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優秀創業者楊萬學的創業之路

打開天水正大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萬學的履歷,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沒有轟轟烈烈的傳奇,百餘字所描述的,看似僅是一個農民企業家近30年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之路,卻承載著以楊萬學為代表的天水千千萬萬外出務工農民的光榮與夢想。

農民出身的楊萬學至今仍是一個再質樸不過的人,以至於跟他談話時我們會下意識地淡化他身家數千萬的董事長身份,而把他完全當做一位值得我們敬重、值得外出務工農民及所有創業者學習的榜樣來交流。

是的,“榜樣”,一位有理想、有魄力、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積極進取的創業榜樣,這似乎是我們所能想到的對楊萬學最為準確的定位。

“不務正業”的農村青年

位於天水市秦州區東南部的齊壽鄉,是楊萬學的家鄉。如今的齊壽鄉,是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以林果業、養殖業發展為特色,以勞務輸出為亮點,蓬勃發展的農業鄉。然而上世紀七十年代,這個鄉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自然條件差,人均耕地少,農業基礎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飯的苦日子。

1980年,高中畢業的楊萬學回到了家鄉,然而此時已經有了一定文化基礎、正值青春期的他卻不可能再像父輩、祖輩那樣安於貧苦的現狀了。“農村思想本來就保守,更何況在當時那個年代。農民沒闖勁,主要還是因為不自信。總覺得自己是個農民,沒錢,沒文化,要啥沒啥,要靠自己發家致富,想都不敢想。”楊萬學說,“但那時國家已經開始搞改革開放了,城裡到處都在搞建設,急需用人,我就想到城裡打工,尋找發展的機會。當然,我也是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的,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畢竟在那個年代,一個農民不好好種地,跑到外面去打工,是‘不務正業’的。”

就這樣,楊萬學進了城,從拉架子車打雜、搬運起步,開始了他艱苦的打工生涯。“說句實在話,念過中學的人在當時的農村就算是文化人了,村裡人都覺得我一個高中生到城裡做小工是‘委屈’了,但我認為只要有實力,幹什麼都能幹出名堂。”楊萬學的堅持和自信不無道理。高中畢業的他,思維靈活,遇事肯動腦筋,再加上農民固有的勤懇、踏實、吃苦耐勞,很快,楊萬學就在家鄉出了名。

“不務正業”的農村青年楊萬學帶著外出打工掙的錢回到家鄉,不僅改善了自家的生活條件,也改變了鄉親們對“進城打工”的看法。“漸漸地,大家看到了進城打工的好處,想出去的村民也越來越多,可他們單獨出去闖心裡又沒底,所以我就把大家組織起來,成立了個一百多人的‘打工隊’,利用我打工時積累的經驗和人際關係,帶大家出去打工。”此時的楊萬學,已不再是一名個體農民工,而算得上是位不大不小的施工隊負責人了,他堅持邊帶隊工作邊學習,努力鑽研施工管理、施工技術和各種操作技能,從尋找工作機會,到洽談勞資條件、領隊施工,再到“打工隊”的衣食住行,全須他親力親為。

帶領著這支來自家鄉的務工隊伍,楊萬學去蘭州,走西寧,上新疆,到內蒙,修橋、補路、蓋房子,幾年下來,他們不僅掙到了錢、學到了技術、積累了經驗,而且開闊了眼界,將“外出務工”這條路走成了齊壽鄉農民脫貧致富的特色路。

1992年,因組織、帶領村民外出務工而贏得鄉親們敬佩和信任的楊萬學被齊壽鄉柳溝村村民推選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成了肩負一村發展重任的“帶頭人”。見識超前、敢闖敢幹的楊萬學再次發揮他的優勢——多年務工積累的建築行業經驗,帶動全村黨員、幹部,修通了村裡有史以來的第一條環村道路。這條路不僅解決了村民多年來“出行難”的問題,成為了村裡農產品、農資運輸的“主幹道”,還為鄉親們打開了一扇解放思想、走進市場經濟的改革之門、發展之門。

重回最初的事業——建築

“從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十幾年裡,由我帶出家鄉的建築行業專業技術人員有六七十人,平均每年能帶動村裡富餘勞動力300多人就業,這些外出務工人員的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3萬多元。包括我自己家在內,鄉親們的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極大改善,村裡人都說‘過上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但我老覺得心理空蕩蕩的,好像少了些啥。”楊萬學說。

也許出於他與生俱來的“闖勁”和實幹精神,也許是多年從事建築行業難以割捨的感情使然,1996年,楊萬學又回到了他最初的事業——建築行業,受聘於天水市天橋建築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續寫屬於他的奮鬥史。

