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四川這三個縣,解放後曾經是地級專區,其中一個現已成為市轄區

1949年底成都解放,1950年1月,四川省被撤銷,設立了川南、川北、川西、川東四個行署區,直到1952年9月,才將這四個行署區合併,恢復了四川省。新恢復的四川省在1952年共轄兩個省轄市、16個地級專區,這裡面有3個後來被撤銷,並且再也沒恢復地級建制,專署駐地也就此變成了單一的縣城(其中一個現在已被劃為市轄區)。今天筆者就帶大家重溫這段歷史,看看哪個被撤銷最可惜。當然,在正文開始前,筆者還需說明,本文就不再論述曾經屬於四川省、現在已是重慶管轄的縣市了(如江津等地)。

溫江地區被撤銷。南北朝時置溫江縣,此為溫江建置之始。隋代曾將溫江改名為萬春,唐代又複名溫江。明清時,溫江屬四川省成都府管轄。1950年四川撤省後,溫江縣屬川西行署(行署駐成都),併成立溫江專區,管轄溫江、郫縣、雙流等12個縣,專署駐溫江縣。1952年,川西行署併入新恢復的四川省,繼續設立溫江專區。1953年,因眉山專區被撤銷,其管轄的部分縣改由溫江專區管轄,溫江專區所管轄的縣,史無前例的達到了18個,這也是溫江歷史上,管轄區域最多的時候。

1968年,溫江專區改為溫江地區,地區行署駐地仍設在溫江縣。1983年全國範圍內開始撤地設市,按照這個趨勢,溫江本來遲早應該成為地級溫江市的,但無奈溫江離成都實在太近了,難以想象在成都旁邊會出現一個地級市,這將壓縮成都的空間,不利於成都的發展,因此,1983年溫江地區被撤銷,原溫江地區所管轄的12個縣包括溫江縣在內,全部改歸成都市管轄。

四川這三個縣,解放後曾經是地級專區,其中一個現已成為市轄區

溫江區

2002年,溫江撤縣設區,成為成都市溫江區。筆者認為,溫江歷史上就是縣的建制,尤其是自溫江建置以來至民國初年,成都無論是叫蜀郡也好,成都府也罷,溫江都屬成都管轄,歷史淵源再加上距離如此之近,溫江由成都管轄自是理所當然。而且,畢竟成都是副省級城市,溫江劃區後,福利上的待遇,財政、政策上的扶持,軌道交通的建設,與以前自是不同,跟著成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溫江人對故鄉溫江的感情擺在那,還記得溫江專區時的輝煌,很多老溫江人到現在都叫五醫是專區醫院,這大概也是對溫江歷史上最輝煌時期的緬懷把。

大竹專區被撤銷。秦國滅古蜀國後,在今天的川東北置宕渠縣。南北朝時,南梁從宕渠縣析置鄰山縣,縣治在今天的四合鄉。700年,武周從宕渠縣析置大竹縣(因產大竹得名),唐末大竹又被併入鄰山縣。南宋時,恢復大竹縣建制,從此,大竹縣的建制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1949年12月,大竹縣解放。1950年1月,四川撤省後,大竹縣屬川東行署(行署駐重慶),併成立大竹專區,管轄大竹縣、鄰水縣、廣安等6個縣,專署駐地設在大竹縣。1952年,川東併入四川省,繼續設立大竹專區。1953年,大竹專區被撤銷,大竹縣改歸達縣專區管轄。

四川這三個縣,解放後曾經是地級專區,其中一個現已成為市轄區

大竹縣

在這裡,筆者有必要說一下達縣。歷史上也有達縣專區,但本文所說的三縣中,不包括達縣,這還要從達縣的建制調整說起:1950年設立達縣專區,後改為地區。1993年,達縣地區、達縣改名為達川地區、縣級達川市。2000年,達川地區撤地設市,成立地級達川市,原縣級達川市改為通川區。所以,現在的達川其實就是老達縣,自然與本文說的三縣不同。

而大竹歸達縣專區管轄,在歷史上也是有淵源的,畢竟大竹歷史上幾乎就一直是縣的建制,而達州古代就基本是州、郡級別。清代達州還成為直屬省的直隸州,後來達州又改為綏定府,達縣是府城,大竹也歸綏定府管轄。所以,達州的地位歷來就一直高於大竹,大竹由達州管轄也是應該的。

當然,大竹畢竟是老專區行署駐地的底子,現在經濟總量在達州各區縣中排名第一,號稱川東北第一縣。不過,放到全省範圍看,大竹提升空間還很大,現在大竹正準備撤縣設市,相信大竹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茂縣專區被撤銷

。漢武帝時置汶山郡,此後的建制多有變化,唐代先是改汶山郡為會州,後又改會州為茂州。明清仍置茂州,雍正年間,茂州升為直隸州。民國廢州、府,降茂州為茂縣。1950年1月茂縣解放,茂縣屬川西行署,並設立茂縣專區,專署駐茂縣。1952年,茂縣專區改屬四川省。

四川這三個縣,解放後曾經是地級專區,其中一個現已成為市轄區

茂縣

1953年1月,撤銷茂縣專區,設立四川藏族自治區,茂縣是區府所在地。1954年,自治區治所由茂縣遷到了刷經寺(今紅原縣刷經寺鎮),1955年,自治區改名為阿壩州,1958年,州府又遷到馬爾康。而茂縣則歷經合併、改名等調整,直到1987年才恢復茂縣。現在的茂縣正準備撤縣設市,相信茂縣會抓住這個機遇,在不久的將來,會給大家呈現一個各項服務更完善、更宜居的特色旅遊城市。文/澹臺卓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