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曹操大将云集,为何账下只有张辽一人入选七十二名将?张飞鲜少独当一面,为何却能入选?

木尤如此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何谓72名将?


我国古代有文庙和武庙一说,文庙供奉的自然是“天地之先师”孔子,然后是其72位知名门徒。而武庙供奉的则是姜太公,以及自春秋以来到大唐时期的72位名将。

在武庙当中,72名将被分为了四个档次。

第一档:张良。
张良在第一档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期,对张良的评价颇高,有“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一说。
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飘、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那么从中我们能看出,三国时因为恰逢乱世,涌现的将才济济,上榜人数也是颇为惊人。

其中,蜀汉三人,孙吴四人,然而拥有当时最强大实力的曹魏,竟然只有张辽一人入选,那么所为何故呢?

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宋人编制这个72名将序列时,参考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忠勇之士。

忠勇乃是名列72名将最为关键的标准。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统治者而言,作为一个将帅之才,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当然一是忠心,二是勇猛。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实力很强却无缘72名将名单的缘由所在。

张飞的忠诚自不必说,和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对刘备那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而勇猛,张飞自亮相就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猛人相,在整个三国时代,纵横捭阖,有他打不过的,战不胜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怕的。这份勇猛,在三国时期,也当属翘楚的所在。

而张辽对曹操的忠心程度自然也是日月可鉴。张辽的勇猛也自然不在话下,作为曹操座下大将之一,张辽以数千人之力,据东吴十万军马的功绩。

第二,独当一面。

独当一面,其实不再单纯是为将之能,而是统帅能力。曹操治下谋士众多,将帅济济,为何只能有一个张辽脱颖而出?原因就出在曹操自己身上。

曹操是那种喜欢亲历亲为的统帅,从三国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曹魏的战斗,都是在曹操的指挥之下完成的。也就说,其实,担当统帅之才的就唯有曹操一人。能力太强掩盖了自己手下的光芒。虽然手下的人才济济,个人实力也都不俗,但是曹老板的光芒太盛,其他人不过是按照其指示而为,这就直接让曹操治下的很多将才失去了名列72将的资格。

再来看张飞。刘备虽然开始的时候也是亲历亲为,但是因为将少兵寡,很多时候处于疲于奔命的逃命状态。这就给了关羽和张飞独当一面的机会。关羽自不必说,张飞独立领兵对敌并取得良好战国的机会就有三次。

最著名的当属仅仅带着20余骑就敢断后,其中展现的谋略和过人的胆识,绝非一员只能执行统帅命令的武将所能媲美。而义释严颜和大破张郃,则为他留下爱才惜才以及勇猛的美名。

第三,帝王不入。

其实,帝王不入72名将的缘由很简单,这并非是因为帝王的能力不足,其实很多时候恰恰相反,每一个开国的帝王必然是一个绝佳的统帅之才。甚至连刘邦,都能入选而上。但编制的目录为72名将,名将服务的对象忠心的对象是各位帝王。那么帝王的忠心对象是谁呢?自己?显然不合适。所以,任由一个帝王拥有通天彻地之能,如曹操、司马懿等,都不可能入选这个名单。

所以,综上各种原因,也就容易理解为何张飞能入,而曹操手下只有张辽一个人可以入选了。


Crazy历史


  1. 七十二名将有两种说法,在明朝以前的七十二名将中,姜子牙是排位第一的;汉朝的张良排在第二位的,关羽却排名在张飞、张辽之后;明朝末期,七十二名将排位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关羽排在了第一位,武圣关羽由此而来。 今天我们说的不是武圣关羽,而是说说三国时期的张辽和张飞,为何只讲这两位?因为题主说了,曹操大奖云集,为何帐下只有张辽一人入选七十二名将?而对于张飞入选七十二名将产生疑惑?能有此问者,想必对于张飞的形象所误导吧。


  2. 三国时期,曹魏实力最大,原因在曹操地域广,兵多将广毫不夸张;战将千员,雄兵百万这倒是有点虽然有点夸大了,但在三国时期,曹魏是最大的,这是事实。曹操账下五子良将排位排位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曹氏、夏侯氏众将无一人入选。张辽入选七十二名将是名副其实。

  3. 张辽:

  4. 张辽,字文远。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曾从事丁原、董卓、吕布;后归顺曹操。应该说是事从四主,张辽虽如此,但每事一主皆是忠心耿耿;而不像三姓家奴的吕布,每事一主皆背离。本质上张辽是和吕布不同,所以后人对吕布口诛笔伐,而对张辽赞赏有加,最后还代表曹魏进入七十二名将之列,可以说张辽的能力出众不凡。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显示其勇,以八百对战孙权十万之众,毫无惧色,不但如此,还差点把孙权给捉了,其后多次交锋,孙权也没有讨到任何便宜,这就是有名的逍遥津之战成就了张八百之威名。

