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開國中將,毛澤東曾稱其“命大”,卻堅持在抗戰初期給以處分

開國中將,毛澤東曾稱其“命大”,卻堅持在抗戰初期給以處分

丁秋生,1930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團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縱隊政治委員、浙江軍區副政治委員、華東軍區幹部部部長、海軍北海艦隊政治委員、南京高級步兵學校政治委員等職。先後參加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率部參加開闢魯南抗日根據地、魯南、魯西南、豫東、淮海、渡江等戰役戰鬥。在長期革命生涯中,他轉戰南北,屢建奇功,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軍隊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一、毛澤東的演講深深打動了丁秋生,他瞞著母親,加入了紅軍

1913年11月,丁秋生出生於湖南湘鄉一個貧苦之家,為生活所迫,舉家遷往江西安源。為補貼家用,年僅13歲的丁秋生到安源煤礦做了一名礦工,礦井內惡劣的勞動環境和生活條件讓他飽受折磨。

1930年9月,毛澤東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途經安源,工人們奔走相告,“毛委員到安源了!”“毛委員要向工人講話了!”24日下午,在一片歡呼聲中,毛澤東登上講臺向群眾講話。丁秋生爬上緊靠講臺一側的柳樹,把整個會場看得清清楚楚。毛澤東說,工人們乾的是牛馬活,吃的是豬狗食,是命苦嗎?不是!根子是窮人身上壓著三座大山,所以,工人農民要解放,就要團結起來,拿起槍桿子,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勢力,打倒貪官汙吏,推翻舊制度,建立工農兵蘇維埃,由工人農民來當家作主人。最後,毛澤東號召工人、農民兄弟加入紅軍,拿起槍桿子捍衛勝利成果。毛澤東的講話深深打動了丁秋生,他立即報了名。當他滿懷喜悅把參軍之事告訴母親時,母親哭得很傷心,想到幾年前大兒子出去當兵,一走音信皆無,如今小兒子又要去當兵,心裡如何承受得了,說什麼也不同意他走,並把他反鎖在屋裡。丁秋生心急如焚,只好以不去當紅軍了來哄騙母親。部隊出發那天,丁秋生以上工為名,默默告別母親,趕到集合地點,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入伍後,丁秋生接連參加了中央蘇區三次反“圍剿”,在戰鬥中,他作戰勇敢,多次負傷。1933年初,丁秋生從教導隊畢業後,擔任紅3軍團第3師第10團機槍連副政治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不久,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2月27日,紅一方面軍發起黃陂戰鬥,丁秋生所在部隊奉命參加圍殲國民黨軍第59師的戰鬥,師首長命令第10團攻取一個無名高地,割裂國民黨軍第59師。第10團是一個小團,只有3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連,而制高點的守軍則是一個加強營,清一色捷克式裝備,火力很強。第10團組織3次攻擊都沒有攻下,3個步兵連只剩下100多人,機槍連也只剩下三四十人,連級幹部僅剩下丁秋生。奪取這個無名高地是全殲國民黨軍第59師的關鍵,師首長命令第10團要不惜一切代價,按時拿下無名高地。第10團將剩下的戰鬥人員編成敢死隊,由丁秋生率領奪取無名高地,丁秋生汲取前幾次失利的教訓,重新確定了打法,要求黨團員起模範帶頭作用,衝鋒在前,號召全體戰士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誓死拿下高地,為犧牲的戰友們報仇。當團首長髮出攻擊命令後,在4挺重機槍火力掩護下,丁秋生從戰壕裡一躍而出,帶領敢死隊員如颶風般撲向敵人。經過激戰,終於攻佔無名高地,勝利完成了任務。戰後,丁秋生任第10團第5連政治指導員。12月,丁秋生被選送到紅軍大學第一期政治科學習。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開始後,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指導,紅軍傷亡很大,前方急需大批軍政幹部。1934年1月,紅軍大學學業還未結束,丁秋生就被任命為紅9軍團第14師第41團政治委員。丁秋生一上任,就趕上部隊參加在南豐西南一線對國民黨軍實施陣地反擊作戰。紅軍雖然打得英勇頑強,但未能打亂和擊破國民黨軍的進攻計劃,4月上旬,國民黨集中11個師的兵力,對中央蘇區北部重鎮廣昌發動進攻。博古、李德不顧紅軍連續作戰、官兵疲勞、減員很大的客觀情況,抽調紅軍主力9個師,在廣昌地區同國民黨軍進行“決戰”,企圖以陣地戰、堡壘戰和短促突擊阻止國民黨軍的進攻。

