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躍華到底是“神醫”還是騙子?看了這個故事,你心裡有數

“高手在民間”,說的就是李躍華這種“神醫”。

古時候把民間醫生稱為土醫、草醫、遊醫、鈴醫。因其看病多用土法偏方,走街串巷,搖著鈴鐺招攬生意,為貴人所輕。他們看著雖不起眼,但治病往往有奇效。


李躍華到底是“神醫”還是騙子?看了這個故事,你心裡有數

北宋年間,宋徽宗有一寵妃痰咳不止,宋徽宗限太醫院的醫官李防禦三日治癒,若治不好,皇帝一生氣,後果很嚴重。三日期限將至,妃子病體如故,李醫官黔驢技窮,恐禍難免,與妻相對而泣。正愁苦之際,忽聽得牆外搖鈴之聲,有草醫沿街賣藥。李凝神細聽叫賣聲,你說巧不巧,正是賣咳嗽藥的。


李躍華到底是“神醫”還是騙子?看了這個故事,你心裡有數

李醫官心裡一動,左右是個死,不如死馬當作活馬醫,賭他孃的一把。於是李買了一包咳嗽藥帶入宮中。誰知寵妃服後腫痛立止,痰咳頓消。徽宗喜而賞之。李醫官飲水思源,感恩圖報,尋至草醫處,重謝草醫,並對藥方產生好奇,求其配方。草醫笑道:“無他,只蚌粉一物,新瓦炒令通紅,拌青黛少許耳。”

北宋文豪歐陽修曾患痢疾,請了許多名醫,都不見效,差點嗚呼哀哉,卻被一位草醫,用最尋常的車前子治好了,令名醫汗顏不已。


李躍華到底是“神醫”還是騙子?看了這個故事,你心裡有數

清代名醫趙學敏總結道:自古醫生有三種:

一為名醫,學識淵博,辯證施治,用藥對症,有真才實學,能起死回生。

二為大醫,不學無術,徒有虛名,特會包裝,用藥以溫補為主,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結果是騙人錢財,耽誤病情。

三為草醫,就是民間醫生,他們多出身於醫門世家,懷祖傳秘方,這些人都有專長,治病往往打破常規,不拘於書本,尤其是針對某一種病症,有手到病除之效。


李躍華到底是“神醫”還是騙子?看了這個故事,你心裡有數

這些江湖草醫走街串巷治病,搖鈴擊鼓買藥,他們生活在百姓之中,最受百姓歡迎。太醫見草醫而驚,大醫見草醫而敬,民間稱之為“神醫”。


李躍華到底是“神醫”還是騙子?看了這個故事,你心裡有數

趙學敏說:對草醫“質其道,頗有奧理,不悖於道,利於今”,意思就是就是對社會有貢獻。還是那句話: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民間醫生又草又土,只要能治病就行。遺憾的是因為名分地位和有證無證的關係,“人每輕賤之。”有罵為乞丐的,有譏為騙子的,有斥為邪術的,有辱為盜賊的,我觀武漢李躍華醫生的遭遇,可知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