  5. 曹操对张辽的评价:"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由此可见张辽不但是强将中的强将,勇猛没得说,领军之才显露无遗。上榜七十二名将之才当无愧。

  6. 张飞:

  7. 张飞(168-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有"万人敌"之称。

  8. 剿黄巾起义时,跟随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初战就杀死敌方大将邓茂。

  9. 刘备和曹操争斗于新野时,刘备南逃,曹操派精骑兵追至当阳桥,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借用一首诗,更能简要说明张飞“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10. 张飞,勇猛不必说了;对刘备的忠心更不必说了。张飞性情豪放,心快口直,为人忠诚实在,对刘备忠心不二;虎胆龙威之身,是个不怕天不怕地的主,在三国中他没有怕的人,只有怕他的人;当阳桥的威名尤在,燕人张飞在此,谁敢与我一战?曹操尤感惧之,曹军将士不敢一人上前,何其勇猛;比起张辽还要多几分胆大。义释严颜,战张郃皆发挥其勇猛之外另一面,以智力获胜的事实。忠诚、耿直、勇猛、可靠的品质,入列七十二名将,标配。

  11. 七十二名将,三国就有这几位武将入列;邓艾、张飞、吕蒙、张辽、关羽、周瑜、陆逊。当然还有如诸葛亮、周瑜等,他们入列了文庙了。


历史戏语


所谓的七十二名将是指武庙中用来陪祭主祭吕尚(姜子牙)的七十二位古代名将,唐朝时,武庙从最先的武庙十哲到六十四名将,宋朝时,陪祭增加到七十二名将,是为了对应文庙中孔子有七十二门徒陪祭。

而七十二名将属于三国时期仅有12人,分别是诸葛亮、邓艾、张辽、张飞、关羽、吕蒙、周瑜、陆抗、陆逊、杜预、羊祜、王浚。而属于曹操手下只有一人,就是张辽,属于刘备手下有三人,就是诸葛亮、关羽和张飞,属于孙权手下有三人,就是吕蒙、周瑜和陆逊。

作为三国时期最大势力的曹操,雄据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手下人才济济,战将千员,谋臣无数,为何只有张辽一人能上榜古代七十二名将?

虽然评选七十二名将的唐、宋两朝没有公布评选 标准,但从上榜的名将来看,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名将战绩。

作为名将一定是有战绩作为支撑的,武庙在唐宋时期的主祭是吕尚,到了明清时期的主祭就变成了关羽,虽然人选有统治的有意为之,但无论是吕尚,还是关羽,都有诸多的战绩作为支撑的。

而作为陪祭的名将自然也是如此,比如邓艾有灭蜀的功绩,吕蒙有奇袭荆州的功绩,周瑜有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大败曹操的功绩,陆绩有夷陵之战败刘备、石亭之战败曹休的功绩。

当时曹操手下的名将可谓不少,比如五子良将的于禁、徐晃、张郃、乐进、张辽,再比曹氏夏侯氏猛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真、曹休等,其他的还有典韦、许褚、庞德等将领,但这些名将中能够被入选七十二名将的,只有张辽一人,为什么会这样?

2、名将道德素质不能太差。

既然是统治者来评选的,肯定有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有一定的要求,至少一个处处背叛的名将是不可能入流的,比如三国时期的吕布,另外杀人太多的名将也不能入选的,比如战国时期的白起因为一生中杀了一百多万人,宋朝统治者取消了名将地位。

而关羽作为忠君的代表及标志性人物,能够在明清两朝成为主祭,一半是因为战功,一半是因为忠君思想,所以七十二名将评选的标准只看战绩,而是一个综合指标。

再回过头来看曹操手下的将领,为什么只有张辽入选?