按照上級命令,紅9軍團與第23師在廣昌以北組織防禦,阻止國民黨軍右翼兵團前進。紅9軍團的陣地是廣昌的防禦正面,國民黨集中5個師的兵力,並出動大量飛機、大炮對紅軍陣地進行猛烈轟擊,並配以整營、整團的兵力衝鋒。紅軍與國民黨軍逐地爭奪,戰鬥極為殘酷,傷亡極大,陣地不斷被國民黨軍部隊突破。4月26日,紅軍被迫退至廣昌城下。李德和博古仍企圖作最後的一搏,命令丁秋生所在的第14師堅守廣昌,配合兄弟部隊繼續對國民黨軍實施反擊。27日,國民黨集中10個師兵力進攻廣昌城。丁秋生親臨一線指揮,鼓舞士氣,面對國民黨軍的猛烈進攻,丁秋生猛地把手臂一揮,高喊:同志們,我們一定要把國民黨軍打下去,堅決守住陣地!話音剛落,國民黨軍一排機槍子彈掃來,丁秋生的左臂頓時血流如注,負傷倒地。丁秋生的負傷,激起戰士們的滿腔怒火,高喊著為政委報仇的口號,又一次頑強地打退了國民黨軍的進攻。這時,廣昌已處於國民黨軍的東、北、西三面包圍之中,李德、博古被迫放棄堅守廣昌的計劃,於當晚命令部隊撤出廣昌。

深夜,戰士們抬著已昏迷不醒的丁秋生撤下陣地,等候多時的第14師師長張宗遜急切地問道:你們政委在哪裡?傷勢怎麼樣?衛生員答道:政委的左手動脈被打斷了,血流得太多,已昏迷多時。張宗遜當即決定,由8名戰士組成擔架隊以最快的速度把丁秋生送到瑞金紅軍醫院搶救。到達醫院時,丁秋生已奄奄一息,傅連暲院長急忙為他做手術,同時,組織數十位戰士為他輸血。在昏迷了7天7夜後,丁秋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但左臂功能受損。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和休養,丁秋生又重返戰場,調任紅3軍團第5師第13團總支書記。

二、毛澤東對丁秋生說:“你命大,我們的紅軍命也大。將來敵人有的,我們也會有。”

1934年,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開始了長征。出發前,丁秋生被調到軍委紅星縱隊當民運幹事,主要任務是為中央軍委領導機關打前站,與中央領導接觸多了,漸漸熟悉起來。鄧穎超、賀子珍、康克清等老大姐,還經常為他們縫補衣裳,燒洗腳水。長途行軍雖然艱苦,丁秋生卻感到很愉快。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後,紅軍走上了新徵程。為了實施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中革軍委決定精簡機關,充實戰鬥部隊。1935年1月下旬,丁秋生被調到軍委幹部團第1營任政治委員。1月28日,中央紅軍在赤水河附近的土城與川軍遭遇,紅3、紅5軍團投入戰鬥,戰鬥異常激烈,幹部團奉命增援。由於川軍郭勳祺部佔領了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幹部團團長陳賡命令重機槍掩護,由第1營擔任主攻。在丁秋生率領下,戰士勇猛搏殺,戰鬥異常激烈,丁秋生的帽簷被子彈擊穿。這次戰鬥,第1營傷亡90多人,全營上下心情都十分沉重。作戰科長郭化若來到營裡,傳達陳賡和政治委員宋任窮的指示:土城戰鬥沒打好,是整個形勢的問題,第1營執行上級指示堅決,作戰非常勇敢。我們要接受教訓,化悲痛為力量,儘快處理好烈士和受傷人員,準備轉移。全營指戰員掩埋好烈士的遺體,抬著重傷員,渡過赤水河,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掩護著中央機關向西轉移。

