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家长学习时打骂孩子正确吗?

阳光人生未来充满希望


谢谢头条让我分享自己的观点!

作为老师,作为宝妈,我特别能理解提出问题的家长提出这个问题的心态。网上有一句流行语:“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更有甚者,被气出心脏病也未可知。在这种抓狂心态下,做出打骂孩子的举动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我的观点是家长在孩子学习时打骂孩子肯定是不对的。

首先,打骂不能解决当前孩子存在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的打骂,发泄的只是家长一时的情绪,孩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解决。

其次,打骂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一次打骂,会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重现当时伤害的情景,他的心灵处于恐惧伤痛当中,那么他还会有心思去学习吗?

再次,打骂伤害的是大人的身体,影响的是亲子关系。如果孩子学习长期没有正向的激励和引导,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打不骂不学习。再打再骂也学不好。

最后,奉劝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接纳孩子,学会和孩子沟通,以平和的心态辅导孩子写作业。



枸杞红枣在路上


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有种想要纠正语病的冲动。问出这样一个问题的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孩子写作业时做一个暴力监工。

当孩子字写歪时,题写错时,想要去厕所时,讲了多次他依旧一头雾水时,随手抄起手边的书本扔到孩子身上,或者把孩子推倒在地,扒下裤子,啪啪啪,一阵乱打。

是不是像我们小时候写作业时的场景?自己真的受益了吗?成长成才了吗?是不是心里有点记恨大人?

我们村那个第一个考上清华,棍棒底下出第一的好学生,上大学后不往家里打电话,打电话也不愿跟老父亲多说一句话。

这个结果是当下的你我想要的吗?

在我工作时,孩子也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会问我画的好不好,会向我求助不会写,两个人也会有争吵打架的时候。这严重干扰我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

想一想,作为监工的你一直在孩子旁边指指点点会不会影响孩子?

慢慢地我们都养成一些习惯,他们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我试着放手让他们做,再然后各自安好!

望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快乐成长!



大宝小宝的妈妈


我在辅导小外甥写作业时发现,孩子在写作业时家长不停打骂甚至是大声吼叫,都会影响孩子的思考能力,这个时候你的打骂充斥了孩子的头脑,他怎么可能有心思思考呢?我小外甥后来跟我说:我当时脑子快炸了,我要记很多东西。说明你打骂时的语言不自觉的一股脑输入了他的大脑。而我小外甥才一年级。


吃木芽的小虫


不正确,我也是小时候过来的,越是打骂的小孩,越讨厌学习,甚至会厌学的,只能去引导孩子学习,引导孩子懂得使用方法去学习,打骂的孩子会很自卑,要不然就是得一时总,久了就没用这办法,最终的结果还是得耐心教孩子,也不能太宠,该严厉还是得严厉,赏罚分明的去管理孩子!


惜雨妈妈


很开心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同时我也是拥有7年教龄的一线老师。我是 ,在此,我也表达一下我自己的看法,若是认同,欢迎点赞转发,若是有不同看法的,欢迎留言评论。文章有点长,请仔细品一品!

首先,我觉得这种方式不正确。

长此以往,间接导致孩子害怕、抵触甚至厌恶学习(另一方面的影响就是孩子也会以怒吼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什么“暴吼”或有的家长辅导作业时气急了“突然打一下”等行为会导致孩子写作业时走神呢?因为,孩子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爸爸妈妈身上,属于胆战心惊的一种状态——不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突然又一声怒吼,或者什么时候又会打我一下。孩子处于一种时刻紧张的情绪中,根本无法安心完成作业。我曾经看到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最终都能得到解决。但不会是用同一种方法,也不会是在同样长的时间内”

但是解决孩子的问题,或者说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孩子,首先要做的是家长自身的改变。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改变的决心和坚持的耐心,那就不要要求孩子。

单来谈谈辅导作业的问题吧。我们家长中存在不少高干家庭,但是我们仍然会在家长会上及家长群中反复强调:请家长不要辅导孩子的作业。因为不恰当的辅导,包括方法,包括思路…是会对孩子的学习起反效果的。而老师留作业的目的,并不是学生交上一份全对的作业,然后我们打几个对勾,那作业就变成了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体力劳动。作业的目的,是检测效果,巩固能力,看清不足。哪道题不会,说明哪一块的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说,家庭作业,应该能够帮助老师掌握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建议你们把辅导改成监督。让孩子自主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逐渐意识到写作业和学习都是我自己的事情。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创造学习氛围。孩子在写作业,爸爸妈妈不要聊天不要看电视,最好也看书,或者工作。这个时间段,是全家的“集体学习工作时间”。