很简单,因为除了张辽,其他武将的战绩都不突出。先说五子良将,如果问于禁、徐晃、张郃、乐进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战绩?你肯定是回答不了的,因为这四人的不太突出的战绩非常多,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战绩几乎没有,但是一提到张辽,你马上就会想到“合肥之战张辽八百勇士大破孙十万”,这就是张辽能让人特别记住的功绩,也成了张辽极具突出的战绩。

当然张辽也不止合肥之战这一件功绩,只是这一功绩太过出名,所以才让人记住了,张辽一生的小战绩也是数不胜数,史书也记载得非常详细,比如曹操北征乌桓发生的白狼山之战,张辽作为曹操的先锋率军作战,阵斩乌桓单于踏顿,这也是张辽的战绩。

另外,造成曹操手下将领没有特别突出战绩的原因与曹操本人息息相关,因为曹操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是牢牢地篡住了兵权,曹操本人几乎领导了曹魏所有对外的重大战役,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平定汉中之战、平定关中之战,除非曹操无法分身,否则他不会让任何一个外姓将领独自领导一场大战,正因为曹操不愿意放手,所以曹操手下没有真正能独挡一面的大将。

而张辽之所以能在合肥之战中光彩夺目,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曹操在,所以张辽才能发挥自己独立的能力,曹操留在合肥虽然只有七千兵力,却由三个相互制衡的将领来领导,分别是张辽、乐进和李典,而且三个还是彼此有矛盾的,可见曹操对将领防范之心有多深,也就造了曹操手下没有独挡一面的大将。

像夏侯惇基本上没有什么战绩,夏侯渊虽然有一些平定关中的战绩,但不突出,而且还在战场上因为鲁莽行事被刘备军阵斩,让其名将光芒大打折扣,其他的如曹仁守城能力倒是较强,但战绩不多,曹纯过于低调,没有突出战绩,曹真和曹休也是如此,典韦和许褚只能算护卫型的将领,正史中没有功绩。

再来看刘备手下的张飞没有特别突出的战绩,为何能够轻易进入七十二名将呢?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张飞特别突出的战绩只有两件:

1、长坂桥前率领二十余骑断后,曹军数千追兵不敢靠近;

2、宕渠之战大败曹魏名将张郃,把张郃万余人马打得全军覆没。

而张飞不突出的战绩还包括:张飞独自率军攻破江州,生擒严颜;独自率军攻下巴郡和巴西郡。

除此之外,张飞就没有其他史书记载的战绩了。但是,没有记载并不代表张飞没有战绩。至少有一个实例就能证明张飞有其他突出战绩没有被记载下来,这从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和郭嘉对张飞的评价就能看出来。

程昱评价刘备、关羽、张飞是: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郭嘉评价刘备、关羽、张飞是:

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程昱和郭嘉都是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之一,作为谋士而且还是敌方阵营的谋士,对刘备、关羽、张飞的评价应该是相当客观的,关羽和张飞被合称为三国时期仅有的2个万人敌,一定是有战绩支撑的,只是没有记载下来而已。

郭嘉病死于公元207年底,而史书上关于张飞的所有战绩,包括长坂桥断后、宕渠之战都发生在公元208年及之后,这个时候郭嘉早就去世了,郭嘉只能根据他在生前对张飞英雄事迹的了解来评价,作为极为出色的谋士,他不会长敌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的,那么郭嘉来评价张飞为万人敌的战绩去了哪里了呢?史书没有记载,或者缺失,或者陈寿不敢写,但一定有,只是你我不知道而已。

另外,张飞被记载下来的所有战绩都是独自完成的,比如长坂桥前率领20余骑兵阻挡曹操数千追兵,曹军都不敢上前,这可不是小说,而是真实的历史,张飞之所以敢阻挡,就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而且很有可能张飞之名早已闻名曹军,战场上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曹军再厉害也会怕死,如果不是张飞在这之前如雷贯耳,数千曹军怎么会不敢上前攻击张飞呢?

另外宕渠之战张飞大败曹魏名将张郃,把张郃万余人马打得全军覆没,这一仗张飞也是大获全胜,这种把对方名将打得全军覆没的战争,你在三国找不到几场,况且张郃可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战功赫赫,这样都败在张飞手上,还是全军覆没的那种,你会觉得张飞不厉害吗?

况且从晋朝开始,历朝历代如果比喻猛将,就形容为关羽张飞之勇,关羽张飞已经成为勇猛武将的代名词,这可不是虚的,是实打实的战绩换来的,所以关羽和张飞都能进入七十二名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都别抢,我来答。

武庙是祭祀孔子的文庙相对的另一个庙宇,它主祭的是姜子牙,所以又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它是唐代时期形成的,在规格完全照搬了文庙的那一套,譬如文庙把孔子尊为圣王,武庙也把姜子牙尊为圣王。

文庙有一个亚圣孟子,武庙也有一个亚圣张良,文庙有十哲,武庙也有十哲,文庙有配享的七十二子(和七十二贤人没有关系),武庙也有七十二名将,而张辽就在七十二名将之列。那么曹操手底下名将云集,为何只有张辽一个人入选呢?