到達毛兒蓋時,上級命令丁秋生率部擔任收容隊,丁秋生表示:為了北上抗日,為了中國革命勝利,困難再大,也要戰勝它,堅決完成任務。毛澤東叮囑丁秋生,一定要把掉隊的人員照顧好,儘量讓每位同志都走下來,有困難要及時報告。行軍途中,丁秋生繳獲了一匹棗紅馬,這匹馬毛色油亮,非常健壯,毛澤東見了也誇讚說:“真是一匹好馬喲!”當看到毛澤東所騎戰馬羸弱,丁秋生執意把棗紅馬留給他,毛澤東堅決不同意,說:你們殿後,掉隊的人員多,更需要馬。毛澤東拍著棗紅馬風趣地說:“我們的馬也是革命功臣!”

開國中將,毛澤東曾稱其“命大”,卻堅持在抗戰初期給以處分

◆1943年2月5日在山東沂南縣孫祖村丁秋生、高波結婚照。

到陝北不久,丁秋生調到軍委通信警備連任指導員,擔負起了保衛中央首長的重任。一天深夜,毛澤東工作累了出來散步,見到正在查崗的丁秋生,他們聊了起來。毛澤東問丁秋生:“念過書沒有?”丁秋生答道:“沒有,我是參軍後學的文化,識字不多。”見丁秋生的左臂動作不靈活,毛澤東又問:“你左臂是什麼時候負的傷?”丁秋生把廣昌戰役中負傷情況向主席作了彙報。毛澤東沉思良久,沉重地說:“是啊,錯誤路線使我們遭受多大的損失,失去了多少好同志啊!”丁秋生講起他剛參軍時什麼也不懂,打仗只知道硬拼硬殺。第一次反“圍剿”時,天上飛來兩架飛機,那是第一次見到飛機,也不知道害怕,跟著飛機在地上跑。飛機扔下兩顆炸彈,一顆在人群中爆炸,犧牲了好幾名戰士,還有一顆就落在他身後,幸虧沒有爆炸,但掀起的泥土把他埋了起來,後被戰友們給挖了出來。毛澤東笑了起來,說:“你命大,我們的紅軍命也大。將來敵人有的,我們也會有。我們的紅軍幹部戰士都要學文化、學知識、學軍事技術,也要學會做思想工作。”

三、“受處分也要上前線”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丁秋生對日軍暴行充滿了怒火,他強烈要求到前線去消滅日寇,但上級令他到摩托學校擔任政治委員。丁秋生一心想上前線,對命令牴觸情緒很大。總政治部副主任譚政對他說,現在有一批幹部剛從蘇聯學習回來,帶回很多飛行技術和飛機制造方面的知識,這對於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落後的紅軍來說是一筆財富,領導這所學校,為紅軍的將來發展培養人才是一項光榮而重大的任務。但丁秋生根本聽不進去,譚政嚴肅地說:“你這樣違抗命令是要受處分的。”丁秋生回答說:“受處分也要上前線!”譚政沒有辦法,只得如實向毛澤東報告。

聽了譚政的彙報,毛澤東面色凝重,說:“下了命令不執行,那怎麼行?!軍隊是有紀律的,管軍隊要嚴,管幹部更要嚴。”見主席生氣了,譚政忙說:“丁秋生想上前線,積極性是好的,主席是瞭解丁秋生的,是不是就不要處分了?”毛澤東語氣堅定地說:“越是身邊工作人員,越是熟悉的人員越要嚴。”結果,丁秋生等到的不是上前線的通知,而是一個黨內警告處分,同時撤銷了對他的任命。1939年春,丁秋生被分配到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任巡視員,1941年3月,組織任命他為工程學校政治委員。期間,丁秋生目睹了後方軍民團結一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鬥爭精神,認識到後方工作的重要意義。

