國成立後,屬九江專區,後改屬九江地區。1983年冬,九江地區撤地設市,由市管縣,彭澤縣隸屬九江市,一直至今。
江西的一個縣,有“贛北大門”之稱,被譽為“鯽魚之鄉”​彭澤縣全國聞名的

“鯽魚之鄉”,彭澤產的鯽具個體大,生長速度是普通鯽魚的3倍,含肉率、蛋白質含量都很高,十分富有營養。因此,據說彭澤人因吃這種魚比較多,都很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