  • 入选标准

三国之中入选七十二名将有以下几位: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张辽、关羽、周瑜、陆逊;

因为这份名单只截取到唐朝时期,所以很多历史上的名将并没有入选,如岳飞、薛仁贵、狄青、徐达之类的,所以就这份名单来说其实是有水分的,但没有办法,毕竟人家唐朝搞的早,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至今基本上就沿用了这份名单。

曹操手底下的名将确实挺多的,譬如有八虎骑(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还有五子良将(于禁、张颌、张辽、乐进、徐晃)以及两名猛将许褚和典韦。那么为何只有张辽入选了呢?

其实入选武庙的标准是很笼统的,是从各方面来进行考量的一个综合标准,如:战力、谋略、人品这些方面。

  • 战力方面

其实就战斗力上来说,张辽并不是最强的一个,虽然不敢说所有人都能吊打他,但曹操手底下那些名将也都不是吃素的,随便拎一个出来基本上都能和他打个五五开,像许褚和典韦这种输出型的猛将,恐怕更是能够压着张辽打。

但是我个人感觉唐朝人在评选时可能对战力方面不太重视,基本上这个将军只要战斗力不是太弱,能够交出一份及格的成绩其实就能过关。而且真实历史下,对武将的战斗力其实要求不是很高,不会非得具备能够“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这种夸张的能力。

而且现实历史中也不会出现说像《三国演义》那样开打之前先来个“武将斗法”,毕竟武将是负责调兵遣将的人,是很重要的人物,不可能让武将上去冒这种风险,就像麦克阿瑟不会带着士兵冲锋一样。

  • 谋略方面

张辽在谋略方面确实不错,在曹操手底下基本上属于一流武将的行列。你看他自从投降曹操以后,在建安六年(201年)和夏侯渊一起攻打昌豨,在《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叫做“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最一流的战术是采取谋略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最小的损失达到最大的利益,而像发动战争,攻打城池是最低下的手段,所以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无法解决的问题,才通过战争来解决。

当时张辽在观察昌豨一段时间后对夏侯渊说:

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三国志·张辽传》

意思就是昌豨也没有意向要决一死战,不如招降他,最后张辽成功劝降昌豨。而且当时张辽他们面临一个什么困境呢?就是粮草不济,再围下去首先得把自己给围死,由此可见张辽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不是只会耍兵器。

其中张辽最著名的一次战绩就是北征乌桓时的“白狼山之战”,当时曹操抵达乌桓后,敌人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采取郭嘉的意见轻兵前去,因此主力部队还在后方。当时大家看到敌人数量很多,都不赞同出击。

只有张辽力排众议,认为现在应该趁着敌人阵列还没有布置好攻打对方,曹操为此很欣赏张辽,于是同意了他的建议,在张辽的带领下大破乌桓,还斩杀了对方的单于。

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三国志》

这一战给张辽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名气,有些人甚至拿来和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甚至还写诗赞美张辽说:

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登长城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综向投降,当时荆州人心未附,所以在张辽军中出现了谋反,当时军营一片混乱,张辽迅速传令下去要求没有参与叛乱的人按兵不动,以免被谋反者煽风点火,使局势更加混乱,因此很快平定了叛乱。

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三国志》

因为这件事,《通典》评价他说: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

此外张辽还有一个“八百勇士退东吴”的傲人战绩,当然了这其中可能有夸大的成分,而且这八百人也不可能在正面和孙权的十万大军对抗,实际上只是依托墙高城坚的合肥击退了孙权,但无疑也表现出张辽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勇气。

可见,张辽确实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胆大心细,有谋略,也有勇气,确实是一个一流的武将。

  • 人品方面

张辽最初是跟着吕布混的,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以后,张辽就投降了曹操。之后一直辅佐曹家到曹丕时代,算是两朝重臣了,人品方面自然是没得说。曹操因此用“四字诀”来评价张辽说: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总之是曹操非常器重的一名武将,个人感觉唐朝人在评选七十二名将时标准不一,譬如像张飞、邓艾这些人的水分都挺大的,张飞固然是一员猛将,但是谋略不足,最后还被自己的士兵给杀死了。他能入选其实无非是凭着和刘备之间那种结拜关系。

毕竟在封建社会下要宣扬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以及臣子的忠义,像关羽、张飞都对刘备很忠心,所以自然就被当成“模范代表”选进了武庙里。而且由于这份名单的时间很仓促,只截选到唐朝,像后面还涌现了很多出色的将领都没有入选,所以对于这份名单其实不必太过于认真。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关注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围炉谈史


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将也叫宋代武庙七十二名将,它是由宋朝官方评选的,为了表彰有史以来杰出的文臣武将,特意修建了“文宣庙”和“武成王庙”。文宣王庙的神主是孔子,配享孔门七十二贤人,武成王庙的神主是姜太公吕尚,也评选了七十二名将配享。

这七十二名将囊括了宋以前的所有朝代,反应了宋朝官方对武将的认可标准,除了会打仗,还必须是忠义双全。

七十二将里只说三国时期,有魏国的张辽,邓艾;蜀国的诸葛亮,关羽,张飞;东吴的周瑜,吕蒙,陆逊,陆抗。

那么三国名将何其多,为何张飞能够上榜?