後來,丁秋生終於等到了上前線的機會,組織派他帶60餘名幹部,奔赴山東抗日根據地。1942年8月,丁秋生任第115師教導第1旅政治部主任。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山東縱隊機關及部隊開展整風運動。丁秋生積極協助旅首長,加強對整風運動的領導,他在政治部帶頭堅持每日兩小時學習制度,和幾位科長集體學習,閱讀文件,交流心得,討論問題,邊學習邊總結經驗,使全旅的作風發生了很大變化,部隊戰鬥力得到很大提高。

1943年8月,丁秋生被任命為魯中軍區第4團政治委員,第4團由於連續作戰,傷亡很大,加上長時間沒有得到休整,戰鬥力相對較弱,指戰員士氣不高。針對部隊存在的問題,丁秋生找幹部戰士談心,以紅軍長征中的英雄事蹟和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激勵他們,他說:“我們八路軍是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隊伍,是為打敗日寇、解放全國人民而奮鬥的。為人民打天下,死在戰場是光榮的,貪生怕死是可恥的!不能成為戰場上的英雄,就只能是一隻狗熊!”經過教育,全團官兵的士氣得到提升。緊接著,全團掀起了大練兵運動,調動了幹部戰士的練兵熱情。

通過整頓和訓練,第4團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12月,魯中軍區集中5個團的兵力,發起討伐吳化文部的戰役,第4團擔任主攻。在團長和丁秋生的率領下,第4團像尖刀一樣直插敵人陣地,用炸藥將其中心地堡炸掉,敵軍被全部殲滅。這一仗,第4團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受到軍區表揚。這以後,第4團連戰連捷,打沂水,殲滅日偽軍一箇中隊;打朱滿,殲滅日偽軍一個小隊;打新泰,殲滅日偽軍一箇中隊。從此,第4團威名遠播,成為魯中地區人盡皆知的英雄團。

1945年8月,山東軍區對所屬部隊進行整編,魯南軍區改編為第8師,丁秋生任政治部主任。12月,擔任第8師政治委員。

四、“始終是很好的頭等兵團,紀律為各軍之冠”

1946年6月,國民黨軍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解放區軍民奮起抗擊,揭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7月24日,陳毅來到第8師,向指戰員發出號召:出擊華中,配合兄弟部隊,迎擊敵人的進攻。丁秋生率領部隊越過隴海鐵路,參加攻打泗縣作戰。部隊在滂沱大雨中急行軍,8月6日,投入戰鬥,但在突入城內後,卻遭到國民黨第7軍第172師的頑強抵抗,而此時兄弟部隊為洪水阻隔,無法按時進入阻擊陣地,經兩晝夜的浴血苦戰,第8師雖給國民黨軍以重大殺傷,但始終無法攻下城池,遂於9日撤出戰鬥。9月中旬,為保衛兩淮,第8師又參加了來安以東漁溝地區戰鬥,由於不擅長野戰,又打成消耗戰。兩場戰鬥都打得不順,全師上下情緒波動很大。

開國中將,毛澤東曾稱其“命大”,卻堅持在抗戰初期給以處分

◆1947年1月華東軍區、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合併成華東野戰軍。左起:葉飛、丁秋生、韋國清、鄧子恢、陳毅、唐亮、粟裕、陳士榘、譚震林。

丁秋生作為師主要領導人,思想壓力很大,在向陳毅彙報工作時,陳毅見他心情沉重,就以豪放坦蕩的語氣對他說:“丁秋生,辛苦了!是趕來作檢討的吧,何必這樣匆忙呢?第8師在泗縣打得很英勇、很頑強嘛!你們的對手是國民黨軍主力,但你們說攻就能攻進去,要撤又能撤出來,吃掉不少國民黨軍的官兵,這說明第8師還是很有本事的,是支好部隊啊。”當丁秋生請求處分時,陳毅爽朗地大笑起來,說道:“什麼?處分?處分先處分我這個司令員。” 10月4日,陳毅又給第8師寫了一封信,再次承擔了未能打下泗縣的責任,稱讚第8師“始終是很好的頭等兵團,紀律為各軍之冠”。首長的鼓勵激發了官兵鬥志,丁秋生和師裡其他領導及時總結了經驗教訓,開展了大練兵,使全師戰鬥力又提高了一大步,部隊摩拳擦掌,做好迎擊敵人的各種準備。

