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航空圈|离开管制员队伍的伙伴,现在怎么样了?

01


皓子在连续上完第六个夜班后,去人力资源部办的离职手续。2015年8月,放单后刚好一年,他纠结了漫长的时间,还是下定了“裸辞”的决心。那一年,空管离职潮悄无声息地上演着,中国空域航班量平均每年15%的上升率,人员却出现了5%的负增长。


严重睡眠障碍、无休止夜班、高峰时段禁止上厕所等等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在皓子内心不断堆积。甚至于某天,他和同事办完公事打算在机关食堂用餐,却被经理冰冷驱赶,那句“管制员食堂在机场,这里是给机关服务”的话,在他心里狠狠打了个烙印。


趁年轻,为什么不出去闯闯?这是那一年,他问自己问得最多的问题。身无所长,但依然憧憬在世态万千的现代江湖过上至少精神自由的日子。这是他那一批入职的年轻人共同的心态,不过只有皓子往前迈出了那一步。潇洒的决绝转身后,他冲向了烟雾朦胧的未来。


航空圈|离开管制员队伍的伙伴,现在怎么样了?


第一站是上海,他找了一家面向高校学生和职场白领卖培训课的公司,过去在空管局的工作经验,放到其他行业,价值瞬间为零,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每天的工作是重复地拷贝宣传材料,安排培训课时,虽然朝九晚五,但是休息的时间大部分也在加班。四千的月薪,仅仅维持了皓子在魔都的基本生存。


他所租住的旧楼,位于上海远郊的一个老小区里,每天来回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地铁。上海的地铁,几乎永远都爆满,蜂涌外地人疲倦的脸上贴满了焦灼和期许。其中的大部分人都热爱梦想,深信这座城市彪悍的发迹浪潮也会侵染其中的个体。


而皓子似乎有些许另类,他误以为在魔都,青春的浪荡是可选的,精神的自由是可选的,饱满的小幸福是可选的。冰冷现实的大都市,渐渐掐灭了他这些幻觉,不给任何浪漫想象空间。


完成不了的KPI、追求不了的女孩、精打细算的消费、不敢奢望的旅游,即便和同事的嬉笑打闹也慢慢变得乏味。骨感的现实和纸醉金迷的都市之间的鸿沟,被欲望、无奈和挣扎充斥。


一年后的混沌迷茫,皓子意识到要重塑竞争力,必须要有过硬的支点,他认为,这个支点对他来说只能是考研。


皓子网购了摞起来半米高的复习材料,花费巨资参加了考研培训;床上、地铁上、办公电脑前,看书刷题成了常规动作。他甚至谢绝了公司所有社交活动,目标只有一个,华东地区的某所985高校。


看不清前方的远途奔腾,总需要一个休整的片刻。去年初,皓子过去在空管局的几个同事来魔都出差,大家聚在一起喝了个烂醉。


他了解到科室在他离开之后,又走了不少的人,现在作息已变成上二休一;他了解到昔日一起搓牌打球的哥们已当了带班主任,性情微变,一面严苛、一面谄媚;他了解到部门前不久出了两次不安全事件,曾经坊间口碑不错的领导调去了其他岗位,人事出现大换血;……


对皓子来说,曾经熟悉的一切,早已变成遥不可及的江湖。


那一夜,上海外滩灯光斑斓,黄浦江江浪奔涌,映在江面的华彩被一次次揉碎。远方游船的汽笛,交织着城市的喧嚣,把皓子和他往日的同事淹没。那晚,他们说得最多的就两个字,“我 操!”。虽然粗鄙,却亲切悠扬,横贯了扔在空管局的整部青春史。


02


翔宇拿上雷达管制执照的第二年就赴美国念计算机研究生了。真正触动翔宇离开的是他师傅,一个出过两次不安全事件被驱逐管制运行部的老同志。调离岗位文件下发的那天,师傅请了翔宇喝酒,昏暗躁动的慢摇吧里,师徒两人相互狂灌,吐露衷肠。


行业的残酷,血淋淋呈现在翔宇眼前。绝对不能出错,这只是行业底线。一旦不小心被踢出局,或者因为年龄身体原因离开一线等待安置,后续的操作都是灰色地带。


没有合理的退出调整机制,离开运行一线后的命运完全由掌权领导的嘴决定,这早就是业内积重难返的弊病。


翔宇对这样的未来充满了抵触,2014年的一整年,他都在为申请美国计算机研究生做准备。所有的班他都尽量调换成夜班,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备考。


从熬夜刷托福题到收集整理个人材料,从四处厚脸皮筹钱到与各类留学培训机构周旋,翔宇把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竖起来当武器,时刻和各类困难抗争。最终,还是等来了好消息……


在美国的那两年,没有僵硬的规章约束,没有残酷的夜班折磨,没有冷傲的上级领导 ,包容、自由、开放,是学习和生活的根本旋律。


上课的日子里, 教专业课的几个老师都是炫酷的波士顿口音,语调诡异,速度极快,他一直到毕业那年,依旧经常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大部分时间靠直觉推测。幸运的是顺利修满了学分结业,虽然学的东西回到国内大部分都没用,但是总算是给乏味的青春平添了一笔美好的注脚。


第一年的暑假,翔宇买了辆二手福特,开启了长达一个多月的美国西部独旅。从羚羊峡谷到鲍威尔湖,从犹他州的各类石林到布莱斯谷国家公园,景致时而明丽,时而壮美,时而苍凉,地貌和风情不断变幻腾挪。


从华人同学宿舍收罗来的方便火锅,成了他那一个多月的主要粮食。辽阔的旷野,茫茫夜色,皎洁的明月下,独顶帐篷,方便火锅正雾气缭绕。那是翔宇前二十多年人生中最恣意的画面。


航空圈|离开管制员队伍的伙伴,现在怎么样了?