下面先细数一下张飞的个人成就:

第一,据水断桥。公元208年,曹操率军攻打荆州,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得知后放弃新野准备向南进占江陵与曹操对抗。最终导致日行仅十余里的刘备军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军追上击破,刘备弃妻子走,命张飞率敢死队二十骑断后。张飞利用河道,拆毁桥梁阻止曹军追击,他瞪起眼睛横握长矛,大叫:“我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操手下的一流悍将,如曹仁、夏侯惇、曹洪、许褚、张辽、乐进、李典、于禁,一时间被张飞的勇气所夺,都不敢上前,最终吓退曹兵。



第二,义释严颜。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川增援。大军到达江州,江州守将严颜据守不降,张飞将其攻破,占领江州,并生擒严颜,张飞对严颜大喝到:“大军到来,你怎么不投降还敢与我大战!”严颜回到:“你们无理侵夺我们疆土,我们这里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令牵下去斩首,严颜面不改色大声说道:“斩首就斩首,你发的什么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张飞将其释放,并将其引为上宾。



第三,大破张郃。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击败汉中张鲁,张鲁逃入巴西,刘备听说后派黄权前往迎接,但张鲁随后向曹操投降。张鲁投降后,曹操因后方叛乱而回师,一方面留夏侯渊镇守汉中,另一方面命令张郃进犯巴西,扰乱巴西郡民。张郃进兵至宕渠县,寇犯百姓。刘备一方面自己亲自驻扎江州,另一方面令张飞驻扎阆中,进攻张郃。张飞率军与张郃相据五十余日。张飞率领精兵万余人主动进攻宕渠的张郃,张郃率兵迎击,张飞将张郃引到瓦口关,山道狭窄,张郃军前后军不得救应,被张飞打得大败,张郃为了逃命,只得放弃战马攀山而逃。将张郃打的全军覆没,为刘备攻取汉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另外分析一下张飞的职位。 刘备称帝后,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车骑将军的地位是可以想象的尊贵与显赫。在昭帝之后可加大司马之号,为掌管京师乃至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而司隶校尉同样位高权重,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司隶校尉,旧号卧虎,诚以举纲而万目理,提领而众毛顺。”在司隶校尉面前,不管是皇太子还是三公九卿,是龙给我盘着,是虎给我卧着,不老实就秘密弄死你!可见刘备对张飞之倚重信任,关羽死后,无出其右!刘备能识人用人也是非常出名的,从侧面也反应了张飞的能力!

另外,张飞从刘备草莽之时相随,多经坎坷,至死不弃,更是忠烈无双,得享武庙七十二名将,名副其实!

张辽,魏国五子良将之首。逍遥津之战,名动天下。 公元215年,张辽以八百将士硬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东吴猛将陈武被斩杀,孙权丢掉主帅麾旗,逃跑到山冢,东吴军队全都披靡溃败、望风而退、闻风丧胆。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再次击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免于被活捉。


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辽与另两位守将李典乐进不和,但是大敌当前,能够捐弃前嫌,协力退敌,足显大将风范!

至于曹操手下其他大将能力也都很强,典韦,许褚勇猛无敌,但是都是曹操保镖的角色;夏侯渊死于黄忠刀下,张合败于张飞之手;夏侯惇留守后方;曹仁更偏于防守,曾挡住周瑜,关羽围攻,但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惨败于吴将朱桓;于禁兵败而降,为人诟病;徐晃战功很多,然而多是在曹操或者其他宗室大将指挥或配合作战,缺少坐镇一方的经历或者名动天下的大战。

综上所述,张飞与张辽能够入选七十二名将,名副其实,二人也是各有千秋!