為配合“國民大會”的召開,國民黨集中了25個半旅分4路進犯蘇北、魯南解放區。陳毅決心集中山東野戰軍主力及華中野戰軍一部,首先殲滅由宿遷向新安進犯的國民黨整編第69師,然後再力爭打擊宿遷、沭陽之間的整編第11師。部隊進入戰區,第8師奉命奪取峰山,12月15日黃昏,第8師發起戰鬥,經過徹夜激戰,攻佔了峰山頂峰。峰山的得失關係到國民黨整編第69師的戰役成敗,拂曉,該師出動2個團的兵力在飛機和大炮掩護下,拼命反撲,企圖奪回丟失的陣地,戰鬥異常激烈。丁秋生及時趕到前線並設立前進指揮所,嚴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陣地,不準後退一步!守衛部隊英勇頑強,連續打退了國民黨軍數次進攻,始終掌控著峰山陣地,為殲滅整編第69師,進而為宿北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1947年1月,丁秋生擔任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政治委員。1948年3月,為配合西北戰場的作戰攻勢,中央軍委決定發起洛陽戰役。洛陽是聯繫國民黨軍西北戰場和中原戰場的交通樞紐,守敵2萬餘人,構築有大量永久、半永久性工事,自詡為“金城湯池”。第3縱隊擔任主攻,受領任務後,丁秋生與縱隊代司令員孫繼先立即召開黨委會部署工作,制定作戰計劃。11日晚,攻城部隊對洛陽發起攻擊,第3縱隊突擊營在營長張明率領下,勇猛衝擊,首先突破洛陽東門,敵大部被殲,殘部4000餘人退至城西北運動場,構築陣地,固守待援。蔣介石急調胡璉、孫元良和裴昌會3個兵團增援。敵軍大兵壓境,解放軍如不能迅速拿下洛陽城,不僅前功盡棄,而且將處於危險境地。孫繼先和丁秋生親臨一線,靠前指揮,他們決定集中全縱隊的各種火炮,掩護突擊部隊攻擊,14日下午,炮兵開始猛烈射擊,打得對方陣地硝煙瀰漫,一片火海,戰至晚10點,全殲守敵,解放了古都洛陽。

1949年2月,中央軍委對各野戰軍進行了統一整編,第3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丁秋生任政治委員。針對蔣介石玩弄的“和談”陰謀,毛澤東發出了“向江南進軍”的偉大號召,揭開了渡江戰役的序幕。4月20日夜,遵照毛澤東和朱德的命令,中突擊集團率先實施渡江,一舉突破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第22軍作為預備隊,擔負對國民黨軍控制地域縱深實施攻擊的任務。24日,孫繼先、丁秋生率領部隊渡過長江,克服連日大雨、道路泥濘困難,星夜兼程,追殲逃敵,5月3日佔領杭州。經過短暫休整,第22軍繼續向浙東挺進,清掃殘餘敵軍,5月25日,解放寧波,丁秋生兼任寧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五、一心想著部隊建設,卻在不覺中積勞成疾

1954年2月,丁秋生調任華東軍區幹部部部長,這時正值部隊培養選拔大批軍、師級幹部,又面臨實行軍銜制。他一到任,就帶領機關幹部深入各單位,全面調查瞭解軍、師級幹部狀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為軍區黨委正確使用幹部和評銜、授銜工作提供了客觀依據。在提拔使用幹部時,他認真貫徹黨的幹部政策,不論是過去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也不論是哪個部隊的,都一視同仁,強調“德才兼備”。丁秋生紮實的幹部工作為黨選拔了大量優秀人才,贏得了幹部們的讚譽。