與曾經帶領百人施工隊打工的經歷不同,身為正規建築企業副總經理的楊萬學開始全面、系統地瞭解這個行業,並獨立帶領、經營公司旗下一支三百多人的隊伍,在其後近十年中先後承建了位於麥積區的核工業二一九大隊幼兒園、機修車間、露天舞場、體育場、住宅樓等總造價1500多萬元的工程,以及總建築面積8970平方米的秦州區泰山路果品市場住宅樓、總建築面積6753平方米的陽光花苑住宅樓、總建築面積13876平方米的中華西路商住樓和總建築面積6785平方米的鹽官仿古群體商貿樓等項目。特別是總建築面積8538平方米,包括麥積區教育局吳家寺小學教學樓、麥積中心學校教學樓、潘集寨中學教學樓、伯陽中學教學樓在內的一系列教學樓工程,以其優質高效的施工、過硬的工程質量和重約守信的隊伍素質備受用戶的好評和社會的認可,並受到了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的嘉獎。楊萬學也在一系列工程的歷練中逐漸形成了自己質樸的做事風格:求實、開拓、敬業、奉獻。他和他的隊伍依靠雄厚的技術實力、精良的機械設備、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在天水建築行業闖出了名堂,為今後的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路,在腳下延伸

2005年,羽翼漸豐的楊萬學骨子裡那股“闖勁”驅使他做出了一個再次改變他人生,並將在未來影響到很多人人生的決定——創辦建築企業。

“有了自己的企業,就能為家鄉安置更多的富餘勞動力,培養更多的建築技術人才,還能全權開發、建設屬於我們企業的建築項目,這就是我當時的想法。”楊萬學說。“我在2005年成立正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天塑鋼窗有限公司的時候,要不是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界朋友的幫助,企業不會辦得這麼順利,更不會有這幾年快速的發展。”

公司成立以來,先後在天水地區開發建設了一批高質量的項目,如位於秦州區皇城路南側的正大花苑小區,佔地面積16.17畝,總建築面積37850平方米,總投資6000多萬元,現入住率已達100%,已成為同級別、類型商品房住宅小區的典範之作。

被列為2008年天水十大開發項目的正大•水岸都市商品房住宅小區,總建築面積65464.17平方米,總投資達2.2億多元,該樓盤在設計理念上融合“健康住宅”的理念,將室外空間、室內空間、步行道路、水體景觀、綠化空間等有機融合,結合籍河景觀帶和天水郡溼地公園,營造出新穎的都市大型水景小區。小區內水體疊層,與精美的雕塑小品、花木蔥蘢一同構成了波光瀲灩的生態氛圍,置身其中猶如身處水清、岸綠、景美的自然畫卷之中。其戶型設計追求簡潔、明亮、優雅,以舒適的空間感受彰顯主人的生活品位,該樓盤一經推出備受購房者親睞。

2009年3月底,“正大”開始開發、建設位於秦安縣的蓮花鎮綜合農貿市場,該項目總投資4000多萬元,佔地約72.29畝,是一座集百貨市場、百貨鋪面、建材市場、農貿大棚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農貿市場。項目所在地蓮花鎮,位於秦安縣東北部,與莊浪、隴城、張家川縣和清水縣相鄰,是一個人口較多、商貿經濟發展較好的鄉鎮。該鎮原來的農貿市場又亂又髒,道路擁堵不堪,嚴重製約了當地商貿經濟的發展。在市委、市政府和秦安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指導下,楊萬學帶領“正大”歷經8個月的日夜奮戰,使該項目一期工程——佔地40畝、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的百貨市場;224套百貨鋪面;佔地面積1620平方米、可容納192個攤位的小百貨、水果市場於2009年12月全面竣工並正式營業。包括佔地32畝、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可容納118套鋪面的建材市場,佔地1080平方米、可容納120個鋪位的農貿大棚在內的二期工程,晚於一期工程一個月竣工。這座永久性大型綜合農貿市場的投入使用,為當地商貿經濟的發展開啟了嶄新的篇章,贏得了當地政府和百姓的好評。

“我們的項目都是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做下來的,為確保工程質量,在建設過程中工程師、設計人員都會反覆論證、完善,至少要先過我們自己這關,才能交給客戶去檢驗。”楊萬學說,“這是我做工程的原則。”

至此,楊萬學的“正大”經過近5年的發展,已相繼開發和建設了四個住宅小區和一個綜合農貿市場,徵用土地總和達200畝,開發房屋28萬平方米,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25%。公司年建設開發總投資達2億元,年施工總產值達5千萬元,年施工能力達4萬平方米,僅2009年和2010年就上繳利稅4000萬元。

新挑戰,新徵程

近兩年,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適應國家對房地產業的調控政策,楊萬學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像多年前一樣,他再一次走出了天水,但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帶領的是一個成熟的建築企業。

2010年,“正大”在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投資了100畝土地,開發建設“至水新城”住宅小區。該項目規劃工程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建設週期4年,是一座以居住為主,兼容辦公、商業的宜居小區;建築以高層、小高層和多層相結合,沿街底層為商業配套用房,規劃時尚、現代。該項目的開發建設,充分體現了“正大”雄厚的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和設計能力。