雪满刀弓


张飞的战绩无论从歼敌人数还是意义上来说都非常大,一点不比张辽差,曹操手下其他将领还真没人能和他比。

张辽入选名将之列最主要的战绩莫过于合肥之战以800骑突击十万吴军,杀的东吴人人丧胆,此后又在逍遥津追击撤退的吴军,差点活捉孙权。这一战张辽在曹操远在汉中,难以迅速救援的情况下击退吴军,稳定了东线,意义重大。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张辽突击吴军主要是杀了一个出其不意,在气势上压倒了对方,但是他毕竟兵力有限,不可能杀伤太多敌人。而在张辽退回城后吴军还是围攻了合肥十几天,最后因为疾病横行才撤退,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相比之下,张飞除了长板桥单骑喝退曹兵之外,在宕渠之战还击败了名将张郃,而且还杀了对方一个全军覆没。虽然《三国志》上没有明确写张飞歼灭了多少敌人,但是张飞在最后突击魏军时就带了万余精兵,那么当时他手下的总兵力应该更多。而张郃是主动率军进攻张飞镇守的巴西,他的兵力也不可能比张飞少,所以这一战张飞歼敌至少在上万人。

和演义里动辄出兵几万几十万不同,历史上三国时期上万人就是规模很大的战役了,像曹操留守合肥的总兵力不过七千,关羽北伐襄樊也不过两三万人,能一次歼敌上万人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战果了。

而且张飞此战意义也非常大,自曹操攻占汉中以后,由于担心他会继续进攻益州,因此益州一日数惊,民心动荡,难以平息。但是张飞一举击败张郃,将来犯的曹军全歼,这一战果极大的稳定了民心、军心,刘备也得以整顿力量,集中兵力和曹操争夺汉中。

曹军其他将领和张飞相比,要么有过败仗,比如曹仁败给周瑜,张郃输给张飞,于禁败给关羽,夏侯惇被人抓过俘虏,夏侯渊干脆被砍了脑袋,要么像徐晃、乐进那样,虽然没有大的败仗,但是也没有太突出的战果,自然对他们的评价要比张飞和张辽差一些了。


不沉的经远


七十二名将并非是现代网友投票选出,而是宋朝选出在武庙与姜太公一同受人们香火供奉的宋之前的名将,非忠义之辈不能上榜。张飞、张辽皆为三国时期的名将。那么,三国乱世,群雄纷起,名将数不胜数,尤其是曹魏一方,为何只有张辽和邓艾两个人可以上榜,其他人为何不行?

七十二名将由来

宋朝时,有文武两庙,文庙供奉着“文宣王”孔子和他的七十二名弟子,为了和文庙相对应,宋微宗时期,有大臣进谏,建议重新调整武庙的布局。官方,便重新选出七十二位以前的名将作为陪祀,与姜太公一同享受人间香火供奉。

这七十二名将按照评奖又可以划分为四个档次

第一档:张良

第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第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李光弼

第四档: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

七十二名将选拔出来更多的是为了教化作用,教导百姓要想这七十二位历史名人学习,报效祖国。政治色彩已经远远超过宗教祭祀和祖先崇拜,但是对于当时的宋徽宗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张飞与张辽

三国乱世群雄纷起,名将数不胜数。在上面的名单中,三国总共选入8位,从西周直到宋之前,单单三国就占了九分之一的名额,足以见出三国诸名将的实力了。

张飞

张飞可是刘备身边为数不多的大将,不仅能够带兵打仗还写的一手好字。当然张飞能够上榜,也是有过硬的本事和骄人的战绩的。

据水断桥 我想提起张飞恐怕没有人不知道这一段典故吧,只是演义中有些夸大了。公元208年,刘表病死,刘琮投降曹操,失去安身之所的刘备只得落荒而逃,曹操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趁胜追击。曹操一路追到了当阳桥,刘备派出张飞断后,而张飞面对曹操大军只招集二十余骑,就敢对着曹军大喊“我就是张益德,可以来决一死战”。

义释严颜 此战既能体现出张飞的“智”,更能体现出他的“义”。公元212年,刘备受其宗室刘璋之邀,入川共同对付张鲁。第二年,双方决裂,张飞率军从江州一带攻入,与刘备汇合。江州守将严颜拒不投降,被张飞用计攻破。俘获严颜后,这位老将拒不投降的豪气打动了张飞。张飞将其引为座上客。

大破张郃 公元215年张郃前来骚扰,张飞与张郃两军相对五十多天,最后张飞将张郃引入瓦口关,借助地势大破张郃。

张辽

与张飞同为三国乱世的名将,张辽无异是曹操账下最为出色的那个。张辽的一生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为曹操南征北战,使得北方逐渐平稳。