第二:有严格的时间表。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的事。假如说七点吃饭,那七点的时候不论你的作业做到什么程度,先停下,来吃饭。提前了解一下孩子今日的全部作业内容,预估时间,如果实在预估不出,可以问问老师。正常情况下,老师每天的作业量和所需时间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然后通过你对作业完成时间的预估,确定一个休息时间。比如九点半睡觉。那么到了九点或者九点十五分,我们就要督促孩子收拾书包,无论你写没写完(别紧张,往下看完)都要结束写作业,必须保证九点半睡觉。

然后我们说到第三点:承担后果有一句话叫:自由选择,自我承担。在家庭教育中,一百次的说教,不如一次的承担后果。提前和老师沟通好:我们打算怎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要是专业且负责的老师,都会非常愿意配合。刚才说到九点半按时睡觉,作业没写完怎么办呢?明天自己去学校承担没完成作业的后果。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又好比说孩子耍赖不上学,赖床,磨蹭,哭闹打滚儿…没关系,你磨蹭吧,磨蹭到几点我也要把你送到学校去,迟到或者旷课的后果,自己承担。全过程不打不骂语气温和,但不妥协。提前和老师沟通好,这个后果实际上不会有家长想象中那么严重。但是如果任由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自行发展,这个后果反倒可能很严重。说回写作业。到了周末,全家一起总结,这一周每个人每天的学习工作任务都是否完成,完成可以有周末奖励。比如一次出游、一顿大餐、一场电影…如果孩子这周有没完成作业的记录,而爸爸妈妈每日的工作和任务都按时完成了,那么孩子不能参加。爸爸妈妈自己去。回来后可以给孩子看看照片,分享过程,告诉他:“真遗憾你没能一起去,不过只要下周咱们每个人每天都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下周末咱们全家就可以一起去啦。”当然,如果爸爸妈妈中的一人有当日的工作或任务没完成的情况,也不能参加。比如说:孩子完成了,妈妈完成了,爸爸有一天的工作没有当天完成,那么就妈妈和孩子去。爸爸要表示遗憾,并且要当着孩子说:下周我一定要按时完成工作,参加咱们家的周末活动。只有独自承担了后果,孩子才会慢慢意识到写作业是我自己的事情,写不完没人会帮我,也没人会让我一直写到几点都可以,而且所有的后果都是我自己承担。这时候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做好这件事。当然,不可能一天见效,甚至可能一周两周都不见效,或者还要经历孩子的哭闹抗争等。之前习惯没建立好,那么后期往回扳,这个过程一定是艰难的。但世间一切珍贵的事,收效都很慢。

所以爸爸妈妈要做的,首先是一定坚持住。其次是全家态度统一。比如爸爸在坚持,妈妈不能过来说算了算了…妈妈再心疼,哪怕心疼得掉眼泪,也回卧室关上门去自己哭,不要当着孩子反对爸爸。再有就是谨记“温柔的坚定”。我的态度是坚决的,规则不可破,原则和底线不会妥协,但是我的语气一定是温柔的。这也是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坚持中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爱,并且学会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好好说话。这三个原则不仅适用于辅导作业,也适用于我们日常家庭教育的一点一滴。

在这个看似“残忍”的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建立了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让孩子懂得了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那么假如孩子有不会的题,可不可以问,可以,但是集中在作业全部完成后。

首先这道题家长得有十足的把握才能讲。不能自己把握也不大,按照自己的猜测或者网上查出的正确答案蒙着讲,这绝对不行。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只认认真真温温和和地讲三遍。三遍还不明白,留着,明天去问老师。讲完了,明白了,最好也给老师在这道题下留一个备注:这道题孩子写作业时不会,我用什么方法(过程)给孩子讲解,最后得出答案。如有不妥,还请老师及时为孩子指正,谢谢老师。然后关注这道题的知识点,如果作业都写完后还有余力,可以准备一两道相关知识点的习题,巩固一下。或者告知老师,请老师关注孩子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掌握。最后就是当孩子告诉你作业写完了,要检查一下完成情况。看看今天的作业记录,确认孩子都完成了。但是对与错的问题不管,留给老师。只要确认他都完成了就好。

总结一下,家长的监督主要分几步:营造学习氛围确定学习时间检查完成情况但愿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能不再为辅导作业而“咆哮”。其实,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咆哮甚至打骂,除了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之外,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孩子可能一时服从,但这种服从是因为害怕,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

出现问题,找到根源,解决问题,才是一个正确而有效的过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莫不如是。所以,家长们选择正确的方法比打骂管用!谢谢。





徐老师数学课堂


1、这样教育孩子是错误的方法很多家长都喜欢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你用打骂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今后很可能会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别的孩子。