1960年7月,丁秋生調任北海艦隊政治委員。常年在陸軍工作,對海軍情況不熟悉,作為艦隊第一任政治委員,他感到肩上的擔子很沉重。為了儘快熟悉情況,他和艦隊司令員劉昌毅一道深入到艦隊所屬單位瞭解情況。他不顧風浪顛簸,旅途勞累,在很短的時間內,走遍了北海艦隊所有的艦艇部隊、岸防部隊、航空兵部隊,對艦隊所屬情況有了基本瞭解。1962年初,蔣介石不斷竄犯大陸。中央軍委指示北海艦隊立即行動起來,打破國民黨軍的襲擾。丁秋生積極配合劉昌毅組織指揮北海艦隊各部進行戰鬥部署,攔截和驅逐入侵的美國和國民黨軍的軍艦和飛機,使他們的襲擾計劃一次次落空。

開國中將,毛澤東曾稱其“命大”,卻堅持在抗戰初期給以處分

◆1950年三野部分領導人在杭州孤山合影,左二為丁秋生。

丁秋生一心想著部隊建設,卻在不覺中積勞成疾。保健醫生髮現他的心臟情況不好,要求他住院治療。他說:艦隊工作那麼多,其他幾位領導身體也不太好,我哪能撒手不管呢。直到1962年他在一次會議上突發心臟病倒下,才住院治療。養病期間,丁秋生仍十分關心部隊建設,戰友來看望他,他第一句總是“最近部隊情況怎麼樣”?戰友勸他安心養病,他嘆息道:“自己到艦隊工作時間不長,沒做出什麼成績,有負組織重託。”養病期間,只要病情稍微好轉,他會立即投入到了工作之中。1964年,丁秋生病情加重,不得不離開崗位休養。

1978年3月,中央軍委任命丁秋生為南京高級步兵學校政治委員,接到任命後,他匆忙趕到南京,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建校工作中。經深入調研,他發現學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業務素質參差不齊,隊伍結構老化。他立即召開學校黨委會,決定把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員隊伍作為學校建設的根本性工作來抓。他和政治部一起研究制定選調教員的方案,組織幹部赴部隊選調。教員隊伍組建後,學校通過組織業務集訓、參觀學習、召開學術研討會等辦法,幫助教員掌握現代先進軍事思想和軍事科學技術、戰略戰術思想。同時,他積極協調安排教員到中央黨校培訓,為軍事教育現代化儲備了大量人才。

開國中將,毛澤東曾稱其“命大”,卻堅持在抗戰初期給以處分

◆1993年丁秋生與高波金婚紀念日全家合影。

丁秋生認為教學內容要貼近部隊、貼近實戰,要密切關注軍事科技發展和世界發達國家作戰理論和武器裝備最新成果。為提高教學質量,他告誡教員們說:正確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實行啟發式、討論式,培養出既懂理論,又懂實際;既多謀善斷,又英勇善戰的指揮員來。錯誤的教學方法就可能培養出書呆子,只會背誦條文,把作戰原則公式化、教條化,既害人又害己。他不僅要求別人,自己也身體力行。政工教研室請丁秋生給學員上一堂課,他當即允諾,並且不顧醫護人員的勸阻,夜以繼日地準備材料,經過半個多月的精心準備,他以《政治工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生命線》為題,給全體政工學員和教員作了一場精彩報告,取得了良好效果。

由於過度操勞,丁秋生多次病倒在工作崗位上。1983年,他從學校政治委員的位置上退下來,但仍關心著改革開放和軍隊建設事業,關心老百姓的疾苦,積極參政議政。1994年,病重之際,丁秋生囑咐夫人將一萬元錢捐給家鄉的“希望工程”,他說:我們沒什麼積蓄,一萬元太少了,解決不了多少問題,只是表達一個老戰士對家鄉的一點心意而已。

1995年1月4日,丁秋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