招降昌豨 公元201年,张辽与夏侯渊一同围攻昌豨,历经数月,即将弹尽粮绝。众军士纷纷心生退意,但张辽仔细观察昌豨,发现他也是强弩之末。于是说服众人,只身前往劝降对方。

奇兵破吴 公元215年,张辽镇守合肥,孙权率领数万大军进攻。张辽趁其尚未站稳脚跟,招募死士,攻入孙权营中。奋勇杀敌,杀得孙权胆战心惊,吴军锐气也由此而破。


牧童不指杏花村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七十二名将,来源于宋朝武庙,其实在宋朝之前,唐朝时期设立武庙之初,张辽与张飞不仅在唐朝六十四名将上榜,同样也位于宋朝的七十二名将。张辽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首,张飞同样是蜀汉的”五虎将“之一,这两人入选七十二名将是实至名归的。

曹操手下大将如云 为何只有张辽一人入选七十二名将?

曹操在东汉末年到三国之初,占据了天下十三州的九州之地,地大物博,资源丰厚,曹操手下也是战将千员,兵力数十万,是东汉末年后期最大的军阀势力。例如曹操手下有曹魏八虎骑,有五子良将等等。在曹魏的阵营里,与张辽可以相提并论的不说别人,与张辽一起作传的就有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曹操大将云集,但曹魏阵营只有张辽与邓艾两人成为七十二名将,为何呢?我个人觉得反而就是与曹操本人有关,为何这么说呢?曹操本人就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曹操是非常善于行军打仗的,曹操和手下猛将征战一生,但很多著名的战役都是曹操亲自指挥或督战的,可以说有这么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掩盖了手下猛将的才能和独自发挥水平的机会。但张辽能在众多良将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张辽善于抓住时机和勇猛善战以及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从而能独当一面。

张辽的才能屡次受到领导曹操的赞誉和赏识,一次是在白狼山之战中,张辽胆气谋略与曹操一致,以长途跋涉的少量兵力大破以逸待劳的乌桓与袁氏兄弟,解决了边境乌桓的隐患。还有一次就是镇守合肥期间,以七千守军守住合肥阵地以及二次以突袭战击败东吴孙权,使东吴再以不敢轻易犯境。


这两次战役,第一次白狼山之战众多大将参战,有徐晃、张郃、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等大将,但只有张辽主张出兵破敌,曹操把麾旗授予张辽,张辽指挥数万骑兵冲锋在前,一举攻破了乌桓大营,斩杀踏顿,获得了胜利。第二次合肥之战中,也是张辽主张主动出击,搞突袭战,先挫了孙权的锐气,再坚守,在孙权退军时,再次出击差点活捉了孙权。

事后,曹操来到合肥的战场,沿途走过交战的地方,感慨良久,感慨的是张辽等人的不易,以七千守军不仅守住了合肥,还击退了东吴的大军,稳定了东线的战局。

正史里记载曹操对张辽的评价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见《三国志张辽传》

正是这两次突出的战绩,成就了张辽的名将之名,尤其是合肥之战,张辽与乐进、李典三人离开曹操的情况下,独自作战的情况下胜利的,加上此战的影响力,张辽的才能与谋略堪比曹魏的一流名将。

说完张辽,再来说张飞。

张飞为何也能成为后世敬仰的名将呢?张飞文武兼备 入选名将无可厚非

关于题主所说的张飞击败张郃是局部性的小规模战役,不可否认,但在三国人口急剧下滑的背景下,并不是所有的战役都是大规模的哦,比如官渡之战,据可靠史书记载两方的实际兵力,曹操就只有二万左右,袁绍有十一万左右,所以大规模的战争在整个三国历史上并不多。张飞作为名将绝对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张飞的勇猛世所罕见,与关羽一起是当世的“万人敌”,张飞的武力超群,是一位非常勇猛的虎将,这是大多数人的认知,除了勇猛,张飞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特点呢?

其一:在当阳,曹操追着刘备一天一夜,刘备留张飞和二十骑断后,张飞据水断桥,成功掩护了刘备的撤退,并在一定时间内阻挡了曹操的追兵,这种胆识和气魄足以勇夺三军,比起张辽不遑多让了。

其二:在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张飞奉命入川相助,在江州义释严颜,感化严颜后一路攻克沿途的郡县,成功与刘备在成都回合。自古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张飞以诚相待,不正是谋略的最佳体现嘛。

其三:在巴西宕渠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张郃以善于巧变著称,率领数万兵力来攻打巴西,张飞率万余精兵来迎战。结果张郃在狭窄的山路被张飞所破,匆忙间只能与十数随从从小道逃亡,可以说是完败于张飞。张郃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兵力多于张飞的情况下,还有此大败,从这里可以看出张飞也是善于谋略和利用地形来判断形势,从而想出破敌之策。