终究还是回到了国内。毕业后的半年,翔宇一直在各类招聘网站撒简历。面试了很多地方无果。一天夜里,母亲给他打电话,想叫他回家乡河北工作,还没说几句,电话那头就哭开了。就在那刻,他觉得自己的根还是在老家,走多远都割不断。


从小规模的初创公司,到大型互联网企业;从最基层的办公室文员,再到软件程序员,翔宇都试过了,要么被拒绝,要么和自己的意愿不契合。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国外留学经历给求职路上的加成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


他想过很多次回到民航单位就业,但是还是不甘心。身上所剩无几的现金,也慢慢难以维持生计。 2017年的春节,他没有回家,在北京同学的出租屋里赖着。


首都的春节,人烟稀少,窗外的冷清像是一把锉刀,慢慢削掉他曾经的浪荡心态,露出骨感冰凉的现实。

如果还有一次选择,他是否会维持初心,其实就在接完母亲电话的刹那,他已经动摇了。


03


婷哥是管制室唯一的女带班,之所以被叫“哥”,那是因为她们管制室只有“男人”和“牲口”,同时,她也是单位唯一有高翻证的英语达人。


由于人手紧缺,带班主任的夜班甚至比普通管制员更多,一个月有时多达八个,婷哥也不例外,各式各样的例会和培训数不胜数。


而且安全形势严峻,各种高压政策不断,坐姿不端、值班上厕所、申请休病假等等,都要被绩效考核扣钱。所有的这些,婷哥和同事都是一肚子的意见,当然也只是在肚子里而已。


她一直都觉得,管制员的利益之所以不被重视甚至践踏,有很大问题的是整个体制。从学校到岗位,管制员的培训走的都是普工技术岗路线,训练目标也是层次不高的机械化运作。


每个人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出来都是可以随时被替换掉的零件。再加上极低的行业社会认知度,即便有任何奇葩政策,管制员要么忍,要么滚,完全没有任何谈判对峙的筹码。


单位要的是稳定,而个人要的是发展。当两者不能互补,甚至冲突时,婷哥选择了离开。


办完手续的那天晚上,她摆了三桌酒,请了很多领导和同事,作最后的告别。席间婷哥几乎是一个个敬酒,每一个人她都能说出彼此的最深的交集,什么婚丧嫁娶出力帮忙,什么意外发病顶替夜班,什么亲人身患恶疾组织筹款,等等。


在部门的这么多年,所有人都渐渐成了家人,因缘相逢并肩战斗的日子成了过往,兄弟情谊埋在了心底。但是,她终究还是要走了……


航空圈|离开管制员队伍的伙伴,现在怎么样了?


婷哥去了同学开的公司,主营微信高端英语学习,那一年是2015年,知识付费浪潮刚刚萌芽。一开始,她不认为在微信社群和音频分享平台讲授莎士比亚和《经济学人》会有市场。在同学的一再劝说和几度纠结下,她入了伙。


不过除去少量的课程录制,她主要的工作却是社群运营推广。流量接入,课程设置,录音匹配,市场壁垒,……对于婷哥来说,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


2016年底,他们的消费粉丝数已达六万之众,除去给分享平台的一半抽成,一年净盈利六百多万,而他们的公司只是一个十人组的微型企业。


无数个深夜凌晨,婷哥和伙伴们还在坚持做课程方案,录音授课。用她的话说,这里的夜班比以前空管局还要多。不同的是,她在这里能看见自己努力的回报,能通过创新产生庞大的市场价值,这是在空管局当老黄牛永远不会感受到的。


2018年初,婷哥和公司团队搞了次活动,集结了一百个产品用户,前往英国开启文学之旅。他们在海德公园用英文朗诵自由宣言,在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和莎翁展开超时空对话,在伦敦和《万物简史》的作者Bill Bryson围炉对谈。


2018年,他们的固定消费粉丝数已接近九万,在知识付费红利的漫长时间里,未来一切向好。重要的是,婷哥认为,她找到了一个充分尊重个人的团体,在这里,她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有了最真诚的意义。


04


皓子最终还是如愿考进上了经济系研究生,不断往返于课堂,学术报告厅,招聘会场。未来依旧不明朗,经济系的就业也逐年面临困境,但是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也已然无法放弃。


翔宇后来接到了一家科技公司的录取通知,这家单位主营给地区空管分局站生产各类自动化信息处理软件和通讯设备。他实在没想到转了一大圈,还是脱离不了和民航打交道,只是角色的变化,让尴尬和期待在内心交织……


光线昏暗的繁忙管制室,一群年轻人笃定沉稳地对航空器发送着管制指令。紧闭的窗户外,地方机场盈利模式已悄然转型,各类商务业态在候机楼次第铺展;各式通用航空遍地融资开花运营,分享经济和人工智能被隐形财团和科技巨头逐步垄断,……窗户外,这个时代在飞速演进。


2018年,空管系统废除近二十年一成不变的86号令,并计划5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总算是被民航发展的浪潮往前拽了一把。


刚下夜班还未缓过劲来的管制员又马不停蹄地走向了机关会议室,准备参加宣贯会。他们眼圈发黑,却依旧强打起精神,紧盯着PPT上的讲义。几千人的目光在同一时间聚焦,仿佛看见了一束火光,在慢慢燎原。



图文源自"民航少主",转发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