2、孩子容易发脾气。家长长期打骂孩子会可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他们会学习你的暴脾气,从此他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很暴躁。除了不打孩子以外,也记得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孩子叛逆。家长越是打孩子,孩子就越可能滋生出叛逆的心理,他们就更喜欢和你们对着干。他们不想再服从你的管理,有时候甚至会用你的那套方法来对付你。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

3、孩子变得自卑。孩子会因为家长的长期打骂变得越来越自卑。在他们的意识里可能会认为自己哪里都做得不好,所以才会受到惩罚。从而这些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心,在同龄孩子中也常表现得低人一等。

4、孩子变得孤僻。孩子可能会因为家长长期的打骂变得孤僻。他们的世界里可能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只要做错一点事就会挨打。所以他们慢慢的养成了不和人交往的习惯,认为这样就不会被打了。






我爱追影视


家长学习时打骂孩子正确吗?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说过:不要让孩子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开始厌恶学习。

一个行为,如果得不到鼓励,没有完成时的喜悦,甚至还伴随着被指责的坏情绪,那么这个行为是无法坚持下去的。那么,怎么样才能陪伴孩子的学习有用呢?



首先,要帮孩子理清楚都有哪些作业,做一个作业清单。确定当前要做哪一个,一个做完清单上就要画个勾,让孩子有成就感。然后呢,开始做下一个。这个清单打勾,是非常神奇的。

其次,你要在旁边提升学习榜样和创造学习的氛围,你要在旁边一起看书。你可以和他说,你写的这两行字,我想把这页书看完,你不要写的太快哦。我们让孩子体会到,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有趣味性的。



第三,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要认同他的情绪。孩子注意力不能够集中,无论你跟他说什么,孩子内心都会觉得我做不到。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同频共振,同频之后才能共振。也就是孩子的内在感觉被认同,你们才能够在一个共同的状态上,你后面的话他才能够听得进去。

举个例子,孩子集中注意力确实挺难的。妈妈说我看到你刚才有时候会走神,孩子说嗯是的。这就对应上了,你跟他之间达到同频了,然后你再接着跟他说,妈妈也看到你好像一直在找办法,你也很希望能够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是吗?把他内在渴望指出来的,想说出来的那些问题说出来,那这个过程当中你们就达成了你们认知。妈妈就可以在这时候说,那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呢。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们就同意了,那么孩子内在的感觉被认同以后,这个时候你所有说的话,他才能够愿意继续的走下去。

第四,是当学习不顺利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找办法。家长看到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要及时的给予回应“这个很难,别的同学也是不会的,没事你已经很棒了啊!看起来我们也需要适当的调整一下自己,我们重新再看一下这个题是怎么讲的。”我相信这种引导的方式,妈妈会慢慢地把孩子从困难从疑虑从不愿意的过程当中走出来。

一个语言你可以鼓励孩子,一个语言你也可以毁掉孩子!我们说鼓励和赞美能够让白痴变成天才,而批评与责骂能够让天才变成白痴,所以语言的沟通是非常具有魔力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到孩子,让孩子从此开始慢慢接触和爱上问题,爱上学习。

所以,辅导孩子的学习时打骂孩子是不正确的。

亲爱的朋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钰凰姐频道


是不是不够好的孩子才不爱写作业或者不好好写作业呢?

是不是只有学习不好的家长才有这方面的苦恼呢?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特别去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公众号上搜索了一番,先上几个截图吧。(说明:小清心是清华大学心理中心的公号)

看到了吗?学霸们也有类似的情况,心理平衡了吗?

当孩子学习时,有各种各样的让家长恼火的事情发生,家长想干点什么的时候:

必须对亲爱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朋友说:停!

这个场景让我们先想像一下:

  • 孩子要么写作业拖拖拉拉,要么字迹不工整,作业写得乱七八糟,要么错误百出……
  • 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表现在嘴上,吧啦吧啦说呀说……
  • 孩子呢?依然我行我素,要么不理不睬,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家长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孩子怎么就不理解呢?

让我们再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周五下午四五点,我们终于把本周原计划的事项都完成了,正在畅想马上到来的周末:睡个好觉,吃顿大餐,追剧……

突然领导出现在面前,“小王,这个事你周末加个班,务必完成……”

这个小王会是什么反应?

孩子学习时的各种反应都是正常的。

当家长心中有了这个信念,心情会不会平静很多?

当情绪平和时,我们的理智才会起作用,我们才有可能成为有智慧的人,才会有办法指导孩子更好地完成他们的作业。

和大人一样,孩子在心情愉悦的时候,作业的完成质量会更好,效率也才会更高。

回想一下,我们的孩子一岁左右开始学走路时,当他跌跌撞撞,甚至弄伤了自己,家长朋友们,您是心疼地哄?加油鼓励?还是又打又骂?