談到近期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房地產企業的影響,楊萬學說:“調控政策的初衷和目的都是為了保障民生,對於我們房地產企業來說雖然有一定壓力,但也有好的一面。政策擠壓掉了房地產行業裡的泡沫,大浪淘沙,能繼續發展的房地產企業,我相信都是有實力的企業。‘正大’從未考慮轉型做其他領域,我們還是要紮根房地產,只不過要調整一下策略。近兩年我們的主要精力除了西安的‘至水新城’,就是咱們天水的城中村改造項目。”

據瞭解,近幾年隨著我市城市化的推進,城市周邊、城市近郊的農村很快被納入了城市版圖。這些被城市包圍的“城中村”農民,種地無地,做工無活,生存與發展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我市計劃對秦州區的21個“城中村”進行全面改造。

“‘城中村’的房屋和環境都較差,房屋大多是土木結構、磚木結構、磚土結構和磚混結構,大部分是上世紀60、70年代建的,存在著抗震和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隱患。”楊萬學說。“我們參與的暖和灣城中村改造項目,不僅改善了村民的住宅環境,讓大家搬進了‘新農村’,而且還合理利用了土地資源,過去一家人住的院子,現在可以住六戶人,節餘出來的土地就為村民們發展副業提供了條件。回遷戶還利用補償給他們的底層商鋪搞農副產品加工、工業零部件加工,或者開辦超市,積極發展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生活條件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我來自農村,對農村的感情很深。我們企業能參與‘城中村’改造項目,為村民們做點實事,我很高興。”楊萬學的質樸一如當年。

執信義,行天下

“楊總是一個做事務實、決策民主,具有很強人格魅力和領導魅力的人”,這是員工對楊萬學的評價。而楊萬學則認為,“企業的壯大,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只不過是把大家的努力聚在一起去完成一份我們大家認同的事業罷了。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和‘責任’,要以實力為‘信’,以專業和敬業為‘義’,執信義才能行天下”。

“首先要守法經營,要講誠信,保證質量,這是大前提。”楊萬學說。“特別是我們建築企業,我們的工作關係到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一定要保證工程質量,一座房子一定要保證施工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樹立我們負責任的企業形象。這麼多年,我們的工程從來沒有因為質量問題而損害使用者的利益,我們的企業也從來沒有拖欠過職工的工資;第二,要科學管理。雖然我們是民營企業,但是我最反對‘搞家庭式經營’那一套,‘裙帶關係’可以說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要團結、發展一個企業,不是光提高福利待遇就可以的,還要增加‘感情投資’,善待農民工兄弟。我也是打工出身,最瞭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其實很簡單,一是受尊重,二是有發展的前景。”

為此,楊萬學不斷增加對員工的教育投資,積極開展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安全常識等知識的學習班,在讓務工人員掌握技能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增進務工人員對企業的感情,有效地減少人員流失。建立科學、公平的用人機制,提拔優秀農民工擔任企業骨幹,讓大家看到工作希望,調動職工的工作熱情。近兩年,企業還多次邀請市委黨校老師為300多名員工授課,不僅提高了公司員工的素質,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後勁,還為更多有膽識、想創業的人打開了思路、增強了信心,實現了發展壯大企業與帶動鄉親致富的共贏目標。2012年,正大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榮獲了“全市非公有制企業示範黨組織”和天水市秦州區非公有制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殊榮。

不僅如此,據記者瞭解,近年來楊萬學的企業共吸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33人,安置高校畢業生15人,就近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610多人,帶動運輸、餐飲、建材、裝修等行業就業崗位400多個。而作為天水最早一批通過外出務工成長起來的勞務經濟帶頭人、民營企業家,楊萬學積極在家鄉投資興業,支持公益事業。2007年,他投資300多萬元在家鄉興建了機磚廠,年產值數百萬元,吸納全鄉富餘勞動力400多人就業,解決了一部分人出不了村、離不開家、沒有經濟來源的老大難問題。此外,為了建設家鄉、發展家鄉,楊萬學慷慨解囊,累計出資22萬元用於家鄉學校建設教學樓、抗震救災、資助農村貧困生、修路、開發旅遊資源。

現在已有上千萬資產的楊萬學仍保持著農民的質樸本質,不求錦衣玉食、豪宅名車,但作為政協委員的他卻時時心繫農村的發展,“致富思源,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是我最大的心願。”楊萬學說。

楊萬學腳踏實地三十年的奮鬥之路,幾乎與改革開放的進程同步。他的經歷,見證了天水最初的農民務工潮,見證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也見證了我市浩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這三十年,說起來不算短,也走得很不容易,但我覺得我還有很多事要做,這條路我才剛剛走出點成績,現在正是要打起精神好好往下走的時候。”如今剛滿五十歲的楊萬學將繼續發揮他作為“創業榜樣”的光和熱,繼續用他的奮鬥史鼓舞千千萬萬務工者,用更加令人矚目的業績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


優秀創業者楊萬學的創業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