其四:张飞从涿郡追随刘备后,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危难之际还是富贵发达,都一如既往,相比关羽曾投降过曹操,张飞更是个忠义无双的猛将。

结语:张辽与张飞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关于入选六十四名将或七十二名将的标准,史书上有记载,只要是“良将”就可以,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名将的标准,但在笔者眼中,张辽与张飞各自有自身的突出闪光点,或许这就是后人把他们列为名将的原因吧。

感谢你阅读,我是紫气东来,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如果关注我的话想必是极好的。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谢谢。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张飞击败张郃如果算是局部战役,没有独挡一面经历的话,张辽同样没有。

张辽能够拿出来的战功有两处:列柳城之战斩蹋顿,合肥之战

然后遗憾的是,两处战场张辽都不是总指挥。也没有调兵遣将,指挥大规模作战的情况。所以和张飞一样,张辽一生都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案例。

张辽可以入选,张飞为什么不行?

合肥之战,守军7000,分别由乐进、张辽、李典统领,李典的地位稍逊二人。但乐进和张辽是平级的,此时一个折冲将军、一个荡寇将军,而且都假节。

但从曹操的布置(张、李出站,乐将军守)来看,明显合肥城内以乐进为首。乐进是曹操的元戎老臣,张辽是降将,合肥以乐进为主也在情理之中。

关键在于张辽的突袭战打的太漂亮了!率八百人突袭孙权前军,还能活着回城,可以说是打了孙权一个措手不及。

但抛开华丽的外衣,虽然张辽的突袭战让人震撼,但也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突袭作战而已,战术的目的就是打击孙权军的士气振奋曹军士气而已。

孙权围城不下,又发生了瘟疫,所以退军,自己率一千人断后,再次被张辽率数千人突袭,张辽这才刷出个“逍遥津”的名声。

所以终张辽一生,也不曾如关羽、诸葛亮、陆逊等人一样率领大兵团作战。他能进七十二将,张飞也同样可以。


九尾读正史


唐朝玄宗、肃宗两位天子在位期间,唐朝朝廷设置了武庙,以祭祀姜子牙为主,附带祭祀唐之前历代名将七十二人——这便是著名的“武庙”七十二子。其中,在三国阶段,曹操阵营中,只有张辽一个人入选,而刘备阵营中,关羽和张飞都得以入选——三国时代,曹操集团武将方面人才济济,但是却只入选张辽一人;而张飞很少有独当一面的战绩,却得以入选,这背后隐情何在?

个人认为:

价值观导向

作为统治者来说,将民众的价值观导向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是统治者的本能。唐朝皇帝设立武庙的时候,也考虑到通过武庙来对武将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改造、教育。对于唐朝皇帝来说,忠于皇帝,就是大唐朝廷乃至后世历代朝廷的核心价值观。

因此,在筛选武将的时候,需要选择具备忠臣良将概念的武将,不能选乱臣贼子——武庙中,类似冉闵这样在当代网络被追捧的人物,在唐朝朝廷观念里,是不被认可的。


在三国时代的蜀汉集团中,最为忠于蜀汉政权的将领,莫过于关羽和张飞。张飞虽然没有独当一面的战绩,但一来具备较高的知名度,二来忠义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大部分武将,因此,唐朝朝廷选择让张飞入选武庙,并希望借此激励当世和后世的将领学习张飞,为大唐效忠。

代表性问题

入选武庙的将领,其生活的时代跨度长达近千年。而这些武将又分别来自不同的政权,这些政权彼此之间还是敌对关系,因此对于入选武庙将领的名额分配,有必要慎重。

虽然三国时代,曹魏阵营人才济济,但是,出于比例考虑,分给曹魏阵营的名额只能有二人左右。而曹魏阵营的将领中,能独当一面或者有灭亡敌国的将领,有三人:张辽、钟会、邓艾。其中钟会阴谋谋反,在价值观方面属于乱臣贼子,因此不能入选。能入选的,只有灭亡蜀汉的邓艾,以及威震逍遥津曾距离俘虏孙权只差一步之遥的张辽。


曹魏集团其他将领固然不乏盖世英雄,但毕竟名额无法容纳,所以,曹操时代的将领,只能入选张辽一个。

功绩问题

此外,功绩问题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武庙将领中,不乏有力挽狂澜的名将,也有为所效劳的政权灭亡外敌的将领。曹操时代,其麾下具备这一属性的将领,也只有张辽一人,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张辽一个人入选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