可不可以多拿出一些耐心,对待我们的孩子?

建议每一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抽时间去学习如何当一个智慧家长!


盛年不重来的老张啊


学习时家长打骂孩子,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网络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在学习时被孩子气到无法言表的段子。家长学习时打骂孩子,这个肯定是不对的,道理我相信每个人都懂。但是做到却很难。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学习时打骂孩子,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肉体的伤害是其次,最重要的伤害是精神伤害。因为你越严厉越吼,孩子会越不知所措,越无所适从。这个我自己有亲身的体验。

我想说的是辅导作业之前家长要调整好心态,如果你心态没调整好,盲目的去给孩子辅导,往往在辅导的过程中,矛盾就会自然而然的显示出来。

可能有的家长这样说,在辅导作业之前我已经努力的做到了心平气和,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发火,一定不能发火,但是最后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这种心情我相信每个家长都能理解,在网络上也看到过辅导作业,家长气得心肌梗塞的,甚至有生命危险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想这个是没有办法让孩子来适应你,只有你去适应孩子,你来做改变。努力控制你的情绪,做到一个平常心,也许这这句话说起来比较轻巧,做起来确实是比较难。但是你要知道必须去做,这是你的责任和义务。

我想说的是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吼孩子骂孩子,打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理真的是一种莫大的伤害。我自己知道,我家的小孩算是比较听话聪明的,但是一开始辅导作业时,我经常会发脾气,最后孩子产生了一种应急反应,我在辅导他时,一开始喜欢用手拍他的脑袋,后来我改正之后,我不再去打他,但是呢在辅导他的时候,我稍微有点动作,他会立马用手遮住头,看到他的样子,我觉得我自己之前做的很错。

我在努力的改变自己,耐心的,以一颗平静的心去辅导他,他不懂的,我想办法从现实生活出发,生活中的例子,则通过网上的网络搜寻一些资料来帮助他。我想说的是,辅导时越打骂,效果反而越差。与你辅导的目的背道相驰。


糊老师


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不打不骂,难以成才,但是从来没有想到你“打骂”完之后,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压力。

事实证明,常被打骂的孩子性格上会出现以下几种变化。

1、家长经常“打骂”,孩子的性格由乐观变得孤僻

很多被父母从小打骂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变得非常孤僻,他们对世界充满警惕心理,认为世界上没有值得依赖的人,遇到值得同情的事情也会冷漠对待。

2、“打骂”式管教,使孩子性格变得自卑

有的孩子天性敏感,不爱说话,爸妈们要对这种孩子多加照顾,用心的去引导。如果这些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就打骂他们,他们就会更加敏感和自卑了。

3、暴躁的父母打骂孩子,使得孩子性格也变得暴躁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让自己情绪失控的情况,有些父母不压制自己的情感,对孩子大发雷霆,又打又骂。

这样往往会让孩子变得不理性。你打他,他就学会了打别人,你打出了一个“小霸王”。长期这样,往往会导致孩子心理出现疾病,尤其非常容易出现性格暴躁的情况,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4、父母用“打骂”来管教孩子,“孝子”也会变得性格叛逆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这让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形成叛逆性格。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存心让家长生气。

有的孩子,父母越打骂越不认错,常常用说狠话、离家出走、逃学等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叛逆。

5、家长粗暴行为,使孩子活泼的性格变得胆小懦弱

有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焦虑不安,终日提心吊胆,结果却往往离父母的要求更远。如果孩子经常挨父母的打骂,时间一久,孩子从心里对父母就会产生恐惧和疏远,不论心里愿不愿意,都不敢违抗父母的命令,只有乖乖服从。

在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惟命是从,精神压抑,性格变得懦弱胆小,将来在学习、工作上也会很被动。

6、为逃避“打骂”,孩子会形成“说谎”等不良性格

在家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他们为了避免挨打,还会慢慢形成说谎的性格习惯。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就“打骂”,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 恐怕会说出一些欺骗父母的话。

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7、性格内向的孩子被“打骂”,会使性格变得抑郁或自闭

有些孩子在性格上比较内向,也比较敏感,多数不愿意向周围同学和家人坦露自己的心声。如果家长经常打骂性格内向的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压抑。

孩子经常处在被打骂责难的环境中,是对孩子幼小心灵和肉体的一种摧残,会使孩子意志脆弱、胆小怕事、精神恍惚、情绪低落、缺乏自信,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抑郁或自闭。

8、以“打骂”代替教育,使得孩子倔强的性格更加固执

生活中,有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都可能“不屈服”。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认错,性格越加倔强、固执,甚至用离家出走来与父母对抗。

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导致本来性格倔强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使性格更加固执,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打骂”这种管教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学习“大禹治水”的疏导法,有效沟通,科学施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