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銀保監會:不良貸款持續大幅攀升的經濟金融基礎並不存在


中國銀保監會:不良貸款持續大幅攀升的經濟金融基礎並不存在

  中國銀保監會等五部門近日發文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這會否引發企業逃廢債問題,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大幅攀升?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6日回應稱,該現象的經濟金融基礎並不存在。

  上述發言人表示,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官方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注重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點支持前期經營正常、受疫情影響遇到暫時困難、發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業。二是有效防範風險,對於貸款期間企業經營出現實質性變化的,及時予以相應處置。三是完善反欺詐模型運用,一旦發現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立即停止融資支持,防範道德風險。

  此外,在企業復工復產後,經過一段時間正常經營,如果這些企業仍不能按時正常還本付息,貸款該認定為不良的就要認定為不良。

  發言人說,受疫情影響,銀行總體不良貸款會出現一定程度上升,對此銀保監會已有充分估計。事實上,官方出臺的一些政策措施本身就有防風險作用。例如,實施貸款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就是為了防止疫情前銀行的良好客戶,在疫情之後變為不良客戶。這些企業並不是自身經營失敗,疫情過後,絕大部分企業會很快恢復和擴大生產,轉上正軌,仍然是銀行支持的好客戶。

  發言人強調,同時也應當看到,疫情對經濟金融的衝擊是暫時的,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這決定了銀行業受疫情因素導致的不良貸款攀升也將是短期的,不良貸款持續大幅攀升的經濟金融基礎並不存在。另外,中國銀行業撥備充足,撥備覆蓋率在180%以上,資本充足率平均約14%,具有較強風險抵禦和損失吸收能力。官方也繼續鼓勵銀行加大力度及時處置不良貸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